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称黄帝为汉族的始祖。黄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大禹。夏禹治水有功,继位于舜当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君主世袭王朝,也就是夏朝。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称黄帝为汉族的始祖。黄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大禹。夏禹治水有功,继位于舜当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君主世袭王朝(家天下之始),也就是夏朝。 夏朝在上古为中央大国,但「 ”夏人”一般是指夏朝遗民。而「 ”华夏”仅为汉朝之前的代名词。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 ”夏”,「 ”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 ”华”,汉代之后,久而久之「 ”华夏”便成了汉族的代称及作为中国的代称。 目前中国可信文献中,最早出现华夏二字并称的,是《尚书·武成》:「 ”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伪孔传将其解释为「 ”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春秋左传正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周王朝是礼仪之邦,故称「 ”夏”,「 ”夏”有高雅的意思;周朝人的服饰很美,故作「 ”华”。 在先秦时代,华夏仅为周王朝的代称,同时凡遵周礼、守义之诸侯国人,也称为华人、夏人,通称为诸华、诸夏,不遵守周礼、不尊重周天子、非周「 ”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则被视为「 ”蛮夷戎狄”,纵使是周王族的吴国,不守周礼及称王的举动,一样被视为「 ”蛮夷戎狄”。 比如作为轩辕黄帝后裔的郯国,时而被视为「 ”中国”,时而被视为「 ”四夷”;同是轩辕黄帝后裔的莒国、邾国,被鲁国视为「 ”蛮夷”,而同是周王族后裔的晋国被鲁国视为「 ”兄弟”。 先秦古籍中将「 ”华”、「 ”夏”作为中原,「 ”夷”、「 ”裔”作为四方,相对而言。与四夷对称,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华、夏两字上古同音,本一字。《左传》「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 在汉族诞生之后,「 ”华夏”便成为了汉族的代名词。
本文标签:华夏历史华夏文明甲骨文周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