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慧灯之光一 6、关于因果关系的开示

关于因果关系的开示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谈一谈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因呢?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里,这是不是叫做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上述身口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一切有部和唯识宗对于因果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是,在名言谛中比较究竟的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他们认为,每一个人自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有一个心的相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无论它有怎样不同的分别,总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里播下一个种子。还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雪化之后,在地上就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业,当这个烦恼消失的时候,这个业就会留在阿赖耶识上。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如稻谷的种子,我们肉眼看不出它能发生稻芽,但是它确实蕴藏着这样的能力,同样,当阿赖耶识上播下一个业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因缘成熟后,它就会产生出“果”,这个果也叫报应。所以因(或业)的本性就是阿赖耶识上这种特殊的能力。当一个人 ... 生、偷盗的行为完成以后,在他的阿赖耶识上就会留下这个行为的种子。这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是不定的。经书中常用粮食的比喻来说明报应的早晚。粮食蔬菜品种繁多,它们成熟的早晚也不相同。有些成熟只需要一两个月,有些却需要五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种差异来自于种子本身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同样的,经书里讲因的成熟有四种:一是今生报应。比如年轻的时候造业,中老年时得报,有时甚至更快,当下就可以看到果报,这是什么原因呢?某些特殊因缘可以使果迅速出现,这个很快成熟的业,来自于它的对境和动机,在《百业经》中就汇集了很多这样的公案。比如说,僧众和普通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境,如果偷僧众的东西或毁谤僧众很严重的话,就有可能在当下或今生见到报应;如果对境是一般人,肯定是有果报,但不一定马上或在这一生显现,这种差别是由对境不同而产生的。另外是动机的差异,如果 ... 生的念头非常强烈或蓄谋以久,以这样的动机去 ... 生的话,那么它的报应很快就会成熟,若 ... 生动机不那么强烈,则虽然有果,但不会很快显现。不很快显现的果又可分为三种:一是下一世一定会成熟的果。比如造五无间罪之类的大恶业或大善业,在下一世一定会报应;二是虽然肯定有果报,但成熟期不定,或许三四代以后,或许更长时间;三是也许有果报也许没有果报。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看,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这个因(或业)的能力很微弱,当它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时,它的果就不一定发生。前面三种称为定业,第四种叫做不定业。业的这四种不同的能力唯有佛是全知的,其他的普通人乃至俱有神通的外道和小乘阿罗汉也不能彻底了解。佛出世时,印度有许多外道,他们用神通亲眼看到一个一生行善的人,死后却去了地狱、做了饿鬼或堕入旁生,如果因果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为何善无善报呢?于是他们认为因果之说完全是骗人的。一个一生行善的人为什么会堕落呢?他今生行善,没有造什么恶业,但是我们不知道他的过去世是怎样的人。也许他今生是行善之人,他的上一世和上上一世还是行善之人,但再往前推就不一定了,可能在很多世以前他造了恶业。从三种定业分别来看,他今生所做善业不属于现世报应和下一世报应的业,而是属于第三种定业,即它有果报,但也许在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于几百万年之后才会发生。在我们生生世世当中,有没有这种业呢?回答是肯定的。所以虽然我们现在做得很好,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清除过去世造的恶业,它就会一直等着我们,这种业一旦发生果报,是没法回避的,只有暂时堕下去了。但是今生做的善业是不是空耗了呢?不是,它也有果报。如果这个业的能力不是很强、成熟很慢,就有可能先堕落再上升。所以,不要说一点正知正见都没有的人,就连修证比较不错的那些外道仙人,他们在因果知见上都是迷惑的。这是因为因果循环错综复杂、贯穿三世,唯有佛知道前后的一切来龙去脉,而其他人只能知道中间的一部分。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看到的某些情形,即某人前世行善,后世堕落,便下结论说因果是不存在的。这些外道仙人一般很有学问,也有一些世间神通,于是他们就着书立说,迷惑了很多人,从而渐渐形成一个教派,断见便由此产生了。常见又是怎么来的呢?有些人虽然有神通,但看得不是很远。他们用神通看到自己来自于 ... ,在做天人的时候,梵天、帝释就存在了,现在自己死了,但回头看去,帝释梵天还没有死。他继续观察帝释梵天是什么时候生的,什么时候会死,往前看了几千年、几万年发现他们都不会死,于是觉得他们是永远不死的;然后又往后推到几万年、几百万年,但仍然没有看到他们是哪一天生的,这时他就认为,梵天帝释下面的人才会有生死,而梵天帝释是常住不灭的。他们把这个观点写进书里,于是很多人跟着他学,就又形成了一个教派。常见和断见都是这样来的。现代人在这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有些人没有偷盗、 ... 生或伤害他人,并且持戒行善也做得不错,然而他的工作、生活却处处不如人意,于是有人就想不通:如果因果存在,善良的人怎么会遭到不幸呢?对因果或《俱舍论》没有深入了解的居士也会有这种看法,甚至有人这样说,我参加法会又念了那么多经,就不该有这样那样的病痛或灾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参加法会、放生及所做的一切善举,已经存入我们的阿赖耶识中,没有显果是因为因缘没有成熟,就象一个农民春天种地,他把仅有的粮食都播了种,家里就没有粮食了,要等五六个月以后才会丰收,而现在他却是一个没有饭吃的穷人。有人觉得奇怪,你种了那么多地,天天辛勤劳动,为什么没饭吃呢?这种疑问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谁都知道,播种和丰收之间是有一段时间间隔的,现在没有粮食是因为他去年没有好好种地,没有得到丰收,所以把种子播下去后,便没有余粮可吃,这与他今年的辛勤劳作没有直接关系。同样,参加法会或放生与现在的病痛灾难也没有直接的联系,病痛灾难是过去世所造恶业的成熟显现。现在我们来分析遇到病痛灾难是否全由因果决定的问题。先看外道的观点。一种外道认为,全部显现都是由业力来安排,一个人的一生过得好与不好,甚至连吃一顿饭是早是迟都是命中注定的,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佛教不承认它。病痛也好,灾难也好,它有多种因缘,有些病是前世的病,也叫业力病,这种病无论花多少钱,采用多么高明的医疗手段,都无法治愈,这有可能跟因果有关系。假如你只是感冒头痛发烧,不能排除是因果的原因,但也不是一定由前世的因所导致。所以有些事物确实是跟因果有联系,有些跟因果却没有直接的关联,佛教一直强调不堕二边,在因果上也是如此。若像外道所讲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话,那修行还有什么用呢?既然已经注定了,什么都不用做了,结果好就随意享受,不好也只有任其发生,听天由命。同样,假如真有一个命中注定的话,那么布施给别人食物也没有用,给了也吃不饱,因为他命中注定要挨饿,所以这种宿命论是不能成立的。还有另一些世间人根本不承认因果,这也是错误的。我们要走中间的路,不堕二边。痛苦和快乐跟因果是否有关,以我们现在的智慧和感官是没法确定的。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做得好与不好,是跟以后的果必然关连,但跟现在的显现没有直接关系,特殊因缘除外。另一种情况,有些人平时无恶不作,但他也没病没灾,过得很好,甚至一辈子都荣华富贵直至寿终正寝。于是又有人说:如果因果存在的话,他们干了那么多坏事,为什么没有报应,行善之人与造恶之人比较时,造恶之人过得还要健康快乐,这不是说明因果根本没有吗?这与种地的情况完全是一样的。有人认为,因为 ... 生偷盗违背了宗教信仰,所以才不能 ... 生偷盗。其实并非如此,其实是因为 ... 生偷盗违背了自然的规律,所以他必然会遭到报应。比如服毒是不是违背佛教呢?佛教是禁止人服毒的,而毒药本身是不能吃的,如果你非要尝试的话,必然会中毒并感受痛苦,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而得到的果报。有些毒品服用后立即会发作,有些则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发作,因果报应也是如此,虽然因果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但它们的显现规律都是一样的。当一个人服毒后还没有发作并活得很健康时,有人便以为他服的不是毒,仔细想想这有道理吗?没有发作并非没有中毒,只是毒发的时间没到而已。同样, ... 生偷盗就象把毒品吞下去一样,肯定是要发作的,只不过需要一个阶段或一个过程罢了。在经书里还讲述了另外一个例子,以前有一个国王 ... 害了阿罗汉,第二天他所辖的领土内下了无数珠宝雨,以后连续六天中,天降的宝物一天比一天珍贵,但在第八天却降下铺天盖地的黄土,全国所有的人都被埋葬于黄土之下,一命呜呼。为什么国王 ... 了阿罗汉后反而感得天降珠宝呢?因为他过去世曾造过殊胜的善业,现在虽作了极大的恶业,但当两种不同的业相遇时,原来的善业先成熟,自然得到大的善报,当善报受尽后立即恶报现前。这其中先后的顺序是不是像外道所讲是由造物主安排的呢?肯定不是,这与粮食成熟的道理相同,是由土壤、阳光、气候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决非人为所致,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因果也是如此。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因果方面的问题,可以看《俱舍论》第四品,其中阐述的因果道理十分清晰明了。如果对因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定解,就会出现许多问题,有神通的人尚且如此,没有神通的人就更不用说了。第四种因是不定因,因为它的能力很微弱,所以碰到其他的违缘时,不论善业或恶业,它就不会发生果了。比如恶业,我们要给它制造一种违缘使它变成不定业,这个违缘就是忏悔。在《大乘阿毗达摩》中讲无始以来所造恶业都有办法让它变成不定业,这个办法就是对它生起后悔,并发誓以后再也不造的决心。后悔和发誓不造恶是转定业为不定业的两个关键条件。比如,一个人原来靠 ... 猪宰羊生活,后来改行不做,开始当居士念佛,他对原来的恶业生起很大的后悔心,并发誓一生当中再也不去做这种恶事,当这两个条件完全具备后,他所造的 ... 业都将变成不定业,以后就不一定得果报,若再进一步深刻忏悔,就有可能完全不受果报。这是这一世的情况,然而往昔世中曾经造过哪些恶业,我们都记不得了,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来想,从无始以来所做的一切罪业,无论是在知道或不知道的情况下所为,都是不应该做的,如同服了毒药,生起强烈的恐惧和后悔心,发誓从此再也不做,这样就可以令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恶业都变成不定业,这是很有意义且十分重要的。如果不能这样做的话,情况就很难讲了。虽然我们今生没有 ... 生、偷盗造恶业,都是居士或出家人,经常念佛、修法、放生做善事,但是我们所做的毕竟是凡夫人的有漏善业,如果又没有回向的话,一旦生起一个强烈的嗔恨心,便可摧毁长时所积的善业,因为凡夫人的这些善根都是靠不住的,现在做得好,以后做得好不好,谁也没把握。如果我们看得见的话,过去世所作做的不善业肯定全部储存在阿赖耶识里,若不忏悔,果报一定会显现,那时就与持断见的外道所见一样:虽然今生行善,死后却会堕落。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忏悔。没有一个罪业是不能忏悔的,都能够忏悔清净。同样善也有不定业,我们应该尽量把善业储存下来, ... 有两种,一种是回向,还有一个更好的 ... 就是要精通空性,知道行善是如梦如幻的,若能这样思维,即使有嗔恨心生起,也毁不掉这个善根。因为嗔恨心是有漏的,有执着的,它与如幻如梦的见解是没有关系的,而我们所做的善法是跟证悟如幻如梦的智慧有关的,两者比起来,有执着的法比不上有智慧的善根,所以嗔恨心就毁不了这个善根。如果既没有证悟又没有回向,而且嗔心不断,那么善根很容易被毁灭,对凡夫人来讲,回向就是最好的办法。综上所述,我们要尽量让那些恶业都转为不定业,而把所有的善业想办法变成定业。这四种业很重要,要想认识因果,我们必须要分清这四种业并对它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和了解。这对我们的修行也事关重大。因果是这样的,如何证明它的存在呢?佛曾讲过,一个普通的人想要证明因果的存在是比较不容易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佛教讲缘起现象,因缘和合。缘起是什么呢?缘起就是有了因就肯定有果,内外所有的事物,都是缘起的现象,因缘的结果。比如说一个人 ... 生,这对于被 ... 的众生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此人造了这么严重的业,哪能没有果呢?如同在潮湿和温暖的土壤里随便丢一粒种子,即使不管它也会发芽。同样的,在世间的一切有为法中,没有任何因是不结果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有些病人,被医生或有神通的人判定只能活一个月到两三个月,于是病人便去行善,如放生或修一些长寿法,结果两三个月过去了,他依然活着并且活得很好,当医生再检查时发现病灶消失了,这种情况无论在藏地或汉地,甚至全世界都有发生,这既不是传说也不是神话,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事实,由此可以证明因果是存在的。佛在某些经中也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证实因果的存在:有些人一生无论怎样努力也发不了财,他的经营操作并没有问题,但终身受穷;有些人没怎么努力,却一生荣华富贵;还有诸如健康不健康,长寿不长寿都是这样。人们会认为这也许与环境有关,其实不是。例如, ... 历史上有个国王,他想让穷人富起来,曾三次把 ... 所有贵族的财产平分给老百姓,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又恢复原样,穷人还是穷人,贵族依然是贵族,国王也就没办法了。而那些富裕之人不全是聪明和能干的,那些不富有的人也并非愚蠢和懒惰,这多半也跟因果有关。当然不是说这里所指的富和穷全都是命中注定的,富了就不用去干活,穷了也不须再努力,只能说从这些事件中基本上看得出来因果的关系与规律。《俱舍论》里也讲,有些父母造了很严重的罪业,他们的子女会感受到这个报应,如果子女身上有果报的话,那不是与佛经里讲的自作自受,不能被他人代受的说法矛盾吗?《俱舍论》解释说,这些子女本身就有那种因的存在,当父母造了大恶业后,由于他们与子女的密切关系,促使子女的那个因提前成熟而感受果报。对此古今中外有很多公案可以证明。通常来说,想要直接证明因果的存在是很难的,因为我们的肉眼无法看见,但是用间接的 ... ,如上述的例子,就完全可以证明因果的相续存在。不要说轮回是受因果的制约,就是涅盘和解脱也被它控制。所以我们若想解脱的话,就要种解脱的因,有了因就一定有果,这就是佛教的见解。佛教的见解是缘起,缘起包含了许多内容,从名言谛来讲,就是有因必有果。现今一切悲欢离合等形形 ... 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因,其中有一些因我们可以看见,有一些肉眼则无法看见,唯有特殊的人才可以全面知晓。有因必然有果,无因就不会有果。若需求人天福报或快乐的话,就要去种快乐的因,这个因就是行善;若想避免痛苦和灾难的话,就不要种痛苦的因,痛苦的因就是造恶业。凡夫人由于愚痴和无明,欲求快乐果却反种痛苦因,比如时下许多人 ... 害各种动物,用它们的血肉和生命换取自己的延年益寿,这不是完全的颠倒吗?其余的事情也都是这样。所以如果凡夫人对因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和取舍,则所做的多半是错误的,由此感受的也将是他们意想不到也不愿接受的苦果。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慧灯之光一 6、关于因果关系的开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量子引力可以逆转因果关系

    在量子力学中,叠加意味着粒子可以在多个状态下同时存在,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广义相对论认为一个巨大物体的质量可以减慢时间。更重要的是,因果关系可以逆转,皮科夫斯基说。不过,皮科夫斯基说,即使没有形成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论,这个思想实验也可能对量子计算有实际意义。通过在计算中使用叠加,一个量子计算系统可以同时评估一个过程的因果关系。

  2. 从因果律看时空

    )从因果律看时空时空也是因缘法,现代科学对这点看法与佛法一致。下文麻子设法从因果律角度来看看,即使在最普通的情况下,时空是怎么与因缘法紧密不可分的。到这里我们看到,从简单的因果原则出发就可以给出时间与空间的第一要素,有序性与广延性。单单从一个因果律出发,我们已经得出某些与相对论同样的结论了,这看上去实在有点让人意外。但只要因缘果法在显现,顺序与广延就是必然伴生的,这就是基本的时空。

  3. 因果观

    换句话说,因」能不能发展为「果」,要看客观环境条件来决定。一定的因,会导致一定的果,表示因果关系是决定性的。但古典物理中有统计物理的部分,这时的因果关系是属于统计性的。因此,严格讲,物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受着波动式和统计式双重机率性的管制。因此,最正确的因果律,应是微观性的机率性的因果关系。但是到了现在,量子理论几乎已经完全被接受了,机率性的因果关系也已然是充分确定了。它是超出世间因果法则的。

  4. 十二缘起之因果关系

    学习十二缘起之前,应扎实修学苦谛和集谛。十二缘起与四圣谛之关系十二缘起,分为杂染的十二缘起及清净的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有四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与情形,见上图。一个一个的关系,此与彼的关系,共有十二种关系。因此,修十二缘起,能帮助去除痴的障碍或烦恼。正面来说,十二缘起能增长智能。欲脱离轮回、欲修大乘法,都须十二缘起。思惟十二缘起,内心能生起非常强烈而清净的出离心。

  5. 慧灯之光一 6、关于因果关系的开示

    关于因果关系的开示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谈一谈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于是他们认为因果之说完全是骗人的。所以有些事物确实是跟因果有联系,有些跟因果却没有直接的关联,佛教一直强调不堕二边,在因果上也是如此。还有另一些世间人根本不承认因果,这也是错误的。

  6. 关于因果关系的开示

    于是他们认为因果之说全是骗人的。病痛也好,灾难也好,它有多种因缘,有些病是前世的病,也叫业力病,这种病无论花多少钱,采用多么高明的医疗手段,都无法治愈,这有可能跟因果有关系。所以有些事物确实是跟因果有联系,有些跟因果却没有直接的关联,佛教一直强调不堕二边,在因果上也是如此。还有些世间人根本不承认因果,这也是错误的。痛苦和快乐跟因果是否有关,以我们现在的智慧和感官是没法确定的。

  7. 从科学与佛学看因果观(王守益)

    从科学与佛学看因果观王守益《佛教文摘》引言为了解因果究竟是什么,我们将在下面作广泛的探讨。在科学时代的今天,我们也要从科学的观点,去看因果的含义。就学佛的人而言,佛法是十分注重因果律的。佛家最注重因果。辟支佛修证的十二因缘法,可说是因果律中最深入内心的一种理念。有“因”无“缘”,仍不能成“果”。如“缘”十分复杂,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几率性的。一定的因,会导致一定的果,表示因果关系是决定性的。

  8. 从科学与佛学看因果观

    在科学时代的今天,我们也要从科学的观点,去看因果的含义。就学佛的人而言,佛法是十分注重因果律的。佛家最注重因果。辟支佛修证的十二因缘法,可说是因果律中最深入内心的一种理念。算命师、看相师是用宿命论来作推算,实际上就是用因果律的理念作改运等修正。一定的因,会导致一定的果,表示因果关系是决定性的。因此,最正确的因果律,应是微观性的机率性的因果关系。

  9. 因果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意义

    面对此种情况,单凭过去的伦常观念进行劝说已不奏效,必须借助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现代中国伦理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就是重建道德的善恶因果律,由此建立新的伦理--社会生态,赋予伦理以新的合理性。

  10. 「因、缘、果]--从科学与佛学看因果观

    「因、缘、果]--从科学与佛学看因果观为了解因果究竟是甚么,我们将在下面作广泛的探讨。在科学时代的今天,我们也要从科学的观点,去看因果的含义。就学佛的人而言,佛法是十分注重因果律的。不单如此,佛法有世间法(有为法)及出世法(无为法)二部分,我们就从世(间)、出世间两方面都去作些考虑。在这些检讨考虑之后,我们将作一个撮要,说明善与恶的理念,最后再对善恶报应作一简单的结论。一·宿命论的简义所谓宿命论(

随机推荐

  1. 梦见捉章鱼

    周公解梦梦见捉章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捉章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金玉梦到金玉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金玉好不好

    做梦梦见金玉好不好?梦见金玉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金玉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金玉,预示著大富大贵,名利双收,事事如意。孕妇梦见得金玉环,表示将生下五官端正且聪明伶俐的儿子。原版周公解梦梦见金玉,大富贵。《敦煌本梦书》梦见笛子吹笛子梦到笛子吹笛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笛子吹笛子好不好梦金玉气通,大吉。

  3. 【丽罪】的意思是什么?【丽罪】是什么意思?

    ●《周礼秋官·讶士》「谕罪行于邦国」汉郑玄注:「告晓以丽罪及制刑之本意。」●贾公彦疏:「谕为晓,故云告晓以丽罪。罪者,谓断狱附罪轻重也。」★「丽罪」在《汉语大词典》第18099页第12卷1298参见:丽罪丽罪是什么意思丽罪lìzuì被定罪。

  4. 「 ”烽火戏诸侯”—— 西周到底是如何灭亡的?

    学过历史或者喜欢历史的朋友肯定都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讲的是西周末年,周幽王的爱妃褒姒不苟言笑,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某日点燃烽火台,各诸侯收到信息后,以为有外敌入侵,纷纷前来相助,却发现被周幽王戏弄了,并且周幽王多次故伎重演,诸侯多次上当受骗后,不再相信周幽王,后来犬戎真的来犯,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却再也没有诸侯来相助,最终犬戎攻破镐京,...死了周幽王,西周灭亡。这个故事给我们揭示了

  5. 暖宝宝贴怎么用?暖宝宝贴的使用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取暖用品也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当中,暖宝宝贴使用时贴于人体的肩部、背部、腰部、胃部、腿部及相关关节部位;使用时只须往相应部位一贴,立刻就能发热,温度最高68,平均53度。暖宝宝贴的使用...将暖贴的真空包装沿切入口打开,揭去后面的衬纸,贴于内衣的外侧,用手铺平即可。使用暖宝宝贴的注意事项1、贴于内衣的外侧,不要直接贴于人体皮肤上。

  6. 感应章第十六

    感应章第十六这一章书的意思,是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

  7. 炳如观火是什么意思?

    【拼音】bǐngrúguānhuǒ【解释】炳:光明、明亮、显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出处】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例子】无【相关】百度“炳如观火”

  8. “炸弹旋风”席卷美国东海岸,俯瞰地球

    今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GOES东卫星在美国东海岸上空卷起一股强大的炸弹气旋,拍摄了令人惊叹的地球表面图片。[参见这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Gifs中的“炸弹气旋”]这张从GOESEast卫星拍摄的地球全图显示,在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1月4日上午8:30,一场风暴在一个...的美国上空盘旋。

  9. 此人是鬼谷门下弟子,身负六国相印,曾令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合纵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身配六国相印,游说六国结合攻秦的苏秦。抵达赵国后,苏秦倡议赵肃侯:“赵国应组建六国同盟并力抗秦,如此一来六国一体,秦国必然不敢从函谷关收兵进犯,赵国的霸主野心也就实现了”。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国后,六国完成合纵同盟,苏秦被录用为从约长,并且担当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带六国相印,他团体的名声也被列国所有人所共知。

  10. 遣将征兵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iǎnjiāngzhēngbīng【解释】泛指调动安排人力。同“遣兵调将”。【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遣将征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