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是《三国演义》著名谋士。庞统跟诸葛亮齐名,民间传言:「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声名才智非同一般。在赤壁之战前,他只身前往曹操大营,得到曹操的特别礼遇。庞统趁机向曹操献计,建议曹操把战舰全部横锁起来,完全可以提高战力,克服北方士兵不服水战的弊端。曹操果然中计,立即听从了庞统的建议。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庞统的妙策,周瑜就是再精明能干,不可能在赤壁大战中建立丰功伟业。同样,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也难于付诸实现。

  令人遗憾的是,庞统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有治国安邦之略,但他个人的运气委实不好,一是他的容貌丑陋,二是他在 *** 官员面前说话,毫无顾忌。他说话时,不会阿谄奉承,总是直来直去,全然不顾全 *** 官员们的面子和心中感受。所以,那些高官们心底里并不喜欢他。他到江东求取功名时,跟鲁肃交厚。鲁肃被他的才学折服,有心要成全他,三番五次向孙权大力推荐庞统。可孙权嫌他傲慢,坚决不肯启用他。庞统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到荆州投靠刘备。刘备见他夸夸其谈,心中不喜,以为他也只是一般的儒生,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庞统凭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做到了刘备军团的副军师之职。实际上,庞统的地位跟诸葛亮不相上下,两人平起平坐,一起参赞军政大事,成了运筹帷幕,决胜千里之外的大角色。我想,现代社会,那么多人喜欢整容,大概就是从庞统的亲身遭遇中受到启发的。

  还有,现代社会,那么多人在官员面前阿谄奉承,曲意迎合领导,也是从庞统身上吸取的经验教训,所以他们的官职越做越大。后来,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欲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诸葛亮、庞统一起制定了谋取四川,以图霸业的战略决策。庞统作为第一谋士随军进发,伴随刘备左右,时有妙招。庞统洞察了当时的利害关系,他知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的道理,他力劝刘备摆一个鸿门宴,在宴席上捉杀刘璋,然后趁乱取事,可一举夺取四川,以最小代价博取最大的利益。就当时的形势来说,这不失是一个上上之策。可刘备却碍于面子,为了所谓的仁义,断然否决了他的建议。庞统之死,刘备在间接上要负责任。如果刘备听取了庞统的建议,就不会有后来的落凤坡之败,庞统更不会魂丧落凤坡。

  庞统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即将在天亮之时绽放灿烂迷人的光彩,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却把这朵美丽的花蕾扫落于地。庞统死时,年仅三十六岁,令人叹惜!

  刘备失去庞统,等于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我们知道,一个人失去一只手臂,完全是一个残废的人,其损失不可估量。刘备最后不能一统天下,跟失去凤雏庞统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庞统不死,则不可能会有关羽荆州之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留守荆州,以他们超乎常人的才智能力,完全可以轻松地守住荆州,不管是虎狼一样的吕蒙,还是少年天才将领陆逊,都休想打荆州的半点主意。即使诸葛亮、庞统两人都没有留守荆州,就算刘备集团失去了荆州,也不能从根本上伤了蜀国的元气或动摇蜀国的根基。如果关羽失去了荆州,有诸葛亮和庞统从旁相劝,也许可能劝住刘备不要贸然发兵攻打东吴。即使劝不住刘备,刘备要亲征东吴,为关羽报仇,刘备必然会带上庞统或诸葛亮,如果两人当中有一人从旁策划军机,陆逊就是再聪明绝顶,也讨不到丝毫的便宜,如此一来,刘备哪会有彝陵之败?蜀国哪会轻易损失数十万精锐之师?如果庞统在世,在北伐期间,跟诸葛亮各提一旅之师,两路大军,同时出兵,遥相呼应,互相策应,司马懿就是有三头六臂,哪能抵挡住蜀国两路大军的大举进攻呢?

  庞统之死给刘备集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刘备没有想到的后果。唐朝大诗人杜甫写过这样的诗句来痛悼诸葛亮:「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实,此诗的最后一句,用在庞统身上,似乎更加准确。

  庞统之死真的是源自诸葛亮的嫉妒?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怜这个有「安天下」大才的聪明人,死的太早了。算算,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就出现了三次,能让人记得的也就是连环记了。

  还是水镜先生说得对啊,「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得一人就可以了,得两个是不行的。而刘备得两个,所以是不行的,所以就必须死掉一个,孔明不能死,那么,就只有让士元死了。

  可这死却让人觉得那么的不情愿,似乎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不死,但为什么最终还是死了?难道真的如孔明说的,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或是应了刘备的梦境,「此行莫非不佳」?还是地名落凤坡起了作用?

  影视剧中的庞统形象

  要我说都不是,庞统的死是必然的。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水镜先生只说得一人可安天下,这样有才能的人难道不是越多越好吗?当然不是!易中天先生曾经分析过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刘备,除了在刘备这里发展空间大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备没有人给他出谋划策!诸葛亮去了是去吃独食的。表面上看,诸葛亮到刘备那里之后就一直在给刘备招贤纳士,但实际上他招来的都只是平庸之辈,没有人能撼动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确切的说也没有人敢撼动他的地位。然而,这种平衡随着庞统的到来被打破。

  庞统要与诸葛亮一决高低。所以,庞统跟随刘备去了西川。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立功把诸葛亮比下去(引《三国演义》: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就是这句话害了他自己的性命。

  其实从庞统笑诸葛亮来吊孝是为了欺负江东无人起,就注定了他以后的结局。虽然之后庞统来到刘备帐下,但是他的到来使诸葛亮的独必须分出一半。如果真的这样一直延续下去,那么,诸葛亮的命运就不知会怎么样了。不过,诸葛亮占有一个先到一步的优势,所以,取西川的功劳就给士元吧。

  真的给庞统了吗?未必。庞统为立功以确立自己的位置,就难免会急功近利,这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中,故儿特意写信给刘备,阻止其出兵,使得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殊不知,孔明阻的不是主公进西川,而是你自己进西川从而分走的那杯羹啊。

  于是,在落凤坡旁,庞统死于张任的箭下。孔明依然痛哭,可这哭是真的么?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庞统啥活没干就死了,就只有孔明上场了,定计捉张任!由此,孔明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再无人可动摇。

  诸葛亮真聪明。

  可惜了庞统。

庞统之死对刘备的损失有多大?三国庞统怎么死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这个金字塔位于中国,发现者是一个外国人,与埃及同出一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外国的空军飞行员来到了我国,并且在路过西安的时候,非常惊喜地发现地面居然有一个金字塔式建筑,并且把这件事情带回了国内,后来陆续有不少的美国人来旅游,确认了金字塔同样存在于中国,原来这所谓的金字塔是秦汉时期的帝陵,里面埋葬的是秦朝与汉朝的一些皇帝,而它们的外形同样是四条边的一个金字塔,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7.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8.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9.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成语典故_背水一战故事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背水一战故事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背水一战的故事,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

  2. 民国最后一位大小姐,不顾反对嫁给穷小子,却被辜负一生

    在许多文学作品里,民国时期的名媛们,好像都不怎么好过。

  3. 时间差

    约翰答道:“这很简单,因为美洲是后来发现的。”

  4. 来世不可待造句_来世不可待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来世不可待láishìbùkědài来世不可待的意思和解释: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来世不可待的出处《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来世不可待的例子来世不可待造句来世不可待造句相关常用成语误用之画蛇添足:这也是成语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错误,因为对成语内涵了解得不透彻,在句中再次使用了与成语意义雷同的词语,致使语义重复。

  5. 梦见晚上有关场景预示什么 – 周公解梦

    晚上是指太阳落了以后到深夜以前的时间。《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六老爷,是即刻就来,是晚上才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当下晚上一点钟开行,次日到了江阴。”晚上意味着需要时间,缓和情绪,争取休息,满足平静。梦中出现和晚上有关场景表示浑浊的光线,理智清醒的界限。梦见雷火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周公解梦

  6. 摩陀大师的传说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位老师父于山中古寺,他只收了一名徒弟,这位弟子长得很清秀,又有福相,看样子应该很有智慧,但是却正好相反,老师父教他经文,教前一句,忘了后一句,教后一句,又忘了前一句。在生活中力行佛法学佛贵于专心,像摩陀大师,他能专一无杂,因此成就妙法。

  7. 梦见捡到水晶_周公解梦梦到捡到水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捡到水晶好不好

    梦见捡到水晶是什么意思梦见水晶,预示生活幸福,困难会迎刃而解,一切顺利。梦见捡到水晶石是什么意思梦见捡到水晶石的吉凶:境遇坚固安泰,有下属之助力,地位、财产均安全,以木解消水火之相克,致成功,但若人地格有凶数,于成功后,难以伸展,且有突发之灾祸、遭难等之虑,更容易发生因爱情上而产生之不测灾难、凶变等。

  8. 無生拔毒箭

    當佛陀遊經拘薩羅國的娑羅林時,一位婆羅門居住在離娑羅林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個摩納外道跟隨其修習。這位婆羅門經常想:「如果有一天,世尊來到這裡,我一定要向他請益,以解開修行中所遇到的困惑。」這一天,婆羅門派遣摩納們到娑羅林中撿柴,準備要祭祀火神,他們一進入林中,便看見佛陀端坐在樹下,容貌祥和,精神奕奕,宛如一棟光芒赫赫的黃金樓宇。

  9. 搞笑的新年祝福短信

    龙年春节搞笑短信:今年生肖小耗子,抱来好事一筐子。嘴发祝福声,身体在舞蹈。这次发短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锻炼指法,二是联络感情,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今天除夕,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送句有技术含量的话:春节快乐!请接受我10心10意的祝福。春节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呵呵,新年快乐!

  10. 带有盟字的成语

    包含有“盟”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山盟海誓——盟:盟约;誓:誓言。歃血为盟——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攻守同盟——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咬血为盟——指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誓山盟海——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誓山盟”。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