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为什么李后主的词能够流传千古,而宋徽宗的词却不为大众所知?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亡国之君,其中一些的身世极为相似,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徽宗皇帝就是其中的一对。他们两人都以帝王之身为敌所虏,囚禁之间,遥想故国,感慨万端,皆填词以遣怀。 在政治上,李后主和宋徽宗都是亡国之君,受后人诟病,但在文化上,没有李后主,就没有宋朝的词,没有宋徽宗,就没有南宋和元以后绘画上的高成就。 他们的生平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 ”千古词帝”。 南塘后主李煜画像 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神宗十一子,哲宗之同父异母弟,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徽宗酷爱艺术,嗜好书画,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 他们的相似之处 李煜与赵佶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一,俩人都是艺术天才,精研诗书画,一个成了著名词人,一个成了著名书画家; 第二,俩人都痴迷文艺,爱文艺胜过爱江山; 第三,俩人都因为太爱文艺,最后玩垮了国家,亲手葬掉了自己的江山; 第四,俩人都有被俘虏的经历,最后都客死于异国他乡; 第五,俩人被俘后,都曾用诗词表达悲伤之情,这些诗词甚至成为了记录亡国之痛的「 ”名作”。 北宋宋徽宗赵佶画像 他们的词作比较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被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深深打动过。但是,你记得同为亡国之君宋徽宗的词吗?想来,能够记住甚至知道的人并不多。为什么相同的身世,相同的处境,相同的填词遣怀,我们却仅仅只是记住了李煜呢? 我们来看看宋徽宗的这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 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作。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 ... 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真迹 著名学者王国维对李后主和宋徽宗的词作过比较,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是这样说的:「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 ... 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 ... 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在文学中,所谓以「 ”血”来书写文学,说的是作家、诗人将自己对生命的本源性的思考放置在了文学之中,更将对人生、社会的本源性的思考置于文学之中。这样的文学相当具有高度,常人一般难以企及。 宋徽宗的《燕山亭》词,只是有点类似这样的文学而已,但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文学。为什么呢?因为徽宗的词只是感叹自己一人命运之悲戚而已,没有超出一己得失之范围。 我们再来看看宋徽宗另一首七言绝句《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诗写他听着萧瑟秋风吹打着简陋的破门,面对着昏黄的灯火,度过了不眠的寒夜。想起自己的家国,遥望南方,可是天上连大雁也看不到一只。反映了徽钦二帝在五国城的悲凉境遇。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真正以「 ”血”书写的文学,应该超出个人得失、一己悲欢的狭隘范围,去反映芸芸众生之悲戚。后主的词恰好就是这样的词,它完全超出了对个人悲欢得失之计较,而是像佛教的释迦牟尼和基督教的耶稣那样,完全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彻底思考。而宗教所思考和要解决的是人类的根本问题。 在王国维看来,释迦牟尼和耶稣不惜牺牲自己一己之生命,以超脱、洗刷人类全体之罪恶。后主李煜正是像释迦牟尼和耶稣基督那样的人。所以王国维说:「 ”其大小固不同矣。”尽管他们都是亡国之君,相同的命运、相同的处境,却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境界。 这样的超越一己之得失而为全体人类命运之忧叹的宗教情怀,在李后主词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我们来看看他的另外两首词: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 当读到这样的词时,我们的感慨触及生命之最深处,眼界也扩大到天地宇宙,所以王国维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落水流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人间词话》第十五则)。 王国维的意思是说,词到了李后主这里,才变得思考深邃,眼界广大,李煜改变了以前词仅仅是对辞章华美工巧的追求,而将之转变为对生命、人生的彻底追问。 我们常常说文学是情感的表达、思想的外显,这当然是对的。不过,我们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到底是什么?徽宗皇帝表达的也是自己的情感,但是诚如我们刚才所说,这样的情感只是个体一人之情感,既然这样的情感仅仅属于其一人,那么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影响和感动他人,就值得考虑了。 宋徽宗花鸟画作 李后主则不同,他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他一人,而是属于全体人类的,那么,这样的作品也就能在最大范围内、最深程度上感动他人。这就是为什么后主的词能够流传千古,而徽宗的词却不为大众所知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李后主《破阵子》在后世引发的争议 据历史记载,李后主在国破匆忙去国之时还在填词。对这首词,苏东坡颇有看法。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批评李煜「 ”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故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对东坡这样的看法,后世同样有许多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 东坡书后主去国之词云「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以为后主失国,当恸哭于庙门之外,谢其民而后行。乃对宫娥听乐,形于词句。予观梁武帝启侯景之祸,涂炭江左,以至覆亡。乃曰:「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其不知罪己,亦甚亦。窦婴救灌夫,其夫人谏止之。婴曰:「 ”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梁武用此言而非也。 ——洪迈《容斋随笔》卷五 这段材料说:或许后主像其他人一样认为,国家是我个人的,过去我得到它,今天我失去它,都是我个人的私事,与你们无关,你们也没有资格或必要批评我。这样的想法当然是错误的。 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 苏东坡记李后主去国词云「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以为后主失国,当恸哭于庙门之外,谢其民而后行。乃对宫娥听乐,形于词句。余谓此词绝非后主词也,特后人附会为之耳。观曹彬下江南时,后主预令宫中积薪。誓言若社稷失守,当携血肉以赴火。其厉志如此。后虽不免归朝,然当是时,更有甚教坊,何暇对宫娥也。 ——袁文《瓮牗闲评》卷五 这段材料则依据历史材料为后主辩护说:这首词绝对不是后主本人所填的,因为根据历史,后主在敌人来临之前在宫中准备了柴火,一旦国破将以死殉国。「 ”其厉志如此”,怎么可能还在演奏离曲,挥泪宫娥呢?东坡实在是冤枉了后主啊。 项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泣数行下。歌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又《东坡志林》载李后主去国之词云:「 ”三十余年家国,数千里地山河,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东坡谓后主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其词凄怆,同出一揆。然羽为差胜。其悲歌慷慨,犹有喑呜叱吒之气。后主直是养成儿女之态耳。如梁武帝稔侯景之祸,毒流江左。乃曰:「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此说虽与二者不同,如穷儿呼卢,骤胜骤负,无所爱惜,特付之一拼耳。呜呼。安得此亡国之言哉。 ——《说郛》卷十七,引宋萧参《希通录》「 ”论亡国之主” 这个材料将后主此词与大英雄项羽垓下兵败时的悲歌联系起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都是「 ”亡国”之时的感叹,但两者还是不同的:项羽是「 ”悲歌慷慨,犹有喑呜叱吒之气”,又不失英雄本色;而后主则「 ”直是养成儿女之态耳”。 宋徽宗花鸟画作 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呢?对此,当代著名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教授的说明可谓最为恰切: 「 ”李煜之所以为李煜与李煜词之所以为李煜词,在基本上却有一点不变的特色,此即为其敢于以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在国破家亡之前,李氏所写的歌舞宴乐之词,固然为其纯真深挚之感情的一种全心的倾注;在国破家亡之后,李氏所写的痛悼哀伤之词,也同样为其纯真深挚之感情的一种全心的倾注。吾辈后人徒然对之纷纷作区别之论,斤斤毁誉之评,实则就李煜言之,则当以其真纯深挚之情全心倾注于一对象之时,彼对于世人之评量毁誉,故全然未尝计较在内也。” 叶嘉莹以「 ”纯真深挚之感情的一种全心的倾注”来概括李煜其人及其词,这一点可谓最为得当。王国维的两段评论可为之注脚: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也即为词人所长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六则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王国维说,什么是词人?词人就是尚未失去赤子之心的人。这句话套用了孟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的话,只是将其中的「 ”大人”换成了「 ”词人”。「 ”赤子之心”指的是一个人心地善良,纯洁如同刚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在王国维看来,词人就是这样的人。 以此来看,在与世隔绝的深宫里出生,在心地善良的妇女之手抚育之下成长,这确实是作为一国之君的李后主的短处。治理天下的国君,必须要对世间人情世事有透彻的了解。但是这样的短处,恰好是李后主作为词人的长处。为什么呢?因为李后主未尝经历人世沧桑,心灵未被世俗社会的尘埃所污染,心地善良纯洁,他所想的问题都是像小孩子般的纯真,而其所言也不虚,一片赤诚。以此纯然之心,发之于词,词作当然感人肺腑。 所以王国维说李煜是「 ”主观之诗人”。与深通人情世故的「 ”客观之诗人”相反,这一类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越浅,他们的性情就越真。有哪一个诗人是这一类呢?「 ”李后主是也。”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书法真迹 李后主「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样的经历使后主性情未受人世之污染而保留了纯真的本来面目。这样的情况致使后主在看待一切人世的变迁之时,也别具一格。 就后主作为亡国之君,被虏敌方的经历来说吧。这样的经历很多帝王都经历过,为什么唯独只有李后主所作之词能流传千古感人肺腑呢?除了词人所必须具备的创作才能外,李后主这样纯真的性情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一般人看来,李后主纯粹是一个不谙政治的昏君,这样的说法当然有理,但是如果以此来论断他的词,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李后主的纯真性情,使他看不清政治与现实,但也许却使他看到了人生和社会的本来面目。这一点想来很多人都难以理解。据史籍载: 南唐后主李煜《望江南》 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伎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 ”小楼昨夜又东风”及「 ”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宋代王绖《默记》卷上 李后主果真想复辟吗?当然不是。他的眼光,早已经超越了故国、小楼、雕栏玉砌这些过去的物质的东西,而是直达生命的本然,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无常的哀痛;他的心思,并不在于对过去的依恋,而是发出了对人生的诘问。所以宋太宗听到「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一江春水向东流”就以为他想复辟,这实在是对伟大词人的误解。 回到开头苏东坡对李后主「 ”垂泪对宫娥”的责难,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东坡对后主的深刻误解。国家破亡,社稷坍塌,在政治大厦倾覆之下,那些栖身其下的弱小宫娥的命运将如何?后主的眼光聚焦其上,这不正是词人应有的本来情怀吗? 南唐后主李煜《望江南》 结语 李煜与赵佶,他们曾是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他们都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只是在诗词曲赋上,赵佶略输文采;而在书法绘画上,李煜又稍逊 ... 。他们都被不情愿地推上皇位,又都国破被掳忍辱含垢……他们的故事仿佛就是彼此的前世今生。 他们俩人的词作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艺术风格上,李词真率、自然,赵词富丽、工巧;抒情方式上,李词纯情任性,深婉奔放,赵词蕴藉雅致,平和冲淡;意境创造方面,李词清新明丽,疏朗开阔,赵词琐细绵密,凝涩幽晦。在亡国的致命打击下,李词是沉痛中的升华,赵词是凄惨后的销魂。 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 李煜亡国前虽然孱昏,但被俘后有所反省,在《浪淘沙》和《虞美人》中都有流露。特别是在《虞美人》这首绝命词中,开头那种屈子问天式的呼天抢地,结尾那句哀迫深广的唏嘘感叹,那种宗社沉沦家国灭亡的剧痛,那种人生须臾时空无限的悲哀,纠缠一道,交融一起,实现了从现实忧患向宇宙意识的升华。这样,就不仅是失去「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的个人哀叹,而是引发了一种黍离之悲和沧桑之感的共鸣,达到一种壮美崇高的境界。 李煜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赋予诗词沉重深厚的思想内涵,产生了撕心裂肺的艺术效果,奠定了他在词坛上不可动摇的大家地位。

为什么李后主的词能够流传千古,而宋徽宗的词却不为大众所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3.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4.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5. 杨延平的妻子儿女是谁?如何评价杨延平?他厉害吗?

    但杨延平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所担负的家族重任远远比作为六子的杨延昭多的多。在小说演义中,大郎杨延平有两位妻子。杨延平正妻,名为花解语,花家之女。而因为杨延平为杨家长子,所以花解语实际山也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首领。上文所说周氏,是杨延平的次妻,原为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关于杨延平的儿子,在《金枪传》有个人物,为杨宗显。杨延平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具备杨家将的典型特征。有人问大郎厉害吗?

  6.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7.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法与岳飞相比,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绝对算得上顶级名将。然而杨再兴却不是张宪的对手,一番对阵杨再兴不仅败给张宪,还被张宪生擒。岳家军北伐之前,张宪由于战功赫赫,已经正式成为岳飞帐下头号武将,岳家军中公认的二号人物。

  8.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每个朝代也着自己的尴尬的一面,诸如汉之和亲、宋之岁币、唐之藩镇割据、明之太监乱政等等。在这些朝代之中,唐朝应该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皇

  9. 她是「 ”狸猫换太子”中恶毒皇后,可多少人知道她的真实故事?

    在民间,不少的地方都流传着「”狸猫换太子”的经典戏剧版本,有小说,有戏曲等不同的形式。不过,这里面的内容却相差不大。但历史的真实记载并非如此,可真是冤枉了刘皇后。狸猫换太子历史还原根据历史记载,一代贤君宋仁宗确实非刘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而这位李氏是跟随刘娥入宫,并为刘娥侍女。当时真宗非常宠爱美貌大方又懂得礼数的刘娥,想立她为皇后,可毕竟刘娥出身卑微,也无子嗣,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

  10. 争夺河西地区——夏州党项的立国之本

    唐末五代以来,由于吐蕃政权的崩溃以及漠北回鹘汗国的灭亡、回鹘部族西迁,在宋初河西地区形成了几个大的割据政权,即以凉州为中心的吐蕃六谷联盟,以甘州为中心的甘州回鹘政权,占据瓜、沙州的原归义军曹氏政权。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且处于中西交通要道上。因此,自李继迁开始,夏州党项势力向西扩展的主要目的,是与甘州回鹘、凉州吐蕃争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权,奠定疆域基础,为西夏立国准备条件。

随机推荐

  1. 相学五真言(刘伯温的流水运心诀)_看相大全

    相学五真言刘伯温一般指刘基。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烧饼歌》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朱元璋某日早上在内殿吃烧饼,才刚咬下一口时,宫内太监火速紧急来报,说护国军师刘伯温晋见。于是明太祖将盘中的烧饼用碗盖著,再召请刘伯温晋见。

  2.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王骧陆居士讲述  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免不了自身的烦恼痛苦。其原因,总是执取名相,认虚妄的...

  3. 降压药怎么选、怎么吃?

    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会损伤血管与器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很多时候需要靠降压药维持血压平衡,那么,服用降压药有什么注意事项?

  4. 五祖传衣钵

    五祖传衣钵相传,六祖惠能出家前,在"别母石"前拜别了母亲李氏和舅舅,千里跋涉,来到了湖北黄梅县东禅寺。其时,五祖年事已高,想在众门徒中择一弟子,授以衣钵,接替自己,使日后佛教得以发扬光大。这法嗣的事,五祖择人相当谨慎,要物色到德行高超、聪慧颖悟、六根清净、大彻大悟的人,才能授以衣钵。一天早上,五祖给每个门徒发了三个煎饼。

  5. 梦见葬礼现场人很多人

    周公解梦梦见葬礼现场人很多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葬礼现场人很多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蒙以养正造句_蒙以养正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蒙以养正méngyǐyǎngzhèng蒙以养正的意思和解释: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蒙以养正的出处《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以养正的例子蒙以养正造句蒙以养正造句相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互文从语言单位看可分为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复句互文等;受四字格构造的限制,成语中的互文只能发生在成语的前后两个直接成分之间。

  7. 北洋海军的甲午家书②:致远舰正管轮郑文恒家书上的66个字

    在甲午战前,郑文恒曾给家中寄过一封信,但如今只能看到其中的一段,不算标点符号一共66个字。在北洋海军军官系统中,致远舰正管轮郑文恒的经历有着很大的独特性。

  8. 河南就出土了一枚除罪金简 证实了武则天内心是恐惧和后悔

    因为皇帝都是在鲜血之中打出了自己政权,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于武则天要求的太过于苛刻。但是后来在历史上面的一些事情也是证明,武则天当时也并不是丝毫没有这愧疚,或者说是没有这害怕与犹豫。虽然这一个皇帝作为女性,但是在当时,武则天可以说是非常的变本加厉,放纵自己,设立了一个类似于后宫的大殿,放着自己的男宠。...人如麻的武则天,...了这么多人后她的内心应该不可能毫无波动的,其实她的内心早已充满恐惧和后悔。

  9. 梦见开超市

    周公解梦梦见开超市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开超市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着火下雨浇灭

    周公解梦梦见着火下雨浇灭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着火下雨浇灭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