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封建社会,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臣子若得到皇上的赏识,那么仕途之路将前途无量;妃子若得到皇上的宠爱,那么在后宫三千佳丽中将艳压群芳。可凡事都有个例外,明朝的仁宗皇帝就刚好相反,他不仅不受明成祖朱棣的青睐,甚至被其厌恶,可最后还是继承了皇位大统,为何?那是因为他有个极其受宠的儿子,明仁宗能够登上皇位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的这个儿子,所以说他的皇位是躺着坐上的也就不为过了。

在封建社会,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臣子若得到皇上的赏识,那么仕途之路将前途无量;妃子若得到皇上的宠爱,那么在后宫三千佳丽中将艳压群芳。皇子若是得到皇上的喜爱,那么将来继承大统机会也就大大增加,反之,要是皇上不喜欢,甚至厌恶某位皇子,那么基本他也就和储君之位说拜拜了。 可凡事都有个例外,明朝的仁宗皇帝就刚好相反,他不仅不受明成祖朱棣的青睐,甚至被其厌恶,可最后还是继承了皇位大统,为何?那是因为他有个极其受宠的儿子,明仁宗能够登上皇位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的这个儿子,所以说他的皇位是躺着坐上的也就不为过了。 明仁宗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次子朱高熙不仅深受他的的喜爱,更是在「 ”靖难之役”中多次舍身救下他,朱棣也曾亲口答应将来会把帝位传授给他。而皇长子朱高炽(明仁宗)则由于体型过度肥胖,走路都要两名手下大汉搀扶,对崇尚武力的朱棣来说,对这个长子很是不喜欢,甚至厌恶。本来一切形势对于次子朱高熙都是那么的有利。然而命运弄人,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也深受朱棣喜爱,在最终权衡之下,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让他「 ”厌恶”的长子朱高炽,那么朱棣为何会做出这个选择? 朱高炽重文轻武,和朝中文臣关系甚好 由于身体过度的肥胖,朱高炽更喜欢读圣贤书,而不像自己父皇和弟弟那样尚武。他在朱棣亲征北伐时候,就在朝中监国,由于出众的政务处理能力,很快就得到朝中文臣的认可,像大学士解缙、黄淮等人就对他极为赞赏。其弟弟朱高熙则经常跟随朱棣征战沙场,作战勇猛,很快就深受武将们的拥戴喜欢。 著名文臣解缙雕像 「 ”乱世重武将,和平重文臣”,在朱棣平定天下后要立皇太子之时,天下早已和平昌盛,朝中文臣们极力推荐朱高炽为皇太子,此时文臣早已盖过武将,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就算朱棣很喜欢次子朱高熙,也曾亲口许诺把皇位传给他,可这时也不能硬是和文臣们对着干。 朱高炽有个聪明能干的儿子,深受成祖喜爱 虽然朱高炽无法得到朱棣的青睐,比不上他的弟弟,但是他有个极受宠的儿子,是个可以「 ”拼儿子”的主。他的儿子朱瞻基可谓是「 ”含着涂满蜂蜜的金钥匙”出世的,出世当晚还是燕王的朱棣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父亲洪武帝朱元璋把一个大圭赐给他,大圭可是象征着权利呀,并说「 ”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后,紧接着听下人来报,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看到自己孙子后发现他脸上一团英气,意识到自己梦中情景映证在朱瞻基身上,朱棣大喜。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起「 ”靖难之役”有着很大作用。 当然,这个受宠的孙子也是文武双全,武能骑射善战,文能书画精通,沉稳勇敢,敏慧异常,是个可堪大用的帝王之才,成祖对这个孙子很是满意。而著名文臣大学士解缙曾用「 ”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最终使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皇太子。 著名的武侯高卧图(朱瞻基所画) 《明史》里面对皇太孙朱瞻基的描述如下: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 ”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 ”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张廷玉·《明史·本纪第八·仁宗》: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指示之曰:「 ”儿忽之耶?”对曰:「 ”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 ”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 ”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 ”孙有君人之识矣。” 朱高炽心地善良,有着很强的政务 ... 才能 在「 ”靖难之役”时候,朱高炽奉命留守燕京城。他沉着稳定,团结部下,在守城军队只有一万多人情况下,阻挡住了朝廷大将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大军,最终守下了燕京城。此战对靖难之役有着极大的影响,也让武将大臣们对朱高炽进行改观,意义重大。 靖难之役 在朱高炽做皇太子期间,由于朱高熙的不满,他被自己弟弟处处针对,进谗言,最后朱高炽登上皇位后仍不计前嫌,还封他为亲王。朱棣的三子朱高燧在成祖生病期间密谋造反,事情败露以后朱高炽为他求情,最终朱棣才没有追究。朱高炽心地善良,为国为民,做事沉稳,在大臣中威望极高。 张廷玉·《明史·本纪第八·仁宗》: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仁宣之治盛世 朱高炽能当上皇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明成祖想要以后自己的皇太孙能够坐上皇位,故只能先把皇位传给朱高炽。其次,朱高炽当皇太子期间遵纪守法,仁政爱民,受大臣们的拥戴,又是嫡长子,朱棣也没有理由废除他。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朱高炽的才华,不然他也得不到朝中众多大臣的极力推荐。虽然他登基后不到一年就暴卒,但之前的仁政措施却为「 ”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丰功伟绩上来说可能比不上洪武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但是从对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层面来说,他的贡献度是极大的。而且他在位期间很难得的没有出现党派之争,群臣和睦为皇上分担国家政事,他也以古代圣贤居作为榜样,虚心听取大臣建议,单从这点来说,朱高炽绝对是个帝王之才。 要是没有明仁宗的一系列为国为民政治措施,没有他留下聪明能干的「 ”三杨”内阁大臣,没有他维持住朝廷的稳定和睦局面,那么明宣宗朱瞻基想要在短短十年内达到「 ”仁宣之治”,这种堪比「 ”贞观”和「 ”文景”的伟大盛世局面,恐怕将是难于登天。 明仁宗朱高炽——明明是一个有着绝对实力的帝王之才,却靠着儿子躺赢着坐上了皇位。 参考文献:《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明史·本纪第八·仁宗》 洪熙统治时期 .剑桥中国史[引用日期2014-04-02] 曹金洪编著,明朝十二帝,三秦出版社,2014.07,
本文标签:明朝洪熙帝明成祖明朝君主历史宣德靖难之役成祖明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