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

[专家点评] 六朝 张猛龙碑之二

[专家点评]六朝张猛龙碑之二《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张猛龙碑》为北魏刻石精品,书法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历代名家对此碑可谓推崇备至,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张猛龙碑》列为“精品上”,并称“《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为正体变态之崇”,“结构精绝,变化无端”。自然磨泐形成的斑驳石花,更给《张猛龙碑》增加了几许含蓄高深和神秘莫测。

[专家点评] 六朝 张玄墓志之一

[专家点评]六朝张玄墓志之一《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黑女墓志》。目前仅存何绍基藏剪裱孤本。《张玄墓志》为楷书,北魏著名刻石之一。道光五年开始归何绍基收藏。何氏书法主要得力于篆隶、颜书,并广学北朝碑版、旁参《道因法师碑》,何对《张玄墓志》尤为推崇。《张玄墓志》即为孤本,其余拓本只能是重刻本,均未体现原拓神采。

[专家点评] 六朝 郑羲上下碑

[专家点评]六朝郑羲上下碑六朝郑羲上碑额“郑羲上下碑”也称“郑文公碑”正书。同一内容刊在二处,均在山东境内。一在平度县天柱山,称作上碑,一在掖县云峰山,称作下碑。北魏刻石笔法大致分作圆笔、方笔、方圆结合三种类型,郑文公碑则是典型的圆笔代表。书法中兼有篆隶笔意,康有为认为此碑为北魏圆笔之宗。康有为则认为《郑文公碑》与《张猛龙碑》均“为隶楷之极则”。

[专家点评] 六朝 崔敬邑墓志

[专家点评]六朝崔敬邑墓志《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北魏熙平二年十一月刻,清康熙十八年河北安平出土。《崔敬邕墓志》书体近似《张猛龙碑》,许多字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刻工亦精美。因此,笔势圆健、线条劲爽的特点呈现无遗。更有人称其“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之上。”

[专家点评] 六朝 天发神谶碑之三

[专家点评]六朝天发神谶碑之三《天发神谶碑》也叫《天玺纪功碑》、《吴孙皓纪功碑》,俗称《三段碑》。为了稳定人心,佯称天降神谶文的舆论,以为吴国祥瑞。后碑石断为三截,故名《三截碑》。张叔未则云“吴《天玺纪功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后世篆刻家对此碑很受启发,多取此碑笔意入印。

浅议六朝青瓷鸡首壶的文化内涵

关于六朝青瓷鸡首壶的研究,目前较多地关注其形制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及其用途方面,对其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隐含的文化内涵的思考却相对较少。相比于青瓷器上的其他动物装饰题材而言,六朝青瓷鸡首壶所隐含的巫术文化尤为显性。

江西地区的六朝瓷器—以洪州窑为中心

江西地区的六朝瓷器—以洪州窑为中心江西是中国瓷器的重要产地,是全国著名的瓷省,陶瓷生产在江西有着极其悠久和辉煌的历史,可谓名窑林立,如景德镇窑、洪州窑、吉州窑、七里镇窑、白舍窑等,在中国瓷业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些窑口所生产的精美产品被视为珍宝,为世人所贵重。考古发掘的材料表明,最迟在东汉晚期江西地区就能烧造比较成熟的青瓷器。

浅谈六朝时代特征影响下的莲花纹样

浅谈六朝时代特征影响下的莲花纹样1六朝的时代背景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于将公元2世纪末建安时期到公元6世纪末隋灭周亡陈这四百余年的魏晋南北朝统称为六朝时期。2六朝时代背景下莲花纹样的兴起自六朝以来,莲花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了许多描写采莲的好诗好词。在六朝的时代背景下,莲花纹样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又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专家点评] 六朝 鲍捐神坐

[专家点评]六朝鲍捐神坐神坐又称神座,为神主牌位。《周礼·春官·司几筵》:“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其柏席用萑黼纯”。“鲍捐神坐”为隶书,年代为三国魏。全文为“魏故符节仆射陈郡鲍捐之神坐。”1923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东北二十里杨坟村,同时还出土有鲍寄神坐。书体、形制基本相同。“鲍捐神坐”刻法虽不精,但粗犷豪放,具有一股生辣激越的气息。

苏州东吴博物馆藏六朝青瓷鸡首壶

苏州东吴博物馆藏六朝青瓷鸡首壶六朝青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动物形象为外轮廓或局部装饰,如蛙形水注、就是水注、兽形尊、鸡首壶、羊形烛台及插座、虎子等。鸡首壶为六朝青瓷中最常见和最具时代特征的典型生活闲器之一,因其壶嘴作鸡头形而得名。隋代的壶鸡首趋于写实,作昂首曲颈打鸣状,壶柄贴塑龙形饰。苏州东吴博物馆藏有一批六朝青瓷鸡首壶,现将其中部分器物图片刊出,以飨喜欢鸡首壶的藏友们观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