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三彩饰釉工艺溯源

唐三彩饰釉工艺溯源

  2003年10月,第二届陕西民间收藏精品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厅举行,展览盛况空间,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往观看。在陶瓷器展柜前,有两件汉代双色釉陶壶吸引了不少藏友。这两件釉陶壶外施褐黄色釉,肩部两侧贴塑铺首衔环并涂饰有绿釉斑块,褐绿相映。这种圆腹壶造型在青铜器中也被称为“钟”,它在汉代原为贮酒具,近期西安西汉古墓出土古酒引起轰动,古酒就是装在此种造型的鎏金青铜圆壶(钟)中。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墓曾出土带墨书“酒钟”字样的釉陶钟,说明这种汉代釉陶器模仿自酒具钟,这里展出的两壶皆为低温红土胎,应是陶制模型而非日常实用器。

  不少藏友第一次见到这种汉代双色釉陶,都惊异唐三彩盛行的多色釉装饰手法在汉代釉陶中已见雏形。其实不光在收藏界,学术界传统观点也都认为唐三彩起源于汉代釉陶,但在提到多色釉装饰时,多认为始自南北朝时期,如:

  阎存良《唐三彩》一书提到汉代铅釉陶是单色釉,“到了南北朝时期,铅釉陶中出现了多色釉,如在黄地或白地上加绿彩,或黄、绿、褐三色同时使用,这种多色釉器物为绚丽多彩、晶莹匀润的唐三彩的烧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彩陶艺赏析》一书也提到“唐三彩是在北朝的单彩器和双彩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李知宴《中国陶釉艺术》一书则指出:“早期的汉墓多出黄褐色釉陶,从宣帝至王莽时期,在釉陶上有同时施黄、绿、褐色的复色釉。绿釉陶器开始时较少,从汉成帝时期(公元前32~前7年)墓葬里出土逐渐多起来,后来成为数量最多的釉陶品种。”

   山西寿阳县发现的北齐大官僚库狄廻洛墓(562年),出土了33件白色高岭土胎釉陶。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570年)出土有白胎低温釉陶数十件,其中一件彩釉陶水盂挂有七道绿彩、七道黄彩(《文物》1983年10期第10页)。1971年河南省安阳发掘的北齐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范粹墓(575年)中发现了数件挂彩釉陶,包括有长颈瓶、四耳罐、碗等,其中以白釉挂绿彩的长颈瓶最为精彩。1958年河南濮阳县城砦村北齐武平七年(576年)李云墓出土的淡黄地绿彩莲瓣纹四系罐亦为此一时期的双色釉陶代表作。近年来,这些北朝时期的带彩釉陶也一直被视为唐三彩的渊源之作。笔者注意到,唐三彩要经过素烧器胎、上釉复烧两道烧造工艺,人们推测汉代釉陶直接在胎上施低温铅釉,连胎带釉一次烧成。但北朝时期的高岭土胎白釉绿彩陶如何烧成,是否像唐三彩那样需两道烧造工序,研究者均未作详述。这种疑惑还有待收藏单位与理论研究部门共同揭开。

  对于汉代已开始出现双色釉陶器,学术界已有所知,在国内外的公私藏品图录中均有收录。李知宴《中国釉陶艺术》一书中就记述了日本天理参考馆收藏的一件汉代褐红釉陶樽。樽通高16.7厘米,造型作圆筒形,平底,底部有三个熊形承足,樽盖为平沿,圆坡形顶,盖上有三个螺旋形的凸起。红陶质胎,在器身、盖的外部有数条印纹条带装饰,分别模印以连续的菱形、夔龙纹,外部施褐红色釉,在条带和盖顶的螺旋凸起处均以绿釉加饰。该书还指出,这种施釉做法可能是受青铜器鎏金工艺的影响。禚振西在西北大学、交通大学等处讲授古陶瓷鉴定课程时,也曾多次向学生提到陕西西部地区发现有不少汉代褐、绿双色釉陶,在宝鸡地区发现得比较多,它们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应该就是当时烧造的,它们对研究唐三彩饰釉工艺起源起着重要作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中也包括这类汉代双色釉陶,其中有西汉黄绿釉樽,系1952年获捐赠,高17厘米,口径18.5厘米,造型饰釉与日本天理参考馆藏品大致相同,顶部也是螺旋状的三个钮饰,除了在褐色底釉上装饰绿釉条带外,还用绿釉简练染绘出云气纹。两樽造型、饰釉、印纹、尺寸大致相同,烧造如出一地。上海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与它们胎釉及造型相似的贴铺首衔环双色釉陶樽,以褐黄色釉为底釉,在腹部以绿釉绘制的图案别具特色。这种汉代釉陶樽在有些著述中被称作“奁”,现在多称作“三足樽”,其造型模仿自汉代的温酒铜樽。1962年,山西右玉县大川村发现有三件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 的铜樽,身如圆筒,下有三足,两件带有盖,其中一件自铭“铜酒樽”,另两件自铭“铜温酒樽”;奁则是汉代人使用的专门放置梳妆用品的器具,多为漆器,也有藤、竹等材质,最早用来放铜镜,《说文解字》即记述:奁,镜匣也。已出土的汉代奁多为圆形,也有方形和多边形,有些还在内部放置子奁,有些为双层圆形套奁,圆筒形的带盖奁与汉代酒樽造型上很相似,惟独缺少底部的三个承足,因此带足的釉陶樽不应定名为“奁”。这种混淆始自宋元时代,同样的道理,宋代定窑、汝窑等窑中也有仿汉代造型的三足瓷樽,用途是作为熏香具,在命名时它们也不宜再用“奁”,命名为三足樽式炉较为合适。

  与上述几件大致相似的汉代釉陶,笔者在陕西地县博物馆藏品中也曾见过,不曾见过褐、绿双色釉的汉代陶仓。这些双色釉陶均为红陶胎,色釉的流动性不强,釉层较薄,推测与其他汉代釉陶一样,可能是在素胎上直接上釉一次烧成,年代大致可定为西汉中晚期到东汉初期。陕西关中西部地区是目前已知的一处重要烧造区域,其他省份的汉代双色釉资料较少见。另外,在陕西富县一带也存在一种东汉到十六国时期的褐绿双色釉陶,有瓶、仓等造型,由于面世的器物少,其真实面貌亦有待揭开。

  随着汉代双色釉陶实物资料的不断面世,使我们对唐三彩的饰釉工艺起源有了新的看法。这些早期双色釉陶在褐红、褐黄色釉上用绿釉涂刷、描绘装饰图案。传统上把北朝的白地绿彩釉陶视为唐三彩饰釉起源,北齐白地绿彩陶器使用白色高岭土胎,仍有相当多的唐三彩使用红土胎。近年在西安西郊老机场(唐长安醴泉坊)发现的唐三彩窑址就是一处以红土胎三彩为主要产品的唐代窑场。不过红土胎的唐三彩在胎上多数要增施一层白色化妆土,但隋至初唐也有少量直接在红胎上施绿釉、酱色釉或简单挂彩的陶釉器,红土胎、白土胎与器表饰釉工艺可说没有必然的关联。在工艺起源上,这些汉褐绿色釉陶器应被看作唐三彩饰釉工艺的源头,也堪称中国古代多彩釉陶装饰的雏形。

  我们可尝试为唐三彩历史研究加入这样一个注脚:在中国釉陶初创的汉代,制陶匠师已开始尝试将不同颜色的低温铅釉涂饰在同一件器物上,以增强釉陶色彩装饰效果,这种复色釉工艺最终在唐代发展成为绚丽多彩的唐三彩艺术。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三彩饰釉工艺溯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8.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9.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10.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随机推荐

  1.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什么意思?

    【拼音】sānrénxíng,bìyǒuwǒshī【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例子】【相关】百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2. 梦见发簪

    周公解梦梦见发簪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发簪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失去了记忆

    一次,一个中年妇女找大夫看病。当大夫询问她年龄的时候,她为了显示自己年轻,凑进大夫假装娇情地说道:“已经满二十了。”于是,医生在病历卡上填写道:“失去了记忆力。”

  4.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大的智慧。释迦牟尼佛舒了一口气。但在佛陀刚开始赶路不久,他就已经清楚地感觉到那颗小石子在鞋子里,不断地刺痛释迦牟尼的脚底,让他觉得十分地不舒服。直到此时,目的地已将抵达,而时间还有馀裕,他才停下着急的脚步,在山路上取下鞋子,欲将小石子从鞋中倒出来。就在释迦牟尼俯身脱鞋之际,他的目光看见周遭的山光水色,境是如此的美丽。

  5. 布里斯凯的狗的故事

    >布里斯凯每天早上向妻子叮咛同样的话。布里斯凯说,“我们的孩子们?我的上帝,难道他们出去了吗?”它猛扑上去,又拼命地狂叫,想用叫声通报布里斯凯。布里斯凯举起斧子,猛砍下去,把恶狼直挺挺地砍倒在地上。>布里斯凯把比肖娜安葬在他的菜园子尽头的一块大石头底下。

  6. 小卢迪

    国王答应了小卢迪的要求,还轻轻抚摸着她的毛茸茸的脑袋。小卢迪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观察她们。>“王后的心脏是稻草,”小卢迪回答,说完转身跑了。国王非常气愤,他问小卢迪是否也跟着去了。>国王的弟弟很不愿意和小卢迪结婚,但又不能违背国王的意志。在国王和美丽的小公主结婚的同一天他和小卢迪也举行了婚礼。>起初国王很后悔没有让小卢迪当王后。

  7. 梦见避孕

    周公解梦梦见避孕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避孕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给我爱人说的情话

    我爱你,就是将我自己交给你,把我自己当成人质交给你,从此,你有伤害我的权力,你有抛弃我的权力,你有冷落我的权力。

  9. 经常的“老头儿”

    按下“查找”键后,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老头儿”。有了“老头儿”,就不同了,溺水之人,见到一根稻草都紧握在手,何况是一个大活人呢。“老头儿”的头像是原始的企鹅。网名改了后,“老头儿”不认识我了。但“老头儿”很懒,很多时候,两三个月才能收到他的回信。“老头儿”仿佛早已洞察般淡淡地说声“哦”。就像经常的“老头儿”在你最需要时,最频繁地跳动。再次走进网吧,一如既往的“老头儿。”

  10. 梦见杜鹃花:梦见杜鹃,爱神来到你身边

    杜鹃花,象征著纯洁和高尚。梦见杜鹃花,则代表浪漫而温馨的爱情。假如有人在梦里见到杜鹃花盛开的话,多预示做梦者会开始一场浪漫而温馨的恋爱,或者会结识一位真诚而热心的朋友;当未婚男女在梦里见到杜鹃花之时,多代表做梦者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当已婚女士在梦里见到杜鹃花之时,则代表着财运的来到;要是有人梦见自己收到陌生人赠送的杜鹃花的话,则说明做梦者的朋友会对他有所帮助,并且他会因此而发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