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后来,兄弟两人都娶了媳妇,渐渐地就不和睦了。他们一死,兄弟二人就分了家,但仍在一个大门里进出。弟弟当即表示赞成,结果决定:哥哥写上联,弟弟写下联。他将自己比作深明大义、替兄分忧的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而将哥哥比作祸害乡邻的司马桓魁。这之后,兄弟俩的关系又紧张起来。于是他也提笔写下一副对联,将兄弟二人的对联盖住,上面写道:>兄比虞舜不大象;>弟如桓魁亦非牛。

从前,某地一户小康人家,有夫妻二人,儿子两个。兄弟俩从小一块儿上学,一块儿回家,感情很好。两人都很聪明,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吟诗作对都不在话下。 后来,兄弟两人都娶了媳妇,渐渐地就不和睦了。原来,两个媳妇都不是贤慧的人,她们各自唆使丈夫分家。老夫妻还在的时候,这个家还勉强维持得下去。他们一死,兄弟二人就分了家,但仍在一个大门里进出。两人谁都不肯相让分毫,势同水火。 >舅舅实在看不下去,就出面调解。这两人毕竟是读书人,一经点化,就都有所醒悟,愿意和好。这一年除夕,哥哥与弟弟商量说:“以前我们兄弟不和,大门一半归你,一半归我,春联都没好好贴。今年我们合写一副春联,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和好!”弟弟当即表示赞成,结果决定:哥哥写上联,弟弟写下联。 >哥哥想起自己幼年时如何尽心地照顾弟弟,现在弟弟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处处与自己过不去,实在太不应该,于是提笔写道: >虞舜当年逢象傲; >弟弟见哥哥以“虞舜”自比,而将自己比作舜的那个心术不正的弟弟“象”,心里非常气愤。弟弟也很有才华,对对方面并不亚于哥哥,他脑子一转立刻有了佳对,其中也用到了典故。他将自己比作深明大义、替兄分忧的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而将哥哥比作祸害乡邻的司马桓魁。那句下联是: >桓魁何日解牛忧。 >我们可以想象哥哥看后有多生气。这之后,兄弟俩的关系又紧张起来。舅舅一看,觉得也太不像话了,这算是什么和解?分明是在互相指责。于是他也提笔写下一副对联,将兄弟二人的对联盖住,上面写道: >兄比虞舜不大象; >弟如桓魁亦非牛。 >他们两人读后羞愧异常,当场检讨了自己的过错,从此二人和睦相处,互谦互让。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婚姻舜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