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文名:李成桂

外文名:이성계

别 名:李旦、君晋(字)、松轩(号)

国 籍:朝鲜

民 族:朝鲜族

出生地: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兴)

出生日期:1335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1408年6月18日

职 业:朝鲜国王、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破红巾,平倭寇,却元军,征女真

   建立朝鲜王朝

   推行科田法,奖励农业,广设学校

庙 号:太祖

谥 号:康献大王

李成桂——朝鲜国王

  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发音:Yi Seong-gye,1335年-1408年),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向明朝称臣,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奉为太上王。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公元1335年(元至元元年,高丽忠肃王后四年)十月十一日,朝鲜太祖李成桂出生于元朝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高丽称为和宁府,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南道金野郡黑石里)的李子春私邸。后来李成桂即位建国后,出生之地被改称为“永兴郡”(现称金野郡),并修建宫室,称为“永兴本宫”。

  李成桂的本贯并不在出生地永兴,而是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全州。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曾创制一首用谚文歌颂李成桂的诗歌,叫《龙飞御天歌》,将李氏家族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和源远流长的溪流。但实际上,全州李氏并非是高丽王朝的名门望族,顶多只是地方土豪。李成桂的始祖是新罗司空李翰。后传了十多代,到李成桂的高祖父李安社(后追尊为朝鲜穆祖)时,因为与当地官员争夺官妓的风波而弄得在当地无法容身,于是就举家迁徙到江原道三陟,后又迁到东北面宜州(今朝鲜元山),高丽 ... 曾任命李安社为宜州兵马使。后来李安社又投降蒙古,才在今咸兴一带定居下来,这是高丽高宗末年的事。 当地聚集了很多女真人,李氏家族深受女真影响,并出任了元朝在当地的军事指挥,进而成为这一地区的豪族。

  李成桂的曾祖父是李行里(后追尊为朝鲜翼祖)、祖父李椿(后追尊为朝鲜度祖,蒙古名孛颜帖木儿)、父李子春(后追尊为朝鲜桓祖,蒙古名吾鲁思不花),世袭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成桂的母亲则是崔氏(后追尊为懿惠王后)。

  李成桂自幼爱好打猎,武艺尤其是射艺高强。他二十二岁那年,即1356年,高丽恭愍王利用中国爆发元末农民起义的机会,发兵北拓领土,吾鲁思不花成为了高丽的内应,协助高丽军队攻占元朝双城总管府,此后李成桂与其父归顺高丽,成为高丽将领。吾鲁思不花归附高丽后,恢复高丽名李子春,官至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

  南征北战

  高丽末年,战乱连连,此时正是李成桂赚取政治资本的时机。公元1361年九月,秃鲁江万户朴仪反叛,官军平叛不力溃败。此时,李成桂官居通议大夫东北面上万户、金吾上将军,以一千五百的兵力大破叛军初战告捷。这是李成桂出仕以来的首次战功。

  当年年底,中国境内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四万人渡过鸭绿江、攻入高丽境内。在潘诚的率领下红巾军攻破静州、铁州、麟州,进而攻入西京(今朝鲜平壤),蹂躏高丽的国土。公元1362年正月,高丽参知政事安佑与上将军李芳实回师二十万攻击西京红巾军。李成桂本次领兵二千人参战,由东大门奋勇进击,率先登城,又立大功一件,从此威名日著。

  此后,李成桂不断建立武功,公元1362年2月、7月李成桂任东北面兵马使击败元朝军阀纳哈出。公元1364年击败依附元朝的高丽反叛者崔儒,同年2月、侵入和宁(今咸镜南道永兴、现今的金野郡)以北讨伐女真。公元1370年以骑兵五千步兵一万自东北面渡鸭绿江攻打东宁府。北元东宁府同知李吾鲁帖木儿逃往于罗山城。李成桂一度到达辽阳。仅以身免的纳哈出称李成桂“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将任大事于尔国矣。”凭借战功显赫,李成桂得宠于高丽恭愍王,官至密直副使,进阶奉翊大夫,赐端诚亮节翊戴功臣之号。

  公元1377年,李成桂在智异山歼灭倭寇名声大震、同年8月在西海道(黄海道)一帯大破倭寇。公元1380年倭寇500只船侵入云峰(今韩国全罗北道南原郡),占领引月驿,高丽败北,驻扎在当地的将军阵亡。李成桂被任命总指挥官击败倭寇首领阿只拔都(荒山战斗)。

  公元1382年,明朝命北元降将胡拔都深入到东女真地区,招抚当地的女真人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进抵端州,女真首领金同不花降附,高丽命令其大将李成桂率兵出击,双方战于吉州,女真败退。

  夺权之路

  李成桂通过一系列重大战绩取得很高的威望,他与郑道传、赵浚、尹绍宗等新兴士大夫势力联手, ... 高丽王室和权门世族的旧势力。

  公元1388年正月,李成桂联合崔莹打倒了专权的林坚味、廉兴邦一党,崔莹被任命为门下侍中(首相),李成桂则任守门下侍中(副相)。同年,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高丽国王王禑、门下侍中崔莹密议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无效。是年四月,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于是李成桂劝服曹敏修,果断在威化岛回军,返回开京(今朝鲜开城),流放崔莹,此后与曹敏修一起掌握高丽政权。六月,王禑被诸将逼宫退位,李成桂主张另立王氏宗亲,曹敏修、李穑则主张立王禑之子王昌,最终王昌即位,曹敏修和李成桂分任左右侍中,并以李成桂为东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统使,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号;七月,李成桂利用赵浚的弹劾排挤曹敏修,独揽政权;八月,都总中外诸军事;十月,兼判尚瑞司事。

  公元1389年十一月,王禑派人暗杀李成桂,事败,李成桂以明朝称王昌非恭愍王之后而不许入朝为借口,废王昌为庶人,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是为恭让王。王禑流放江陵,王昌流放江华,十二月被杀。恭让王只是李成桂的一个傀儡,他以李成桂为奋忠定难匡复燮理佐命功臣,封爵和宁君、开国忠义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田二百结、奴婢二十口,称中兴功臣,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

  以威化岛回军为契机,掌握实权的李成桂与新兴士大夫势力开始进行私田改革,主要以限制权门世族和佛教势力为目的,这种对经济基础的重新洗牌成为新王朝建立的前奏。

  首先李成桂下令调查全国土地,1390年将所有现存的公私田册档都予以焚毁。次年颁布了土地制度的新法令——科田法。规定科田只能取自京畿地区,按每人已有的官阶对官僚集团成员实行分配,其他郡县土地属于公田。这样,高丽权门世族和佛教势力的经济基础遭到彻底破坏,从而敲响了他们的丧钟。另一方面,私田改革也象征著高丽王朝本身的没落,公田的增长使 ... 收入相应增加,为朝鲜王朝开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登基为王

  公元1392年四月,效忠高丽王朝的大臣郑梦周被李成桂之子李芳远刺杀,自此李成桂篡国的最后一道障碍被铲除。

  公元1392年七月十二日,右侍中裴克廉等胁迫恭愍王妃废黜恭让王。七月十七日丙申,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赵浚、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亲信的劝进下,李成桂在开京寿昌宫即位,开创了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基业。他时年五十八岁。

  公元1394年四月,李成桂为免除后患,遣中枢院副使郑南晋、刑曹议郎咸傅霖绞死恭让王及其二子。分遣刑曹典书尹邦庆、大将军吴蒙乙至江华岛,刑曹典书孙兴宗、佥节制沈孝生至巨济岛,将囚禁在两处的高丽宗室全部诛灭。结果,高丽宗室为躲避杀身之祸,将“王”氏增加笔画,改为玉、全、琴、申、田、车、周、马,以及龙、乃、金等姓氏,所以朝鲜半岛的王氏人口锐减,成为稀姓。

  李成桂建国以后,就确立了对明事大的基本国策。1392年七月,李成桂遣知密直司事赵胖至中国明朝礼部上表:“定昌府院君瑶权署国事,及今四年。瑶又昏迷不法,疏斥忠正,昵比谗邪,变乱是非,谋陷勋旧,谄惑佛神,妄兴土木,靡费无度,民不堪苦;子奭痴佁无知,纵于酒色,聚会群小,谋害忠直。又其臣郑梦周等潜成奸计,欲生乱阶,乃将勋臣李成桂、赵浚、郑道传、南訚等谮于权署国事,令有司论劾以致谋害,国人愤怨,共诛梦周。权署国事尚不悛改,又谋杀戮。举国臣民实虑社稷生灵俱被其害,惶惧失措,无可奈何,咸以为若所为难以主斯民奉社稷。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日,以恭愍王妃安氏之命,退居私第。窃念军国之务不可一日无统,择于宗亲,无有可当舆望者,惟门下侍中李成桂泽被生灵,功在社稷,中外之心夙皆归附。于是一国大小臣僚、闲良、耆老、军民臣等咸愿推戴,令知密直司事赵胖,前赴朝廷奏达,伏启照验,烦为闻奏,俯从舆意,以安一国之民。”

  礼部以明太祖圣旨答复:“三韩臣民既尊李氏,民无兵祸,人各乐天之乐,乃帝命也。虽然,自今以后慎守封疆,毋生谲诈,福愈增焉。尔礼部以示朕意。”李成桂遣门下侍郎赞成事郑道传赴南京谢恩,并献马六十匹。

  当年八月,又遣前密直使赵琳赴京进表:“权知高丽国事臣李成桂言:伏惟小邦自恭愍王无嗣薨逝之后,辛旽子禑冒姓窃位者十有五年矣。迄至戊辰春,妄兴师旅,将犯辽东,以臣为都统使,率兵至鸭绿江。臣窃自念小邦不可以犯上国之境,谕诸将以大义,即与还师,禑乃自知其罪,逊位子昌。昌亦暗弱,难以莅位,国人启奉恭愍王妃安氏之命,以定昌府院君王瑶权署国事。瑶乃昏迷不法,紊乱刑政,狎昵谗佞,贬斥忠良,臣民愤怨,无所控告。恭愍王妃安氏深虑其然,命归私邸。于是一国大小臣僚、闲良、耆老、军民等以为军国之务不可一日无统,推戴臣权知军国事。臣素无才德,辞至再三,而迫于众情,未获逃避,惊惶战栗,不知所措。伏望皇帝陛下以乾坤之量、日月之明,察众志之不可违、微臣之不获已,裁自圣心,以定民志。”

  礼部再以明太祖旨意答复:“高丽限山隔海,天造东夷,非我中国所治。尔礼部回文书,声教自由,果能顺天意合人心,以妥东夷之民,不生边衅,则使命往来,实彼国之福也。文书到日,国更何号,星驰来报。”

  当年十一月,再遣艺文馆学士韩尚质至明朝上表:“窃念小邦王氏之裔瑶,昏迷不道,自底于亡,一国臣民推戴臣权监国事。惊惶战栗,措躬无地间,钦蒙圣慈许臣权知国事,仍问国号,臣与国人感喜尤切。臣窃思惟,有国立号诚非小臣所敢擅便。谨将“朝鲜”(箕子所建古国名)、“和宁”(李成桂诞生之地)等号闻达天聪,伏望取自圣裁。”礼部复以明太祖旨意答复:“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于是,“朝鲜”这一名称经过宗主国明朝批准,正式成为新王朝的国号。

  李成桂遣门下侍郎赞成事崔永沚谢恩,又遣政堂文学李恬送明朝颁赐的给前朝的高丽国王之印,并请更己名为李旦。不过,虽然国号被批准,但明太祖始终没有认可李成桂的王位。

  公元1395年十一月,遣艺文春秋馆太学士郑总赴京请诰命印章:“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差知密直司事赵胖奏达天庭,继差门下评理赵琳奉表陈奏,钦奉圣旨,许允权知国事。准奉礼部来咨内云:‘国更何号,星驰来报。准此。’即差知密直司事韩尚质赍擎奏本赴京,钦奉圣旨节该:‘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矣,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钦此。’除钦遵外,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初九日,差门下评理李恬送纳前朝高丽国王金印,又于当年十二月初八日准奉左军都督督府咨,钦奉圣旨内一款节该:‘即合正名。今既改号朝鲜,表文仍称权知国事,未审何谋?钦此。’一国臣民战栗惶惧,咸请国王钦遵施行。见今虽称国王名号,窃缘未蒙颁降诰命及朝鲜国印信,一国臣民日夜颙望,仰天吁呼。伏请照验,烦为闻奏,乞赐颁降国王诰命及朝鲜印信施行。”

  礼部以明太祖旨意拒绝:“今朝鲜在当王之国,性相好而来王,顽嚣狡诈,听其自然,其来文关请印信诰命,未可轻与。朝鲜限山隔海,天造地设,东夷之邦也,风殊俗异。朕若赐与印信诰命,令彼臣妾,鬼神监见,无乃贪之甚欤?较之上古圣人,约束一节决不可为。朕数年前曾敕彼仪从本俗,法守旧章,令听其自为声教。喜则来王,怒则绝行,亦听其自然。尔礼部移文李成桂,使知朕意。”

  李成桂由于一直没有得到明太祖的册封,在上书明朝时仍然使用“权知高丽国事”,国号更改后则使用“权知朝鲜国事”。朝鲜史官对李成桂屡上书明朝的事件,谓之“我太祖有百折不挠之毅”。

  李成桂即位后,认为开京王气已尽,开始积极谋划迁都。即位后一个月就下旨由开京迁都汉阳(今韩国首尔,1395年改称汉城) ,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并在1394年开始营建景福宫。其间,一个传说相当传神地刻画了当年围绕新都争论的激烈情形——李成桂的挚友、高僧无学大师曾对汉阳的城池布局提出意见:“以仁王山作镇,白岳南山为龙虎。”首席谋臣郑道传则以儒家立场反对怪力乱神之说:“自古帝王皆南面而治,未闻东向也。”二人互不相让,场面剑拔弩张。最后,李成桂采纳了郑道传的意见,无学挖苦郑道传:“不从吾言,垂二百年当思吾言。新罗义湘大师云:择都汉阳,郑姓人是非之,不过五世,篡夺之祸生;岁才二百,板荡之难至。”

  1396年,在宗社宫阙营建完成以后,朝鲜正式定都汉城。

  李成桂即位后,对内继续依靠郑道传等人实行改革,规划新王朝的蓝图,对外则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李成桂令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凄凉晚景

  李成桂晚年偏爱神德王后康氏所生之幼子李芳硕,立他为世子,引发元配神懿王后韩氏所生之第五子李芳远的不满。

  公元1398年八月,李芳远发动“戊寅靖社”(第一次王子之乱),世子李芳硕及重臣郑道传等人被杀。李成桂在李芳远的压力下,另立子李芳果为世子,同年九月又禅位于李芳果(朝鲜定宗),被尊为太上王。

  公元1400年,李芳远又发动“庚辰靖社”(第二次王子之乱),李芳果退位,五子李芳远即位,是为朝鲜太宗。经过两次变乱,痛失爱子和宠臣的李成桂对

  李芳远极其反感,“常郁郁不乐,游幸稍数” ,先后居住在老家咸兴、杨州桧巖寺及丰壤行宫等地,皈依佛门。

  公元1402年,被李芳远从咸兴挟持回京(参见词条咸兴差使),据史料记载,李成桂回京时企图用弓箭射死太宗,可见父子感情之淡漠。 此后李成桂被李芳远幽居在昌德宫内。

  公元1408年五月廿四日,李成桂薨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 共计在王位七年,在太上王位十年,年七十四岁,庙号太祖,谥号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明朝赐谥康献。 [14] 葬在汉城近郊杨州俭巖山下的健元陵。

  500年后,其后代高宗李熙建元称帝,追尊李成桂为太祖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来源于觐学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成桂背叛_李成桂和明军的战斗_李成桂是哪里人_李成桂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梦见冰山_周公解梦梦到冰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冰山好不好

    做梦梦见冰山好不好?梦见冰山挡在前面,表示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与障碍。梦见南极_周公解梦梦到南极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南极好不好梦见冰山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一般人都没有看见过冰山。大家都知道,遇到冰山就没什么好事。此外,梦见火山,代表的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情况。如果女人梦见火山,要注意身体的健康问题,以免旧病复发,影响健康。

  2. 五百商主--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五百商人携带很多货物准备去他方经商。他们穿过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山庄,走进了一片森林,这片阴森森的树林中依住著一个忿怒可怖的夜叉,它能夺取众生的生命、精气,消减他们的威力等,常常作害於众生。时五百商人至诚祈祷著世尊,世尊也观知彼等调化机缘已成熟,便显示神通,遥舒右臂,将五百商人及全部货物都拿到舍卫城旁边,刹那间,遣除了夜叉对他们所作的违缘。

  3. 坐薪悬胆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uòxīnxuándǎn【解释】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出处】《金史·术虎筠寿传》:“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例子】【近义词】卧薪尝胆【相关】百度“坐薪悬胆”

  4. 为何称扶苏为公子 扶苏和秦始皇什么关系历史名人

    扶苏名来源于《山有扶苏》,出于《诗经》,有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对长子取名寄予了厚望,可见始皇对公子扶苏的喜爱非同一般。公子扶苏也是一样的道理。扶苏,秦始皇长子,嬴姓,赵氏,名扶苏。始皇得知后震怒,下令御史逮捕所有的儒生,并对他们严加拷问,于是在严酷的刑法下,儒生之间便相互检举揭发,秦始皇亲自判处四百多名儒生,把他们全部活埋在咸阳,以示天下。

  5. 30条简单的伤感说说句句心痛-感人的情话

    Morefrommysite还爱着一个人的短语心情我不再和你联系不代表我不再想你-感人的情话写给自己的话伤感-感人的情话微信说说心情句子-感人的情话受伤后的...空间说说走之前,把我给你的心还给我-感人的情话值得学习:能够改变自己的30条短句-感人的情话30个超级劲爆的笑话最搞笑的空间个性短语对话-感人的情话关于闺蜜的说说心情短语朋友,一直忘和你们说一声谢谢-感人的情话好好笑的,小心别笑趴下!

  6. 中华五千年,哪位皇帝才是治国理政第一高手?

    中国古代几千年几百个皇帝,历代王朝都要面临着国家治理问题,宋真宗是治理国家的第一高手。996年,北宋财政2224万,户口451万,1021年,北宋财政150885万,户口为867万7千。短短25年,真宗把北宋户口增加了416万户,财富增加了近6倍。户口发展超过了唐朝贞观23年的4倍。财富的发展,前超过唐朝颠峰的3倍,后超越乾隆时期的3倍。即便是对外战争,北宋王朝对外最辉煌的战役都是宋真宗时代打出来的。

  7. 身为万人之上的康熙,为何在周培公去世后要为他守夜?

    而康熙这一举动实际上已经违了祖制,那么康熙为何还要为周培公守夜呢?所以康熙为周培公守灵一夜,以寄哀思。其次,康熙如此对待功臣周培公,自然不免为百官诟病。康熙为周培公守夜,给了周培公极大的哀荣,自然可杜绝悠悠众口。

  8. 【禄荫】的意思是什么?【禄荫】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纪传》:「不削夺从哲官阶、禄荫,无以泄天地神之愤。」★「禄荫」在《汉语大词典》第10542页第7卷940参见:禄廕词条推荐

  9. 生存的意义

    生存的意义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这是黄永玉大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10. 祝福语_闺女十八岁成人礼寄语

    教师寄语|班主任寄语|家长寄语|父母寄语|公司寄语|空间寄语|留言板寄语|青春寄语闺女十八岁成人礼寄语(一)女儿18岁生日已经过去了,再过几天学校要给高三的孩子们举行集体的成人礼。在妈妈的心里,18岁不是女儿成人的标志,你成人的标志是考上大学,打上背包,离开妈妈的那一刻。闺女十八岁成人礼寄语(二)亲爱的女儿:祝贺你,从今天起你告别懵懂时代,长大了,是一个成人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