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昭王之死疑云重重,是意外离世,还是有人暗中对他下了毒手

上一次,咱们讲了昭王人生中的一大壮举,他在位期间先后两次南征荆楚之地,得到了一胜一败、喜忧参半的结果。通过分析,笔者也给各位解释了,为何不能仅以南征的失利怪罪于他,毕竟首次南征从出发点到结果还是比较完美的。仅仅是第二次南征,昭王确实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被自己的功利心所左右,酿成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另外,在上篇文末,咱们还提到昭王也为自己的好大喜功付出了代价,自己不幸死在了南方。并且由于周朝人十分忌讳这件事,对此缄口不提,让昭王的死因成为了悬案。今天,咱们就要针对他的死因好好地叙谈一番,因为这一桩历史悬案已经被众多学者们浮想联翩出各种清奇的方式。到底历代学者都有哪些想法呢?笔者这就给大家列举一下: 昭王南征兵败 1、从南方归来途中,过桥时坠河而亡 这一观点出自《吕氏春秋·季夏纪》,文中提到昭王南征返回时,军队到达汉水,突然桥断了,天子与祭公坠入河中。幸得有辛伯随侍左右,坠河后辛伯先把昭王救起,随后又把祭公抢救上岸,应该算是有惊无险。这段记载与《竹书》中昭王第二次南征相符,确实有祭公、辛伯同往。但奇怪的是《竹书》在记载中提到了「 ”王陟”,也就是昭王离世了,因此很多史学界同仁认为辛伯虽然救起了昭王,但因溺水时间过久,昭王还是被淹死了。 2、昭王乘坐胶船,胶融船散,天子落水而亡 这一个观点出自《帝王世纪》以及明代奇书《千百年眼》,书中提到昭王南巡时,船人(《千百年眼》直接说是楚人)耍阴谋用胶粘合的船让天子乘坐,结果船到江心胶溶解掉了,昭王因此落入水中淹死了。 昭王可能是乘船落水而亡 3、昭王的王后行为不端,「 ”奸夫”族人用计害死昭王 昭王王后房氏行为不端一事,咱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出自《国语·周语》之中。书中提到房王后德行不好,与所谓的「 ”丹朱之神”有染,闹出了不小的绯闻。 于是,就有学者联想到丹朱当初没有得到天下共主之位后,就是流落到了南方,其后人应该就在南方生息繁衍了下来。而与房王后有染的人,也不是什么「 ”丹朱之神”,乃是丹朱的后人而已。正因为如此,房王后与「 ”奸夫”怕事情败露,索性借昭王南巡的机会设计害死了他,而 ... 同样是让天子坐胶船落水而亡。 尧帝的儿子丹朱 4、南征时突遇地震而亡 这一观点源自对《竹书纪年》中「 ”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这一句的理解。不少学者认为,《竹书》的这一记载,说的是昭王十九年曾在荆楚之地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使得各种动物都被惊得四处躲避,而倒霉的昭王及其大军因躲避不及全部葬送在了南方。 大家看看,众多学者关于昭王死因的猜测是不是五花八门、脑洞大开,真是什么稀罕的想法都有。但是,细细品味,似乎每种说法都有漏洞,都不那么让人彻底信服。 首先,看第一种观点,昭王与祭公同时落水,辛伯先救的昭王,后救的祭公,但祭公在后来穆王时仍出现过,说明没有死,而昭王却离世了,这是不是有些矛盾?莫非昭王身体比祭公虚弱的多,所以没有熬过去么?可这只是说明昭王身体不好,并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事情,周朝人又在避讳什么呢? 其次,第二、第三种观点中,昭王的死因都是乘坐胶船落水而亡,但天子身边难道没有随从去营救他吗?另外,天子出行安全自然最重要,昭王所要乘坐的船难道没有事前检查过么?更何况当时正处于南征阶段,双方正在交战,怎么会如此轻信对方提供,或者故意留下的船只呢? 再次,第四种观点把「 ”天大曀”看作是地震的记录,但「 ”天大曀”实际上只是天气昏暗、阴沉的意思而已。虽然,在古代的记录中,很多次地震伴随天气阴沉昏暗,但不能就说明每次「 ”天大曀”都是地震呢?而且,又得提到当时正处于南征时期,昭王与大军都在野外,住的应该仅是营帐而已,不可能像住在宫殿、房屋内那样容易被砸死。难道这次地震过于强烈,以至于地面裂开一个特别巨大的裂缝,把昭王和大军都陷进去了吗?显然有些牵强。 「 ”天大曀”仅说明天气阴沉、昏暗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现有的几种猜测都不太令人满意,因此结合各种观点,想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下认为昭王的死因确实跟水有关,否则不可能大多数的观点都提到落水一事。只不过昭王上船或者上桥的状态并没有学者们论述得那么平静,而是应该有些匆忙,甚至是慌不择路,才上了这让他命丧黄泉的船或者是桥。 至于为何昭王会如此匆忙,正如上篇文章提到的,昭王这次南征是抱着再大捞一笔的想法而来,却碰上了早有准备荆蛮大军。荆蛮人先放周朝军队渡过汉水,使他们麻痹大意,等周军刚过河却立足未稳时,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周军在荆蛮大军的突袭下溃不成军,昭王与众人逃命时慌不择路,逃上了船或者桥。可偏偏天公也不作美,雷声乍起、狂风大作,刹那间天地昏暗如同黑夜,江上也翻腾起了大浪,把昭王所乘坐的船或者走的桥掀翻或冲毁,导致天子落水无法救助而亡。 昭王及周军是兵败逃亡时丧命水中的 而周朝人要避讳的也有如下几点:第一,南征大败、六师尽丧、天子殒命,这都有损国威,所以不可说。第二,昭王是逃跑途中意外身亡,无论是逃跑的状态,还是死得如此窝囊,都让周王室颜面尽失,所以也不可说。第三,昭王的死跟天气有关,这狂风大作、巨浪滔天的现象,很容易让迷信的古人联想到上天的惩罚,容易动摇周王室的统治地位,所以还是不可说。第四,昭王是落水而亡的,而且当时所有人都在逃命,无暇救助天子,再加上巨大的浪花和湍急的江水,早就把昭王的尸身卷得无影无踪。一朝天子殒命连尸体都找不到,还怎么去发丧呢?所以依然不可能对外说。 这便是笔者关于昭王死因的一种猜测。虽然不敢说在下提出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但既然历史上早就有这么多种猜测了,不妨再多一种新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也许能抛砖引玉找寻到真正的答案呢。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 ”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 ”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昭王死因、周人避讳、悬案、各种猜测、桥塌坠河说、胶船融解说、奸夫谋害说、地震说、战败意外落水。 关键词云图简史

昭王之死疑云重重,是意外离世,还是有人暗中对他下了毒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昭王之死疑云重重,是意外离世,还是有人暗中对他下了毒手

    上一次,咱们讲了昭王人生中的一大壮举,他在位期间先后两次南征荆楚之地,得到了一胜一败、喜忧参半的结果。并且由于周朝人十分忌讳这件事,对此缄口不提,让昭王的死因成为了悬案。幸得有辛伯随侍左右,坠河后辛伯先把昭王救起,随后又把祭公抢救上岸,应该算是有惊无险。这段记载与《竹书》中昭王第二次南征相符,确实有祭公、辛伯同往。

  2. 黄帝为什么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做自己的位置,却把位置传给孙子?

    帝尧明明有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还要将帝位传给舜?上古黄帝时代,关于继承人问题,是怎么决定的?老爹,今天就给你说说,这段传奇故事。炎帝和黄帝,两个人都是少典的儿子,是同胞兄弟,后来部落壮大了,两兄弟就各自成了,两个原始部落的首领。

  3. 陈姓起源 陈姓的起源_姓名测试

    陈姓起源有五一、黄帝后裔,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杨姓女孩名字_姓名测试舜的对手是四凶:驩兜、共工、鲧、三苗以及尧的儿子丹朱。舜便作出姿态,表示愿让位给丹朱,最后因身边的诸侯与百姓反对,只好作罢。

  4. 朱姓起源 朱姓的起源_姓名测试

    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貍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丹朱部落被舜打败后,族人四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为氏。孙姓...头像_姓名测试第四支源自子姓。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秦汉之际徙于河南南阳,东汉时已发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时期,南阳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

  5. 上古神话故事:丹朱化鸟 丹朱是谁?

    丹朱,生卒年月不详,华夏族,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尧有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当中,丹朱是年纪最大的,可也是最不成器的一个。相传,因为丹朱不肖,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给了舜。尧看见丹朱性情太恶劣,教育无效,心中暗自焦急。他因此创制了围棋这种游戏来教给丹朱,希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丹朱的性情,使他能够改邪归正。

  6. 帝尧为什么发明围棋的? 帝尧造围棋的上古神话故事

    直至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帝尧教子下棋还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帝尧对散宜氏说:“石子棋包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转意,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帝尧十分伤心,把丹朱迁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还把帝位禅让给经过他三年严格考察认为有德有智有才的虞舜。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

  7. 丹朱化鸟

    尧有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当中,丹朱是年纪最大的,可也是最不成器的一个。他因此创制了围棋这种游戏来教给丹朱,希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丹朱的性情,使他能够改邪归正。尧知道丹朱实在没有能力担当执掌国家的重任,决定把国君的位置禅让给舜。丹朱和三苗的联盟,还没有准备停当,听说尧的大军开来,急忙整顿旗鼓,与尧的大军对峙。罐头国的附近便是三苗国,就是和丹朱一同造反失败的三苗的子孙聚居于此而成国的。

  8. 丹朱化鸟(上)

    尧有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当中,丹朱是年纪最大的,可也是最不成器的一个。推船的人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丹朱和他的伙伴们却在船上吃喝玩乐,哈哈大笑,脸上表现出毫无心肝的志满意得的神情。他因此创制了围棋这种游戏来教给丹朱,希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丹朱的性情,使他能够改邪归正。

  9. 丹朱化鸟(下)

    那时住在中原的一个叫做三苗的部族,和丹朱的关系非常好,对于尧把天下让位给舜这件事,很不以为然,首先起来反对尧。他们在丹朱的放逐地丹水附近定居下来。他们在南方定居不久,势力又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和满腹怨气的丹朱在一起,以丹朱为首,酝酿着卷土重来,再度进攻中原,推翻尧的统治,彼此平分天下。罐头国的附近便是三苗国,就是和丹朱一同造反失败的三苗的子孙聚居于此而成国的。

  10. 夸父追日(怪异版本)

    夸父听说帝子丹朱求贤若渴,爱慕能人异士,于是便投到他的门下。这天,夸父闲得无聊,在丹朱面前吹牛,说能追上太阳。夸父虽然武艺高强,但应龙也非无能之辈,加上夸父连续奔跑,体力有所下降,渐渐地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应龙的利爪刺入夸父腹中,鲜血汩汩而出,染红方圆数十亩土地。大禹等人将夸父安葬以后,继续前去治水。

随机推荐

  1. 由出生日期中“1”的数量看你性格

    现在看一下你出生日期中“1”的个数:比如1987年10月21日出生的,出生日期中就有三个“1”。拥有一个“1”有些叛逆的你,期待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愿意听命于任何人。拥有五个“1”以上你具有善良的本性,但又很情绪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有时可能连自己都觉得承受不了,所以应多多改善。

  2. 能让国医大师坚持几十年的小习惯,道理都在这里了

    03唐祖宣:一碗粥养好五脏看起来只有50、60岁的国医大师唐祖宣,今年其实已经77岁了。他在2017年7月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时谈到,自己的家庭没有长寿基因,父亲活了49岁,因心脏病去世,母亲60岁时也因病去世,而自己49岁时得了脑炎,昏迷了5天。康复后,韦贵康坚持做预防心梗保健操和喝气血双调养生茶。在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中,韦贵康表示防备心梗保健操他坚持了23年,心梗再没发作过。

  3. 美军奇袭日军:静悄悄的瞬间奇袭

    23日0时16分,日本栗田健男中将的舰队被飞鱼潜艇发现。飞鱼艇艇长麦克林托克中校猜测那是日本舰队。清晨4时50分,两艇接近敌舰队,全体人员进入战斗岗位。5时25分,麦克林托克看清了为首的是一艘巡洋舰,舰首掀起巨浪。正当日军舰队司令小泽治三郎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尚未决定如何处置时,美国潜艇却抓住战机发起攻击。

  4. 目連尊者度化五百餓鬼

    一天,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在王舍城乞食時,遇到五百名餓鬼。到了齋會當天,目連尊者入到禪定當中,想觀察這些餓鬼身在何處?佛陀告訴目連尊者,這些餓鬼被業風吹散,不是羅漢的神通力所能看見的,但是由於設齋供養的功德,令他們罪垢除滅,因此,可仗佛陀之力使之現身。

  5. 满族八大姓氏是哪八大姓?后来为何都改成汉姓了呢?

    这八大姓氏,是满州八旗除了皇族爱新觉罗以外最高贵的姓氏,所以又称八大家族。所以说,这八大家族是皇帝选后妃嫔的重要来源。其次是大清的覆灭,他们失去了国家这个靠山,为了自身利益,或者保命保根,所以改姓了。

  6. 从织席贩履之徒到拥兵十万的诸侯,刘备是如何做到的

    >当时大将军何进派部下毋丘毅到丹扬去募兵,刘备这时候刚好流串到了丹扬于是就带着关羽张飞投到了了毋丘毅的账下。>刘备就这样从一个县令摇身一变成了割据一方带甲十万的州牧,为什么刘备走到哪里都有贵人相助呢?

  7. 简短表达心情的一句话短语-感人的情话

    爱,一个简单的词,却包含了太多的情感,道不清,只是一个爱,我们都深刻地明白,这就够了。爱的时候,让他自由,不爱的时候,让爱自由。

  8. 大美墨言——中國古代書畫欣賞之人物篇

    如果說藝術是一面鏡子,人類在鏡中更先看到的並不是自我,而是自我的神化——這就是藝術中以神之名的人物形象。中國本土道教和中國化的佛教故事長期成爲中國人物畫的主角。與一神教文明不同的是,中國畫中的宗教人物帶有更強的世俗情趣。因爲儒學在中國文明中的準宗教特徵,所以,文人高士主題在中國畫中同樣有着神化的意義。雖然這些文人高士都是確有其人的歷史人物,但對現實的文人而言,他們既是藝術的審美對象,更是心儀膜拜的

  9. 秽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秽”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秽德垢行——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10. 李孝恭简介 唐初宗室名将北周八柱国李孝恭生平

    591年-640年),唐高祖李渊从侄,曾祖父李虎,北周八柱国之一;祖父李蔚,北周朔州总管;父亲李安,隋领军大将军。唐初宗室,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武德二年,授信州总管,献平定萧铣的策略。武德三年,封赵郡王。次年俘获辅公祐于武康,江南平定,拜扬州大都督。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因军权过重受到猜忌,被召还,拜宗正卿。诏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元,配享高祖庙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