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但也有太多的黄腻苔并不是湿热,也不是痰热。服药后大便通畅,黄腻苔已退。服药后黄腻苔消退。舌苔厚腻是表象,浊气上逆是本质。

在很多中医类的书籍上,黄腻苔一般都被诊断为湿热、痰热。在临床上,有些湿热的病人,确实可以见到舌苔黄厚腻。 但也有太多的黄腻苔并不是湿热,也不是痰热。而且用清热祛湿、清热化痰也没有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黄厚腻苔不主湿热呢? 1、舌质淡嫩,苔虽黄腻,但润滑 如果舌质淡、舌体胖嫩,就不一定是湿热,还有可能是阳虚水泛、气虚等情况。 2、舌苔虽黄腻,但并无湿热的症状 除了舌苔黄腻外,并没有其他湿热的症状,这个时候就要谨慎了。病人很可能就不是湿热。 3、按湿热、痰热治疗,屡治无效的 如果是湿热证,一般用清热化湿的药多能见效。如果很多医生都用了清热化湿,但一点效果都没有,舌苔还是黄腻。这个时候就需要反思,换一下思路了。 那么,舌苔黄腻还有情况呢? 1、胃阴不足 一个24岁的男病人,瘦弱,胃脘嘈杂,口干唇红,心烦失眠,饥不欲食,舌红,苔黄厚腻,脉细数。 最开始用的滋阴降火、清化痰湿的方剂,但无效。 然后改用滋阴益胃药后,症状改善。而且黄腻苔也逐渐消退了。 2、肾阴虚 一35岁女患者,头晕,头部烘热多年,夏季或午后加重。伴有腰酸、腰痛,口干不欲饮,左脉细数,尺弱,舌红,苔根部黄厚腻。 方用左归饮加减。 服药后黄腻苔渐退。 3、脾虚不运 一38岁的女病人,胃脘胀满,纳少,白带增多,少腹坠痛,大便溏滞,四肢困倦,劳作后四肢烦热,头晕心悸。面色黄,无光泽。舌质淡胖,苔中黄腻。 用补气运脾汤合异功散加味。 服药后胃脘胀满消失,胃口变好,黄腻苔消失。 4、脾气虚弱 一23岁女病人,四肢发热困烦已经两个月,自觉劳累后热烦困乏加重,头晕心悸,倦怠乏力,白带多。舌红,苔黄腻。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药后病愈,黄腻苔消退。 5、阳虚水泛 一52岁的男病人,胃脘胀满,隐隐作痛,纳少便溏,头晕耳鸣,四肢不温,口苦泛恶。面色灰滞,舌淡,苔黄厚水滑,脉沉迟。 方用: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服药后,胃部症状消失,黄腻苔消失。 6、阳虚水泛 一50岁男患者,头晕耳鸣,哮喘遇冷则发,四肢凉,大便不成形,脉沉细,舌淡胖,苔薄黄腻。 方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 服药后黄苔尽去。 7、寒湿内结 一80岁男患者,便秘4年多,平时只能靠开塞露通便。腹痛,喜温喜按,口干喜热饮,纳差。舌淡青,苔黄厚腻。 方用:大黄附子汤合小承气汤加味。 服药后大便通畅,黄腻苔已退。 8、肝郁气滞 一28岁男患者,舌苔黄厚腻已经12年,口干苦,或口酸,纳差,多梦,面黄消瘦,腹微胀闷,食面条类食物易腹泻,饮酒则腻苔加重,小便黄。舌质暗,苔黄厚腻。脉细弦。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服药后黄腻苔消退。 感悟 尽管阴虚、阳虚、寒湿、湿热、痰热、气滞、血瘀,都可能出现黄腻苔,但我认为,无论是黄腻苔,还是白腻苔,其反应的本质都是浊气上逆。 而阴虚、阳虚、湿热、寒湿等均能引起浊气上逆。浊气上逆越严重,舌苔也就越厚。舌苔厚腻是表象,浊气上逆是本质。浊气上逆是表象,阴虚、气虚、湿热、食积等是本质。 所以治病必求于本!!!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舌苔舌苔黄腻湿热的症状舌质阳虚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