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说起唐代的开元盛世,就不得不提到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和许多现代人一样,不仅爱美人,还喜欢收藏各种「”豪车”。其中唐玄宗最喜爱的就属「”玉花骢”和「”照夜白”。唐玄宗(穿红衣者)骑照夜白现代人遇到喜爱的东西都会拍照发朋友圈,贵为天子的唐玄宗也不例外。宝马良驹有了,还差一个「”相机”。于是,他便要求当时的画马圣手韩干给自己的宝马「”拍照”。韩干,(约706年-783年),唐代画家韩干领完圣旨,立即冲

说起唐代的开元盛世,就不得不提到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和许多现代人一样,不仅爱美人,还喜欢收藏各种「 ”豪车”。其中唐玄宗最喜爱的就属「 ”玉花骢”和「 ”照夜白”。 唐玄宗(穿红衣者)骑照夜白 现代人遇到喜爱的东西都会拍照发朋友圈,贵为天子的唐玄宗也不例外。宝马良驹有了,还差一个「 ”相机”。于是,他便要求当时的画马圣手韩干给自己的宝马「 ”拍照”。 韩干,(约706年-783年),唐代画家 韩干领完圣旨,立即冲进马厩,都快要和「 ”照夜白”同吃同住了,他每天观察马的动态、习性,不放过马的任何变化。经过长期的对景写生,最终完成了惊艳世人的《照夜白图》。看到这幅画,不得不感慨,唐代真的是把以胖为美的美学追求到了极致,连马都不放过。 唐代,韩干,《照夜白图》 我们现代人画马,常常喜欢用线条描绘马强健的肌肉,奔跑起来的姿态如同蛟龙一般,以筋骨毕现为美,似乎精瘦的马才能够跑得更快一些。然而唐代画家韩干画的马,虽然比较胖,完全看不到它的骨头,却通过阴影和简单的交叉笔触,让马的骨骼隐藏在看似肥硕的身体之下,韩干厉害的地方也就体现在这里。 骏马照夜白,头部特写 不仅如此,《照夜白图》同样把这匹拥有血统高贵的汗血宝马,想要出去狂野却被束缚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看到,被唐玄宗拴在马厩里的它,昂首嘶鸣,四蹄腾空,似乎想要挣脱缰绳,飞奔而去,全身都是流动活泼的线条。但是它的眼神中却流露着恐惧不安的神情,这一静一动,充分表达了画面的张力。 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照夜白图》只是整幅画的「 ”局部”,如今收藏于博物馆的画作,已经被无数名家「 ”点赞”后延长了许多。 《照夜白图》,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这些历代名家的「 ”点赞”,便是书画收藏鉴赏艺术中的重要环节:题跋和钤印。 南唐后主,李煜 题跋 宋代词人,向子湮 题跋 清代皇帝,乾隆 题跋 北宋画家,米芾钤印 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钤印 清代皇帝,乾隆钤印 乾隆皇帝更是在这幅画上「 ”疯狂”地印上了26个钤印,而且每一个都不重复,不知他究竟是想用印章来专门表达自己对这幅画的喜爱,还是他想把这幅画变成私人印章的展览馆。 乾隆之后的收藏家们纷纷效仿,似乎不在画上留下几个钤印便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生生将一幅名画变成了印章的比武场。就这样,这幅画的长度不断被后来的裱制增加,变成了下面这样。 红框内是韩干最初所画的《照夜白图》 不过,也正是历代名家的收藏鉴赏,才使得它成为我国第一幅流传过程清晰,有证可考,有据可查的传奇画作。 可惜的是,韩干的这幅《照夜白图》在20世纪30年代被人带出故宫,被大收藏家溥心畲收藏,后来被英国收藏家戴维德托人仅以一万银元的价格购得,据说,张伯驹听到消息曾想追回此图,却去晚了一步。几经周折之后,如今收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静待世人前往欣赏。 骏马照夜白,尾部特写 看过上面的特写,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画面中的马好像没有尾巴。至于马尾的缺失,人们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由于「 ”照夜白”是一匹白马,马尾理应是白色的,所以在白色的画纸中只是淡淡地出现罢了;也有人说,这幅《照夜白图》有可能并不是真迹,而是真迹的珂罗版印刷,珂罗版印刷术可以令复制品以假乱真,但是技术很难掌握,过浓或过淡都有问题,为了不让马头和鬃毛部分在宣纸上晕染开,只好少放一点墨,这样就不可避免的牺牲掉马匹后半部分的线条浓度,如此一来,原本已经浅显的马尾巴更加看不清,时间一长,马尾巴就不见了。 究竟陈列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画作是不是真迹?岁月其实已经没法告诉我们,也许只有画中的这匹「 ”照夜白”心中有数了。 我们只知道它雪白的身体,在夜色中奔跑着,就像照亮夜空的月亮一样明亮耀眼,这匹骏马所跑向的,是一个令我们好奇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名字叫做「 ”大唐”!
本文标签:文化艺术唐朝韩干照夜白美术大唐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