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抗战前平湖仿制海上画派作品点滴近年来,一些名家字画受到追捧,特别是清末民初海上名家的字画价格屡创新高,拍卖会上作品之多令人诧异。抗战爆发后,平湖最早沦陷,徐景澄、江氏兄弟均流寓上海,一度生活艰难,甚至到大街上画花蛋、手绘被面等聊以度日。
抗战前平湖仿制海上画派作品点滴
近年来,一些名家字画受到追捧,特别是清末民初海上名家的字画价格屡创新高,拍卖会上作品之多令人诧异。如历年见于著录和拍卖的任伯年作品即有数万件,这显然是不真实的,无论画家如何勤奋,也不能留下如此多的作品。何况是在百年兵燹之厄、“文革”劫难之后的今天。其中应有不少的赝品,特别是所谓“老仿”的书画,更难区分。笔者世居平湖,这里北距上海不足百里,历来文风甚盛,亦有一批“聪明”人善于作假。近来笔者向宿儒耆老问学之际,他们曾谈及抗战前一批画师有组织地仿制假画之事,而今这些当事人多已作古,了解内情的越来越少,故披露之,以备考稽。
抗战前,平湖当湖镇东孟家桥垸有一家老元兴银楼,老板朱雄林善经营,看到海上画派的画作已成为上层人士的收藏,即组织了一批年轻画师 ... 假画,其中主要有三位:一、徐景澄,善山水,擅界画,曾师从嘉兴郭兰枝先生,得其真传,临摹绝佳,亦能据其意自创。二、江永抱,擅刻印,工书法,曾在当湖镇中心的汉水桥畔绮春阁书画铺专写对联。他专管仿题头、印鉴。三、江永华,擅画虎、人物、花卉等,师从吴兴人吴逃禅学画。江氏之父是前清举人、著名中医,故亦有家学渊源。他们主要仿作任伯年、任薰、吴昌硕、潘雅笙等名家作品,既有对缶,亦有臆作。作画所需之古纸、古墨、颜料、古绫等均由朱雄林负责购入,然后由其带到苏州装裱,销往上海、南京、苏州等地。有一次偶然请本地装裱师沈福生装裱,造假画一事才渐为外人知晓。
当时缙绅议论纷纷。曾任当湖镇镇长的米店老板计寿石自诩鉴赏精到,称他们只能骗骗外行,自己决不会上当。不久有苏州客商持5幅吴昌硕、任伯年扇面求售,计寿石反复揣摩,认为是真品无疑,以重价购进。后来茶坊中传出这5幅扇面均出自这些造假者之手,是特为戏弄计某人的。由此亦可见其作伪已具相当水平。
据抗战前曾在上海新华艺专就读的潘云超先生回忆,王一亭先生亦知道这些人造假画,但王先生一笑了之,并不追究。盖其伪作水平较高、时代相近、很难识别。据此可知,流传至今的则更难区分了。
抗战爆发后,平湖最早沦陷,徐景澄、江氏兄弟均流寓上海,一度生活艰难,甚至到大街上画花蛋、手绘被面等聊以度日。后来加入有正书局,专事为书籍绘插图。解放后,在上海从事临摹古画、加工出口工艺美术品等工作,直到退休后才返回故里,并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先后谢世。江永华先生寿逾九旬,生前偶尔谈及当年事,亦深悔少年孟浪。
另外,当年著名画家吴某某亦曾偶尔客串作画,其时吴年方弱冠,但笔力沉雄,颇见功力。只是吴先生是偶一为之,抗战爆发后即到西南大后方去了。
据传当时潘雅笙先生的仕女画较为行俏,故仿作亦以仿潘画为多。
摘自:《收藏》200704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