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漫谈发心与因果

漫谈发心与因果太桥旦曾堪布我们在修持佛法的过程当中大家必须要观察自己的动机,调整一下内心的发心,因为正确的发心是特别重要的。虽然大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大乘的修行者,但由于从无始轮回以来,自私自利的习气非常根深地固,而且利益他人的发心比较薄弱,所以实际上是否为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者就很难说了。因此无论是讲什么样的课、修什么样的法,哪怕是很短时间的一种修法或者微不足道的一点行善,都一定要有菩提心的摄持。当然对于一位初学者来说,生起菩提心是有一定的困难,也是相当遥远的。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大乘行者,必须要从修持菩提心着手。首先学习生起造作的菩提之心,然后慢慢训练能够做到真实无伪的菩提之心。一旦相续中菩提心具备的话,此时此刻所修的佛法或者所行的善业都将成为增上菩提心的助缘,而且在修行的过程中,解脱的道路上也很少会遇到任何挫折,都能够很顺利的达到。不但修行的过程非常顺利,最后的结果也会特别圆满。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也是愿力的力量,更是利他之心的力量,所以闻、思及实修之前我们观察自己的动机是很有必要的。由于修行人的心态不同,所以成就的结果也有天壤之别。譬如修行的发心比较狭隘,那所获得的结果也是渺小的;如果修行的心态比较中等,获得的结果也是中等的;如果修行的发心非常的圆满,非常的广大,那所获得的结果也是非常圆满,非常广大的。如果你在修行任何一个法之前,根本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其结果也不会是好的。如果修行的发心不正确的话会有三种过失:首先无法成为大乘的佛弟子;其次修行的过程中往往善业会被嗔恨所摧毁;最后所达到的结果不圆满,所以发心特别的重要。佛教徒并不在于形式上的修行,而是在于内在的动机与发心。比如你表面的行为是不善业的,但发心是善的,实际上不善业的行为也变成善的了;如果你的心是不善业的,虽然表面上的一举一动是善业的,但实际上这些善业也会变成不善业了。对于世间人而言,能够做到佛法上所讲的这些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世间人特别习惯注重表面的形式,往往忽略观察内心的动机,这就是众生流转轮回的一种原因,也是迷惑错乱的一种根本。世间人经常觉得表面上的事情大就特别伟大,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做伟大事业的人,他们的发心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尤其是近代的社会里,以什么样的心态做事的人都有,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是有道理的。我们凡夫俗子特别重视追求眼前的结果,却并不谨慎遵守因果的规则,这就是因果颠倒。我们应该相信因果的规律,因果的规律是非常顺序的,不一定你现在做什么就会发生什么。因为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今世,而是经历了生生世世的流转,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在过去世流转的过程中做过什么样的业,所以你今世行善、做好事不能保证会带来今生的幸福与快乐。同样的,你现在所造的恶业不能决定你今生会遇到痛苦和不幸,甚至也许你会更富裕、更幸福。但这不能代表你现在所造恶业的果报在将来不需要承受,且更不代表因果不存在,只不过是“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而已。因此我们今生所做的善和恶,其任何果报都不一定很快就会实现,因为我们很多过去世的业报还未完全承受。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里出现很多半信半疑的学佛人,他们对佛法一知半解,经常会非常抱怨地说,我曾经做了多少多少的好事,但一点好结果都没有。很愚痴地认为因果一点也不存在,甚至有些人很失望地跟我说:“某某人一生当中做了多少多少坏事,却觉得他身体越来越健康,生活越来越幸福。而我呢,经常以人为善,帮助穷人,专心念佛,却往往遇到不顺,出现违缘重重。师父啊!是否因果不存在呢?”我就回答说:“并不是因果不存在,而是你对因果认识的见地不够清晰。建议你应该多阅读一些佛教的因果经典,常看一些关于因果的故事。佛祖曾经说过,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因果的循环是依靠佛陀的大智慧才能彻底通达而正确无误的解释,连阿罗汉都无法彻底解释因果的产生,因为阿罗汉具有四不知因的障碍,四不知因是:因佛法深细而不知;因对境遥远而不知;因时间久远而不知;因分类无量而不知。所以我们作为凡夫俗子对因果产生迷惑是理所当然的事,凡夫俗子的分别念几乎都是颠倒或错乱的。佛陀曾经说过,凡夫人的五官与思想是错乱的、靠不住的。所以我们怎么能知道过去世因果的循环呢?因此绝对不可以以自己的分别念来判断因果的循环,如果以自己的分别念来衡量因果的产生的话,所出现的因果也将是颠倒错乱的,以至于会觉得因果并不存在。因此千万别以自己的分别念来看待因果的取舍,我们要好好依靠佛陀的法教及大德们的教言而谨慎地遵守因果的规则,才能掌控住未来的命运,才能做得了自己的主人。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漫谈发心与因果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望夫石的故事

      望夫石是个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妇人站于山石之上,向远方眺望,盼望其夫归来,日久年深,化作石头仍保持着遥望的姿势。它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对从役在外的丈夫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反映了古时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望夫石系古迹名。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

  2. 沉声静气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énshēngjìngqì【解释】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出处】冰心《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例子】无【近义词】心平气和【相关】百度“沉声静气”

  3. 虚左以待造句_虚左以待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虚左以待xūzuǒyǐdài虚左以待的意思和解释: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虚左以待的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虚左以待造句虚左以待造句相关成语在形成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有一些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还有一些,只用于形容年经人的,也有一些只用于修饰限制中老年人。

  4. 古玩的魅力在那里?

    古玩两字源于清代,在这之前称为“骨董”。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物资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涉足古玩集藏的人与日俱增。那么,古玩的魅力在哪里呢?因此,古玩的真赝问题,始终在挑战着买家的眼力,同时,也使得许多人对此望而却步。今天,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频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出现,着实让人们感受到古玩的魅力和魔力。

  5. 莫拉莱斯·阿灵顿墓:火热的遗产

    莫拉莱斯阿灵顿的坟墓曾经举行了新奥尔良最臭名昭著的夫人之一,乔西阿灵顿,从该市同样臭名昭著的红灯区,故事镇。阿灵顿的名声和她为自己创建的陵墓吸引了游客和当地人的目光,从她下葬到今天,一些观察家说他们瞥见了她陵墓周围的灯光——乔西·阿灵顿,试图回到她的坟墓里。大约在1910年左右,乔西·阿灵顿购买了梅塔里公墓的墓地,2000美元。一个声名狼藉的房子的退休业主最终会被安葬在城市的一些精英中的想法激怒了

  6. 揭秘:“梦” 其实只有十二种 – 周公解梦

    人在睡眠时做的梦其实大同小异。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似乎成了人们对梦与现实联系的一种质朴解释。有关研究显示,一个人睡眠时间的20%被用来做梦了。近日,在波士顿举行的国际科学大会上,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帕特里夏-加菲尔德公布了一项有关人类梦境的研究成果:尽管全球有60多亿人,但大家做的梦其实只有12种。因为相对于每一种噩梦,一般都有一种对应的、令人陶醉的美梦。

  7. 梦见花海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花海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花海是什么意思梦见花海,是好运和发财的吉兆,象征恋爱或个人事业成功。梦见芦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风铃草:表示你的伙伴将会发展自身的好斗和狠勇。梦见花海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默念:“周公周公,指点迷津。”

  8. 肠炎老不好,可能是药没吃对!盘点治疗肠炎的7种药,建议收藏

    慢性肠炎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多发、病程迁延时间久,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且难以治愈。慢性肠炎临床上多表现为间断、不规则腹痛、腹泻,粥状稀便,或粘液水样便,或粘液脓血便。慢性肠炎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多是由感染细菌、细菌毒素引起,非感染性大多是饮食不洁、过食生冷、油腻食物,胃肠损伤导致的。这两种慢性肠炎有何不同,治疗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9. 梦见儿童梦到儿童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儿童好不好

    做梦梦见儿童好不好?梦见漂亮活泼的儿童,预示著梦者前途光明,有很多人为自己祝福;梦见生气的孩子,暗示你与他人的合作不愉快,或有好朋友会跟你绝交。梦见汗毛梦到汗毛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汗毛好不好梦见小孩哭,表示将会遭受挫折,生活艰辛,处境艰难,或有事情令你万分担心,并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而思想苦闷、情绪消沉。梦见抱起婴儿,是财运相当顺利的象征。

  10. 血糖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以高血糖和糖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主要是糖尿病。低血糖时,脑组织首先对低血糖出现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出冷汗以及饥饿感等。如果血糖持续下降到低于45毫克%,就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