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国史浩瀚,公子拾遗「”——《公子说历史》本期概览明朝的灭亡向来让人觉得可惜,这和崇祯年间的许多”冤案「”有着莫大的联系,那如果没有这些”冤案「”,大明王朝真的可以挺过1644年吗?公元1644年,对于朱由检而言,他的朱明王朝即将迎来末路,这一年的阳春三月显然没有了以往的和煦温暖,取而代之的是兵戈铁马,风沙凛冽,面对摇摇欲坠的大明,他最后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煤山远远地眺望一次紫禁城,他知道,

”国史浩瀚,公子拾遗「 ”——《公子说历史》 本期概览 明朝的灭亡向来让人觉得可惜,这和崇祯年间的许多”冤案「 ”有着莫大的联系,那如果没有这些”冤案「 ”,大明王朝真的可以挺过1644年吗? 公元1644年,对于朱由检而言,他的朱明王朝即将迎来末路,这一年的阳春三月显然没有了以往的和煦温暖,取而代之的是兵戈铁马,风沙凛冽,面对摇摇欲坠的大明,他最后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煤山远远地眺望一次紫禁城,他知道,朱家血脉里的骨气,不允许他向”闯贼「 ”俯首称臣······ 一棵老歪脖子树,一封血诏,是大明王朝最后的印象······ 从此,华夏陆沉,神州黯然! 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但仔细想一想,如果崇祯年间的”关键错事「 ”没有发生,那么明朝真的可以避免1644年灭亡的悲剧吗? 崇祯皇帝 朱由检 魏忠贤到底该不该 ... ? 这是一个极其具有争论力的话题,魏忠贤该不该 ... ?首先来看看魏忠贤当权时期,明朝的国力如何,魏忠贤是万历年间自阉入宫的,发迹于天启朝(朱由校),是朱由校最得力的奴才,权力巅峰时期号”九千岁「 ”,得宠之势可见一斑,魏忠贤不得人心主要是他的 ... 和修建生祠。 关键在于, ... 是加征”辽饷「 ”所引起的(中饱私囊很常见),虽然百姓生活很苦,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政策大大缓解了辽东的军备短缺的问题,魏忠贤专权十几年,对于大明王朝的种种问题应该说是了如指掌,刚刚即位的崇祯不了解明朝的处境,迫不及待地 ... 了魏忠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自断一臂。 当然,魏忠贤肯定不是什么好人,我也不觉得他会对大明王朝有什么贡献,只是认为崇祯操之过急,他应该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至少在辽东军备问题和政治势力平衡上有相当的利用价值(后来东林党的议政能力大家也都见识过了,令人无语) 九千岁 魏忠贤 袁崇焕被凌迟 第二个最令人惋惜的是明末的辽东总兵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其实,在袁崇焕开始收复辽东前期,崇祯和他的关系一直非常好,曾亲自出城迎接并为他披上自己的御袍,可以说是十分信任,但是这背后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原因:袁崇焕向崇祯许诺”五年收复辽东「 ”,明白事理的人都清楚,五年收复辽东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很遗憾,急于求成的崇祯很显然信以为真了,连袁崇焕自己都曾表示”五年复辽,实乃权宜之计耳「 ”,结果,在”毛文龙事件「 ”后,崇祯猜疑的毛病又出现了,再加上”五年复辽「 ”的计划一直没有实施,一怒之下,就将袁崇焕凌迟了。 我觉得相比于魏忠贤,袁崇焕是真的不应该 ... ,即便五年复辽没有实现,但是袁崇焕稳定住了边关的态势,是皇太极最为头疼的人物,如果崇祯自己能有对于局势的正确判断,给袁崇焕更多的支持,辽东局势肯定会大大缓解甚至收复,确实十分可惜! 袁崇焕像 拒绝和李自成谈判 这一点我是觉得真的是断送了大明最后的希望,李自成在进攻北京前夕,派人去和崇祯谈判,表示割让西北地区给他,做一个”西北王「 ”,事成之后,还帮助他一起出关抵御清兵,但是很可惜,崇祯拒绝了,有骨气对于个人来说是好事,可对于当时的大明而言就不是好事了,大明本来就军备奇缺,山海关的将士已经一年没发饷银了,早就怨声四起,现在还要和关内的”闯军「 ”以及关外的皇太极两线作战,根本不是这个时期的明朝能够承受的,而兵临城下的李自成主动来谈判,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见李自成的见识也不过如此),崇祯拒绝了李自成的要求,也就难逃城破人亡的命运了。 ”闯军「 ”攻陷北京城 南明势力 崇祯是一个正直且有骨气的人,但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虽然他也像朱元璋那样勤政爱民,但对于大局的判断力着实让人唏嘘,崇祯年间的「 ”错事”不值这三件,但是这三件却是最关键的。 我猜测,一心想让大明重振雄风的崇祯事后也许会后悔,对于穷途末路的大明来说一个失误就有可能万劫不复,但是,崇祯毕竟不是神仙,只是一个临危受命的皇帝,要让他一个错误也不犯,着实太强人所难了!
本文标签:崇祯明朝大明魏忠贤袁崇焕中国古代史历史明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