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魏晋南北朝:浅析世家大族产生的一个经济基础和两个出身。

在中国古代,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可侵犯的皇权,再往下就要算传承不绝的世家大族了。世家大族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从萌芽到发展直到衰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世家大族的经济萌芽于西汉末年,其正式走上前台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则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世家大族产生的一个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按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说法,世家大族的产生首先要有经济基础,正是因为有了经济上的优势,才为世家大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是世家大族形成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形势萌芽于西汉中后期的田庄经济,在东汉时期得到了普遍发展。依据《后汉书·马援传》的记载,这种庄园经济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作为东汉的开国功臣,马援成为了大庄园主,归附于其身边的宾客就有上百家,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北地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后汉书·马援传》 我想到了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养士,他们手下门客上千,但还只是个例,并不能称之为一种经济形势,但到了东汉时期,类似于马援这种规模的庄园主已经很多,他们可以闭门自守,不仅拥有土地,还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成为了影响政治格局举足轻重的力量。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的灭亡,其原因之一就是世家大族对于刘氏和孙氏的放弃,因为换个老板还可以继续生活,就源于他们不是靠老板吃饭,而属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蜀汉、东吴政权对他们来讲,不过的短期加盟连锁罢了,现在总店经营不善倒闭,那我们就改换门庭,对于他们自己的利益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对于东汉时期的田庄经济,在《四民月令》一书中有十分详尽的记载,《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崔寔创作的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著,该书的内容记录了东汉晚期世族地主庄园经济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的计划安排,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庄园地主如何经营庄园经济的指导手册。可见庄园经济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形势,并已经可以形成这方面的专著来进行总结和说明了。因此,皇帝尽管高高在上,但其下面的经济基础却是庄园经济,背后的政治力量则是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的两个出身:官僚和商人。 世家大族的第一种出身是中央集权统治机构中的官僚。 中国古代国家的统治权是严格集中的,所有最高的权力最后都集中在皇帝的手中。专制的君主要压制贵族的势力发展,造成绝对的权力,就必须提拔一部分自有平民和低级别的贵族来组成官僚集团,以统治整个国家,实现其集权于一身的目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通过提拔士人的方式,来作为自己官僚机构的骨干。这样一来贵族的政治势力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谓的世卿就被弱化了,严格集中制的官僚体系也就从此形成了,在两汉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布衣卿相的说法,其实就是这种严格集中的官僚体系建立背景下的产物。 秦汉时期,伴随着国家的开疆拓土,需要管理的对象变得众多而复杂,因此官僚机构也越来越复杂和庞大。那么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官吏来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 ... 选拔官吏的方式,从汉武帝开始,因为对外推崇儒术,因此官僚们也多是以经术起家,他们不仅授徒讲学,注册在籍的门生成千上万,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而且往往由于他们的子孙会继承自己的家学,因此,必然会形成一种累积世代公卿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 ”血脉传承、家业永固”。回到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来,我们想让自己的家族发展,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保障,更需要能够传承的家学,从世家大族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益的启示。 这里先纠正一个概念,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我对于袁绍家族的认识一直是「 ”四世三公”,而实际上,我们所熟知的袁绍不是「 ”四世三公”而是「 ”四世五公”,其家世背景就源于其汝南袁氏,其中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也官至司空,到了袁安的孙子辈袁汤也做到了司空、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也是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又为太傅,因此臧洪称袁氏为「 ”四世五公”。与汝南袁氏相比,我们做熟知的杨修则来自于东汉弘农杨氏,其中杨震官至太尉,他的儿子杨秉也做到了太尉,杨秉的儿子被赐官位至司空、司徒,到了杨修的父亲杨彪也官至司空、司徒、太尉,从杨震开始到杨彪,四代人皆为三公,因此弘农杨氏可以称之为「 ”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名门望族,因此他们才对于「 ”阉宦出身”的曹操嗤之以鼻。 这些世族门阀在东汉中叶以后就逐渐出现了,到了曹魏初期,由于九品官人之法的实行,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的世家大族来担任,九品的评定之权自然就掌握在了他们手中,于是官员的选拔和提升,都是凭借着资历,久而久之朝堂之上的人皆出自与世家大族,这对于世族的势力发展来讲自然是好事,他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维护,但是对于皇权来讲却不是件好事,世族势力的壮大,直接削弱了皇权。这就为曹魏后期,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司马懿联合世家大族势力消灭以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室势力埋下了祸根。 提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就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地名:颍川。很多著名的谋士就出自于颍川,这是有其背后原因的。颍川最著名的世家大族荀氏,荀彧、荀攸皆为曹操手下重要的谋士,其祖上就官至司空,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基础,因此荀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能成为累世不衰的名门望族;陈群这个曹丕的托孤重臣,他也是颍川人,他的父亲陈纪官至九卿,他的爷爷官至太丘长,所以到了陈群这一辈就官至司空了,这和其父辈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我们仅仅通过曹魏的重臣家庭背景分析,就可以看出世家大族几乎垄断了朝堂,由于曹丕对世家大族的妥协和九品中正制的持续推行,这些世家大族累世富贵,长盛不衰也就成为了客观情况,因为他们既有家族的传承又有国家层面制度上的倾斜。 世家大族的第二种出身是由商人转化来的。 提到成功的商人,很多人会想到「 ”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却是吕不韦通过一场政治投资,让自己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是和世家大族相比,他还仅仅停留在战国四公子养士自立的程度,因为没有传承,导致吕不韦的荣耀一世而衰,而不是像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一样,历经几世风雨飘摇而不衰,成为影响中国古代政治格局和左右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 从汉武帝以后,国家将盐铁等重要的生产事业收归官府运营之后,商人们就无法插手这些暴利行业了,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那么商人们手里的资金投到什么地方去呢?他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到了土地上,既然国家推行「 ”重农抑商”的策略,我们就顺应形势,转换下观念,做土地的买卖尽管和盐铁买卖相比算不上暴利,但总归是有利可图,且可以上其持有。于是商人们通过土地的兼并,把他们的财富最后集中在了土地上,这些商人在取得了大量的土地之后,他们就不是原来的商人了,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土地所有者。 提一个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人物糜竺,这位为刘备提供了创业的大量经济资助的人就是商人出身,他具体富裕到了什么程度呢? 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资产巨亿。——《三国志·蜀志·糜竺传》 后来糜竺做了徐州牧陶谦的别驾从事,后台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并且为了帮助自己的妹夫,给予了大量的物质资助,在糜竺的身上,我依稀看到了吕不韦的影子,糜氏家族在蜀汉也成为了世家大族,完成了从商人到世家大族的身份转化过程。 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三国志·蜀志·糜竺传》 后来刘备夺取荆州,又从荆州入蜀,都把糜竺做为上宾对待,并不是因为谋略或者武勇,而是因为糜竺是自己的财神爷,没有糜竺的支持,自己连个起兵的家底都没有。由此我想到了糜竺之弟糜芳投降东吴之事,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投降,对于糜芳而言,他并不是什么重臣或者奸臣,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商人的特性之一就是逐利,依据利益来做出判断是他们的本性,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糜芳没有救援关羽,也没有坚守待援,而是选择缴械投降了。 对于世家大族的发展,作为皇帝是有所觉察和警惕的,汉高祖刘邦就曾经下令让六国的旧氏族贵族迁徙到关中之地,汉武帝也曾经下令让这些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不得群居,并将他们迁徙到茂陵一带,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人口充实,更重要的就是通过这种手段来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加强对他们的控制,从而达到强化皇权的目的。 世家大族和皇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触怒了皇权而被灭族的人士中也不乏世家大族,如被曹操诛 ... 的孔融、杨修就是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的代表。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魏晋南北朝:浅析世家大族产生的一个经济基础和两个出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3.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4.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5.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6.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7.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8.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9.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10.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随机推荐

  1. 太子修行究竟涅槃成瞿昙佛陀

    -摘自《法句经》瞿昙家的悉达多太子是淨饭王和摩耶夫人的儿子。为了追求法,二十九岁时出家修行。他也修习严厉的苦行,但发现这些...都不究竟,于是决心寻找自己的理论和修行...。从此以后,他放弃苦乐两种极端的修行,发现中道,而证得究竟涅槃。一天晚上,悉达多王子在尼连禅河边的菩提树下开悟了,那一年他三十五岁。从此人们称呼他瞿昙佛陀。

  2. 动心娱目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成语大全

    打动人心并使人快乐成语出处: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及凡世间可动心娱目之事,皆斥去弗愿,若将浼我者。”

  3. 蛋与蛋制品

    (一)主要卫生问题蛋与蛋制品的主要卫生问题有: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变质,环境因素造成的有害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制做皮蛋(松花蛋)时铅的污染,冰蛋上杂质的混入等。硌窝蛋也应在短期内食用。流清蛋应及时高温后食用。黑腐蛋不可食用。劣质蛋制品的判定与处理原则各种蛋制品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可再食用:冰蛋:严重污染、霉变、生虫或溶化后有严重异味或臭味。

  4. 曹山本寂

    曹山本寂,福建人,是曹洞宗的又一创始人。因为他非常仰慕曹溪慧能的英名,将自己所住的山叫曹山。"一次一个僧人对曹山说:"学生浑身是病,请老师医治。"有一次,曹山禅师听到钟声就叫到:"哎哟!

  5. 中风是怎么来的?真的与年龄有关吗?做好三件事,或可预防脑中风

    有数据显示,平均每十六秒就会有一人死于脑中风,足以说明脑中风的危害性是比较高的。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严重缺氧的现象,脑部的氧气严重不足,脑中风也就会随之而来。高血压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一大诱因,因此,不想患上脑中风,控制血压是很有必要的。平时的饮食清淡,而且是营养均衡的,或可避免产生脑中风。

  6. 巫女济世 海神妈祖(3)

    那像后面这些妈祖都分别是哪些步代的呢。你看啊,有两个神>蔡:千里眼,顺风耳。日据时期,海峡两岸交通断绝。台湾省新建妈祖宫庙便从本岛历史较长、香火兴旺的大庙中迎请妈祖分灵神像回去供奉。

  7. 如何真正的赞叹佛陀

    一路上,那位老师一直不停地诽谤佛陀,也诽谤佛法与比丘们,而他的徒弟却一直与他唱反调,不断地称赞佛陀、佛法与比丘们。于是,比丘们将他们议论的原委,告诉了佛陀。能够从这里来赞叹佛陀,才是真正的赞叹。

  8. 利亚姆·尼森简介

    接着,他又在《星球大战》第一集:幽灵的威胁、拍摄的电影系列和历史剧《沉默》中担任主角。

  9. 一位贵夫人的感应自白

    可是她的妈妈却是一位正信的佛教徒,且是佛教界的一位大护法,整天忙于佛教社会慈善事业,跑道场,布施做功德。患下了血癌绝癥这位贵夫人来台后,三四年来,不幸患了一种严重的恶疾—血癌,医师束手,当她被送入荣民总院时,经医师诊断后,即婉拒其住院的请求。

  10. 对唯物史观机械性理解的历史考察

     对唯物史观机械性理解的历史考察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人们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机械性论调,即经济决定论,实践决定论与东方社会发展例外论。  【关键词】唯物史观;经济;实践;东方社会  【Abstract】The angle from his...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