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白芳礼的生活,从小便没有童话,家境贫寒的贫寒,迫使他从13岁便给人打短工,为家里添一份劳动力,而读书这种奢侈的事情,也只能是一种愿景了吧。他就是白方礼,这个名字是他户口本上的正确写法。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方礼老人靠自己的劳动,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长河记忆,存留历史的点滴 有些人生而伟大,有些人生而渺小。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啊。 只是这个小人物,平凡的事迹却足够我们殷殷缅怀,放之不下。 这个小人物,叫做白芳礼。 他生于1913年,甚至具体的日期都已经被岁月尘封,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迷,我们只知道他生于1913年。 白芳礼的生活,从小便没有童话,家境贫寒的贫寒,迫使他从13岁便给人打短工,为家里添一份劳动力,而读书这种奢侈的事情,也只能是一种愿景了吧。 但是劳苦的生活带给他的并不是丰裕的收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付出与回报之间,间隔着世事动荡这条鸿沟。 1944年,31岁的他因为生活实在维系不下,只得跑到天津做了个三轮车夫,跟祥子差不多的车夫。 1974年退休。 这是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能找到的寥寥几笔关于白芳礼退休前的点滴,因为他太普通了,普通到即便是捧在手中,都无法辨别他的存在。 此前并无光辉事迹的他,似乎再过几年,这个已经六十岁的老人就要了此余生。 1987年74岁的他决定做这辈子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让贫困孩子能上学。 因为在这个几乎是文盲的老人心里,读书上学是多么神圣和光荣的事情,也是自己这一生中埋藏最深的痛处。 他这么一做就坚持了十八载,不论春夏秋冬。 似乎对于我们来说,十八年似乎也只是文章中或者书本上的一句话而已,但是确实白芳礼老人一秒一秒认认真真度过的岁月。 你若在天津看到一个已经七八十岁老人骑着三轮车,热了就用毛巾擦把脸,那个人就是他。 他就是白方礼,这个名字是他户口本上的正确写法。 其实对于小人物白芳礼的评价,总会有那么一种声音,那就是就算他最后坚持了十八载,也不过是区区三十五万元,三十五万是什么概念?在繁华的天津街头,或许你随便拉一个人,他们也能凑出这笔钱,对如今这个社会来说,一顿饭都能吃几万元,三十五万似乎并不值得拿出来说。 诚然,我们无法反驳,因为这是事实。 值得拿出来说的是年近九十岁的他没有力气再骑三轮车,就替人看车,把一毛两毛钱放到饭盒,存够五百元后捐给学校。 当捐完钱他说: ... 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默默想了许久。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方礼老人靠自己的劳动,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且还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不过说到底,他依旧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人物,只不过这个小人物,我们这辈子都无法做到罢了。 长河记忆,持续为您推送历史瞬间,欢迎点击关注。
本文标签:白芳礼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