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遗民世界的黄昏

  结合《日知录》中的诗论解读顾炎武的悼友诗是理解顾炎武诗歌的一个途径。悼友诗作为顾炎武的“私人话语”,契合了他的“学术话语”。前期的悼友诗多叙事,有着诗以存史的性质。晚年的悼友诗贵隐括,带着一层衰颓的色彩。他在悼友中也追悼着自己。从他的悼友诗中我们能看到时间解释了遗民的悲剧宿命。

  [关键词] 悼友诗;遗民;衰颓;自悼

  Abstract: It is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Gu Yanwu’s poetry using the poetics in Rizhilu to interpret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were Gu Yanwu’s personal discourse, but they corresponded with his academic discourse。 In his early years,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largely narrated something, using poetry to record history 。In his late years,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were blurry with waning color。 In the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Gu Yanwu also mourned for himself。 From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we can comprehend that it is time that can explain YiMin’s tragic foreordination。

  Key word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Yimin; wane; mourning for oneself

  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朴学思想上,尤其是考据学与政治思想。关于遗民心态的研究,赵园先生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顾炎武有深刻的解读[1]。然而关于顾炎武诗歌的研究一向被学者所冷落,一则顾炎武不以诗歌著名,再则顾炎武多有讥刺文人的言语。然而,早年的顾炎武以诗歌闻名遐迩,成为遗民后,删除了早年的诗作,还留存了400多首诗歌。身处以诗歌表达情感的传统中,顾炎武的诗歌记载了他作为遗民的人生行迹,流露了他内心不为人知的情绪波动。对于他悼友诗的阅读,尤其可以窥见他作为遗民的心态变化,解读到他悼念遗民亡友时的复杂情感,从而了解到一代遗民的悲剧宿命。

  一、诗是“余事”

  在顾炎武现存的400多首诗中,悼友诗有15题,24首。作于他中年时期的有:《哭杨主事廷枢》[2]、《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3]、《哭顾推官》[4]、《哭陈太仆》[5],这5首作于顺治四年(1647),是年顾炎武35岁,所哭诸友均因难死于清兵手下。康熙二年(1663)作《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6],吴炎、潘柽章死于清朝的文字狱。康熙九年(1670)作《挽殷公子岳二首》[7],康熙十二年(1673)作《自章丘回至德州,则程工部逝已三日矣》[8]、《哭归高士四首》[9],康熙十三年(1674)作《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10],康熙十四年(1675)作《送程工部葬》[11]、《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12],康熙十九年(1680)作《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13]、《华下有怀顾推官》[14]、《悼亡五首》[15],另有一首《哭张蒿庵先生》[16]据王冀民先生考证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这些悼友诗绝大部份作于50多岁时,其余的均作于60岁以后,作《悼亡五首》时已经68岁,离死亡不到两年的时间。

  葛兆光认为清代士人存在着话语分裂现象,文化人使用三种不同的话语,一种是在公众社会中使用的“社会话语”,一种是在学术圈子里使用的“学术话语”,还有一种是在家庭、友人之间使用的“私人话语”,而诗词属于“私人话语”[17]。顾炎武有一半时间生活在清朝,他的诗应该算是他的“私人话语”。身体力行的实践是他一生的追求,而写诗只是“余事”。他曾经引用欧阳修的话说:“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18]并认为:“人各有能有不能,不作诗何害?”[19]何况顾炎武认为“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20],对文人持鄙薄态度,他的诗便淡化了文人对词藻等形式的追求,而成为他人生理想和实践的行迹载录。王冀民认为:“先生之隐尽之于诗,故手自编录,授之门人,而又借韵目以讳字,此殆生前不敢传而欲传之于身后也。”[21]这样看来,顾炎武的诗歌又是他的“学术话语”。与清代士人学术话语与私人话语的相分裂不同,他的学术话语和他的私人话语往往是相吻合的。

  作诗虽为“余事”,诗却流露了他个人的内心情感。

  二、悼友:“蒿里魂归白日寒”

  顾炎武引用薛冈的话说:“近日之弊,无人不诗,无诗不律,无律不七言。”[22]他自己也认为:“七言律,法度贵严,对偶贵整,音节贵响,不易作也。今初学后生无不为七言律,似仅以此为入门之路,其终身不得窥此道藩篱无怪也。”[23]在他悼念的友人中,殷岳也是写诗的能手,同样不喜律诗,认为徒费对俪,无益性情,所作只有五言古风一体。顾炎武的15题悼友诗中,五古4题,五排3题,五律2题,七绝3题,七律3题,可以看出顾诗风格的一斑,也能看到顾炎武私人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契合。《日知录》中提出“真”的文学观:“夫镜情伪,(历史论文 www.lishirenzhi.com)屏盗言,君子之道,兴亡之事,莫先乎此。”[24]认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25]。在用韵方面,他仍然主张“不以韵害意也”[26],“是知以韵从我者,古人之诗也;以我从韵者,今人之诗也。自杜拾遗、韩吏部,未免此病也。”[27]“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且或无其意而牵入他意以足其韵千万也。故韵律之道,疏密适中为止,不然则宁疏无密。文能发意,则韵虽疏不害。”[28]从诗体、用韵等各个方面,顾炎武提出写诗应该“以意为主”,从诗“意”出发,抒发真挚的情感。写诗不能单纯地追求文采辞藻等形式化的东西,但是要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也要注重文采对表意的作用,《日知录》中专门讲到了文辞对于表达作者情感意图的重要性,注重文采是为了更好地表意。

  顾炎武的悼友诗正是他性情的展示,重诗“意”,抒发和朋友的生死之情,同时注重文采,悼友诗向我们显露了他情感世界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失,年岁的增长,世事的变迁,他的情感世界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漂泊流离中的顾炎武在对友人的哀悼中也哀悼着自己。

  《哭杨主事廷枢》、《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哭顾推官》、《哭陈太仆》是哭被清兵杀害的友人。明朝灭亡三年,顾炎武正当壮年,与有志之士正坚持着抗清斗争,同志的被害让他义愤填膺。除了《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是七绝外,另外三题都是五古。五古受的拘束少,易于抒情,而且这几首都多叙事。《哭杨主事廷枢》42句,历述杨廷枢举应天乡试、甲申之变、福王继位,杨廷枢攻击马、阮,被福王罢归,清兵南犯,杨廷枢受知于隆武帝、参加战役、兵败后匿于田野、后被清兵俘获决心一死,最终“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而死。《哭陈太仆》42句,先记述陈子龙的才干与勇武,但笔墨更多地放在诗的后半部。陈子龙被福王召用,上疏福王,归松江,而清兵直取江南。他又上表唐王,参加松江一带战事,他的家奴卖主告变,大事不济,陈子龙望门投止,投到先生家,王夫人仓促具饭留宿,后为清兵所获,跳水而死。21联诗把陈子龙的生平经历叙述得非常清楚,中间还夹着顾炎武“尚愧虞卿心,负此一凄恻”的感愧。“复多季布柔,晦迹能自匿”是对陈子龙逃亡时仍不能晦迹的叹惜,在诗下有自注:“君出亡时,尚仆从三四人,服用如平日。”《哭顾推官》66句,叙述了顾家“父子兄弟间,五人死相继”的悲惨遭遇。这三首诗叙事如此之多,原因就在于友人的出处大端,死生大节,必定要以他们的生平经历为依据。虽然是五古,但三首都一韵到底,全押仄声韵,与作者悲愤的情怀相符合,悲愤慷慨。在《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中有“欲告家中卖黄犊,松江江上去招魂”为友人复仇的愤而自誓。这几首诗有着诗以代史、以诗存人的性质,说明顾炎武还在打算着韬光养晦,以期有一番作为。

  南明王朝的覆灭,台湾郑成功抗清的失败,吴三桂起兵反清后的被剿灭,清朝文字狱对广大士人残酷的杀戮,顾炎武耳闻目睹这一切,他的诗歌难免染上一些衰颓的色彩。通观顾炎武的诗歌,在康熙二年(1663)已经有转颓的趋势。《楼观》:“颇得玄元意,西来欲化胡。青牛秋草没,日暮独踌躇。”[29]楼观即道观,前两句从楼观主人尹喜着意,后两句则是顾炎武的自抒。顾炎武视佛老为异端,然尤恶佛,以其为“胡”,二者犹有夷夏之辨。可是“化胡”亦殊不易,况时值日将入暮。日暮途远,欲西行化胡也颇费踌躇。这首五绝前二句气势锐意不减,后二句则衰颓之气油然而生。较之之前诗歌中流淌的锐气,之后的诗歌想显示出锐气却越发表现出衰颓。作于这一年的《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对死于湖州史狱的吴、潘二人的冤魂有“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的凄冷想象,有“巫招虞殡俱零落”的对冤魂之多的哀叹,却没有为友人复仇的决心。其晚年的悼友诗贵隐括而不贵详实、注重抒情的特点,这首中已经表现出来。

  衰颓的气势在后来的悼友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顾炎武似乎寄望于他,同年作《哭归高士》,虽有“已矣文献亡,萧条玉山下”的悲哀,却还有对归庄没有看到吴三桂起兵的遗憾:“碧鸡竟长鸣,悲哉君不闻。”然而,吴三桂起兵初给遗民们带来的希望慢慢消失了。作于第二年的《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掩饰不住他内心的悲凉,当年有着相同志向的诸多好友都与世长辞了,“修门旧馆露先晞”。中国诗歌传统中士人对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0]、“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31]的感叹在顾炎武的诗中出现了,他意识到这种感情对人生的伤害性,所以力扫衰飒,“斯文万古将谁属?共尔衰迟老布衣”,自问自答,着力摆脱伤感,然而,唯其如此,诗的感叹意味愈加浓厚。在对亡友的追悼中,老年的顾炎武多想象之辞。《挽殷公子岳二首》中殷岳死于福州,顾炎武从未去过福州,在遥寄闽南瘗旅之痛时,有“岭云缘旐下,溪鸟夹棺飞。薏苡当含贝,桄榔待复衣”对死者丧葬的想象。《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由“遥凭太行云,迢递过夏峰”引起,知孙起逢的葬时葬地而未能执绋,不免千里神驰,遥想“会葬近千人,来观马鬣封”的场景。《哭张蒿庵先生》有“衡门月冷巢鵀室,墓道风枯宿草田”对昨日的回忆和对墓地凄凉景象的想象。《华下有怀顾推官》里有“为我呼蓐收,虎爪持霜金。起我九原豪,狝彼田中禽”的幻想。这是在顾诗里极少见到的对幻觉的编织,因为世上无志士,所以顾炎武才想到了阴间的刑神蓐收,希望蓐收持彼利刃,偕我推官,猎杀田中妖鸟。“田中禽”应是指满清。寄希望于阴间出现在提倡经世致用的顾炎武的诗里难以想象,因为对同仁的失望?因为知道自己的无能为力?还是因为对现实的清醒?

  前后期悼友诗的感情出现了变化,在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中,后期的悼友诗多了想象之辞,平添了衰颓的气象。

  三、遗民世界:“清风春尽首山薇”

  “彩笔夏枯湘水竹,清风春尽首山薇”。遗民们一个个徂谢,而文章不传,斯文沦丧。清朝建国初期,遗民们曾经尖锐地质疑清代政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拒绝与权力合作,他们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感情上。顾炎武著《音学五书》、《日知录》,希望通过重组儒家学说,来整理知识与思想秩序,并清理社会秩序。然而,“从清代初年以来曾经是士人精神支柱的民族主义感情,在时间无情的流逝和权力严厉的批判中,已经基本瓦解了,偏激的民族主义已经失去了它的合理性。”[32]清朝的怀柔政策,文字狱的打击, 使遗民们处于困境之中,顾炎武也由原来期待恢复明朝变成了期待“后王”,希望“有王者起”。“其间有正是‘信念’以及自我期许的变化,尽管‘一旦有事’、‘光复旧物’的期待较具体,而‘待后王’、‘有王者起’,则不免邈远而抽象”[33],顾炎武自己是否意识到目标的邈远抽象呢?

  顾炎武来往于南北方之间,沟通了南北遗民诗人。在他所悼的亡友中,就可以看到他的足迹所至。归庄是顾炎武的生死至交,同是江苏昆山人。顾推官是昆山人,杨廷枢、李模是吴县人,潘柽章、吴炎是吴江人,陈子龙是松江华亭人,殷岳生活在陕西,程先贞是山东人,孙起逢是河北保定人,张蒿庵是山东济阳人。陈子龙曾经创造几社,程先贞曾经入复社,归庄和顾炎武曾经一同抗击清兵,张蒿庵被顾炎武认为“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34]。他的亡友都曾经在遗民中有着广泛影响,如今都死去了,自己则多寿多辱。

  《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里“嗟此衰世意,往往缠心胸”是他老年时期最恒常的感叹:“倘有徐孺子,只鸡还奔从。一时诸生间,得无少茅容?”虽然自比为徐孺子,却以茅容反衬凡庸不肖之同社,“俗流骛声华,考实皆凡庸”。而他有所感触的“同社名氏”即是明末复社诸人,顾炎武弱冠时就与归庄列名该社。在康熙十九年(1680),顾炎武经过华山,触景伤情,作《华下有怀顾推官》,顾推官已经死去33年,“尔来阅三纪,斯人成古今”。在这“三纪”里,局势如何呢?“邈矣越石啸,悲哉嵇生琴。钟吕久不鸣,干坤尽聋喑。”天地尽聋哑,顾推官舍身死义,虽然“下见采薇子,旧盟犹可寻”,然后继无人。“从此山东问三礼,康成家法竟谁传?”不仅旧盟模糊了,连学问礼仪都要失传。所以“我无人伦鉴,焉敢希林宗?惟愿师伯夷,宁隘毋不恭”。复社中苟活着的人已经守节不终,纵有林宗人伦之鉴,又如何能辨别呢?君子处衰世,但求自全而已,以后惟当以伯夷为师,宁失之狭隘,也不愿与凡庸同流。“遗民现象的‘时间性’(亦一种有限性)还体现于‘不世袭’。遗民于此看到了其‘大限’。”[35]顾炎武已经看到了遗民的“大限”?

  顾炎武的三个外甥都在清朝做官。在给外甥的信里他讲述着为君为臣之道:“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甥宜三复斯言,不贻讥于后世,则衰朽与有荣施矣。”[36]他在信中讲述自己的耳闻目睹,告诉外甥该怎样为人主尽心。而友人程先贞曾经失足降清,他也在追悼。在失去国家的无奈中,时间淡漠了亡国的伤痛,新的统治者的举措也安抚着民心,对新王朝坚定的反抗被柔化了。顾炎武经历漫长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已经认识到无力回天,大明王朝一去不回了。既然新的统治者更得民心,反清复明的斗争又有何意义?“时间中的遗民命运,遗民为时间所剥蚀,或许是其作为现象的最悲怆的一面。正是时间,解释了遗民悲剧之为‘宿命’。”[37]“正是‘时间’,剥夺着遗民的生存意义,不止于使其‘待’落空,而且使其生存依据虚无化。这不能不是一种残酷的道德处境。”[38]

  四、自悼:“谁知游子天涯别”

  在对亡友的追悼中,顾炎武也在追悼着自己。

  《日知录》中认为“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李杜之诗所以独高于唐人者,以其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知此者,可与言诗也已矣。”[39]这里不只是反对摹仿,还提出了“诗”与“我”的关系。顾诗里有一个“我”在,所以他的感情抒发得真挚而深刻。

  在《哭顾推官》中夹有“我时亦出亡”句,在《哭陈太仆》中有“君来别浦南,我去荒山北”,把朋友的遇难和自己的遭际联系起来。在追悼朋友时,常常自愧,“不是白登诗未解,菲才端自愧庐谌”,“十载故人泉下别,交情多愧郅君章”。在哀悼江东好友纷纷死亡时,以自己“削迹行吟久不归”的人生开端。而最能体现他自悼意识的是《悼亡五首》。

  《悼亡》五首,只有第一首为代言:“谁知游子天涯别,一任闺芜日夜深。”对妻子王安人带有内疚。其余四首皆自言。第二首“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叹王安人之逝,也叹自己久游不归。第三首则完全是自叹:“廿年作客向边陲,坐叹兰枯柳亦衰。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丘时?”多年在外,离家益远益久,人事代谢,听说故园坟墓已长满了荆棘,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死后能够归葬故园吗?生前漂泊看尽了兰摧玉折,死后可以在故土安息吧?第四首前两句是对王安人丧葬的想象:“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仿佛看见了妻子归葬时的凄凉之景,后两句便是对自己坚守气节的肯定:“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顾炎武以这句诗概括了他作为遗民的决心。他拒绝清朝博学鸿词课的招揽,辞讲学,游南北,遗民越来越少了,后继无人了,然而他坚守住了遗民的气节。最后一首以乐羊子自比,“他日乐羊来旧里,何人更与断机丝?”顾炎武以乐羊子自责,妻子王安人则是他的畏友。即便回归故里,断机丝的人已经不在了。这是对王安人的思念还是对自己的怜悯?五首七绝与其说在哀悼王安人,不如说在抒发自己长年的飘零之痛,也表达他虽历经艰难而坚决做遗民的气节。让顾炎武念兹在兹的是他不负母教,到死没有改变遗民的操守。

  顾炎武的诗中没有明遗民进退失据的焦虑,也没有对身份归属的困惑,他似乎非常坚定而充满信心地反清复明。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天生豪杰,必有所任,如人主于其臣,授之官而与以职。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故一病垂危,神思不乱。使遂溘焉长逝,而于此任已不可谓无尺寸之功,今既得生,是天以焉稍能任事而不遽放归者也,又敢怠于其职乎?”[40]他对于“吾辈”的责任如此责无旁贷,然而当“吾辈”一个个凋零时,他的决心与坚定还在吗?透过他的悼友诗,我们能看到顾炎武感情的另一面。从顾炎武的15题悼友诗能看出他感情世界的变化,也能看到清王朝大踏步向前迈进时遗民世界苍凉的景象。顾炎武在追悼朋友的时候也在追悼着自己,追悼着一个逝去的时代。

  [参考文献]

  [1][33][35][37][38]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p1,p377,p381,p373,p377。

  [2][3][4][5][6][7][8][9][10][11][12][13][14][15][16][29]王冀民。顾亭林诗笺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p97,p102,p105,p112,p620,p771,p809,p814,p830,p854,p856,p997,p1000,p1004,p1032,p644。

  [17][3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p397,p389。

  [18][20][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19·文人之多)[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849。

  [19][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诗不必人人皆作)[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11。

  [21]王冀民。顾亭林诗笺释·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98。p1。

  [22][23][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书法诗格)[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33。

  [24][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19·文辞欺人)[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849,p852。

  [25][27][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古人用韵无过十字)[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13。

  [26][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五经中多有用韵)[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14。

  [28][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次韵)[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30。

  [30][汉魏]曹操。曹操集译注·短歌行[M]。北京:中华书局,1979。p19。

  [31][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30·长歌行)[M]。北京:中华书局,1979。p442。

  [34][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广师[M]。北京:中华书局,1983。p134。

  [36][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与公肃甥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p55。

  [39][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诗体代降)[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32。

 

  [40][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病起与蓟门当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p48。

遗民世界的黄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4.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5.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6. 神仙都长什么样?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俊道骨仙风,有的丑陋吓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古人最初把神仙想象为一位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不食人间烟火,还可以乘云驾气、御龙飞天的完美神人形象。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死不但是修炼方士的追求,更是古代帝王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东汉中叶,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于蜀地鹤鸣山修炼,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并授诸品经箓、

  7.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8. 残酷真相:这个社会正在「 ”惩罚”阅读经典的人

    作者:拙棘本号原创编辑:吴伟雷蒙·威廉斯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每个年代都有文人哀叹,自己小时候那个田园诗般的老英格兰已经消失了,工商业的发展使英格兰变成了一个冷漠、粗鄙的国家,而有趣的是,他们童年时代的老英格兰却是上一辈文人眼中污浊败坏的新英格兰,相应地,上一辈文人也在美化自己童年时代的英格兰,认为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9.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胡适母亲的三个教子秘诀

    胡适,现代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幼年在家塾念书,13岁到上海求学。19岁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后改读文科。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10. 鬼谷子这个神人他的绝学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学习运用《鬼谷子》?

    最后与其妻子莘姒夫人得道成仙。其主要作品为《鬼谷子》、《本经阴符号七术》、《关令尹喜内转》。其主要作品《鬼谷子》共十二篇:捭阖、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其显为人知的是纵横术。如果要形象权利人事,就要动用心思,运用谋略影响关键人物,达到目的。

随机推荐

  1. 东周列国故事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想尽法子要她开个笑睑,她可怎么也笑不出来。

  2. 梦到发怒,梦见发怒,发怒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发怒,梦见发怒,发怒相关的周公解梦梦见对别人发怒,会与他建立友谊。梦见朋友对自己发火,他们之间会出现隔阂。男青年梦见对自己的恋人发脾气,会很快结婚。商人梦见讨厌自己的顾客,意味着顾客络绎不绝,利润倍增。梦见对长辈不满,生活无忧无虑,幸福愉快。犯人梦见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对自己大发雷霆,预要被释放。

  3. “13个原因”:是帮助还是伤害青少年?

    一张来自Netflix节目的图片,“13个原因。”贝丝配音/Netflix在观看了Netflix系列节目“13个原因”后,18岁的杰克琳·格林感到不安。流媒体服务已经在包含图形主题的节目前发布了警告,该公司表示正在加强现有警告中的“消息和资源语言”,在其网站上有一个名为“13个原因:原因之外”的讨论环节。

  4. 找个女的陪陪

    儿子分床后总想找个理由跟妈妈睡。一次儿子又赖在大人床上不走,妈妈问他为何不自己睡去,儿子狡辩地说:“一个人睡不着,想找个女的陪陪。”

  5. 非主流交友宣言

    英雄不问出处,男人不问年龄,早已是大势所趋。多谢上帝,多谢你,给了我这个与你相遇的交汇点。所以大家交个朋友吧5、有一本书叫《二十岁决定女人的一生》,我想很对,如果你在二十岁左右还没有决定你的一生,你的优势资源就开始打折了。上一辈人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早已是长老霉的话了。

  6. 春节祝福语_龙年有趣祝福语:2012年春节短信祝福语_春节祝福

    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美好的话语。空调冷却不了青春的火焰,彩电演绎不了年轻的色彩,MP3播放不了岁月的音色,电影远比不上生命的出色,短信却能寄托我真诚的祝福:春节快乐!在关爱中让友情更深,在牵挂中让亲情更暖,://31myhome/在老实中让心底更静,在简单中让生活更美,在问候中让祝福更好,在祝福中让春节更快乐!

  7. 梦见要搬家 梦见要搬家什么意思

    梦见要搬家是什么意思?梦见要搬家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要搬家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要搬家,有种说法是“家”代表着梦者的当前生活现状,梦见搬家说明梦者对现状不甚满意,希望可以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梦见要搬家,意味家最近会遇到一些困难哦。孕妇梦见搬家预示新生活的开始,也有说法是孕妇梦见搬家,预示梦者希望给即将出生的宝宝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8.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六年的苦行,让他受尽了折磨,也碰到很多魔眷来扰乱。佛陀于是解说这段因缘。但是他也不愿意他的朋友火曼错过时机。于是,两人欢欢喜喜地到迦叶佛的面前,护喜向佛跪拜顶礼,火曼看到护喜的虔诚,也一样跟着跪下礼拜。那时,迦叶佛看到这两位好朋友能互相鞭策成就,他赞叹护喜,然后开示很多的妙法,来转动火曼的心。这就是佛陀成佛之前的六年障碍,原来也是有其因缘;佛陀是出世圣人,还是要承受因果,何况我们尚是凡夫。

  9. 哪有什么慧眼识英雄:胡雪岩没资助过王有龄,他只是王的「 ”打手”

    (胡雪岩画像)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大概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商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富裕的缘故,这些富裕起来的商人急于给自己寻找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于是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就这样被大家捧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仿佛在一个「”一元化”最为厉害的封建王朝时代,真有这么一个商人可以「”傲王侯”。可是,在「”利出一孔”的「”一元化指令型”社会当中,真可能出现一个突破「”指令”的商人出现吗?抱着这样的

  10. 做梦梦见庙宇预示什么 -周公解梦

    梦里的庙宇象征你的身体,我们必须怀着虔诚的心情谨慎地对待。庙宇象征著天空的美丽。做梦梦见庙宇预示什么梦见自己进了庙宇或坐在庙宇里,这是成功或成亲的吉兆。男人梦见寺庙,国家要发生暴乱。女人梦见庙宇,丈夫家的人会四分五裂。病人梦见寺庙,病情会加重。孕妇梦见进入庙宇,胎儿会有问题。梦见妻子进了庙宇,夫妻生活和谐、幸福。梦见敌人跨入庙门,自己能降服他们。做梦梦见喜鹊预示什么-周公解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