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但有一位成就与二人媲美的诗人却往往被人忽略,他就是有诗佛之名的王维!王维,字摩诘,摩洁二字出自佛经《维摩洁经》,王维不仅名字很佛系,个人性格,人生经历也都很佛系,可以说是大唐第一真“佛系青年”。其实纵观王维一生,王维如此佛系,还是有原因的,除了自幼受到家庭的影响外。不争不抢,不贪不嗔,身于尘世,独守灵境,或许就是这样大唐佛系青年的处世之道。

提起唐诗,大家往往想起的不是诗仙李白,就是诗圣杜甫,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李白和杜甫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流派与现实主义流派的集大成者。但有一位成就与二人媲美的诗人却往往被人忽略,他就是有诗佛之名的王维! 王维,字摩诘,摩洁二字出自佛经《维摩洁经》,王维不仅名字很佛系,个人性格,人生经历也都很佛系,可以说是大唐第一真“佛系青年”。王维生于唐玄宗武周长安元年,比李白杜甫稍长,两人还未出仕时,王维就已经长安,而且与李白杜甫出仕坎坷不同,王维在早期的仕途上可谓是一帆风顺,由于出身名门(河东王氏),而且自己形貌迤逦,才华出众,深得皇族贵戚的赏识,二十出头就成为了状元。史上曾评价王维“非学而能”,由此可见王维的天赋异禀。 >但因为王维的祖父做过乐丞,母亲又是虔诚的佛家信徒,所以王维本人对于出仕的欲望并不大,相而更喜欢音乐与佛家典籍。由于这种佛系心态,王维即使先后遭遇了几次贬低,但依旧自得其乐,甚至还做过一段时间的隐士。如果日子一直这样平稳下去,那么王维很有可能半官半隐的悠然过完自己的余生。 >但是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繁华的虚幻,被这一次的版乱统统撕落。叛军也一路攻入了长安,唐玄宗慌忙逃跑,而王维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官,自然就被丢在了长安成为了安禄山的俘虏,此时王维已经56岁了。 >其实被安禄山俘虏也不只有王维一人,杜甫也曾被抓,只是杜甫名声在当时远不及王维,因此看管也不紧密,因此杜甫得以从安禄山手中逃脱。而王维因名声所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安禄山不仅没有苛待王维,还极力邀请王维为官,王维自然不肯出仕伪朝,但在安禄山的逼迫下无奈出仕了。 >这是王维一生中最为后悔的事情,他写道:“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 ... ,情虽可察,罪不容诛。”又作《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 >安禄山之乱平定后,唐肃宗清算朝廷,王维因为出任伪朝官员,自然也在清算之内,但因为王维之弟王缙的求情,再加上《凝碧池》一诗中的亡国之痛,朝廷最终还是原谅了王维。其实到这里王维已经不愿意再在朝廷上停留了,但天不随人愿,唐肃宗异常赏识王维的才华让他做官,王维虽然屡辞不受,但依旧没有拗得过皇帝,于是王维再次被逼为官,就这样王维继续自己的半官半隐的佛系生活,却依旧做到了正四品的高官,直至八十二岁去世。 其实纵观王维一生,王维如此佛系,还是有原因的,除了自幼受到家庭的影响外。与王维的经历也分不开,王维31岁时,与他相伴十年的发妻崔氏去世,仅留下一女。在重视子嗣传承的古代,身在壮年的王维却终身未娶,可见对其感情之深,或许比起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更加的深刻。 再加上王维年少成名,不擅心计,进入官场后屡次被排挤,甚至因为在伪朝为官差点丢了性命,因此王维愈发看透世事,但可惜诗佛终究不是佛,生于红尘之世,又哪里真能够六根清净。不争不抢,不贪不嗔,身于尘世,独守灵境,或许就是这样大唐佛系青年的处世之道。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王维大唐唐朝历史安禄山杜甫安史之乱突厥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