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现在能吃饱饭,除了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还得感谢这两个人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永远都是天大的问题,吃不饱肚子,一切的梦想都不会实现。古代人口为什么没有出现井喷式的大爆炸?最基本的就是粮食限制了,没有多余的粮来养活过多的人口,所以每到一个时间段,就会因为造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造成人口锐减,这是相当长时间里的一个社会模式,凡是出现战乱,很有可能就是社会负担不起人口压力了。感谢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让我们国家人口数量成倍增长,而不会成为社会负担,因为我们能吃饱肚子了,就会使社会稳定。在感谢袁隆平老爷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这几个人在人口和粮食平衡中的巨大作用,没有他们,杂交水稻不一定能长得那么好,粮食总产量不会增加多少。 前面说了,古代人吃不饱饭有一个奇怪的魔咒,当社会稳定,人人安居乐业一段时间后,总会来一场战争,把人口减下来,到新的王朝建立,又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然后又要爆发战争,如此循环往复。那么为什么会爆发战争?除了有能力的人争权夺位,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吃饭问题,当相当一部分人吃不饱饭了,他们就开始怀疑掌权者的能力,把责任都推给他们,认为是他们领导不力,赋税太重,应该换人了。而不知道其中原因就是粮食的供应问题,在那个环境下,没有人能够让天下人都能吃饱,更何况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靠天吃饭绝对没人能够做得到。所以说很多朝代的覆灭不是因为领导们没尽心,而是粮食不增产导致的。因为社会越好人就越容易多生孩子,阴形增加人口,地还是那些地,收成还是那些收成,人口悄悄的增加了,瓜分了资源,若是遇到天灾,直接导致饿殍遍野,出现暴乱。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除了砍伐森林开荒种地,别无他法。 来一组数据说明问题,《管子·轻重甲》里记载了春秋时期的粮食产量,以稻谷为例,「 ”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钟”。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30亩地总共收了1600公斤水稻,平均一亩地53公斤,这就是春秋时期的粮食(水稻)平均亩产水平。到汉朝《汉书·食货志》记载,换算成现在的也就是63公斤,比春秋年代多了10公斤的亩产,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再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亩产90公斤,唐朝亩产130多公斤,宋朝亩产230多公斤,明朝330多公斤,清朝由于开始了双季稻的种植,折合达到了470多公斤,这是近代以前的中国水稻最高亩产水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所以说粮食产量是直接影响一个朝代人口的主要原因,宋朝以前人口是不可能过亿的,因为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吃不饱了,就要否定当朝的领导能力,就要造反,不管能不能成功,反正战争是要死人的,要大规模大数量的死人,然后又够吃了,人们就觉得是新朝代的功劳。 粮食产量不仅限于在中国影响人口数量,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这也是阻碍人口发展的瓶颈。我们知道中国的人口快速增长在清朝 ... 战争时期,突破4亿大关。再一个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不得不施行计划生育政策来卡住人口过快的增长。如果说后面的增长是因为杂交水稻的功劳,那么清朝末期的增长和水稻杂交没有关系,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时候全世界都在人口猛增,西方列强开始向全世界扩张地盘,一个原因是列强们四处征伐,把粮食品种带到世界各地,其中薯类作物和玉米的广泛推广种植,极大的增加的地域的粮食收成,也导致了人口数量的增加。 我们知道,土地数量变化不大,即使是开荒,也不会是太大面积的,那么要想粮食产量提高,只有两个条件,一是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也就是品种的合理分布,南方水田种水稻,北方旱地种小麦,这里面就包括后来的优良品种的提取,也包括杂交手法,另一个要点就是提高肥力,让土地额外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也就是施重肥,很显然,过去的农家肥已经到了极限,只能让化学来帮忙。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最重要的就是靠物理和化学的功劳。虽然中国古代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但现代社会靠的还是西方国家的现代技术,化学合成是最功不可没的。当我们大清朝还在包小脚梳辫子吃满汉全席玩蛐蛐的时候,人家西方已经捣鼓出了灯泡火车蒸汽机,我们在放烟花看风水的时候,人家已经扛着 ... 枪驾着战船到处掠夺了,清朝的自我陶醉和西方成了两个世界。同样是对于吃不饱的问题,我们除了开荒增加耕地面积而破坏森林,老外却是在想着增加肥力,在原有的土地面积上怎样种出更多的粮食。李比希和哈伯发明了化肥,让农业走进了现代化。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对农业似乎很感兴趣,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农作物产量和土壤中的化学元素有很大关系,虽然农作物所需要的东西土壤里也有,但含量很低,直接限制了作物的产量增加。其实这个我过古代也注意到了,但是受科学技术的限制,无法进一步研究,我国古代发现草木灰能增加粮食产量,其实就是给庄稼补充氮磷钾元素,但庄稼在草木灰里吸收有难度,提产是远远不够的。李比希摸清了氮对农作物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合成了氮肥。 另外一个人就是德国化学家哈伯,合成氨的发明者。哈伯和李比希一样,认为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随着作物的吸收,消耗了土壤里的所必需的矿物成分,从而限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长,要想提高产量,就必须补充这些东西。由于李比希错误的认为作物吸收氮是吸收的空气中的氮,只是需要铁和钼这些催化剂,所以他的化肥配料单中没有氮化物。哈伯在当时的化学家门提出的「 ”考虑将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饿,必须实现大气固氮,把氮以氮化物的形式固定下来”的难题,哈伯决定合成氨的研究。用氮和氢来合成氨是化学工业的难题,从提出理论到最终实现产品,经历了150年之久。以前的化学家们都是在高温高压下来实验,结果都失败了,虽然当时已经认识到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因为实验的难度和氧气的参入,实验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哈伯通过不断实验,两年做了六千多次实验,试用了两千多种配方,终于攻克难题,制造出了合成氨,这就是哈伯法合成氨。 还有英国化学家劳斯用 ... 处理磷矿石,只要了磷肥。李比希又发明了钾肥,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复合肥。化肥的问世,使原本的土地面积不变,产量大大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世界人口随之增长。就拿我国来看,每年需求的化肥量是非常大的,现在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在5000万吨以上,氮肥和磷肥能够保证自给,钾肥需要进口40%,这样才能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研究表明,化肥是粮食提产的最大功臣,占提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没有化肥的使用,再好的品质都收到限制,提产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可能保证像杂交水稻这样的优良品质明显增产。毕竟中原和西北地区主要还是吃小麦玉米和高粱土豆,大米只是少数,这些地方也不种稻谷,这些作物的杂交和高产量品种还是很有限的,只能通过化肥和农药来实现增产。 回到原题,我们不能否认袁隆平院士的功劳,在农作物的品种上突破,杂交出了优质高产的品种,但是假想一下,如果没有化肥的功劳,到底能增产多少?还是当初化学家的话,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含量的一定的,作物要想长的更好,就需要更多的吸收养分,假如氮磷钾含量不够,杂交水稻还能不能增产?任何地方都是能量守恒的,要想增产,就需要土地增加肥力,别无他法(不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老一辈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大集体那个年代,化肥的供应严重不足,基本上都是用的农家肥,就是用树叶和秸秆剁碎浇上人畜粪尿发酵,另外就是焚烧草木灰。那个时候的产量是低的吓人的,玉米棒子才两三寸长,颗粒干瘪,小麦尺把高,都不用剪刀收割,直接用手拔,豆类还强一点,因为豆类根系能合成氨,太肥的地反而种不出好豆子。粮食产量低,人吃不饱,都不敢养鸡,养的猪都是几十斤就 ... 了,四五十斤的猪现在只是个猪仔,在那时就算大的了。农村八九十年代才大量使用化肥的,最早只有尿素,后来才有二氨和臭肥(磷肥),地越种越少,粮食却多的吃不完,说真的,现在一个菜园子的地种粮食都够吃了,大片的地都退耕还林了。 即使用了新品种,不用化肥一样白搭。我记得96年家里做房子,从头一年的冬天开始挖地基,到做瓦,再到夯土墙,盖屋顶,忙了大半年。地里的庄稼没有用心照顾,也没怎么用化肥,草是锄了好几遍,但收成那叫一个惨,玉米棒子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都是软的,麦子好多空壳,基本只够种子的量。老年人都是说地变懒了,不给肥料就不长了。那一年都是用的好品种,麦子是刚引过来的超大穗,玉米是农大12号,事实证明,没有化肥,新品种就是摆设,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了,袁隆平院士的功劳不可否认,即使上了超量的化肥,没有好品种也不能有太大的增产,产量是由品种和化肥相辅相成的。在感谢袁隆平院士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李比希和哈伯、劳斯这样的人,是他们共同提的产量,共同改变了那个因为粮食而战乱不休的法则,为世界和平做出来重要贡献。

我们现在能吃饱饭,除了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还得感谢这两个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蝗虫肆虐印度:扒一扒中国历史上的蝗灾防治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经济效益。掌握病虫害的征兆和发生特点,尽早发现并采取...进行治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尤为重要。

  2. 从吃肉来推测古代中国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这三项是决定古代农民能不能吃上肉和吃多少肉的关键因素。此外,畜牧业作为肉类的主要来源,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和耕地,在...的大部分地区都早早的被放弃了。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的农民,想吃上肉,肯定是相当困难的。

  3. AI+农业:智能农业系统让中国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同时,农业也是人与自然不断斗争进步的产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谁能率先采用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克服自然条件,谁就能在政权竞争中取得先一步的优势,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几乎都是在围绕着农业在演化变迁。

  4. 民国种了多少 ... ?只有两个省禁止种植

    ...,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含有20多种生物碱,可分为菲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如...和可待因,后者如罂粟碱。...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有香甜气味。

  5. 汉朝碾压匈奴的背后,是一场领先欧洲千年的「 ”科技革命”在支撑

    总之这一时期,大汉的军旗高高飘扬在苍凉大漠,正是这一时期的强势表现,为日后匈奴的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打下了基础。

  6. 古代中国为何总是北患重于南患?

    南轻北重▼▲校/二氧化碳画/一条人文主义狗图/地缘谷古代中国往往北患重于南患,匈奴远比越南等国有侵略性。在古代,罗马帝国因为气候和地缘形成的莱茵河-多瑙河一线,除了河流之外,无险可守,但中国得天独厚,拥有众多山脉可以作为北方和西方的屏障。东北平原▼因此无论是蒙古高原还是青藏高原,对于关陇地区都有居高临下之势,入侵有很大的优势。

  7.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降水和气温对意大利农业的影响

    意大利农作物分布气候冲击对于农业产出有怎样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干旱和高温等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力有负面影响。本文所采用的因变量来自1900~2014年意大利7个省的两种粮食的年度数据,以单位面积的产出重量作为衡量农业生产力的指标。横轴为时间,从上到下分别代表米兰、罗马、巴勒莫。图二意大利不同地区的温度。而且农业生产遭到负面冲击之后,回复的速度相当之慢。高降雨量和低温对农业生产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8. 透过古代粮食短缺,看一看袁隆平教授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推动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简简单单两个字:吃饱。而能够使人吃饱,首先需要的就是粮食,众所周知,优秀的粮食作物,可以大力促进人口的增长,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的体质强弱。如小麦这类划时代的农作物,以人人皆宜的口感与稳定优秀的产量,成为农民种植的首选,当小麦在古代中国开始大面积种植后,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秩序双双稳定的环境中,人口曾几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9. 桑树一生可分为几个阶段?有什么生长特征?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桑树的幼龄期也可以称之为幼树期,这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长非常快,枝条的发根能力特别强,容易扦插成活生根。因此,在桑树整个生长期内,又可以分为发芽期、旺盛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三个阶段。当桑树进入到9月之后,开始进入缓慢生长期阶段,新稍每天平均生长不超过0.5厘米。

  10. 侯杨方:美洲作物的神话不宜夸大

    作者:侯杨方(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清朝人口空前的增长与数量,甚至经济发展,都主要归因于美洲作物,甚至称所谓的「”康乾盛世”为「”番薯盛世”,这完全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臆断。实际上,直至1957年,玉米和薯类的种植面积也不到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20%。——侯杨方随着人口总数的不断增长,从18世纪中叶起,清朝的人口压力已经越来越大。早在20世纪50年代,何炳棣就认为18世纪的「”最

随机推荐

  1. 羊年给员工的祝福

    新年快乐,我患难与共的朋友!12、这是快乐分享的时刻,是思念好友的时刻,是美梦成真的时刻。

  2. 谢石的主要成就 谢石的人物作品

    主要成就>军事>在淝水之战时谢安人物的三路部署中,谢石领水军沿淝水顺流到寿阳,兵力约有万人,万人水军应算不弱。谢玄急速进兵,不足二十天,兵临寿阳,决战最终由陆军完成。>以此看来,谢石水师的迎阻还是颇为成功的,但对他在淝水之战中的作用,历来都较为忽视。谢石对此表示支持,"又出家布,薄助兴立"。

  3. 九尾狐的传说故事 九尾狐神话的起源与演化

    九尾狐,中国的神话生物,来自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此外,九尾狐的传说也流传到了日本和...半岛。上古神话演义中九尾之狐是太平之瑞,汉代盛行符命思想,于是本为图腾神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了,成为祥瑞的神秘象征符号。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九尾狐和玄狐、白狐等最先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九尾狐扮相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说是超级狐妖的完美结合。

  4. 黄汤辣水是什么意思?

    【拼音】huángtānglàshuǐ【解释】泛指饮食。【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黄汤辣水”

  5. 我要学会坚强

    我要学会坚强参考一:我要学习并领悟坚强咱们在不断成长,咱们的成长需要坚持需要咱们勇往直前,因此,我要学习并领悟坚强,需要永不退缩。我要学习并领悟坚强,我需要在应对挫折,应对困难的时候还能勇往直前,我坚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离成功最近,胜利才会属于我!透过这件事让我知道,坚强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我要学习并领悟坚强。从“呱呱”落地的一刻起,就注定我将要走1条坚强路。

  6. 起名忌稚气未脱_姓名测试

    起名忌稚气未脱孩子出生来到人世,父母自然宠爱无比,往往会为其起一个亲昵的名字,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概莫能外。生肖与五行的关系_姓名测试大概没有哪一个成年人希望自己被人当做孩子看,然而,父母考虑不长远,起一些诸如小宝、小妹、小婷、小圆之类适合儿童阶段使用的名字,等人长大后,这些名字就会随着受名者年龄的增长而显得越来越不妥当。起小名,尽可多爱意;起大名,则务必多雅气。

  7. 北宋军校教育探析

    北宋军校教育探析  北宋王朝实行重文抑武政策,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的发展。武学作为官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于庆历、熙宁、崇宁年间三次兴办,直至靖康末年而不废。在这一时期,它逐渐建立了自己比较完善的编制体制,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招生、培养、管理、除官等制度,从而对北宋军...

  8. 祝福语_向国旗敬礼的寄语名言

    教师寄语|班主任寄语|家长寄语|父母寄语|公司寄语|空间寄语|留言板寄语|青春寄语了迎接国庆和十九大的召开开展了向国旗敬礼寄语活动,有哪些寄语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向国旗敬礼的寄语名言,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祝福语栏目!向国旗敬礼的寄语名言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肖邦19、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后更上一层楼,达到人类的高度。

  9. 莲德师异香乐声中端坐生西

    师镇海白峰人,母家乐,自幼慕清修。习禅定,自入定至出定,互七日之久,人疑其病。中岁辟谷,间日食果蔬之类,不盈一器。终身未尝募化,施以钱米亦受。某年育王寺天王殿灾,师奔赴,痛哭如丧考妣,悲金身之焚众生蒙难也。今年八十有一,初下痢,即曰:吾往生之期已近,有来视疾者,语以苦海茫茫,须仗佛力。闰四月初四晚八时,急起沐浴,趺坐称佛号。少顷,有异香满室,隐隐闻鼓乐之声,则端坐逝矣。

  10. 渐卦的含义是什么

    渐卦的含义是什么升卦的含义是什么_民俗预测渐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三卦。它是异卦相叠,下卦是艮卦,上卦是巽卦。艮卦代表山,巽卦代表风,山上有风。山上的树木会越长越高大,象征著事物循序渐进。另外,“渐”也有逐渐、缓慢、一步步前进的意思,所以称为渐卦。渐卦暗示著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能够循规蹈矩,循序渐进,而不是贸然前进,就一定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成就。也暗示著做事要脚踏实地,要实在谨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