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浅谈六朝时代特征影响下的莲花纹样1六朝的时代背景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于将公元2世纪末建安时期到公元6世纪末隋灭周亡陈这四百余年的魏晋南北朝统称为六朝时期。2六朝时代背景下莲花纹样的兴起自六朝以来,莲花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了许多描写采莲的好诗好词。在六朝的时代背景下,莲花纹样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又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浅谈六朝时代特征影响下的莲花纹样
1 六朝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于将公元2世纪末建安时期到公元6世纪末隋灭周亡陈这四百余年的魏晋南北朝统称为六朝时期。
六朝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战乱和分裂,苦难与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上。宗白华先生在其《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止,使各族人民被迫四处迁徙,受尽了苦难,但也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这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六朝时期佛教在我国广泛流行,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南方佛教发展的最好写照。佛教纹饰在当时广泛作为日用生活器的越窑青瓷上得到了充分发展,莲瓣纹是这一时期越窑青瓷上的主要纹饰。
2 六朝时代背景下莲花纹样的兴起
自六朝以来,莲花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了许多描写采莲的好诗好词。六朝乐府清商曲中有一首好词:“清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连根藕,上生并蒂莲。”北宋周敦颐写过一篇《爱莲说》,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文中还称菊花为隐士,牡丹为富贵者,莲花为君子,这三种形象的比拟,直剑如今,还继续为人们所称道。
我国古代对于莲花的欣赏,最先起源于楚国。春秋战国时期用莲花作饰物的实物已有发现,如河南新郑出土的同方壶,盖顶也均作莲瓣形。因此,有人认为莲花在六朝时期因佛教的发展而从印度传来,这说法是不确切的。
虽然莲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装饰题材,然而众所周知南北朝青瓷上流行的莲花纹饰卸是受佛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从何而来呢?
这一时期莲花纹样的兴起主要可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极其动乱的一个时期,自西晋以来阶级矛盾尤其是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受尽苦难的平民为求得精神上的慰籍,加深了对佛教的信仰;而上层社会面对混乱的政治现实也清醒地认识到需要借助佛教来加强政治统治,故而从六朝时期开始原本在汉代流行的三纲五常、阴阳五行等题材开始为佛教中的莲花、忍冬等纹饰替代。另一方面很多学者认为:“莲花作为佛教艺术的圣物之所以受到佛教信徒的崇拜,除了花色、香味之外,大概还有取其藕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含义。”
晋代的鸡头壶中有莲花纹,北魏石窟中的壁画,莫高窟中大小佛像的石刻底座,均刻有莲花瓣纹,至隋唐、五代,莲花纹已经传人寻常百姓家,遍及屋柱的底座石墩土以及木质像佩上,在年画中可以看到坐莲的如来和观音,剧中可以看到带着莲花帽的唐僧和法海。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是依托“莲花身”立命的天神。
总的看来,六朝时期的莲花纹样多为二方连续形式,除了作为主题纹饰之外,还可作为辅助纹饰使用,此外还有刻划于器物肩部和腹部的仰覆莲纹。
3 莲花纹样在瓷器上的运用
从古至今,莲花装饰与古瓷艺术形影相随。莲花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根深蒂固的佛教理念、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将人们美好的理想与愿望表达得如此绚丽多姿。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子孙延续、富贵殷实、恩爱和谐、国运昌隆、品德高洁。在古瓷发展的历史匕脉络清晰、轮廓分明、寓意深刻、流芳久远。
莲花纹样运用于陶瓷装饰中的历史在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见到大量以莲花为装饰纹样的陶瓷艺术产品。例如:河北省封氏墓出土的青瓷莲花罐就是南北朝时期莲花纹饰运用的典型器物。它集中运用印贴、刻划和堆塑等艺术手法,在器身上下遍施纹饰,其中腹部凸塑成上覆下仰的莲花,器腹以下收缩为向外微撇的高足,也堆塑两层覆莲。器上有盖,同样有莲瓣装饰。罐体腹部的贴塑莲瓣是莲花罐的重要造型特征,正是向外伸展的莲瓣使得莲花罐的俯视造型呈现出佛门圣花—— 莲花的风采。
其余如:北朝时期的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莲瓣罐,北齐李云墓出土的黄釉绿彩莲瓣罐,都是莲花纹样装饰的典型器,罐腹上部有四系、六系和八系等,从肩至腹部堆塑成凸起的丰肥莲瓣,有八瓣莲或六瓣莲不等,有的器物是刻划莲瓣纹,可以说莲瓣装饰是当时的主流。从隋唐到五代以及北宋早期,莲花纹成为瓦当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早期的莲花瓣突起,而且是双瓣,晚期渐低平,多为单瓣,到五代宋初,莲瓣纹变成长条状,和菊花颇为相似。
4 结语
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使用各种图形不仅仅是因为欣赏它们美好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不同的文化积淀下形成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图形的后面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寓意了人们的理想与希望。在六朝的时代背景下,莲花纹样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又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图形的象征意义、精神实质与内涵,并将这种文化气韵在我们的没计‘中流露,成为我们设计创作过程中新的创意点。
来源:艺术传媒 编辑:古语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