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浅谈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发掘景德镇明清官窑瓷器在国际上的拍卖价格扶摇直上,迭创新高。消息迅速反馈给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人员,考古人员纷纷火速赶到了现场。经过仔细的鉴别,考古人员认为可能是景德镇官窑遗址,当即要求工地停止施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最近在市里的龙珠阁公开展览了一批修复原完毕的明代永乐官窑瓷器。因此,景德镇官窑瓷器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制瓷工艺水平。
浅谈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发掘
景德镇明清官窑瓷器在国际上的拍卖价格扶摇直上,迭创新高。去年,清乾隆粉彩花蝶如意耳尊和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更是两度刷新了中国官窑器拍卖价的最高记录,令人叹为观止。
一个偶然的机会,官窑瓷器的故乡——景德镇珠山官窑瓷器被发现,大批埋藏在地底的官窑碎片纷纷出土,比起传世官窑瓷器来,这些碎片的价值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经过多年来数十次抢救性的清理发掘,我国考古人员从十余吨元代至明代正德官窑瓷器残片里,复原出官窑瓷器一千多余件。今日这批绝世官窑精品在埋藏地下五六个世纪后终于重见天日,已陆续展出。人们可以充分领略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的独特魅力。
1982年春节,景德镇有关单位在该市区珠山一带进行市政建设时,推土机在机器轰鸣的工地上突然抛出一些瓷片,当时谁都没在意,因为景德镇的瓷片实在太多了。消息迅速反馈给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人员,考古人员纷纷火速赶到了现场。经过仔细的鉴别,考古人员认为可能是景德镇官窑遗址,当即要求工地停止施工。为了不遗漏绿豆大小的残片,考古人员用米筛对堆积区内的泥土统统进行了筛选。
这十余吨成千上万块瓷片,经过考古人员多年来的多级分类,系列复原终于使这些稀有珍宝横空出世。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最近在市里的龙珠阁公开展览了一批修复原完毕的明代永乐官窑瓷器。其中有白釉三壶连通器,景青地刻海水青花龙纹罐,釉里红梅竹纹笔盒等未见诸传世的孤品,有集素雅与华贵与一身的白釉金彩器。而祭蓝地釉里红龙纹高足杯,刻有“永乐二十一年”纪年的黑釉三足香炉,白釉瓷等均为首次面市的珍品。还有一个永乐青花梵文大勺,长33.5厘米,勺子上写满了梵文吉祥经文。又比如青花龙纹大缸,高75.5厘米,这个是至今出土的明代官窑瓷器中体积最大的一件。在明代,烧制这种瓷器的难度非常大,修复后的这些瓷器,其腹部绘有两条双角五爪赶珠龙,隙地饰有流云,龙腾云飞,气势恢宏。
明清代的制瓷技术极高超,彩瓷工艺也达到了顶峰。元代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在景德镇建立“浮梁瓷局”。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官窑有58座,民窑达数百座,足见其生产规模之宏大。明中叶以后,景德镇作为皇家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所在地,前后经力元,明,清三代,直到清朝宣统三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才结束其使命。因此,景德镇官窑瓷器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制瓷工艺水平。著名古陶瓷专家,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新园介绍说,官窑烧制皇家瓷器不惜成本。据文记载,官窑烧制100件相同的瓷器,只有4件是贡品。因为御用瓷器严禁流入民间,所以剩下的贡品,实验品,废品等全部打碎并在窑址就地掩埋。刘新园提出,现在挖掘出的这些瓷片有其特殊价值:其一,年代可靠,它们是鉴定传世明清官窑陶瓷的标准件。其二,品种齐全,贡品送到皇宫后。现在流传下来的往往残缺不全。其三,碎瓷片与窑炉,作坊遗迹,生产工具等一同堆积,便于研究人员了解整个生产工序,这为完整复原一些失传的工艺提供了可能。每件官窑瓷器都有寓意,瓷器里透露着很多工艺信息,在复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件永乐青花海浪仙山双耳三足炉瓷器它的口沿是空的,三足是拼接起来的。这样就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的陶瓷 ... 工艺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