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念错咒的故事谈起

2007年7月24日 讯  佛教故事中,曾经有一个关于念错咒的故事。其大体内容是: 有某位修行者,由于他文化程度有限,也没有听过口传,自己看书学念六字大明咒,以致把咒文“嗡嘛呢八美哄”的“哄”(口+牛)错念成“牛”,但是,由于他非常诚心地用功持咒,以至其住处常放异光。后来,有一老一小两个修行人路过此地,看见异光,便前往亲近,随即便发现了咒语发音上的错误,于是,小修行便好心帮助持咒者纠正发音,但是,经过改正之后,持咒人的心失去专精,再念咒时反而没有光明,路过的一老一小两个修行人发现这个秘密,省悟到是自己造成的错误,于是赶紧纠正,让持咒人念回原来的咒音,光明于是再得显现。

对于这个故事中的现象,一般读者的态度,往往倾向从“定”的角度去解释,认为不应该去打破原来的定。但是,如果依佛理深究,其问题实际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定与邪定问题持咒者只重修定而未发慧,所以虽然能够入定,但却依然自心不安,以致换个咒音便丧失定境,这应该是不修智慧的悲哀。 根据佛教理论,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心无挂碍的定(正定),一种是执着外缘的定(邪定),佛教所说的定能生慧,是就正定而言的,邪定乃是外道定,是没法引生清净觉性智慧的。所以,从光明的有生有灭来看,持咒者所念的虽然是佛教咒语,但其所修之定应是邪定。对于这种定境,如果是智慧影响力足够,帮忙打破应该是好事,但是,如果智慧影响力不够,那就只好任其进入邪定了。这样,至少相对于不定来说,开智慧的机会要多点。 第二,修行的智慧问题跟这个故事的内容差不多相对应,禅宗有个关于大梅法常禅师的公案。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道一禅师时问:“如何是佛?”马祖道一说:“即心是佛。”法常禅师当即大悟,然后便去自行隐修。唐贞元年中,盐官会下有位僧人,因迷路而至大梅隐修之处,因而告知马祖。马祖得知法常住山隐修,于是派僧人前往询问:“和尚见到马大师后得到个甚么道理,便自己来此住山隐修?”法常禅师说:“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下来隐修。”僧人告诉他说:“马大师近日来说佛法又不一样了。”法常禅师问说:“怎么不一样?”僧人回答:“马大师又说非心非佛。”法常禅师说:“这老汉惑乱人心,没有了结的时候。听任他说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这个僧人回去之后,将法常禅师的话告诉马祖,马祖赞叹地说:“梅子熟了也!”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所面对的同样都是修法的迷惑问题,但是,由于其智慧的差别,结果也就自然不同。为此,没有智慧的定,是经不起外界考验的定,其不能真正解决烦恼,因而,这种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第三、密咒传承问题故事中的持咒人念咒的发光与不发光问题,如果按照密宗理论解释,其中应该包括一个密宗比较强调的传承问题。 虽然缘起性空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但是,由于传承习惯,在解决佛教问题的行为特征上,汉传佛教比较重视性空而轻于缘起。藏传佛教则是比较重视缘起少谈性空。所以,对于修行中的某些问题,藏传佛教往往有比较深层的解释。 密宗所强调的传承问题,从缘起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修法种子的问题。由于传法人传授某种道理与修法时,其智慧功德以及烦恼习气,包括身业、语业、意业等隐秘因缘,都会成为一种种子,进入受法人的心灵。受法人如果按其 ... 修行,就会不自觉地与传法人的业力因缘感通,由此而形成特定的觉受以及心身状态。故事中的持咒人咒音念错时能够发光,这是以他自心的清净信念为种子的。其后来咒音念对时反而无光,这是因为他所培养的是过路小修行所给的种子。由于种子的业力因缘不同,因而其修行的结果也就不同。——这就是密宗的结论。密宗对于传承上师的选择是极为严格的。密宗所看重的不仅是上师的学识,而且包括上师所得到的传承,以及个人的戒行、智慧与功德等等一连串的因缘。 包括给死人念经超度,密宗所重视的也不仅仅是经文。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如果没有见道位以上的证量,密宗也是不允许的。道理也的确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所知道的佛法,尚且不能对自己产生受用,那么,怎么又能够保证,他所传的佛法能够让别人产生受用呢?——所以,传承的因缘也确是很重要的。 第四、信心与善根问题 持咒人开始念错咒音,为什么会发光?其原因在于由信心而产生的定境。后来念对咒音为何无光?其原因在于其信心的不纯。为什么其念咒的光明会有生灭?其原因在于内心不安——没有达到“信满成佛”的开悟境界。为什么有信心却不能开悟?其原因应该在于善根,因为除了信心之外,善根的成熟乃是达成开悟的重要关键。 信心与善根都是佛法修行中的重要问题。这两个方面相结合,也就决定了信心的不同形式,譬如正信、善信、净信、智信、迷信、邪信,等等。依正信即可生人;依善信即可生天;依净信即可解脱;依智信即可悟道。相反,依迷信即遭沉沦;依邪信既成堕落。所以,对正信与善信,应予以鼓励;对净信与智信,应予以提倡;对迷信与邪信,应予以打破。只有如此,才是佛教徒的正确态度。 第五、修行的境界问题 在持咒人的故事中,一老一小两个修行,以念咒人是否能够发光来取舍修行状态,这种见解也是有所偏颇的。修行中所出现的境界与征象,一般都是由定力形成的,其本质都是某种业力(心气)的显现。一般来说,业力越重(心气越粗),其外相就越为明显。真正达到反朴归真的境界,除非是为了因应外缘而加以示现,一般情况下,基本上是少有外相显现的。 真正佛法修行所产生的智慧力,其本质是没有任何形象的,而且智慧越是深入,其心气就越是微妙,旁人也越是难以发现。佛经中说“初地菩萨不知二地菩萨境界”,其道理也在于此。 所以,修行人中,那些经常显示某些光明气象的人,往往正是习气与烦恼粗重的人,他们虽然能够玩弄某些东西骗人,但是其内心绝对没有安乐自在。 第六、结论 正定不同于邪定,定力不同于智慧, 道理不同于功德,经典不同于法脉, 正信不同于邪信,境界不同于安乐, 外道不同于内道,有用不同于解脱。 将六字明的尾音念成“牛”,虽然多少也有功德,但绝不是无量功德。功德的多少,不在念咒的状态,而在于是否有善心与智慧。一念善心,能灭恒沙罪业。一念正觉,顿出僧祗轮回。 (信息来源:地藏论坛)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念错咒的故事谈起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佛陀自省的启示

    半月诵戒的制度是佛陀制定的。佛陀不只要求僧众要经常自省戒行是否清净,而且他自己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并让大众来监督其戒行是否清净。关于佛陀的自省,在《佛说受新岁经》中有记载。舍利弗随后也向世尊自省,请求检验自己是否有过错于如来及比丘僧。佛陀真可以称为持戒自省的典范,为当时及后世僧团起到了标杆带头作用!佛陀的自省精神影响了佛门历代祖师大德。

  2. 女长当嫁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nǚzhǎngdāngjià【解释】犹女大当嫁。指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女长当嫁”

  3. 孝烈武皇后简介 清太祖女儿哈赤的大妃阿巴亥

    有一次在晚宴时,努尔哈赤望着年轻美丽的阿巴亥,想着自己逐渐老去,考虑自己百年之后将阿巴亥托付何人。后金有子于父丧后娶继母、父妾的习俗,故努尔哈赤考虑在身后由大贝勒,二子代善继娶阿巴亥的打算。而后,随着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在天命五年引发大妃事件。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但由于家丑不可外扬,努尔哈赤以私藏金银的罪名而将其「离弃」。就这样,皇太极剥夺了年仅十五岁的多尔衮登位的可能。

  4. 史蒂芬·霍金的新传记

    生动的故事讲述呈现了已故斯蒂芬霍金的生活和科学的新面貌。第一秒)已故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留下了一笔独特的遗产,一本新的图解传记为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公共和私人生活。

  5. 李清照是什么人

    导读:李清照虽然是特立独行的才女,可在这一点上并不怎么叛逆。看李清照31岁时候的画像就知道了削肩细腰,一口风都吹得起的样子,典型的古典瘦美人。李清照还有个相当有名的外号,叫李三瘦。李清照(资料图)首先,李清照是位才女,这一点,一千年来几乎就没人否认过。可她毕竟首先是个女人,一个女人再有才,也不至于吸引这么多眼球盯着她一个人看,她还必须得漂亮才行。宋代跟我们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是美女看腻味了,审美疲劳

  6. 海瑞 ... 皇帝 明代海瑞 ... 嘉靖皇帝是真的吗、

    海瑞...皇帝:嘉靖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英明神武堪比朱元璋;也有人说他昏庸无能,痴迷于炼丹。但是,不可否认,嘉靖皇帝在他最初登基的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他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等。可是,时隔不久,他就变得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

  7. 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

    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提起梁武帝,学佛的人大都听说过,因为大家基本都读过当年达摩祖师和他的那段著名的对话。相信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昭明太子是梁武帝的太子。达摩祖师、宝志公、傅大士三人共称“梁代三大士”。梁武帝虽与达摩祖师擦肩而过,但与另两位却过从甚密。梁武帝才识广博。梁武帝非常节俭。梁武帝可称圣主。

  8. 丢卡利翁和皮拉再造人类

    当那些下凡到人间的神悲愤地回到天宫时,朱庇特还是不太相信他所创造的人类会有如此的恶行和弊端。在天宫时,朱庇特就听说阿尔卡狄亚国王吕卡翁非常野蛮凶残,因为没有见过,所以不敢相信。一天傍晚,他走近了吕卡翁的王宫。吕卡翁的这些伎俩朱庇特早已经看穿了。在准备晚宴之前,吕卡翁命人...掉了一个摩罗西亚人送来的人质。他用雷电棒招来复仇的火焰,把吕卡翁的王宫烧成了灰烬。

  9. 梦见头上长出两个角是什么意思 代表什么 好不好 有什么征兆

    梦见自己长了两个脑袋,不用过于担心,有可能表示你会得到快速提升,但根基不稳,要注意低调和踏实的风格。梦见头上长出两个角,表示有争竞者。梦见竞争者的人头,成功执行重要的任务,得到周围人们的赞同。梦见头变成多个,万事顺利,名扬天下的好梦。梦见成了秃头,与别人发生争执或意见分岐,有与子女相关的倒楣的事情。梦见两个头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梦见自己生的孩子有两个头是什么意思?

  10. 梦见换皮带

    周公解梦梦见换皮带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换皮带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