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五代十国时的荆南政权为什么能够维持40年,保持独立不被兼并?

题/五代十国时的荆南政权为什么能够维持40年,保持独立不被兼并? 文/金色明月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 ”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 ” ... 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大小政权轮番登场,在这大鱼吃小鱼般的乱世,有一个政权却活得自由自在,这就是荆南国。 荆南,又称平南,是五代十国时期国土面积最小的割据政权。 963年,荆南亡于北宋时,仅有3州:江陵府(现湖北荆州)、峡州(现湖北宜昌)、归州(现湖北秭归),17县,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 五代十国形势图 且北有先后称王称霸的梁、唐、晋,南有马楚,东是横跨20余州的吴唐大国,西是前、后蜀,可谓是群雄环绕。 在这"四战之地"的荆南小国竟然能够保持独立不被兼并,维持政权达四十年之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我看来,荆南能够维持政权四十年之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事大",臣服于中原王朝。 荆南高氏始终坚持"事大"原则,先后臣服于中原的梁、唐、晋、汉、周五代,博得了名正言顺的藩属小弟地位,不被大国吞掉。 907年,后梁任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后唐册封高季兴为南平王,建都江陵府,史称南平或荆南。 为表臣服以图存,高季兴亲自"朝于洛阳",一举博得李存茂的欢心。 刘知远代晋立汉后,高季兴上表称臣,"王上表贺登极",并送去大量的贡品。 作为偏居一隅的小国,高季兴攀附中原,究其所旨,则在于图正统名分,以自保而已。 五代时,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封建的君臣伦理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五代十国形势图 因此,尊奉中原,摆正名份,是争取人心的重要措施。 荆南臣服中原王朝,一方面可以减轻来自北方的压力; 另一方面可以"狐假虎威",顺势壮大自己,如同光三年(925年),后唐讨伐蜀国时,高季兴就借机上表"跟随大军出征",命令其子率军出征巴蜀,并借机"表请巴、忠等州",同时还可以打着尊王的旗号,借助中原王朝的大旗稳住南边的楚国。 如马殷此前多次与高季兴交战,但高从诲要进奉后唐时,"楚王殷为 ... 于唐",并且"又复遣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元信书保奏"。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正是借助这种正统思想,诚服中原王朝,荆南才能大大地减轻来自各方的压力,高家的政权才得以保存。 荆南开国君王——高季兴 二、坚持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商经济。 由于长年战乱,荆南已是"兵火之后,井邑凋零。"针对这种民生凋敝的局面,高家父子注意休养生息,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经过努力,江陵等地"民皆复业"、"流民归复"。 江陵地处南北交通要地,水运发达,南方的闽、汉、楚等国供奉中原王朝多取道于此,因而商旅发达,商业繁华,且荆南国境狭小,商税是主要的财税来源。 为了方便贸易,招徕商客,高氏父子先后大力的扩建江陵城,使江陵、沙头(今湖北沙市)连为一体,从而借以扩大财源。 由于高家父子的"农商并举、本末 ... ",荆南的农、商、手工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史载,荆南用于进贡中原王朝的有"细锦十五匹、绣锦五十段、罗二百匹"、又有"锦帛三百匹、白罗二百匹、绒毛暖座二枚",高家仅有荆南三州就可出产数量如此之多、种类如此之全的丝织品,可见在高家的治理之下,荆南的手工业发展已经是多么的发达。 发达的民生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相结合,自然使江陵的商业繁荣起来,所以尽管荆南仅为弹丸之地,但在经济上足以自给自足。 经济有了保障,则可保证境内的和谐稳定,从而巩固政权,得以安存。 仅有三州之地的荆南国 三、避免战争,实行保境安民、固邦守土的政策。 在与民休息的同时,高家父子还推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战争,极力减少战祸。 到高从诲时,由于政权已稳,史书上已很少见到高家军出征的记载。 高家以一隅之地而求生于夹缝之中,极力周旋于四周列强。 高家父子对于纵横之术的运用已达炉火纯青:北面以虚名依附中朝,实则东西连横以抗南楚、牵制中朝。 由于高家或和或战,游离于列强之中,换言之,这就是荆南得以存在四十余年的重要原因。 当然,四面势均力敌,相互牵制也是荆南得以维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一旦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强大的宋朝时,荆南就只有纳土归降,而他方如后蜀、南唐等大国在力不自及的局面下依然出兵抗宋,最后只能是兵败被俘,祸及百姓。 历来史学家因高氏父子"惟所向称臣",故大多都认为高氏" ... ",在我看来,这是不公允的,试想一下,以三州之地而立于列强之中,如果一个劲地"要争气"、"讲骨气"而忽视变通之术,只会对抗而不讲策略则只能是以卵击石,自取其辱。 荆南国的地理位置 四、结语 以三州而立的荆南,周旋列强,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和平相处,因而境内安定,国得图存,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尊重"。 在我看来,要分析这偏居一隅的荆南为何得以存在,不能只用封建传统的眼光"一刀切"地视之为" ... "。 只看高家表面上的"软骨头"而忽略荆南所处的凶恶环境是不公平的,我们要正视荆南所处的客观环境,更不能抹 ... 高家励精图治惠民生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那么,对于荆南,你怎么看?

五代十国时的荆南政权为什么能够维持40年,保持独立不被兼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每个朝代也着自己的尴尬的一面,诸如汉之和亲、宋之岁币、唐之藩镇割据、明之太监乱政等等。在这些朝代之中,唐朝应该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皇

  2. 唐朝经济研究之四:中后期至五代的人口探究

    笔者之前三篇系列文章,陆续研究了唐朝前期的人口和耕地,以及不同时期的财政收入,本文将在前面研究基础上,探究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真实人口数据。户口统计不全是唐朝中后期的常态。黄巢起义是中国古代一次影响深远的人口灭绝事件,估计人口损失约50%,因此唐朝末期的人口约2300万。

  3. 北宋名相寇准,为官正直,深得宋太宗信任,为何会落得个凄惨下场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名人,不仅文采非凡,与白居易、张仁愿两人并称为「”渭南三贤”,他所写的诗文意蕴深远,词句新颖,非常受人追捧,但他最突出的并不是自己诗词,而是政治才能。宋太宗赵光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可见寇准此人有堪比魏徵之才。寇准官至宰相,为风雨飘摇时期的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下场却是十分凄惨。少年得志入仕途寇准并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出身

  4. 饱受争议的《澶渊之盟》对于宋朝到底是耻辱之约,还是外交胜利

    澶渊之盟复原场景1004年,宋辽两军相持于澶渊城下,次年宋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议和退兵。澶渊之盟,对宋辽两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说澶渊之盟维持了两国一百多年的和平,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宋朝占据优势反而签订城下之盟,是屈辱的,那么对于饱受争议的《澶渊之盟》改如何评价?

  5. 赵匡胤篡位后,是如何对待后周世宗的妻子、儿子的?堪称仁慈厚道

    文/格瓦拉同志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周世宗柴荣最器重的将领,但在柴荣驾崩后才半年时间,便通过「”陈桥兵变”,篡夺幼主柴宗训(周恭帝)的帝位。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篡位称帝后,是如何对待柴荣的寡妻宣慈符皇后,以及三个儿子的?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宣慈符皇后俗称「”小符皇后”,是五代名将、魏王符彦卿的次女,姐姐则是后周世宗柴荣的首任皇后-宣懿符皇后(俗称「”大符皇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年仅25岁的大符皇

  6. 唐朝围剿李克用失败是几近亡国之战,令唐昭宗成为藩镇戏耍的猴子

    唐昭宗继位的时机其实就注定了他是无力平定藩镇的,甚至连削弱都很难,他的前任唐僖宗时期,发生的黄巢攻入长安事件,让经历安史之乱,在几代帝王的努力下,唐王朝总算是稳住了局面,形成了藩镇之间相互掣肘的局面。

  7. 赵光义的弟弟为何会谋反?原来他是遭兄长陷害,结果忧惧而死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三月,金明池水心殿完工,宋太宗准备泛舟游览,就在此时他接到密报,说秦王赵廷美准备在此时谋反。

  8. 同样处于边境 为何大理能保全而南汉则被北宋所灭?

    北宋成立初期,南边存在着两个不归属国家,一个是位于今云南的大理国,一个是管辖范围囊括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海南的南汉国。后来云南一带经历了大义宁国后终于迎来了大理国王段思平,大理建国。917年,刘龑平定所有岭南割据势力,于是建大越(后改名南汉。)上图_南汉疆域二、为什么相似的大理国和南汉的命运完全不同?大理国比南汉国更善于凝聚人力大理国和南汉国都是唐人后裔建立的,官职等也基本效仿唐制。

  9. 宋朝皇帝的头颅,被元朝人做成酒具盛酒喝,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在南宋中后期,时任宋朝第五代皇帝的宋理宗赵昀,决定联合蒙古灭金朝。但宋理宗不理会金朝和忠臣的警告,仍然与蒙古联手把金朝给灭了。连他自个的头颅,也被挖出来做成了酒具!用宋理宗头颅做成的酒具事情发生在至元十四年,也就是1277年左右。当时蒙古人灭了南宋第六个皇帝,建立起了元朝。好在后来元朝推官申屠致远及时制止,杨琏真迦的打算才没有得逞。

  10. 五代十国时的荆南政权为什么能够维持40年,保持独立不被兼并?

    题/五代十国时的荆南政权为什么能够维持40年,保持独立不被兼并?文/金色明月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盗用警告:本号已与「”...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五代时期,天下大乱,大小政权轮番登场,在这大鱼吃小鱼般的乱世,有一个政权却活得自由自在,这就

随机推荐

  1. 梦见别人来还债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来还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来还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俊秀聪颖的班婕妤诗赋人生

    聪慧过人的班婕妤是一位有才的女子,班婕妤这一生创作了众多的辞赋。在赵飞燕入宫得宠之后,班婕妤就只能在苦闷与幽怨中度过余生。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数月后夭折。平日最心爱的那位班婕妤,也渐渐冷淡下去。班婕妤即日移居长信宫内,悄然隐退在淡柳丽花之中。班婕妤如此残度晚年,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

  3. 晏殊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晏殊生平

    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江右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政治家、文学家。之后到秘书省做正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4. 老吾老:老年人别喝滚水泡的茶,常喝会阻碍消化

    但在老年人刚刚用过餐之后,最好不要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会跟食物当中的一些蛋白质结合,形成不能被人们所消化的颗粒。老年人自身的肠胃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不能吸收和鞣酸结合后的蛋白质。总的来说,老年人平时可以喝一些自己喜欢喝的茶,但同时也要注意饮茶的方式,不要在饭后喝茶,也不要用滚水去泡茶,少喝隔夜茶,才有利于保护老年人肠胃健康。

  5. 梦见流血、到处都是血预示什么?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梦见流血,梦见到处都是血代表什么?女人梦见血光之灾,预示旅行有灾难,最好取消。女人梦见血,有可能暗示月经和怀孕。梦见自己在手术中流血,表示对工作中的变动很担心。梦见手指流血,预示会有财产损失,当心遇到骗子。梦见胳膊流血,可能表示因为犯错误导致破财。梦见脚下受伤流血不止,预示可能有手下人背叛你,令你蒙受损失。梦见喜欢的人死了预示什么-周公解梦

  6. 【蛮攀五经】的意思是什么?【蛮攀五经】是什么意思?

    【蛮攀五经】的意思是什么?【蛮攀五经】是什么意思? 【蛮攀五经】的意思是:蛮攀五经mán pān wǔ jīng方言。谓蛮横不讲理,却硬拉一些大道理来掩护自己。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又来了,这也是封建,那也是封建,有朝一日,你怀了...

  7. 包公断案:黄菜叶(包公怒斩赵王)

    四个家奴熟悉这两人正是包公的卫士。包公见这四人言语支吾、形迹可疑,就不动声色,叫他们把黄菜叶抬到自己的衙门里去。四人心里虽急,可是包公的话又不敢不依,只得抬着黄菜叶,战战兢兢地跟着张龙赵虎走去。再说包公等旗牌走后,就叫张龙、赵虎把菜叶取了出来,没取到一半就发现了一具尸首。包公见这男尸满身血污,用手一摸,心口还有一些热气,立刻叫张龙、赵虎进行急救,一面派人去请大夫。

  8. 梦见医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医生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与医生争吵,是不祥之兆,将会遭受重大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甚至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梦见姨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女人梦见与医生交谈,预示著梦者的身体健康。梦见医生的原版周公解梦梦己为医士。梦见医生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

  9. 【罗天大醮】的意思是什么?【罗天大醮】是什么意思?

    ★「罗天大醮」在《汉语大词典》第12203页第8卷1047参见:罗天大醮

  10. 曹操和张绣之间不是深仇大恨吗 为什么曹操会放过他呢

    曹操为什么要放过张绣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曹操和张绣在这之前并不是朋友,而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说起来张绣和曹操的仇恨就不能不说一个女儿,这个女人是张绣的婶子。这时候曹操带兵征讨张绣,张绣决定投降,张绣投降倒是真心投降,可是曹操太过于傲慢了。可以说张绣这一仗打的曹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情况下,曹操还一直没有报复张绣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