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而在对《孙子兵法》的诸多注本中,最出名的大约应该是曹操的注本。曹操极为重视《孙子兵法》,他对于这本书的注解简要精炼。《孙子兵法》共有六千字,一共十三篇。我们分别从这几点来说明这些思想对曹操的影响。曹操的失败原因曹操虽然喜好《孙子兵法》,然而他并不是全部赞同兵法内容。

《孙子兵法》又称为《孙武兵法》,由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编撰,他便是凭着这本书中的思想帮助吴国扩张领土,让楚国几近覆灭。政治家历来都对此书的评价极高,如 ... 就曾说:看过许多兵书,然而他们所写皆逃不出《孙子兵法》的思想。 而在对《孙子兵法》的诸多注本中,最出名的大约应该是曹操的注本。曹操极为重视《孙子兵法》,他对于这本书的注解简要精炼。他的思想和行事上,也受到了此书的影响。 《孙子兵法》共有六千字,一共十三篇。首卷《始计》是此书的总纲领,他首先就严明战争的重要性,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民族的生存。而战争想要取胜的条件,一个是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一个是创造"势"。而计策又分为五个方面和七种情况。5个方面有:道,天,地,将,法。七种情况为:君主是否是明君,将领是否有能力,哪方更占有天时地利,哪一 ... 规更严格,哪一方资源更充足,哪一方的士兵更加有纪律性和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为严明。而"势",主要是善用"诡道",创造出更利于我方的形式。 我们分别从这几点来说明这些思想对曹操的影响。 (曹操画像) 曹操的赏罚分明 早在曹操刚被举为孝廉,入京城为官时他就很重视法律的推行,他在衙门旁边立了十余五色的大棒,并提名:有犯了严重法律的人,都会被棒 ... 。他严格执法,对犯法者毫不留情,即使是当朝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触犯法律,曹操仍旧用五色棒将其处死。秦代有商鞅在城门边立柱赏金五十两,来增强法律的可信度,而曹操则是用血淋淋的教训让管辖之地没有敢犯法的人。 (五色棒在棒责) 在曹操任命济南相时,他仍然秉公执法,甚至不惜得罪权贵,他奏免了大量的官吏,让贪官污吏纷纷逃离,政治因此得以清明,有效的推进。 赏罚分明,曹操把这一思想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生。在后来的一次行军途中,曹操坐下之马受惊之后踏上了农民的田地,压死了大量稻草,根据当时曹操所定的法令,这是 ... 头之罪。曹操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君王便弃于法度之外,他欲拔剑自刎,最终在左右"罚不加于尊"的劝说下以割下一缕头来谢罪。虽然这一故事似乎有那么些渲染,但在那个"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朝代,曹操的断发无疑是让人敬佩的,他就是这样,身体力行,让赏罚分明的制度得以令人信服。全军肃然, 奉令唯谨。 (部下纷纷劝阻) 曹操的强军之策 《孙子兵法》的七种情况中":"兵众孰强?"也是重要因素,曹操每攻下一个地方,便发展这个地方的产业农业,在初平三年 (192年) 曹操任兖州牧,他提出" 修耕植以蓄军资",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让自己在道义上取得优势,趁机于此时加快兖州的发展,让百姓修复农田,大量种植,以储蓄粮食,并最终使兖州作为自己的第一个根据地,在此基础上,他逐步向他处扩张。粮草的储备始终是国力的一个衡量,因此曹操的做法可谓思虑周全,为长远着想。 此外,曹操新修水利,兴置屯田,防止地主兼并小农,让农业快速发展,成为了曹操战争的重要基础,他自己也说"因此大田",得以让国力强盛,最终"克定天下"。 曹操的用兵之道 将领的智慧决定着战争的走向,曹操善用兵,尤其善用寡兵。《孙子兵法》的《谋攻》一篇说道"识众寡之用者胜。"曹操喜欢用很少的军队,他认为"兵多而分画不明"将士也容易由于士兵数量上的优势而产生骄纵的心态,所以他认为少量的士兵往往可以背水一战,致死地而后生。 在袁绍与曹操争斗时,他只率领不足一万的军队,亲自征兵北上,然后善用"诡道",做出要渡河攻打袁绍军队的姿态,然而却在袁绍遣兵西去时,集中兵力赶往白马,乘机 ... 的他措手不及。之后在返回路上,曹操遭袁绍的追 ... ,他又是一计,命将士解鞍放马,将带的军械、粮草、被服弃在地上,当袁绍的军队赶到时,手下纷纷抢夺物资,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曹操在此时率领骑兵正好冲出,将袁绍大败。在此一战中,曹操仅不足万的军队却击退了袁绍十五六万的军士,可谓是因敌变化, 取胜若神的 ... 奇才。 曹操的招贤纳士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广招天下贤能之人,他常常与军中将士一同商量国事。一个明君是国家兴亡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袁绍为人虽好,但因权夺利,将自生乱,不能选才举能,因此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献上火攻计策:说是在袁绍的粮草储备之地"乌巢",将士的几率丝毫不严明,只要用一些骑兵偷袭,火烧乌巢,不出三日袁绍军队自行溃败。 曹操连连称奇,迅速采纳了他的意见,选用精锐步骑, 皆打着袁军的旗号, 连夜从小道离开, 抱着干燥的柴草, 在乌巢围屯, 大肆放火, 一时火光接天,袁绍营中惶恐之下纷纷逃走,于是袁绍的粮草被烧的一干二净,军队因此溃败。 (火烧乌巢) 曹操的失败原因 曹操虽然喜好《孙子兵法》,然而他并不是全部赞同兵法内容。《孙子兵法》虽为兵书,然而通篇所讲都是在避免战争,,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认为使敌人举国降服才是上策,倡导不战而胜,胜后也要合理安置敌军将士,编制入内。 然而曹操还是将叔父一家老小尽数屠 ... 的那个"宁负天下人不负我"的人,他嗜 ... 成性,所战之处对敌方将士都肆意屠 ... ,"坑 ... ""屠城"皆在他一念之下。为了他的"为父报仇",他在进攻徐州城时,每攻下一座城,便屠 ... 一座城,一次坑 ... 男女数十万,他的残暴和多疑多疑与《孙子兵法》背道而驰,所以他最终还是不得民心, ... 掉了华佗,死于疾病之下。 总结: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兵书,对曹操也有很深的影响,然而,他到底只是将这一本书视作了了兵书——一部战争的书,没有领会到其中"不战而胜"的"慎战论"。战争的成功从另一个方面反而是一件失败的事情,血流成河,伏尸千里,用生命换取的成功又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呢?
本文标签:孙子兵法曹操袁绍三国孙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