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体系

15世纪的明朝猜想:海禁与怀柔

 15世纪的明朝猜想:海禁与怀柔  朱棣和朱元璋秉承同样理想的两代皇帝,他们开创了极端被动的拒外守边和浪漫的开疆远航两种截然相反的历史空间,在短短的50年之中形成的巨大反差留下的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  明成祖的理想  1403年,明成祖朱棣在赶走建文帝的...

明朝对中朝朝贡的组织管理及其影响

明朝对中朝朝贡的组织管理及其影响  朝鲜,是明朝的主要朝贡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典型而实质的朝贡关系,明朝与李朝之间的朝贡十分频繁,明朝给李朝规定的贡期是三年一贡,而朝鲜则要求一年三贡甚至四贡,但这只是规定的次数,实际的往来次数要大大超过明朝的规定。明廷对中朝朝贡事务的管...

明代朝贡体系之兴衰

朝贡贸易中的“厚往薄来”,最晚在也已形成。明朝建立后,“厚往薄来”就成为朝贡贸易中的指导思想了。所以,这种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只是宣扬所谓朝贡礼仪的服从关系罢了。从这点上讲,也就预示了朝贡贸易体系必然会随着宗主国的兴衰而兴衰,最终走向消亡。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滨下教授的代表作是《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该书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考察近代亚洲内部贸易关系和亚洲与欧洲的关系,对近代中国和国际关系的变化提出了独特见解。这是"亚洲经济圈"理论在日本学术界的正式提出。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滨下武志教授的代表作《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书进行一些具体的观察。

三个“中华”之命运 ——万历援朝逐倭战争的前因后果|文史宴

三个“中华”之命运——万历援朝逐倭战争的前因后果|文史宴文/韦白万历援朝之役实质上并不是近代以来国与国的战争,而是明朝为了维护东亚宗藩体系而进行的战争。而这就必须回顾中华宗藩体制,但此前研究其实并不充分。>1592-1598年万历援朝逐倭战争事关中日韩三国国运,窥一斑而见中华宗藩体制之全豹。“字”即孕妇在屋内产子,引申为养育、抚爱。获悉明廷得知日本意图后,朝方更加不安,君臣展开讨论。

晚清朝贡体系已瓦解,可大清为何还在做着万国来朝的美梦

清廷居然又节外生枝,在觐见礼仪上提出要求,要各国公使行跪拜礼。只是,不谙熟大清礼仪的人是无从了解这层意思的。西方国家在当时,从骨子里瞧不上大清,这么大的国家,连个大使都不派,使节只是公使级的。然而,即便这样,大清还在偷偷摸摸地做着万国来朝的美梦,一个紫光阁就等于圆梦了。这样的梦,大清做了好久都没有醒来。

历史上古代朝贡制度真的是赔本的买卖吗?

中国的朝贡体系现在多被视为赔本买卖。理由是朝贡国的供奉物品数量与天朝的回赐数量明显不成比例,而且是朝贡物品的经济价值远低于回赐物品。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之后再做结论不迟。

朝贡往事:让古代帝国都又爱又恨的外番使团

终于得到皇帝的破例接见。汉朝每年用于经营西域、馈赠各国礼物的花费,曾高达到数百万钱。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直接用于赏赐西域各国使者。为了缩减日益庞大的开支,晚年的汉武帝曾规定使者不得无故前来长安。颁赐给使者的金银财货数量,也一并予以削减。由于大明需要继承蒙元的国际地位,前来朝贡的国家数量也多的史无前例。不但限定了朝贡的频率、人数和贡品数量,还规定使者携带的私人物品不再由国家免费承运。

论嘉靖年间与蒙古的朝贡问题

从整个明朝来看,大明帝国对于蒙古一直保持着两种谈话方式:朝贡和战争。而在嘉靖时期,大明帝国和蒙古人的战争却一直贯穿其中,除了嘉靖三十年短暂的茶马互市,基本上双方边界都是保持着刀光剑影的紧张态势。明朝疆域图朝史暮想这次和大家聊聊嘉靖时期,大明帝国与蒙古的关系。俺答汗的崛起明朝是推翻蒙古人的元朝建国的。经过了朱元璋和朱棣对蒙古的用兵,蒙古大致分裂成了两大部族——鞑靼部和瓦剌部。

拓展朝贡体系,构筑 ... 威慑!影响深远的郑和下西洋为何被废止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进行的一系列海上远航活动,有史可考且被公认的共计七次。建立南洋政治秩序永乐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遗诏,皇位理应属于身为皇孙的建文帝朱允炆。由于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层面的问题,朱棣即位之后迫切希望通过一系列大型政绩工程予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