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南北两方从来都只承认有一个...,双方无论是谁先采取行动,都不能称为“侵略”。随后的事实却证明,斯大林等人对美国反应的判断出现了重大战略错误。因为按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国内战争只有进步和反动之分,“侵略”一词只适用于国家之间。以国际准则来看,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无疑是造成战争扩大的原因,自然是这场国际冲突的罪魁。9月下旬战局恶化时,金日成向苏联求援,斯大林表示不能出兵,要他向中国求助。

核心提示:因为按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国内战争只有进步和反动之分,“侵略”一词只适用于国家之间。 ... 南北两方从来都只承认有一个 ... ,双方无论是谁先采取行动,都不能称为“侵略”。 ... 战争 资料图
本文摘自:金羊网,作者:佚名,原题:中国为 ... 战争一共支付了多少军费 > ... 战争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不能不打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 ... 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是既有关联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概念。前者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后者从1950年10月25日正式开始。对6月25日开始的 ... 战争, ... ... 一直称为“祖国解放战争”,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将那场战争统称为“ ... 战争”,而韩国方面出于自尊则称为“韩国战争”(后来亦有称“6·25战争”或简称“韩战”)。 ... 战场的参战各方对战争有不同称谓,主要是因为参与此战的目标有重大差异。 >对中国人而言,只是在每年10月25日这个志愿军参战日举行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活动。抗美援朝战争的目标,只是援救危在旦夕的邻邦并“保家卫国”,对此前四个月的战事国内战史书中往往一带而过,因为有许多忌讳之事不便深谈。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档案解密,国内许多人也比较清楚地了解到 ... 战争(并不等同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自然更应该只纪念对中国而言有重大意义的“10·25”。 > ... 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开始时,原来是北南双方的内战,两天后因美国参战变成国际战争。在此之前,李承晚为总统的韩国 ... 叫嚷要“北进统一”,金日成领导的 ...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则要实现“祖国解放”。现在国际上有人总想炒作“在 ... 谁打响第一枪”,其实自1948年末苏军撤出 ... 和1949年美军撤出 ... 后,对峙的北南双方相互之间便枪声不断,三八线两边的战斗在1949年末至1950年初已上升至营级规模,最终演变为力量处于强势的一方发动大规模攻势以谋求实现统一。 >回顾当初 ... 民族的分裂和内战,恰是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恶果。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在 ... 划界而治,双方各自的占领区内都建立了宣布代表全 ... 的 ... ,这便种下了内战的种子,美苏撤军后的南北争端仍未能摆脱两大国在冷战中对峙相争的影响。 >美国鉴于李承晚政权的军事力量弱于北方,反对其“北进”而要求取守势。1949年末以前,斯大林也一直反对 ... 人民军南进,看到中国革命胜利时美国并未干涉态度才有所改变。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美国基本立场讲话”中谈到西太平洋防线从阿留申群岛、日本到菲律宾,未提到南 ... 和台湾省。据当年斯大林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这篇讲话斯大林研究了很久,后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证明1月30日这天,斯大林致金日成的电报便改变了原来的态度。随后的事实却证明,斯大林等人对美国反应的判断出现了重大战略错误。2月14日中苏同盟条约签订后,美国高层马上为“丢失中国”发生争吵,对于尚能控制的南 ... 绝不肯放弃,并在积极寻找干涉 ... 、台湾省的行动借口。 >对 ... 内战前的战略决心,中国方面得到消息的时间已经很晚。现在已经公布的俄罗斯档案说明,1950年4月, ... 劳动党 ... 兼 ... 首相金日成、劳动党副 ... 外相朴宪永访问苏联后,又于5月中旬到达北京,向 ... 通告了斯大林已经同意的大致方案,并说不需要中国提供援助。随后斯大林虽在电报中说了一句应由中朝同志共同商量决定,实际是把既成事实摆在面前, ... 从当时的意识形态或国家关系出发都不便反对他人已经确定之事。金日成、朴宪永离开北京一个多月后,1950年6月25日 ... 内战爆发。 >四十多年后,当时任中央政治秘书室主任并在 ... 身边担任俄文翻译的师哲在1992年出版的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这样写道:“战争爆发后,我们才得到消息。”这句话虽简短,却大有深意。当时师哲在 ... 身边处理文电特别是同苏联往来的电报,不过在国内公开出版物中不便多谈这段史实。1989年他曾向笔者详细叙述过此事的来龙去脉。1992年他在向旅美大陆学者陈兼口述回忆录时,也说明战争爆发后朝方才来了一名校官通报情况(此回忆录在美国已经以英文出版)。 当然, ... 爆发内战属于其本国的内政,美国却操纵联合国诬蔑 ... 北方“侵略”了南方。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笔者在参加一些国际研讨时同美国学者就 ... 战争的许多事实能一致认定,不过经常对战争开始时的一个用词发生争执。美国人总是用北方“入侵”(invade),本人则坚持不能用此词,只能说6月25日当天“内战开始”。这一个用词之争,其实关乎到战争的性质。因为按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国内战争只有进步和反动之分,“侵略”一词只适用于国家之间。 ... 南北两方从来都只承认有一个 ... ,双方无论是谁先采取行动,都不能称为“侵略”。如同美国19世纪的南北战争一样,不能说北方“侵略”了南方。美国武装干涉 ... 内政并乘机 ... 省,阻止中国实现统一,才是名符其实的侵略。美国的武装干涉 ... ,使战争的性质迅速起了变化:对美国来说是一场侵朝战争,整个 ... 战争也由其本国内战变成一场许多国家参加的国际局部战争。以国际准则来看,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无疑是造成战争扩大的原因,自然是这场国际冲突的罪魁。从斗争策略角度看,当时在国际共运中居于领袖地位的斯大林也有严重的判断错误,而交战者又只考虑自身而未多考虑外部因素。 ... 内战演变成这样一种严重的结果,是当时的苏联和中国领导人始料不及的。 ... 战争作为冷战时期的第一场大规模热战,造成了小国把大国拖入现代局部战争的后果(当时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晚年在回忆中也认为是 ... 把苏联拖进去的,赫鲁晓夫回忆录也有同样的观点),到头来又加剧了冷战。美国以“联合国军”的旗号纠集起盟国组成国际 ... 阵线,给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对新中国的危害则更为严重。面对美国出兵 ... ,斯大林当即表示了退缩,撤退在朝军事顾问。 ... 人民军的主力却倾力南进,企图在美军未到达时解放全 ... ,结果在洛东江前线受阻僵持50天,美军又于9月15日在其后方仁川登陆。9月下旬战局恶化时,金日成向苏联求援,斯大林表示不能出兵,要他向中国求助。 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向中国请求派兵援助,斯大林的意向也要中国出兵,并愿意向中国提供武器并在费用上由双方“共同负担”(最后落实为按“出厂价五折”对华计费)。10月上旬美军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边扑来,此时新中国已无法 ... 省问题,若在 ... 问题上再次示弱,美国势必得寸进尺,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恶劣,国内反动气焰也会增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 ... 以其独有的魄力显示了“补天”之功,以出兵参战的方式扭转危局,达成了当时情况下对新中国最有利的结果。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斯大林军事历史抗美援朝战争金日成战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