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法索简介 法索是什么? 法索,亦称「法绳」、「净鞭」,为道教道士与法派法师在进行驱邪性法术等仪式时,所使用的法器之一。其整体外型为模拟蛇的形状,在现今台湾道士及法师当中有将其神格化崇拜,尊称为「金鞭圣者」、「独角螣蛇大将军」等称谓。 法索的起源,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公...
法索简介 法索是什么?
法索,亦称「法绳」、「净鞭」,为道教道士与法派法师在进行驱邪性法术等仪式时,所使用的法器之一。其整体外型为模拟蛇的形状,在现今台湾道士及法师当中有将其神格化崇拜,尊称为「金鞭圣者」、「独角螣蛇大将军」等称谓。
法索的起源,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的道士白玉蟾(公元1194年——公元1229年,另一说法为公元1134年——公元1229年)已提到当时的民间法师有「鞭麻蛇」的仪式动作(《海琼白真人语录》),从此可知法索做为宗教仪式的法器传统由来已久。台湾有关法索的起源故事,则是与「法主公」、「陈靖姑」等神明信仰相关。在中国福建省的永春、安溪地区曾传说过去曾有张、萧、章(一说为张、萧、洪)等三位异姓兄弟,为当地收伏千年蛇妖,百姓为感念恩德,便立庙奉祀三人,并尊称为「法主公」,其塑像上为手持宝剑或手结法诀,并肩颈披蛇;另外,在福州地区的妇女及孩童守护神陈靖姑,则是同样有着为民除害,斩杀千年蛇妖的传说故事,其常见塑像也有肩颈披蛇的特点。在台湾奉「法主公」、「陈靖姑」为祖师的法师们,视被收伏的蛇妖,化身成为法索,并藉由法索鞭打时的有力声响,可以威吓邪魔并洁净坛场。
法索的形制与制作,大体主要区分为头、身、尾三个部分。蛇头以木制(以桃木或樟木)或藤制,略有蜷曲,以表现蛇伏样态(现今则出现有龙头样貌),于头顶上雕刻八卦、太极图样或是刻有「王」字,并用彩纹、朱漆等加以涂饰;于颔下之处饰以北斗七星相连之图样或符文,另有请雕刻匠预先于颔下留下空间,待法索开光入神时,由此处置入符令、七根针或是其他入神物品。有更精细者,还会雕刻半截鬼怪露出蛇口外,以示「吞精食鬼」的意涵,表现邪魔妖精皆被吞食。在蛇身的制作上,传统以苎麻丝(台语称做「茶仔丝」)为编织材料,现今则有以棉绳取代。蛇尾则另用五色绳或红绳编成「绳花」表示。而法索的长度则有一尺、三尺、七尺至十二尺(台尺)以上不等的长度。上述的形制与制作,随着地区分布而有所不同,但无非皆是藉由宗教符号来象征神圣力量的展现。
台湾的道士、法师主要是将法索使用在所谓的「收惊」、「祭解」等常见法事,多为替信徒进行驱邪祭煞、消灾改厄,具有禳灾除邪的仪式。除此之外,法索也是道士或法师在进行安五营时,鞭令五营兵马驻扎五方(东、南、西、北、中),调遣神兵将吏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