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朝鲜现状 多少年来,朝鲜 *** 一直宣称朝鲜是地上的人间天堂。可是苏联瓦解后,失去援助的朝鲜陷入了饥饿的困境,目前人民的口粮供应每天只有二两左右的玉米,还不能按时供应。 现在朝鲜饿死的人数按国家的人口比例计算恐怕比中国自然灾害时还要多。下面让我们从几个侧面看看今日...
朝鲜现状
多少年来,朝鲜 *** 一直宣称朝鲜是地上的人间天堂。可是苏联瓦解后,失去援助的朝鲜陷入了饥饿的困境,目前人民的口粮供应每天只有二两左右的玉米,还不能按时供应。
现在朝鲜饿死的人数按国家的人口比例计算恐怕比中国自然灾害时还要多。下面让我们从几个侧面看看今日的朝鲜现状。
一、彻底的造神运动
中国在文革时, *** 也搞过造神运动,但 *** 的造神运动比起金日成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 的造神运动是在删除一部分,伪造一部分后其余基本上是按照一个大比例尺来放大的,井岗山、延安等所谓“革命圣地”也并非伪造。
而金日成却是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金日成的革命经历、革命圣地基本全是无中生有捏造出来的。
金日成原名金成柱,1912年4月24日在朝鲜平壤附近的万景台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金成柱一家从朝鲜移居中国东北,因此金日成的中文十分流利。
上世 纪30年代,金成柱参加了中国 *** 领导的游击队,并加入了中国 *** 。后来,游击队遇到日军就逃入苏联境内。此后金成柱便长期住在苏联的远东地区,1942年2月16日,金成柱的长男金正日在苏联出生的。
1945年日本战败后,苏军占领了朝鲜北半部,美军占领了朝鲜南半部。当时斯大林看上了在苏联的金成柱,让金成柱出任朝鲜的领导人。但考虑到金成柱在朝鲜人中间毫无威信,所以让金成柱改名为金日成,冒名顶替朝鲜人民传说中的抗日英雄金日成。
可是朝鲜的历史书中,金日成被说成是中国抗日游击队的领导人,并一直在中朝边境的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一带坚持抗战,从未去过苏联。金正日也是1942 年在白头山密林中的游击队营地诞生的。
本来朝鲜解放完全是依靠苏联的力量,但朝鲜的历史书中却改为金日成帅朝鲜人抗日联军独力赶走日本人解放了朝鲜,与苏联完全没有关系,甚至中国东北的解放也是靠金日成。
朝鲜战争是中国军队的参战和巨大牺牲,才保住了金日成政权。但现在的朝鲜历史书中,朝鲜战争是金日成独力帅领朝鲜军队走了美国人,与中国已毫无关系。
这样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使金日成从一个苏联的傀儡政权领导人变成了赶走日军,赶走美军的战无不胜的钢铁神将。更有甚之,金日成一家也被篡改为传奇式的英 雄人物,从金日成的曾祖父开始每一代人都是抗击外国侵略的大英雄。
1980年代开始在白头山的密林中修复出金正日诞生的小木屋,周围的树木上还新发现了许 多当时抗日战士们刻写的祝贺金正日诞生的祝词。现在金正日诞生的小木屋已成了朝鲜的圣地,参拜者络绎不绝。
朝鲜家家必需悬挂金日成父子的画像,而且要经常打扫,画像上不能落有灰尘,否则要以不敬罪论处。最麻烦的是刊登有金日成、金正日画像的报纸,既不能丢,也不能乱放,一旦不小心弄脏弄破报纸上金日成、金正日画像的就要判罪。
二、阶级专政的国家
朝鲜是一个进行彻底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个人进入社会首先到的就是家庭出身问题。朝鲜的出身成份要追溯到前三代,家庭出身详细分为51种成份。这51种成份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核心阶级,动摇阶级和敌对阶级。核心阶级包括革命家庭(长辈为革命干部)、军烈属、工人、贫下中农等。核心阶级的人数占朝鲜现有人口 2200万的三分之一,是朝鲜政权的支柱。
动摇阶级是指没有誓死捍卫朝鲜现政权决心的人,动摇阶级约占人口的一半。敌对阶级是指地主、资本家、反动分子、 不纯分子、以及在南朝鲜有亲戚关系者,敌对阶级约占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朝鲜,家庭出身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敌对阶级的家庭出身者,不能在大城市居住,不能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只能从事一些低贱的工作。
动摇阶级的家庭出身者,虽然可以上大学,但入党、提干极难。在朝鲜,报考大学首先要有中学的推荐,所以到了高中,一些家庭出身不理想的学生往往会向老师询问:老师,我也能上大学吗?.
朝鲜号称自己是世界上最自由平等的国家,如果在最之后增加一个不字,也许就名副其实了。
三、陷于崩溃的经济
外部无法确切了解朝鲜的经济状况,因为朝鲜 *** 每年只是公布今年的经济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完全没有具体的数字。
偶尔也对外发表一些经济数字,比如 1991年朝鲜的 *** 官员对外国新闻媒介称朝鲜的人均产值为2460美元,但不论从那方面看朝鲜也不象有人均产值2500美元的经济规模。
20世纪50年代,朝鲜从苏联和中国获得大量经济援助,工业化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1956年苏联的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朝鲜的经济援助激减,于是金日成更加重视中国的援助。
为了取悦 *** ,金日成紧紧追随中国的政治、经济运动。中国搞大跃进运动,朝鲜也跟着搞类似的千里马运动;中国搞人民公社,朝鲜就跟着搞类似的协同农场,中国搞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朝鲜也搞工业学大安,农业学青山里。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争论时,朝鲜略偏向于支持中国的立场,1964年 中印边界冲突时,朝鲜声明支持中国。
可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的红卫兵开始张贴批判金日成的大字报,称金日成是资本主义,扬言要逮捕金日成。朝鲜的中央通讯社也开始批评中国,中朝关系开始冷却,中国对朝鲜的援助也随之减少。
于是朝鲜开始了独立自主运动,重点是兴建一支独立的强大军队和独立自主的军事工业。朝鲜人口不过2200万,却 建起了一只110万人的军队,巨大的军事支出成了朝鲜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朝鲜开始批判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朝关系渐渐恶化,朝鲜转而奉行对中苏等距离外交的政策。
苏联解体后,朝鲜经济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进入1990年代以来,由于没有了苏联的援助,朝鲜经济开始年年出现负增长。据各种消息来源推测,目前朝鲜的工厂开工率还不到40%,农业更 是年年歉收,经济已濒临崩溃。
四、物质极度匮乏的人民生活
上世纪50、60年代,朝鲜的人民生活还可以。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自然灾害时期,不少在中国的朝鲜族人纷纷移居朝鲜。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和中苏两国的关系都不太好,朝鲜进入了自力更生时代。此后,朝鲜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生活物质日益缺乏。人民生活水平主要以衣、食、住、行、工作、娱 乐来衡量,以下我们就来看一下目前朝鲜人民的衣食住行情况。
※ 衣
在朝鲜衣服是实行配给制,工人一年发两套工作服,一般干部、技术人员每三年发一套西服的布料,中级干部两年发一套西服的布料,中、小学校的学生大约每隔二年,在金日成生日那天赠送一套校服。
由于中、小学生发育较快,隔两年发一套的校服很快就变得太小,家长们不得不在裤子,袖子上接一块步来加长。在朝鲜买衣 服、布都要凭工业品购物券,当然黑市也可以买到不要购物券的衣服,不过价格很高。
鞋由于国家不免费提供,成了朝鲜人在衣着方面最大的问题。每人每年发一双鞋的购物券,但由于鞋的质量太差,两、三个月就穿破了,没有办法只好去黑市上买高价鞋。当然干部以及干部的子女们可以穿到较好的鞋,所以在朝鲜只要看看脚上的鞋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身分。
※ 食
朝鲜从1957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一般劳动者的口粮定量为每天700克,军人800克,老人500克。可是1973年开始以储备战备粮为理由,人 们的口粮定量削减了10%.1987年以准备世界青年运动会为由,宣布人们的口粮定量暂时再削减10%.但世界青年运动会开完后,口粮定量的暂时削减却一直持续下去。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口粮定量又作了几次修改,到1994年一般劳动者口粮定量为每天450克。1995年朝鲜以水灾为由,口粮定量减半,1996年口粮定量又削减三分之一,现在的口粮供应为每人每天100克左右。
每天100克的口粮是无法维持生命的,于是朝鲜提出国家解决口粮的三分之一,单位解决三分之一,个人解决三分之一。
单位较好的人可以从单位分到一些粮食, 有钱的人还可以从黑市买高价粮。但是无钱无势的人只好去野菜,吃树皮。
朝鲜的中央电视台则宣称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少吃饭有利于长寿,野菜更是营养丰富,多吃有利于健康。
问题是金正日或许从没有打算过让自己的人民也能够开放,因为“他们会迷失在外界不纯净的空气中”,找不回方向。朝鲜人不需要那些资本主义的垃圾,他们只要“主体”思想就够了!
所以,朝鲜内部谈不上突围……
主体朝鲜
和所有有幸进入这个神秘国家的外国人一样,我们是在历经了七天的等待后,才得以拿着一纸签证走进朝鲜的。入境前,终于没能抵抗住朋友的劝说,提上了两大袋子的饮料加食品,却扔下了记者证甚至印有杂志名字的采访本。因为据说“那里很难吃饱”,但“安全”工作却做得相当严密,面对这个绝对不欢迎记者的国家,我们对曾经发生过的“日本人质事件”仍心有余悸,还是谨慎点为妙!
火车在一阵平稳的轰鸣中通过鸭绿江大桥,在更多人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已经踏上了新义州的土地,我们这就到朝鲜了?检查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我们的反映基本是由紧张转为困惑。因为这种看来颇为严肃的检查带有相当的随机性。身体是每个人都要用仪器检测的,这主要是防止你把手机带入境,在朝鲜是不可以用手机的。但箱包的检查就放松多了,因为心无鬼胎,记者相当主动地打开自己的包,谁知检查人员只是象征性地扫了一眼,这样根本是什么都看不出来的,更随后他对记者抱以的相当纯质而稍带歉然的微笑却令毫无准备的记者着实失了神。但这显然不如一位同行旅客受到的礼遇来得奇妙,因为当他主动站起来接受搜查的时候,没有一位朝鲜人对之检查,包括导游在内都对此感到不解,最后只能由一位颇爱开玩笑的旅客的一句“也许看你像金正日”一笑了之,想想或许还蛮有道理。但另一位同胞显然没这么幸运,他同自己的证件一起被带进了车站的工作室详细询问,所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十几分钟后,他被允许回到了车上,而询问的原因也得以揭晓——因为他在中国的职务是个“科长”!
这就是一个相当难以理解的国家。
社会主义面子
火车在通往平壤的沿线上走走停停,据说,这同样是朝鲜的规矩,因为要按规定时间到达。从新义州到平壤一路基本上是山或者村庄。但沿路上,是不准拍照的。因为“这有损朝鲜这个社会主义国度的面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沿路无论是干瘪或者零散在田地里的庄稼,还是穿着破旧衣服闲坐在山头的朝鲜人,的确不能够成为这个国家优越的论据。可不知道朝鲜人想过没有,没有照片不等于没有事实,映射在脑子中的影像是挖不去的。
从进入平壤市区开始这种禁止被取消了!的确,无论你从哪里来,是什么人,你都没法对平壤的城市建设作出更多的否定。因为它的确具备一种国际化都市的气派,有一百多层的柳京饭店,有能坐下几万人的体育场馆,有高耸云霄的主体思想塔,还有世界最大的“凯旋门”,从外观看来,这里值得每一个来访者驻足。然而这仅仅限于白天。
朝方为我们安排的是平壤的西山饭店,一个具备30层楼高,看来相当豪华的饭店。结果三天的时间里,我们每天都在不定时的停电中摸索度过,不仅如此,热水也是定时的,每天只有两个小时,过期不侯。最郁闷的是,最后一天早上醒来,发现两部电梯竟然全部坏掉,为了赶上班车,我们必须自己爬下去,这时我才后悔为什么会统一住在24层。后来我们发现,这种停电是平壤普遍性的,平壤每年的停电次数为200次左右,由于供电不足,到了夜里,市区几乎是一片漆黑,如果你注意观看,很多居民的住宅里反射出的是摇曳的烛光。或许是这个原因,平壤在夜里是拒绝游览的,你找不到出租车。
我们的游览受到了相当的行动限制,这是令大家最忿忿不平且又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个国家显然在拿出自认为最值得夸耀的东西给我们看,因为不论是饱含历史的纪念物,或是朝鲜孩子们演出的 *** 流露,都的确不能不让观者为之感染。但我们显然难以去接近我们渴望接近的、这以外朝鲜最普通也是最真实的一些人和一些事。因为随行的安全人员以及街上数不清的便装工作人员随时履行着国家赋予的责任,将你和他们隔开。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细节,即在很多景点分布着的作画的孩子们,怡然而优雅,但我们的摄影记者有幸在非监视范围内翻看了一个孩子的画本,发现除了表面一幅画外,其余都是零散的作业题,而孩子对绘画本身似乎也没有多大兴趣,这难免不让人产生连这一环节都有作秀的嫌疑。
还有一点就是在平壤是不允许人们在临街住宅楼的阳台上凉晒衣服的,因为怕有损于国家形像。人们往往会非常吃惊于这一点。但得到的回答是:朝鲜人自古就有在家中阴干衣服的习惯。
人民生活
朝方导游是记者接触到的少数几位朝鲜人之一。这位已经是12岁孩子妈妈的在三天里始终穿着一套裙装的朝鲜女人,脸上始终挂着一种本民族特有的谦恭的微笑。在谈到自己的家庭生活时,她的词语中不包含任何的情绪。她说自己的工资是每月3000多朝币,而作工程师工作的丈夫收入和自己差不多。自己住的房子很大,有一百多平吧。当然是国家分给的,但每月的住房使用金还是要交的。每平方米5朝币。
按照朝鲜认可的朝币与人民币17:1的兑换比率,这个家庭相当于每月收入将近400块人民币。“这些钱够一个月的花销么?”记者不禁担心。
“单位当然有时还有些福利,发一些东西。但要买一些其他的东西,就有时还有点剩余,有时一点没有了。”
“不是取消实物配给制了么”?
“是啊,所以很多东西要自己买了,但现在还没有完全实行”。
我们开始为这个家庭的生活感到压抑,但随后在与其他朝鲜人交谈的后,记者发现先前的情绪有点可笑,因为这位导游显然还处于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但因为即便是涨了工资以后,平均下来的每个朝鲜人的工资也几乎在100元人民币上下。
朝鲜曾经的实物配给实行了很多年,相当出名,也可以说配给的相当齐备,包括衣服、粮食、副食、住房等,朝鲜人都在等国家的分配,因为单靠收入根本不可能养活自己。但配给的数量是分对象的。比如衣服,据说工人一年发两套工作服,一般干部、技术人员每三年发一套西服的布料,中级干部两年发一套西服的布料,中、小学校的学生大约每隔二年,在金日成生日那天赠送一套校服。其余的如果要买,就只能凭工业品购物券了,但还要花钱。所以尽管为我们演出的孩子们一身的光鲜,但如果你去注意窗外的人们,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很难光鲜起来,而很多学生们的校服上则打着补丁。当然,也有穿得好的,即在朝方导游口中属于“繁华”地带的人们,西装、剪裁合体的裙子,城市的防范,这似乎才配得上这个现代化的城市。只是,它与更多的群体又显得相当不协调。
更重要的生活品是粮食。朝鲜最初的规定是一般劳动者的口粮定量为每天700克,后来随着国家的不断贫困而一再地削减下去。在几年前的自然灾害中,甚至削减到一半。所以在朝鲜你几乎看不到胖子。我们的旅游是包食宿的,但现在我要感谢我的中国朋友了,因为那些缺乏油水又少得可怜的饭菜的确很难让疲劳的我们吃饱,以至于每每还未到时间就已经有同行者开始肚饿了。在那时,我的自带食品显得格外宝贵。
根据朝方导游的介绍,自七月份开始废除的食物配给制,现在还没有完全实行,但工资是已经涨了。然而显然在朝鲜的物质仍旧不足的情况下,涨了的工资也很难够买全部所需。虽然在外人看来,他们的物价已相当便宜。有一个例子,在旅游区,一个明显从中国运过来的已开始发皱的苹果卖2块钱人民币一个,但据说在朝鲜人自己的市场里是相当便宜的。这就是说国家显然还在或多或少地进行着补贴,因为至少在现在这种补贴是必需的。朝鲜的物质缺乏还表现在一些不打算让外人知道的地方。同样是在安全人员“疏忽”的情况下,我们有幸见识了一个真实朝鲜孩子的书包,所见的场面令人震惊:那被用来做作业的本子竟是一种已经发黄的,甚至在中国任何场合都很难见到的纸做成的。
资本主义垃圾
我们的行程终于有一天被安排上了晚上的节目,这当然是在我们的要求下作出的。但朝方也显然很乐意为我们安排,因为有钱赚。
节目就是去赌场。这间属于澳门赌场的分场设在朝鲜市区的羊角岛酒店,由于没有出租车,我们只能乘坐白天的游览车前往,但每人要交50元钱。设在平壤的羊角岛酒店除了少数保安之类的工作人员是朝鲜人外,其余的基本都是中国人。而赌场的服务生则是从丹东、大连等地招聘去的。这是个规模不大,但生意相当兴隆的地方。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通常的顾客是这样的,他们的筹码在澳门赌场显得很难摆得上台面,但在这里却能获得很好的待遇。所以经常有国内的人甚至赌团过来。
但朝鲜人是不来的,“他们管这里叫资本主义垃圾”,一位中国服务生笑着说。和赌场紧挨着就是迪厅和卡拉OK包房,这样的娱乐的确让现在的朝鲜人很难接受。只是奇怪的是,这样的垃圾朝鲜 *** 怎么会允许其兴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难道真的是为了做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样板?但有一点比较滑稽,据这里的中国人介绍,在此服务的少数朝鲜人几乎都不是朝鲜一般家庭,要么是干部子女,要么有些门路,他们每月能拿上几百美金呢。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教育程度比较好。所以,这里的中国人甚至认为,朝鲜人并不穷!
主体堡垒
有一幕是让记者至今难忘的:在临入境前我们准备了许多文具之类的纪念品,因为听说这是朝鲜孩子很需要的东西。我们的纪念品多数是在朝方人员的安排下发放给了为我们表演的孩子们。只是记者刻意地留下了一些,希望有机会送给另一些孩子。机会显然来了,在一个傍晚,我们在安排好的饭店门前等候吃饭的时候,碰巧迎面走来一群放学的孩子们。记者理智地认为自己是带着诚恳的微笑迎上去的,结果意想不到的是发生了,这群孩子们像看见了什么怪物一样撒腿就跑,留下记者惊愕地立在当场。
不知道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些人是什么形象?我们带来的东西是不是也是脏的?因为我们有机会希望拿人民币去买一个街头普通的朝鲜冰激凌时,(在朝鲜,至少人民币是比较受欢迎的。)得到的回答竟是“不”!这或许和安全人员对我们的限制是一个道理吧。
据说北朝鲜的单位一般在上午8点上班,但7点30分就要到单位,先进行向金日成表忠心的宣誓,然后再工作。晚上7点下班,下班后要进行金日成主体思想的学习,然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人要自我检讨近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揭发批评别人的问题。在我们的游览期间,经常可以遇到被组织的来参观的朝鲜人。而他们的表情大多很激动,以至痛哭当场。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即朝方给我们安排的所有景点几乎是一部革命史,他们一次次地,向更多的人叙述着朝鲜革命和创业的苦难历程,反而我们认为风景极为优美的地方则很难有机会欣赏。这里我们无权对此作出批评,但能肯定的是,这些沉重的历史,包括由之产生起来的主体思想对每个朝鲜人来说很重要。
在朝鲜你可以很容易分清一个朝鲜人和外国人。有金日成或金正日勋章的就是朝鲜人。因为这个勋章要由朝鲜 *** 发放,外国人是买不到的,也没有一个朝鲜人会愿意送给你,那样,他可能会因此受到严厉的惩罚。
中国人或许更能从人性上去理解今天的主体朝鲜。在他们面对外国人自顾自地唱着“21世纪的太阳,金正日之歌”的时候,在一个要搭地铁的朝鲜人,在面对满车的外国人,而宁愿换乘一节车厢的时候,我们似乎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应该承认,这的确有点像中国几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但中国的文革很快过去了,朝鲜人却依然执着地遵循着他们的主体思想。在朝鲜的每一天,电视里只播放着一套节目,收音机只有一个波段。据说即使有可以调频的收音机,朝鲜人也要主动到安全部门进行改造,否则就要按“偷听敌台”论处了。
在朝鲜,有一样东西你是很难忘记的,就是朝鲜女人的笑。这种娴熟谦卑的笑曾令很多男人向往。只是这种笑恐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关在篱笆里的,你只能通过缝隙欣赏……
朝鲜的现状正好说明了 *** 时代所做的一切是正确
网上常常会出现这么一句话“要想知道 *** 是否正确,到朝鲜去看看就知道了。”细想一下,这话还真是对的。
在中国人还得节衣缩食,靠粮票过日子的 *** 时代,朝鲜人已经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户。经过1956年到80年代末的大规模建设,朝鲜已经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规模,无论我们怎么去否认这一事实,不得不首先承认数据和充足的证据: 据统计,1979年朝鲜人均收入(包括所有的福利)约1900美元。即使撇开上述数据,我们来看看1992年2月24日美国《 *** 》:
“1991年北朝鲜人均国民收入是2460美元……”
再看看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
朝鲜80年代中期的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
即便是最反动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她曾在她的回忆录中说:
北朝鲜曾经在八十年代比它的南方同胞生活得好……
当时朝鲜的粮食也是不缺的,据历史考察,1984年朝鲜粮食产量达到了1000多万吨,这是八十年代朝鲜农业现代化的胜利。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朝鲜就完满地自行解决了粮食问题(当然需要进口的能源和化肥),并且还首次向印度尼西亚出口了20万吨粮食(可考证),并且以友谊价向非洲出售粮食。 无须冗述,在苏东解体前朝鲜的社会经济水平绝不是低的,而是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然而朝鲜在90年代初期大大落后了,苏联解体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重大消极影响,其一就是使朝鲜等国——首先是与苏东国家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国家——受害至深。
我不想多说,请看下列一组数据:
*朝鲜虽然不是苏联主导的经互会成员,但是朝鲜与经互会市场国家的贸易常年占其对外贸易的70%以上
年份 进出口总额(折合单位:亿美元)
1946 1.139
1957 2.0
1967 4.3
1974 19.6
1984 27.3
1985 116.8(其中出口60.6; 进口56.2)
由此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人口2000万的小国,其对外贸易额达到了116亿美元,如果按照人均贸易额简单计算,现在的中国都比不上(固然不能这么简单地处理数据)。 这说明了朝鲜的经济繁荣与苏东国家息息相关(也证明了朝鲜派和苏联派应该是多么亲密的才对!)。 众所周知,经互会是根据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建立的社会主义国际市场体系,这个体系有着严密的专业分工。朝鲜向苏东国家提供重工业产品和矿石等,换取所没有的石油、轻工业产品等——116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额和极强的专业分工性恰恰证明朝鲜不是长期闭门造车的,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这个封闭的大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从当时的情况看,要在冷战条件下建立与西方的密切经济联系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瓦解而新的前苏东地区国家纷纷拒绝与朝鲜的经贸联系的情况下,朝鲜的对外贸易剧减,随之伴随来的是严重的能源问题和重工业产品无销路问题、轻工业产品紧缺问题。 由于朝鲜在7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化学化,而在80年代,朝鲜形成了依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石油的高度机械化的农业体系。到了苏东解体后,石油紧缺,大部分农业机械严重闲置,而朝鲜原来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钾肥和磷肥严重匮乏(朝鲜化工只生产氮肥等),导致农业危机,引发严重的粮食问题。
1995到1997年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严重的是1995年的洪水和1997年的旱灾和海啸灾害。 自然灾害对朝鲜有多大的危害呢?
我们来看看日本记者名田隆司提供的一组数据:
“1995年洪水灾害:总受害额达150亿美元,难民达520万人,……粮食损失191万吨,……1997年高温灾害、旱灾和海啸灾害:……22个郡140个里,难民280万人,水稻减产70万吨,玉米减产150万吨,……”
朝鲜不是唯一的受害国,当时由于前所未有的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许多沿海国家都蒙受了灾害。 灾情极其严重,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不但造成了一时的严重困难,而且海啸带来的田地盐碱化和洪水带来的地力减弱对于朝鲜这个山地高原占国土面积80%的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当时朝鲜 *** 向国际社会呼吁援助就是证明。 严重的旱灾和能源的短缺都导致了能源的恶化。 我们朝鲜派从来就没有逃避过问题,在国内我们比谁都更清楚朝鲜的困难。下面 就让我们来看看朝鲜的能源状况恶化到了什么程度:
全国工厂的开工率仅有30%;1995年最大城市平壤被迫实行分区停电,城市夜晚往往一片漆黑;90年代中期所有的城市电车都停开,火车的误点不是按分钟、小时计算,而是按天计算,有时列车晚点达半个月!在建设工地上,人们往往像原始社会那样举着火把劳动;……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朝鲜原来不是很不错吗?为什么不去外国买粮食买能源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基本的金融问题。 朝鲜包括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进行对外贸易都不是用美元的,尤其是经互会市场国家,它们都用各自货币或者卢布。苏东剧变后,美元的发行者——美国,对剩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经济制裁的态度,即禁止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国际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禁止西方国家与之自由贸易。 在此我援引美国诺蒂拉斯研究所一研究员对这一情况的符合事实的叙述: “如果国际金融机构被北朝鲜通融资金的话,北朝鲜就可以同资本主义市场进行贸易。这样的话,北朝鲜就基本上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和生产设备的更新问题。要想从国际金融机构得到贷款,也必须消除美国的经济制裁。 阻挠欧洲国家对北朝鲜进行投资,也是美国经济制裁的一个环节。欧洲国家也不得不为不抵触美国的经济制裁而费神。例如,美国要动用自国的国内法处罚同伊朗和古巴进行贸易或对这些国家进行投资的加拿大和欧洲国家的公司。 北朝鲜把毗邻朝中、朝俄国境地带的罗先三角洲辟为国际贸易经济特区,但是,由于美国的经济制裁,世界各国并不积极投资。” 非常明显了,要封锁朝鲜国门的不是金正日,也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掌握了世界基轴货币和金融命脉的西方发达国家。美国阻绝了朝鲜的融资通道,控制了朝鲜的美元贸易,直接造成了朝鲜的对外困难。可以说,在这里,西方经济制裁虽不是根本作用,但起了个直接作用。
与朝鲜一样,西方国家在 *** 的时候也曾用对付朝鲜的方法来对付中国。当时的美国联合,日,德,英,法,韩,意,加等八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技术制裁。根据前外交部长钱其琛的回忆录记载:面对八国的制裁,邓只说了一句话:“别说八国了,八十国也不怕你!”邓这个“八十国也不怕你”的低气不是来自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用中国的资源换外汇,这样的洋奴政策。而是来自 *** 时代的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大型水利建设等工业,农业基础。结果西方对中国进行的制裁就像一滴油掉进一条河那样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克林顿 *** 不单要年年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还要跪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若果没有 *** 时代老百姓衣服补了又补,加班加点不要钱这样的无私贡献,自力更生,打下独立的工农业生产体系。而是靠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洋奴哲学治国,今天的朝鲜也就是今天的中国。
所以说, *** 做得对不对,你到朝鲜去看看就明白了。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