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祭潮 弄潮 观潮

祭潮 弄潮 观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来时,“远若素练横江,声如金鼓;近则亘如山岳,奋如雷霆”,刹那间,波涛千顷,万观奔腾,真有“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的壮丽气势。钱塘江大潮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誉,全世界只有巴西亚马逊的涌潮可以与之比美。因此,自南宋建都杭州以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江潮来时,民间都有祭潮、弄潮、观潮的民俗事象。

  钱塘江在浙江杭州之南,古称罗刹江,发源于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的莲花尖,干流全长410公里,是浙江省第一大江。钱江怒潮的起因,是与太阳、月亮的引力有关。早在东汉,生长在钱塘江南岸上虞县的哲学家王充就在《论衡》中指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宋代并有人指出,钱塘江潮所以奔腾澎湃,成为千古奇观,是因为钱塘江下流身狭口阔,形如喇叭的缘故。从杭州湾的江宽100公里,到澉浦江宽仅21公里,再向西到海宁,江宽就只有3公里。由于江面的突然缩小,加上钱塘江水浅,海潮汹涌而上,越向里越大,潮波传到澉浦以西尖山附近时就发生涌潮,潮水由此怒吼而上,过海宁、杭州、到萧山闻家堰才平息,全程80多公里,前后历时4小时左右。

  “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古人对钱塘江潮这一自然奇景迷惑不解,于是民间流传了潮神伍子胥的神话传说。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国。吴国大夫伍子胥屡次劝谏吴王要警惕,吴王不听,反而赐剑要他 ... 。伍子胥临死时,要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南门之上,以观越国灭吴。吴王听了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用皮革包裹起来投入江中。据说这天正是八月十八,从此钱塘江就有了波涛滚滚的大潮,伍子胥乘着素色白车随潮而来,成了潮神。杭州民间敬畏伍子胥的“怨灵驱水,激起 ... ”,除了在吴山上立庙祭祀外,还要举行祭潮、弄潮等民俗活动。

  古时祭潮、弄潮、观潮的风俗之盛,无过于南宋。那时,杭城民间从八月十一日开始一直要闹到二十日。其中以八月十八日这一天为最盛。相传这一天是“潮神生日”,又是当时朝廷检阅水师的日子。每年这天,杭州城里车水马龙,男女老幼,倾城而出,沿江一带,百戏杂陈,各种杂耍、玩艺,应有尽有。夹杂着冷热叫卖的饮食摊,珠翠罗绮的百货铺,五光十色,美不胜收。贵戚豪门搭缚的彩棚看台,绵延二三十里,花缎锦带,随风飘扬,倒映江中。从庙子头到六和塔,家家楼屋都坐满了看潮的眷属亲朋。浙江亭、望海楼,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处,他们一边观潮,一边吟诗。当时偏安耽乐杭州的南宋君臣,也都在凤凰山皇宫的天开图画阁上,张灯结彩,打起黄罗绸伞君臣饮酒,观潮作乐。

  江潮未来之前,先开如操演、检阅水军。水师主帅身坐主舰,从浙江亭出发,打旗展阵。前有锣鼓鼓吹作前导,后面舰上坐着各路指挥将军。号令一响,结集在西兴、龙山两岸的数百艘艨艟大舰,立即金鼓齐鸣,分列左右前进。然后,又奔腾分合成五阵之势,齐向凤凰山上君臣参拜奏诺。一时,水军三呼,声如雷霆。参拜后,战鼓咚咚,开始演阵。这时,各船上彩旗摇晃,舞枪射箭,试炮放烟,呐喊冲 ... ,勇猛地向事先设置的敌船追击过去。一刹那火箭齐发,火炮轰鸣,声如山崩,烟雾弥漫江上。过一会儿,烟消波静,战舰都隐藏得无影无踪,仅仅看到江面上一些被炮火焚毁的敌船,余烟未尽,随波浮沉。最后,鸣锣收军,御赐犒赏演阵水军。

  水军演阵后,只见一条银线,从钱塘口远处奔腾而来。京兆、郡守官是依照惯例,将准备好的三牲五畜、勒履纸衣、沙木板等等,投入江中,祭祀潮神。文人雅士多以经文投于江中,作为祭礼。

  此时,只见“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推”,大潮滚滚到来,两岸早已等待的几百名披发文身的善泅健儿,争先恐后地跃入江中,迎着汹涌澎湃的潮头,搏浪而上。这就称为“弄潮”。这批“弄潮儿”,有的举着大幅彩旗,有的手脚上扎着五面小红旗,也有的踩着浪木或者表演着水傀儡。一个个出没洪波,翻腾巨浪,在鲸波万顷之中,浮潮戏弄,上下翻滚,腾身百变,各显神通。而以旗尾不沾水者,方算技艺高超。宋诗人潘阆曾在《酒泉子·长忆观潮》一词中赞道:“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 ...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弄潮优胜者,除赏赐银钱外,还插花披红,鼓乐吹打,迎入城中。此时万人夹道欢呼争观。可见当时习俗,对“弄潮儿”是相当尊敬的。民间妇女也以嫁给“弄潮儿”为荣,当然,这种“弄潮”之戏,万分惊险,有生命的危险。弄潮的人多数为江上渔民、船工,他们为生计所逼,“冒利轻生”不得已而操此业。有的竟被惊涛骇浪吞没,葬身鱼腹。而豪门贵室,却视贫民的生命为儿戏,以寻欢作乐。所以,“弄潮”之俗,清末民初已逐渐禁止。只有观潮风俗,千百年来却依然如故。如今这一传统观潮风俗,已成为一年一度的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除海宁盐官观潮外,还推出“一潮三看”的特色旅游,让国内外旅客可以乘着汽车赶潮头,在两个小时内,赶赴盐官、老盐仓、丁桥三个观潮胜地,领略到三处“钱江大潮动地来”的不同蓬勃气势,使杭州这一传统的观潮风俗得到更好的发扬。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祭潮 弄潮 观潮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专家点评] 清白玉观潮山子

    [专家点评]清白玉观潮山子这件白玉观潮山子,由一块青白子玉所制,质地纯净、柔润细腻,高仅10.4厘米,在此小小空间之中,作者因材施艺,小中见大,以浮雕法表现钱塘潮的宏伟壮丽景观:白云红日,磅礴的江水汹涌澎湃,奔腾而至;岸边松树下,五位身着曳地长衫的老者迎潮而立,忘情地欣赏这大自然奇观。作为载体的山子尺寸虽小,却容纳了如此气魄宏伟,令人情驰神纵的场面,真可谓妙手神工,超逸绝伦。

  2. 祭潮 弄潮 观潮

    祭潮弄潮观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誉,全世界只有巴西亚马逊的涌潮可以与之比美。因此,自南宋建都杭州以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江潮来时,民间都有祭潮、弄潮、观潮的民俗事象。钱塘江在浙江杭州之南,古称罗刹江,发源于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的莲花尖,干流全长410公里,是浙江省第一大江。钱江怒潮的起因,是与太阳、月亮的引力有关。

  3. 施闰章的简介 钱塘观潮施闰章

    施闰章别名施佛子,是清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从小就好学勤奋,擅长诗词和古文学,诗歌方面与宋琬并称“南施北宋”,地位可见一斑。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施闰章的代表作之一《钱塘观潮》。施闰章>施闰章的简介>施闰章,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钱塘观潮施闰章>《钱塘观潮》是清代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4. 观潮原文,注释及译文 | 历史新知网

    观看潮水的活动瓯江潮瓯江,是浙江省次于钱塘江的两大观潮河流之一。三百五十馀里瓯江,源于丽水境内的百山祖,流经松阳、庆元、遂昌、丽水、青田、永嘉、乐清、鹿城、龙湾等县(区)注入东海。汹涌澎湃,感叹壮观。作品陈志岁《观潮引》诗闻论眼高和眼低,还忆孤屿观潮时。孤屿观潮多青健,华服靓装相映焕。携手联攀坐巖头,塔趾林边望江流。江流涨平转退落,弄潮儿女掉舟舵。官家势倾白鹿城,门庭若市巧经营。

  5. 钱塘江大潮诗句

    ——《十七日观潮》北宋诗人王师3、一江钱塘两湖酒,三分西子四分妖。钱塘每度潮汐猛,疑是狂生纵酒澜。山势穷追烟霏尽,悲风怒卷大潮来。——罗隐8、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忆钱塘江》李觏9、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李廊《忆钱塘》11、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

随机推荐

  1. 宝峰寺石鼓的传说

    宝峰寺石鼓的传说张叶全编撰距顺昌县城20多公里,有座海拔一千三百零四米的高山,崴峨耸立,它就是闻名于世的宝山。山上有宝峰寺与观音庙两座石寺,都是仿木建筑的石寺。来到宝峰寺门口,看见寺中有一钟一鼓,这是寺中朝钟暮鼓的必备之物。最后有个聪明的和尚,请人凿了两个石鼓,立在宝岩寺殿门口,〈距今这两石鼓依然处在宝峰寺殿门口〉,这样宝岩寺又有鼓了,人们不仅又能闻听到朝钟暮鼓,它还增添了宝岩寺的无限威严。

  2. 婴儿周易起名注意事项_姓名测试

    要做到名字顺口、简单、含义深刻、令人难忘,在周易起名时就要注意形、音、意三条原则。在运用字形周易起名时,过去有两种技巧,一是拆姓为名,另一是增姓为名。以姓生名的周易起名法_姓名测试4、忌讳多音字我国的姓氏多半属于单音字。由此看来,忌用“拗口”字周易起名,主要是指不用双声、叠韵字周易起名。符合音美标准的周易起名,应当是名和姓的声母不同组,韵母不同类。

  3. 南明大臣文学家-张煌言

    张煌言南明大臣文学家。张煌言与张名振待局势稍定后,重返浙东与舟山地区,组织招募义军。张煌言劝张名振援吴胜兆,张名振遂命张煌言为监军,徐孚远副之。张名振原本遗嘱由张煌言统领其军,而郑成功却下令由陈六御接掌。张煌言审度形势,分兵出击。张煌言得知郑成功出海,清总督郎廷佐已派水师截断长江,便决定进军鄱阳湖,号召江楚人民进行抗清斗争。

  4.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同时代的孔子为何没有半句点评?

    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的次子。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谗言,杀死伍奢及其长子。伍子胥历尽艰难,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率领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此时,楚平王已死。据说,伍子胥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怒鞭其尸体300下,以泄心头之恨。伍子胥果真做过掘墓鞭尸之事吗?亦说“鞭尸”,亦...

  5. 三官大帝简介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的由来: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

  6. 梦见找了一位爱吵闹的妻子

    梦中,我与一个陌生的女人相识,并在不久之后结为连理。但女人好像非常喜欢与人争吵,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都可以让她生气半天,而且还总是与我母亲发生争执。梦中我既痛苦又无奈,从梦中醒过来之后,我非常担心,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将会认识一位非常喜欢吵闹的妻子呢?

  7. 加热牛奶的三个健康小常识

    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之一,牛奶的营养价值丰富,对人体健康又很大好处,然而喝牛奶也有讲究,以下是3个喝牛奶的健康小常识,希望大家在喝牛奶时多加注意。但若消费者需要饮用热奶,则可对牛奶适当加热。加热的...有:1、热水浸泡加热,将包装牛奶直接放入不超过50℃的温水中浸5~10分钟。

  8. 梦见买佛珠

    周公解梦梦见买佛珠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买佛珠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武松血溅鸳鸯楼故事简介

    血溅鸳鸯楼这个出自于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武松受施恩情意,醉打蒋门神夺快活林以谢之。拜见已毕,张都监对武松爱敬有加,并许将来把丫环玉兰配给武松。武松受此殊遇,誓愿报效张都监。武松心想张都监如此待我,他家里有贼我一定要帮他打捉。回到张都监家里,男女老少一个不留,直杀到后花园鸳鸯楼,将张都监和另一个狗官也杀死,拿过桌上的酒壶猛灌一通,然后蘸血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10. “长者祠”与“白虾池”

    皇上又封他为“长者”,并且将“长者”二字写在一块匾上送与他。赵清献又为该匾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家居清嶂底”,下联是“身在白云根”。后来,人们就叫该祠堂为“长者祠”,养白虾的方塘称“白虾池”。弹劾不避权贵,京城皆称“铁面御史”。司马光称他“为人清素”,苏东坡敬他“清献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死后,谥为“清献”。在衢州、成都、绍兴、虔州都建有“赵清献公祠”,流传着有关他的传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