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面对老战友,彭德怀一掬肺腑,说:“这次到西南,我很难过。我不想去,想要搞农业,担任王震那个角色。”1953年到1959年,彭德怀和杨尚昆在中...共事于中央更时相过从,直至庐山会议。杨尚昆对彭德怀的刚直,一方面赞赏,同时也不无担心。但为避免因两人的历史关系再连累杨尚昆,彭德怀让妻子前去。促成《彭德怀自述》公开出版,是杨尚昆对彭德怀的最好纪念。

核心提示:行前,彭德怀去中 ... 万字廊杨尚昆家辞行。面对老战友,彭德怀一掬肺腑,说:“这次到西南,我很难过。我不想去,想要搞农业,担任王震那个角色。” 彭德怀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何定,原题:千秋友谊话彭杨:记杨尚昆和彭德怀的战友情,节选彭德怀蒙冤受屈,杨尚昆依然对他关怀备至 >从1943年末到1947年初,彭德怀和杨尚昆在延安共事于中央 ... ,一个任总参谋长,一个任 ... 秘书长。1953年到1959年,彭德怀和杨尚昆在中 ... 共事于中央更时相过从,直至庐山会议。 >1959年7月, ... 中央 ... 在江西庐山召开扩大会议。会中,彭德怀给 ... 写了一封信,直言“ ... ”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因此受到批判,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党集团头子”。又联系1945年延安整风中对彭德怀的许多不公正的批判算老账,说彭德怀从历史上就反对 ... ,支持错误路线。杨尚昆深知彭德怀,也熟悉 ... 。杨尚昆对彭德怀的刚直,一方面赞赏,同时也不无担心。但无论如何,他想不到会出现庐山这场巨大的悲剧。 >庐山会议以后,彭德怀被撤去 ... ... 和国防 ... 的职务,虽仍然是中央 ... ... 和副 ... ,但他在中 ... 的办公室已被查封。他自知只能搬出中 ... 。但怎样提出才能不再横生枝节呢?唯有找杨尚昆,当时杨尚昆是 ... 。但为避免因两人的历史关系再连累杨尚昆,彭德怀让妻子前去。其后,根据 ... 的指示,杨尚昆在京郊吴家花园为彭德怀安排了住处。 > ... 要杨尚昆负责与彭德怀的联系和生活安排。于是,在以后的6年中,杨尚昆得以多次去探望老战友。杨尚昆看到彭德怀种瓜、种菜,经常走门串户,访问社员。彭德怀邀请社员来和他一起看电影,把院内的深井水引出墙外和社员共享,使杨尚昆不禁忆起红军、八路军当年和民众的鱼水深情。彭德怀对不胜感慨的老政委说:“只要人民幸福,我就快乐了。” >当时,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周末回家再返校后就要向所在党组织交待彭德怀的动态、言行。过去从来不在妻子面前谈及自己工作和议论 ... 的彭德怀,现在一身罪名,满腹冤屈,只得向妻子说明一些事情的真相。一向忠诚于党、奉行“无事不可对党言”的浦安修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与痛苦,她知道,如实交待将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 >她唯恐自己脆弱的防线被攻破,谁能解危呢?她想到了杨尚昆。杨尚昆是她在 ... 北方局工作时的直接领导,对她和彭德怀都很了解。浦安修流泪向杨尚昆诉说,杨尚昆安慰她:“你不要为难了!本来他工作的事,你也不知道。”“彭是彭的事,就不要老扯着你了。我给你单位打个招呼,不要总揪住你了。” >杨尚昆对她的态度一如往昔。这使浦安修终生难忘。在吴家花园以外,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够这样和她谈话了。 >1965年9月, ... 决定派彭德怀去西南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希望去搞农业生产, ... 遂亲自约见彭德怀。 ... 态度亲切,谈话中谈到庐山之事, ... 说:“真理也许在你那一边。”这句虽不确定但在当时情况下更带有肯定意思的话,使胸怀坦荡的彭德怀十分感动,立即受命前往三线。 >行前,彭德怀去中 ... 万字廊杨尚昆家辞行。面对老战友,彭德怀一掬肺腑,说:“这次到西南,我很难过。我不想去,想要搞农业,担任王震那个角色。有人因此又说我对毛主席这样仇恨,其实我只是对主席思想跟不上……” >两人在一起回顾32年岁月,还想起了一件小事: ... 路上杨尚昆负伤,妻子李伯钊来探望,彭德怀从小木箱里取出一块冰糖来招待她,说:“这是打沙县分的战利品。”别人也早就吃光了,这一块珍贵的冰糖使李伯钊也终生难忘。 >两个战友共忆往事互期再见,依依而别,铁骨铮铮的彭德怀不禁潸然泪下。 >这时,他们都万万想不到,一场“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已在酝酿之中,即将在他们的身后卷起。中 ... 一别,竟成为他们之间的永诀。1966年,杨尚昆被无端“打倒”,后被囚于山西,受尽折磨。彭德怀则于1967年初从四川被“揪”回北京监禁、批斗。 >1978年,在相别12年之后,杨尚昆从山西获释回京,急切打听彭德怀和其他老战友、老同志的消息。这时,他才知道彭德怀在经受长期的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后,已于1974年含冤辞世。杨尚昆不禁潸然泪下。 >1979年夏,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和彭德怀传记组的人员从“文革”时期中央专案组的档案中,看到了彭德怀在1962年写给 ... 和 ... 中央的一封被称为“翻案本”的八万言申述信,和他在被囚禁中写的多份简历和所谓“交待”材料。彭德怀一生从童工到元帅到囚徒,丰功伟绩,刚风劲节。从1959年以后,被批判10多年之久,是非颠倒,谬种流传。这些材料,就成为彭德怀壮烈一生的珍贵记录。为使这些材料为更多的人阅读,浦安修和彭德怀传记组的人员将这些内容穿插重复的材料,编辑整理成《彭德怀自述》(以下简称《自述》)一书,希望能公开出版。因其内容和多年来对彭德怀历史的歪曲丑化针锋相对,又涉及党史、军史的许多重大是非,有人对内容的真实性质疑,有人认为只可内部发行。为首先认证《自述》的历史真实性,《自述》稿本送给了曾和彭德怀共事的老将军、老干部校阅。 >杨尚昆可以说是对彭德怀长期革命历史知情最多的人。 这时,杨尚昆身为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工作十分繁忙。他接过《自述》稿本,看了第一节就叹息说:“唉……一看就放不下。你们要我校订,我责无旁贷。”此后,他每晚工作到深夜12点,然后再用两小时来读《自述》。如此20天,将《自述》细细读了几遍,感慨万端地说:“读着《自述》中彭老总那一如战争年代草拟电文的半文半白的文体,好像他就在眼前!《自述》中的许多事情,我都曾亲历,《自述》中关于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在湘军中的活动,他也在行军中对我谈过很多。《自述》是德怀同志蒙冤中的严正申辩。我相信《彭德怀自述》的出版,定会引起广泛的关注。”经杨尚昆直接报告请示时任 ... 中央 ... 胡 ... ,《彭德怀自述》得以公开出版。彭德怀的英雄业绩和浩然正气,感动了无数读者,发行达290万册。 促成《彭德怀自述》公开出版,是杨尚昆对彭德怀的最好纪念。 从1934年1月到1965年10月,彭德怀、杨尚昆31年又8个月的战友情谊,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佳话。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彭德怀杨尚昆浦安修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