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49年年初,处于各方面的压力,坐拥55万军队的傅作义答应接受和平改编。那么坐拥大军的傅作义为什么投降,不要说什么思想和民族大义。更何况被分割包围之后,傅作义只能撤出不到20万的军队。在这么多人的影响下,傅作义最终同意接受和平改编。不过傅作义并没有把事情做绝,他在接受改编之前,征求了将领们的意见。
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璀璨与绚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这部东方鸿著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岁月的宽阔而宏厚的肩膀上远眺,看到有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听到有一种 ... ,经久不息,勇往直前;读懂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照亮未来。
历史的真实细微之处往往令人震惊。偶然与必然,个体与社会,曾经的辉煌激越与最终灰飞烟灭,犬牙交错,波诡云谲。
1949年年初,处于各方面的压力,坐拥55万军队的傅作义答应接受和平改编。傅作义的这一举动是北京众多的文物、城墙等等免于战火涂炭,在这一点,傅作义确实功在社稷。那么坐拥大军的傅作义为什么投降,不要说什么思想和民族大义。没有实际利益,谁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傅作义是以守城闻名的将军,创造了好几次奇迹。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迫使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改编的呢?
一、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的武力震慑
1948年后半年,在林彪的指挥之下,东北全境被 ... 控制。当时东北 ... 的总兵力超过了100万,这是一支庞大的作战力量。在辽沈战役之后,坐镇华北地区的傅作义有些坐不住了,他一方面命令船只在港口待命,做好撤离的准备。另一方面又命令军队加紧修筑攻势,做出了决一死战的架势。这明显是针对东北 ... 的,因为当时华北 ... 的总兵力还不到20万,而东北 ... 拥有百万之众。为了防止傅作义逃跑,华北地区的 ... 对张家口发动了进攻。傅作义发生了战略误判,他认为东北 ... 在2个月之内还不可能入关。因此他派出了自己的王牌35军增援张家口,结果35军却被华北 ... 合围。傅作义不可能丢下自己的王牌不管,因此他需要派遣部队救出35军。
但是就在傅作义准备增援35军的时候,林彪率领70万多大军提前南下。东北 ... 对傅作义的震慑是巨大的,当听说带着“狗皮帽子的东野南下”以后, ... 军内部也出现了恐慌。此时傅作义的陆路撤退路线已经被切断,中原 ... 和华东 ... 刚刚完成了淮海战役,中原和两淮地区已经在 ... 的控制之下。最要命的事情发生了,华北 ... 和东北 ... 密切合作,将傅作义的军队分割成了数段。傅作义此时还是有机会率领一部分军队撤退的,但是他自己心里也有顾虑。首先他不想丢下自己的那些部队,其次他不想放弃自己的地盘。傅作义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反复的犹豫,他内心的思想波动很大。
二、出于军阀的心理,傅作义并不想南下
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蒋介石就一再游说傅作义率领部队南下到河南地区。蒋介石看出了自己兵力不足的问题,他希望傅作义率领那50多万大军南下。当然蒋介石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中原防线,傅作义的50多万大军再加上原有的80多万军队,这样足以保证淮河以南的安全。不过这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傅作义是一个军阀思想严重的人。他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地盘和利益,他的地盘在察哈尔、绥远等地。现在蒋介石要他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地盘,这傅作义很难接受。还有就是傅作义南下之后的权力分配问题,傅作义在北方是一方诸侯。到了南方,蒋介石很难给他相应规格的待遇。而且傅作义一旦南下,自己就很有可能被蒋介石的将领们架空。
傅作义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这在非常注重派系问题的 ... 军队中是非常危险的。傅作义一旦南下,自己的军队很有可能被蒋介石分割消化,那傅作义将丧失一切。所以傅作义一再拒绝蒋介石要求其南下的建议,并做出了积极备战的姿态。但是傅作义心里明白,自己不是东北 ... 的对手。面对强大的对手,傅作义明显底气不足。更何况被分割包围之后,傅作义只能撤出不到20万的军队。傅作义很难割舍那么多的军队不要,而且蒋介石也会追求他的责任。对傅作义 ... 最大的就是天津战役的军事行动,傅作义的盟友陈长捷守卫的天津根本挡不住东北 ... 。东北 ... 展现出了强大的攻坚能力,这让傅作义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家底。
三、在众人的影响下,傅作义决议进行和平改编
傅作义最后会接受和平改编,与身边众人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傅作义的身边又好几位地下党党员,其中包括了傅作义的女儿(这个人很有故事)。在这么多人的影响下,傅作义最终同意接受和平改编。不过傅作义并没有把事情做绝,他在接受改编之前,征求了将领们的意见。那些不愿意接受改编的将领可以乘坐飞机返回南京,也确实有一部分军官返回了南方。北平的和平解放意义是巨大的,这座帝都免于炮火的损害(梁思成)。在平津战役结束以后, ... 已经完全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地域。蒋介石此时积极准备训练新军,他的目标是守卫长江以南。不过为了拖延时间,蒋介石派出了以张治中为首的和平代表团前往北平谈判。
中国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中华文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的文明之一。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诸多鼎盛强大的王朝,文化波及欧亚大陆,尤其对东亚各国具有很大影响。西方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停滞不前,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国开始步入现代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振兴中华的道路。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之乱;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之乱;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之乱;元一统,明清继之,民之乱,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之。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