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朝的财产申报:告发人能获被告者一半财产

  汉武帝为了推行财产申报政策,颁布了“告缗令”,鼓励对那些隐瞒财产的人进行告发,把被告人的一半财产分给告发人,作为奖赏。“告缗令”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大的社会矛盾。

  卜式的大度感动了汉武帝

  在绝大多数富人都不愿意配合汉武帝财政政策的同时,养羊人卜式主动把自己的财产贡献出来

  由于战争和其它各种各样的原因,汉武帝时期出现了比较大的财政困难。为此,汉武帝制定了很多财政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针对富裕阶层征收资产税的“算缗令”,要求商业和手工业从事者申报自己储藏的货物资产,并对他们分别征收12 %和6 %的资产税。

  汉武帝为了贯彻这项政策,随之又颁布了“告缗令”,鼓励对那些隐瞒财产的人进行告发,把被告人的一半财产分给告发人,作为奖赏。“告缗令”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大的社会矛盾,这本身就说明,当时社会上隐瞒财产、抗拒缴纳新增税项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在绝大多数富人都不愿意配合汉武帝财政政策的同时,却有这么一个富人,他的态度和其他人都相反,不仅不隐瞒自己的财产,还主动把自己的财产贡献出来,响应汉武帝,希望和朝廷共渡难关。

  这个愿意把财产贡献出来的人,名字叫卜式。卜式何许人也?他是生活在当时河南地区的一个富人。他致富是靠养羊,他非常善于养羊。卜式第一次提出要把家产贡献出来,是汉武帝正和匈奴打仗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卜式说,愿意贡献家产的一半,用于补助军费。汉武帝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觉得很奇怪,就派人去问卜式,你是想当官呢,还是想申冤?卜式说,我既不想当官,也没什么冤枉需要申诉,就是想为消灭匈奴作一点贡献。汉武帝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此非人情!”这不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是拼命保护自己的财产。公孙弘说卜式这么做,一定有什么目的,建议汉武帝把这个人先晾在一边。

  这一晾就是好些年,汉武帝差不多都把这个人给忘了。可是那些年,朝廷一边要应付对匈奴的战争,一边要安顿国内的贫民,财政越来越紧张,国库差不多都空了。这次卜式不跟汉武帝说,直接拿了二十万钱去找河南太守,让河南太守拿这些钱去安顿迁徙的贫民。事后河南太守就把当时出钱帮助官府安顿贫民的富人名单,上报给汉武帝了。汉武帝一看名单,马上就认出卜式这个名字了,想起当年他曾经想给朝廷捐献财产这件事。

  汉武帝很感动,因为和卜式相比,当时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富人都是争相把财产隐匿起来,生怕被朝廷掠夺。像卜式这样三番五次,表示愿意向朝廷贡献自己的财产,而且付诸实际行动的,实在少之又少。所以汉武帝决定奖励卜式,给全社会树个榜样,一下子就给了卜式十二万。但卜式没拿这个钱,还是把这笔钱又捐给国库了。

  这样一来,汉武帝就越发觉得卜式这个人厚道,卜式捐钱是真心想帮朝廷解决问题,而不是另有目的。于是汉武帝对卜式说,你放羊放得这么好,干脆替我去管理皇家林苑里的羊群吧。卜式就很高兴地上任了,去做汉武帝的“御用羊倌”,把汉武帝的羊养得很肥,繁殖得也很好。汉武帝表示很欣赏,卜式就跟汉武帝讲了一番牧羊经,说管理羊群和管理老百姓的道理是相通的。汉武帝觉得这个人是个奇才,就慢慢地让卜式走上了仕途,开始让他当官了。

  汉武帝想通过赐爵给卜式,激励更多的人报效国家

  结果是“天下莫应”,汉武帝一气之下剥夺了一百零六位侯爷的爵位

  到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卜式又做了一件让汉武帝感觉十分欣慰的事。这一年,汉武帝为了摆平南越,派遣了大批军队,对南越实施军事打击。前线打得非常激烈,虽然汉朝军队实力上占据优势,但士兵们不服南方水土,军队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这个时候的卜式,已经是当时一个诸侯国齐国的相。卜式就给汉武帝上书:“请父子与齐习船者,往死南越。”(《资治通鉴》卷二十)即他愿意带领自己的儿子和齐国懂得怎么划船的人一起赶赴南越前线,为国效力,甚至愿意死在那儿。

  汉武帝看到这份上书之后,又是非常高兴。当然他不会真的让卜式去前线,去了也没用。但汉武帝认为卜式这种愿为国家效死捐躯的精神,值得鼓励。于是就因为这封上书,汉武帝赐给卜式一个“关内侯”的爵位,这已经是很高的爵位了,只比正式的侯爵低一个等级。外加黄金数十斤,良田十顷,布告天下。汉武帝是想激励更多的人来主动报效国家,尤其是那些以前通过积累军功而拥有侯爵的人,这些人都是行军打仗的老手,如果都能学习卜式精神,积极响应号召,赶赴战场,那前线形势就会好多了。汉武帝达到预期目的了吗?结果是“天下莫应”!根本没有人响应,冷场了!

  正好这年九月,列侯要献“酎金”。就是皇帝祭祀宗庙的时候,列侯都要贡献一定数量的黄金。汉武帝命令有关部门严格审查这些黄金,凡是有贡献黄金分量、成色不足的,一律严惩,严重的要剥夺爵位。结果这一下子就剥夺了一百零六位侯爷的爵位。这是汉武帝给他们的一个教训,这些人不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就是这个下场。

  对于卜式,汉武帝继续提拔,不久就让他做了御史大夫,这个职位相当于副丞相。但也正是在卜式做了御史大夫以后,他和汉武帝之间的“蜜月期”宣告结束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火箭式升迁”的卜式失宠了

  卜式做了御史大夫后,开始批评汉武帝,最终被罢免

  卜式到了御史大夫这个位置上以后,不知怎么回事,不像以前那样专做让汉武帝开心的事了,开始批评汉武帝。他批评汉武帝什么呢?汉武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盐和铁这两样生活、生产必需品纳入官方专卖体制,不允许民间私营,结果造成食盐和铁器都是价格高、质量低。卜式首先对盐铁官营政策提出了批评。另外,卜式最初虽然是靠向汉武帝捐献财产获得汉武帝的信任,但这时候他也对汉武帝征收资产税这件事提出了批评,说这事实上增加了经营成本,抬高了物价。汉武帝什么反应呢?“上由是不悦卜式。”(《史记·平准书》)从此就不太喜欢这个卜式了。所以卜式只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呆了一年左右就被罢免了。但汉武帝罢免卜式的理由很有意思,当然不会说因为他提意见,所以罢免他,而是说卜式“不习文章”,不懂文章,也不会写文章,所以把他罢免了。

  卜式跻身于朝廷大臣行列,靠的是支持汉武帝的政策,无论是汉武帝想要钱,还是想打仗,卜式都表示无条件支持,所以他才有机会从一个民间牧羊人,一路上升到御史大夫,也就是副丞相这样的高官。但是他一旦做上御史大夫以后,就开始反对汉武帝的财政政策。他至少反对了汉武帝三项重要政策,一是盐铁专卖,二是算缗令,三是平准均输。这是汉武帝最重要的三项政策,卜式一一反对。

 

  有一种观点认为,卜式的表现看似前后矛盾,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呢?卜式之前把财产贡献给汉武帝,目的是想为国家尽点力,作点贡献,觉悟比较高。反对汉武帝的财政政策,是因为他的确看到了这些政策的负面效应。这恰恰说明卜式是一个很朴实的人,做他愿做的事,讲他想讲的话,其实没什么矛盾。

汉朝的财产申报:告发人能获被告者一半财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孕妇梦见蛇在墙壁上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蛇在墙壁上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蛇在墙壁上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主楼的哭声【校园】

    主楼是学校的办公和教研与一身的大楼。一股风不知道从哪吹来了,沈阳的天气30多度,这样的风我想应该不属于现在这个时节吧?老5,你怎么啦?>“我靠,做了个梦,就是你今天中午说得那个主楼的鬼屋。”这几天沈阳连续的高温,下雨也不错呀!>回来我突然想去主楼看看。>我借了把伞,慢慢地走到了主楼。>慢慢的我听见了哭声和说话声,我知道这声音是从里面传出来的!但是哭声却是很多人发出的好象是哀求也好象是在呼喊着什么?

  3. 高中励志名言集

    (张闻天)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丁)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8.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佚名)1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林则徐)17.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但丁)24.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 炎热夏日如何饮食消暑预防中暑?

    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本品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冷饮西瓜汁:将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状,加入500毫升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5. 名扬四海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míngyángsìhǎi。

  6. 流汗浃背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iúhànjiābèi【解释】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流汗浃背”

  7. [转帖]一张德国罚单的故事

    一张德国罚单的故事原来人家富强是有道理的富而好礼而且有理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Upfiles/20061222435348589.doc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8. 文玩核桃中的“四大名核”

    文玩核桃中的“四大名核”四大臻美名核,绽放藏品魅力现在社会上流传有之说,其说法是按品种分的,指的是:狮子头、...、官帽、鸡心,产地分布在河北、天津、山西和北京部门山区,由于从个、色、型、质等方面都已达到很高标准,而且野生产量稀少,古往今来,就成为人们追逐和收藏的对象。在文玩核桃当中数好狮子头最为稀少,其中又以闷尖矮桩大底,尺寸大于45毫米的最为弥足珍贵。

  9. 日本人与“盛唐气象”

    15分钟后,三菱公司的维修队来了,带头的那个人鞠躬道歉说:“对不起,我们的错。”到了第五天,三菱公司的人亲自来了,给电梯开关装上一个防水的盒子。三年后,所有贷款全部还清,没有一例拖欠。这是怎样的一种“可怕”?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四年时,唐太宗...将全国290名死囚放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回来归狱。结果,所有死囚全部按时归狱,唐太宗因此释放了这些囚犯。

  10. 三千珠履成语故事_成语“三千珠履”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门客多而且豪华奢侈。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能言善辩,为楚顷襄王内治外交,功劳赫赫。 有一年,秦昭王联合韩、魏两国军队,任命白起为大将,共同讨伐楚国。楚王就...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