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揭秘国共隔海对峙时的三次秘密和谈">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由于宋宜山的报告对大陆的成就颇多赞扬之词,蒋介石大为不悦,从而中止了进一步接触。>贰第二次秘密和谈:蒋介石愿携旧部回庐山养老>1956年7月,另一个神秘人物担负着为国共和谈穿针引线的使命从香港来到北京,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曹聚仁。...大度地表示,如果国共第三次合作,蒋介石回大陆,庐山可以作为蒋介石养老的地方。

原标题:揭秘国共隔海对峙时的三次秘密和谈 "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 >壹
第一次秘密和谈: ... 邀蒋介石回老家看看 >50年代中期, ... 中央的台湾省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政策。 >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 ... 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 ... 省。” ... 也表示,我们跟台湾省要“和为贵”,爱国一家。 >1949年参加过北平和谈的南京 ... 代表团代表章士钊更是激动不已,向周恩来主动请缨去香港,找他滞留在香港的 ... 旧故,去向蒋介石做工作,争取实现国共谈判。 > ... 和周恩来同意了章士钊的请求。为此, ... 中央专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交章士钊带到香港,通过关系转交给蒋介石。 >在信中, ... 中央主张国共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并提出了两岸统一的四条具体办法:第一,除外交由中央统管外,台湾省的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第二,如台湾省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 ... 可以拨款补助;第三,台湾省社会改革从缓,有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省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第四,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信中结尾说“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希望蒋介石能回故乡看看。 >▲ 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带着宋美龄、蒋经国等拜别祖坟 >1956年春,在周恩来的具体安排下,章士钊带着 ... 中央给蒋介石的信来到香港,会见了 ... 驻香港负责文宣工作、主持《香港时报》的许孝炎先生。 >许孝炎立即从香港飞往台北,亲手将 ... 中央的信交给蒋介石,并将他与章士钊的会谈情况向蒋作了报告。蒋介石听后,再展开信件,反复看了几遍,长时间沉默无语,许孝炎只好默默退出。 >1957年年初,蒋介石突然召许孝炎回台北,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蒋介石说:“对 ... 发动的和平统一攻势,决定派人到北平(当时已改名北京,但 ... 仍用旧称)一行,了解一下 ... 的真实意图。”并让许孝炎推荐人选。最后蒋介石选中了宋宜山,派他到北京打听虚实。 >1957年4月,宋宜山抵京。周恩来在北京东兴楼饭店会见了他,宋宜山坦言,台湾省派他来的目的就是了解 ... 关于和谈的意向。周恩来听后意味深长地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嘛!抗战胜利后在重庆谈判时,蒋先生就说,大革命时代,国共两党的同志们曾在一个屋里开会,共一个大锅吃饭。希望我们还会在一起合作。” >不久,在周恩来的安排下, ... 中央统战部 ... 李 ... 出面与宋宜山商谈,李 ... 提出了 ... 关于合作的四项具体条件:(1)两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2)台湾省可以作为中央 ... 统辖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3)台湾省地区的政权仍归蒋介石领导, ... 不派人士参与,而 ... 可派人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权的领导;(4)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省海峡。 >宋宜山回到香港后,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报告交给蒋介石。由于宋宜山的报告对大陆的成就颇多赞扬之词,蒋介石大为不悦,从而中止了进一步接触。 >贰
第二次秘密和谈:蒋介石愿携旧部回庐山养老 >1956年7月,另一个神秘人物担负着为国共和谈穿针引线的使命从香港来到北京,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曹聚仁。 >曹聚仁是个有一定政治活动能力的文化人,过去与 ... 和 ... 的上层人物都有密切接触,国共两党都把他视为上宾,他本人对国共两党也表现出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正是因为这个关系,他在中国 ... 解放大陆时,没有留在大陆为新中国政权工作,也没有跑到台湾省去为 ... 政权工作,而是跑到了香港。 >▲ 曹聚仁夫妇抗战联骑采访的老照片 >曹聚仁回到大陆,立即受到中国 ... 的热情接待。周恩来在颐和园宴请曹聚仁,陈毅等人作陪。周恩来告诉曹聚仁:“我们对台湾省绝不是招降,而是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 >10月3日, ... 在中 ... 接见了曹聚仁。这天恰逢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出面欢迎, ... 却在中 ... 静候曹聚仁,足见 ... 对国共两党重开谈判的重视。 > ... 一见曹聚仁便说:“你这次回来,可以多看看,到处走走,看我们这里还存在什么问题。”在谈到蒋介石的时候, ... 肯定了蒋介石在某些历史时期的作用,并表示了他准备再次与蒋介石握手的想法。 > ... 还说:我知道蒋介石很惦记他的家乡和他在大陆的房产,你可以到处走一走,顺便去那些地方看一看。这样,曹就在当年10月先上了庐山,还专门拍摄了“美庐”的照片。 >回到香港,曹聚仁立即将详细情况转告 ... 方面。不久,台湾省传来指令,让曹聚仁再去大陆一趟,主要任务是到浙江奉化,看看蒋氏祖坟。 >1957年5月,曹聚仁第二次返回大陆,赶往浙江。在奉化溪口镇,他在蒋介石寓居过的丰镐房和蒋经国住过的文昌阁仔细看了很久。同时还代表蒋氏父子到蒋母的墓园扫墓。所到之处,曹聚仁都一一拍摄了照片。 >他回到香港后,曹聚仁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介绍了他到庐山、奉化、萧山、宁波、杭州游历的情况,同时附上了一些照片,其中有三张是“美庐”的。曹在信中详细介绍了“美庐”受到保护的情况,说:那里面的珍贵物品一样都没有少,都放在原来位置,连宋美龄用过的钢琴也放在原来的位置,餐厅里的银制餐具一样也没有少,蒋介石用过的轿子还摆在原来的房子里。 >当然,曹在信中也讲道,现在庐山已经归 ... 中央庐山管理局所有了,剧院等的名称也改了。曹怕蒋介石对此不高兴,在信的最后写道:“聚仁私见,认为庐山胜景,与人民共享,也是天下为公之至意。最高方面,当不至有介于怀?”曹还给蒋介石出主意说:如果能够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你回大陆的主要居住地应该是庐山。“唯情势未定,留奉化不如留庐山,请仔细酌定。”他还说,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意思。而是他与 ... 高层共同的意思。 >没有想到,蒋介石看了这封信后,不仅没有介怀庐山归为 ... 中央管理局所有,而且十分高兴。他仔细看了三张照片,感慨万千。他让曹向 ... 表达他的感激之意。 >炮击金门不久, ... 和周恩来在北京会见曹聚仁并请他吃饭。在这次谈话中, ... 告诉曹聚仁:“只要蒋氏父子能 ... 美国,我们可以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马的方针。如蒋撤退金、马,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都可由蒋管,不管多少年,但要让通航,不要来大陆搞特务活动。台、澎、金、马要整个回来。”当在场的有人提出,美国人一走,美国对台湾省的军援会断绝时, ... 说:“我们全部供应。他的军队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 ... 在他那里反,但不要派飞机、派特务来捣乱。他不来白色特务,我也不去红色特务。”曹聚仁问:“那么, ... 民还可以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吗?” ... 答道:“照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 大度地表示,如果国共第三次合作,蒋介石回大陆,庐山可以作为蒋介石养老的地方。 >从上面 ... 的谈话中可以看出, ... 对蒋介石是采取十分宽大的政策的,前提是台湾省回归祖国,不和美国人搞在一起。但是,蒋介石对 ... 的政策一直心有疑虑,后来,在曹聚仁说了 ... 讲“在台湾省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的话以后,蒋介石才对 ... 的话有一些相信,开始考虑 ... 提的宽大条件。 >20世纪60年代初期, ... 把曾经提出的给蒋氏父子的宽大政策,加以细化,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形成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总体构想。后来周恩来把 ... 的这些构想概括为“一纲四目”。他们怕蒋介石不放心,还于1963年通过过去与蒋介石、陈诚二人关系都比较好的张治中致信陈诚,在信中转达了“一纲四目”的基本内容。 >曹聚仁到台北后,向蒋氏父子讲了 ... 的意思。蒋介石、蒋经国、陈诚等 ... 高层领导人经过一番研究,决定提出他们的一些条件。这些条件,有与 ... 想法一样的,也有与 ... 的想法不太一样的。曹聚仁带着这些意见,往返于大陆与台湾省之间,进行沟通。经过一番努力,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 >1965年7月,在与曹谈话中间, ... 亲笔写了一首词《临江仙》,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表达了 ... 希望蒋介石回大陆安度晚年的诚意。7月20日,回到台湾省的曹聚仁在日月潭涵碧楼,向蒋氏父子介绍与 ... 谈话的情况,并且向蒋介石转交了 ... 题的诗。蒋介石十分感谢 ... 的好意。 >▲ 1961年9月,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背影 >同时,蒋氏父子根据他们与大陆沟通的结果,拟出了六个条件,要曹向 ... 转达,然后双方再进一步商量。这六个条件是: >1.蒋介石偕同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省区,仍任 ... 总裁。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地(即封地)。 >2.蒋经国任台湾省省 ... 。台湾省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耕者有其田”,其他“内政”完全由台湾省省 ... 全权处理。 >3.台湾省不得接受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照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 >4.台湾省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一个师驻在厦门、金门地区,三个师驻在台湾省。 >5.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此一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 >6.台湾省现任文武百官的官阶、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不可降低。 >这些条件,实际上是蒋介石通过曹聚仁和 ... 多次交涉后形成的,应该说,对双方都有利。特别是在军队问题上,由于 ... 过去有过让 ... 保留一点军队的意见,双方在此问题上能达成统一认识,殊为不易。 >可惜由于不久之后,中国大陆的政治运动中,一些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也受到冲击,蒋介石得知这些情况后,对 ... 的政策产生了疑虑,便中断了与 ... 的联系。 >叁
第三次秘密和谈:陈立夫邀请 ... 访问台湾省 >20世纪70年代初,国民 ... 被赶出联合国,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日关系的改善,这些重大事件使台湾省的处境急转直下,形势对大陆十分有利。因此, ... 和周恩来又把和平 ... 省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国共两党重开谈判,仍然需要一个在两方面都说得上话的人居中联络。由于曹聚仁已于1972年病逝,90岁高龄的章士钊再度请缨赴港与 ... 方面联络。 >▲ ... 与章士钊合影 >1973年5月,章士钊从北京乘专机赴港。然而,到香港后不到一个月,因频繁的活动及对香港气候的不适,加之年事已高,到6月下旬便一病不起。最终于7月1日病逝。 >章士钊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在香港的活动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中国 ... 多次发出和谈建议和邀请,也出于对台湾省的前途的考虑,蒋介石又动了与 ... 重开谈判的念头。 >1975年春节期间,蒋介石将这一使命交给了抗战前曾主持过国共两党秘密谈判的 ... 元老陈立夫。陈立夫立即通过秘密渠道向 ... 中央发出邀请 ... 到台湾省访问的信息。 >也许是蒋介石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也许是陈立夫心情迫切,在中国 ... 还没有回音的情况下,陈立夫便写了“假如我是 ... ”一文,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他在文章中殷切欢迎 ... 或周恩来到台湾省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和人民。他特别希望 ... 能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时期国共合作的先例,握手一笑,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 ... 与蒋介石合影 >然而,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都没有能够看到国共再次合作局面的出现。蒋介石在此之后不久,于1975年4月去世。一年半之后, ... 也与世长辞。 >- END -
◆ 想要投稿 >发文至邮箱2004w ... l@163;dyy1013@126 >或者直接给我们微信后台留言交流
◆ 订阅杂志 ❶通过全国各个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42-185 ❷直接与我刊发行部联系 联系 ... :0731-84307941(王老师)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庐山曹聚仁蒋介石中国近代史养老历史周恩来章士钊世界大战北洋政府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