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肉身化红莲的比才和尚

元朝杭州演福寺的必才和尚,字大用,俗姓屈,祖籍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县)。他的父亲叫屈哲,是一个深明理学的儒生。必才和尚的生母姓赵,是一位崇敬佛祖、广积阴德、四时行善的妇女,她的举止言行,从不丝毫违背慈心。就要生必才的前夕,一天晚上,她突然梦见有一位慈眉善目、相貌端庄的印度和尚一边敲打着木鱼,一边颂念着经词,从外面径直来到自己的家中,进入厅堂之内……必才的母亲突然惊醒,必才也随之呱呱落地。必才降生之后,日渐表现出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他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居然就能背记一卷《孝经》,七岁的时候,就擅长吟诗、作文,脱口而出,一挥而就。难能可贵的是,他口中和笔下的诗文,在音律的和谐、文理的顺畅方面,大都有值得肯定与赞赏的地方。因此,小小年纪的他,在一般人的心中,已然被视为神异孩童。这时,有一位江西僧人,人称瞿法师,实际上他是剡源暹公的后代,因为通达天台教观,人们于是敬称为法师,来到浙江的报恩寺。必才听说了,就带着一些佛教经籍前去请教。瞿法师见他聪明好学,执着佛教。就为他剃去了头发,满足了他的心愿,让他出家做了和尚。这时,他才年仅十二岁。当必才和尚长大到十六岁的时候,便开始出游虎林,游走四方。这时候,那位大名鼎鼎的湛堂法师正在南竺寺设坛说法,远近僧众无不蜂涌而至,前来听讲。必才和尚于是也特地前去拜谒,师尊湛堂法师。湛堂法师见必才和尚年少聪慧,佛根深厚,于是便对他青眼有加,在诵经念佛的空隙,特地抽出时间来跟小字辈的必才和尚座谈、研习佛教经典,湛堂法师凡有所诘难,必才和尚无不应声对答,而且全都切口肯綮,因此,湛堂法师对他十分喜爱,寄以厚望,希望他能够锐意精进,光大佛门;同时,又让他主管寺庙里接来送往的职任。这时,又有一位玉冈润法师,学识十分渊博,求经问佛的人就像影子紧随身形一样云集而来。必才和尚也跟其他后学晚辈一样,手持经卷,虚心求教。无论是七月流火的炎暑酷夏,还是呵气成冰的数九寒冬,必才和尚都一直坚持闭门苦修,足不出户。就这样,前后坚持了十个春秋!十年过去,凡是禅宗的玄理、佛教的要籍,必才和尚无不深钻根究;偶尔遇到自己诠释不通、理解不对的地方,他都虚心而诚恳地请教玉冈润法师。而一经法师指引、提示,必才和尚就无不意释心融,贯达通畅,即使是再深奥难懂的佛理、禅机,也全都迎刃而解。玉冈法师曾感慨地对必才说:“必才你如果不是前世曾经在灵山大会上修研过这些内容,怎么能一下子就达到如此高深的程度呢?”说完,唏嘘感慨不已。在当时,与必才和尚同时代的僧侣,像我庵无、绝宗继等人,都是声名远播、深孚人望的高僧,远非一般人所能同日而语。然而,即使与这些人相比,在剖析教义、辨解宗旨这方面,却仍然公推必才和尚为高。必才和尚十年钻研,收获果然非同寻常。后来,玉冈法师就要前去住持海盐县(在今浙江省)德藏寺了,临行之前,特命必才和尚设坛说法,以便考察他的佛学程度。于是,必才和尚就尊师命设坛演说,只听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仿佛是大水倾注河海,四处通行无碍,听讲之人无不称赞叹服,就连玉冈法师自己,也不禁为之慨叹欢愉,喜好之情,流于辞色。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玉冈法师升迁调任清福寺,宣政院请必才和尚继任德藏寺住持。而这个时候,湛堂法师声誉鹊起,喧播中外,大家以为必才和尚一定会借昔日的师生之谊,攀援高枝。重又投身湛堂法师座下,以求粉面贴金。可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当必才和尚升座担任德藏寺住持之后,却依然敬奉玉冈法师为师,从不稍违师生之礼。讲道统明学问的君子都盛赞他的知礼仪,对他大加推崇。元顺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必才和尚升调杭州兴福寺住持;第二年,又补授演福寺住持,元臣康里经常向他咨询佛家典要。而在这之前,演福寺曾遭兵火,几乎焚成灰烬。必才和尚出任住持之后,竭尽心力,终于又逐渐地将这座名寺修葺一新。尤为可贵的,他在整修旧有殿堂亭榭的基础上,居然又新盖了一座万佛阁。阁高一百三十尺有余。人们从下仰望,高耸入云,辉煌壮观;攀上阁顶,居高临下,则有飘飘欲仙、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天,必才和尚突然感觉到自己头昏眼花,面目岑寂。于是便将门人弟子召集拢来,告诉他们说:“我的佛缘已尽,不久魂将西去!”说完,便命弟子焚燃兰香,面西端坐,嘴里不停地祈祷,呼号“阿弥陀佛”不止。这样一直坚持了整整一昼夜。到第二天,必才和尚又对守卫在自己身边的门人弟子们说:“你们一定要坚持修持,切勿有半点松懈——坚持修持佛法,自然会有灵验显现,就像我现在,人世尘缘已然了结,但佛国净土却还有我的居位之地。我圆寂之后,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说完这番话,必才和尚就沐浴净身;又写了几封书信,留待僧、俗相识拆看;然后,双手合十,冥然仙逝。就在必才和尚圆寂之时,埋葬他的佛塔之内,突然放射出五色光芒,他的肉身顿时不知消失到哪里去了,只留下一块舌头,灿烂如红莲;还有许多颗牙齿,宛如一枚枚光彩照人的珂贝。尤其令人惊奇不已的是,就在这佛塔附近,居然舍利满地,耀眼生光。大家一见,竞争拾取,不多一会儿,便捡拾净尽。后来,其他人听说了,也来到附近找寻,见地表确实没有了,便挖掘地面,居然在离地面一尺多深的地方,还发现了金灿灿的舍利!埋葬必才和尚的宝塔,位置正在演福寺的南面。必才和尚寿年六十八岁,佛徒生涯长达五十六年。他的为人,凝重沉默,不苟言笑;锐意精进,孜孜求佛,从不懈怠;待人接物,慈心善目,优宠礼待;教育门人、弟子,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悉心教诲,因此,门人弟子多达百余人。在他生前,元顺帝为了嘉奖他的高标风节,特别赐受“佛鉴圆照”的称号,广播世人视听。必才和尚毕生修为,著述很多,有《妙玄文句止观》、《增治助文》、《法华涅槃讲义》、《章安荆溪法治礼文诗偈》等等,并行于世。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肉身化红莲的比才和尚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黄巢起义曾吃人无数,乃世界之最?

      黄巢:传说黄巢吃人?这是真是假?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黄巢这个人。  黄巢(820——883年),山东菏泽人,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黄巢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黄巢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

  2. 当代肉身舍利_宗教信仰

    碎身舍利指高僧大德圆寂后经火化留下的结晶体。供奉其肉身舍利的九华山,由于菩萨的灵气,从此被尊为“地藏菩萨道场”,成为佛教圣地,香火兴旺,绵延至今。其肉身舍利现供奉在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为后世人们沉淀了深厚的中华佛教文化的精神宝藏。肉身舍利不同于“木乃伊”。肉身舍利未经过任何药物处理。《千手观音》享誉美国千家万户_宗教信仰

  3. 夏季炎热,血压易「 ”飙升”?别急,这3种食物适合放进嘴

    据了解,到了炎热的夏季,由于高温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因此在夏季高血压患者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稳定血压,其中饮食的合理十分重要。紫菜是常见的海产品,里面含有丰富的碘元素、钾元素等,进食之后能够促进身体中钠元素的排泄,对血压的稳定有利。

  4. 饮食健康:饭后千万别做哪些事

    专家称,饭后千万别做以下五件事,不然要你的命。药物研究院研究员表示,胃液和肠液是人体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可当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它们的分泌,从而导致消化不良。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吃的食物当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铁、镁等,鞣酸还有可能与它们发生反应,长年累月就可能形成结石。

  5. 连妃的连妃的生平介绍_连妃事迹

    按照周礼,齐襄公邀请自己的妹夫,和周天子同姓的鲁桓公主持婚礼。但鲁桓公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答应了齐姜的请求。为了达到长相厮守的目的,齐襄公将鲁桓公杀死在回驿馆的路上。而本来十分受齐襄公宠爱的连妃却遭到了冷落。而连氏为内应探听消息,公孙无知许诺她:一旦当上国君,就让连氏做自己的夫人。

  6. 梦见饭锅

    周公解梦梦见饭锅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饭锅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辛毗简介 辛毗的子女后代

    辛毗辛毗是汉末三国曹魏名臣,曾辅佐袁绍、袁谭、曹操、曹丕、曹叡等人,封爵颖乡侯。辛毗的女儿辛宪英也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才女。辛毗简介>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官渡战后,辛毗事袁绍的儿子袁谭。魏明帝即位,封辛毗颍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辛毗的子女后代>儿子:辛敞,为河内太守,官至卫尉。

  8. qq空间个性签名大全2017最新版的-感人的情话

    不是所有的梦都能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不是所有的爱都有结果。女人伪装幸福,只是害怕男人发现她伤心。二十六、成熟的标准应该是懂得何时该沉默。

  9. 梦见红色皮鞋

    周公解梦梦见红色皮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红色皮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于政 ... 伐决断,于情恩转难移,还原一个真实的契丹巾帼萧燕燕

    她被戏称为辽国武则天,她是辽国承天皇太后。她掌权二十余年,依其卓绝的政治能力,使辽朝进入了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繁盛光耀的时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