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透过古代粮食短缺,看一看袁隆平教授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推动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简简单单两个字: 吃饱。 人们能吃饱,才有力气生存,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在此基础上所诞生出的文化,艺术,经济,科学,也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播。 而能够使人吃饱,首先需要的就是粮食,众所周知,优秀的粮食作物,可以大力促进人口的增长,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的体质强弱。 如小麦这类划时代的农作物,以人人皆宜的口感与稳定优秀的产量,成为农民种植的首选,当小麦在古代中国开始大面积种植后,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秩序双双稳定的环境中,人口曾几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但在小麦还未被人们当做主食以前,古代先民每天吃的主要粮食,相对小麦来说产量并不高,比如上古时期的主要农作物——「 ”粟”(sù),最远可以追溯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现在来说就是谷子,俗称小米,从口感上来对比,粟照比小麦会有明显的粗粝感,且产量虽然稳定但上限不高,然而粟的存活性十分强悍,在灌溉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粟以耐旱与耐贫瘠,且生长周期较短,喜高温的多项特点,成为了北方旱地上的明星作物。 再比如「 ”黍”(shǔ),也叫黄米,这是属于先秦时期的主要农作物,不仅能够用来 ... 窝窝头等日常蒸食,还能用来 ... 年糕,甚至还能酿酒,其与粟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同样耐旱耐贫瘠,但用途相比小米来说,会稍加广泛。 其中还包括「 ”菽”(shū),也就是豆类,而这三种粮食作物,即「 ”粟黍菽”,自从被发现可以食用,再到大规模种植,几乎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而一直延续到小麦登场。 然而这三种作物都因多种因素,而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一是相对小麦而言,产量上限较低,这是由于自然环境下的多种因素所导致,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小麦产量大的原因,最终取代了粟黍菽,成为人们种植首选的主要粮食作物。 二是口感上不如小麦饱满顺滑,说白了就是小麦更适口,尤其是在磨成细粉之后,小麦的用途更加广泛,比如我们常吃的面条,甚至是糕点等美食,几乎都是由小麦作为原料烹制而成。 但不得不说,粟黍菽在农业生产技术的初级阶段,为人们的生存发展,做出了无可估量的巨大贡献,但是当人口日复一日的增加,面对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这三种主流作物也由于自身局限性而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直到战国时期,经过先民的不断努力,发现小麦的实际产量竟能高达粟的两倍以上,甚至在自然条件完善与水肥得力的情况下,产量会更高。 于是,小麦的巨大效应与优势,开始逐渐凸显。 然而选择种植新的农作物,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在小麦并未传入中国以前,人们对这种新生作物并不熟悉,这种不熟悉包括对种植技术的不熟悉,成活条件的不熟悉等方面。 但人们最终还是甘愿放弃原本稳定生产的粮食作物,如已经在历史上存在上千年的粟黍菽,从而将主要种植的作物改换成小麦,我们现在看上去好像很简单,不过就是两句话的描述,但试想千百年前赖以粟黍菽生存的古人,突然某一天要把家里种植的小米黄米等作物,换成一种全新的作物,这种勇敢的尝试,甚至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变革,且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 这使我不禁深入思考个中原因,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古代农民们,做出这种根本性的改变呢? 我个人认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口增长所导致。 首先,伴随人口的不断增长,虽然会涌现出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排位最前的,永远都会是粮食问题。 如果人口日复一日的增加,而粮食产量仍旧维持原先的水平,乃至停滞不前,粮食产量与粮食需求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势必就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出现: 粮食短缺。 即使不会出现粮食短缺,但粮食产量的停滞不前或是增长缓慢,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其实是一种倒退,而那些在产量上有所局限的作物,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每天都在增加的人口需求,等到下一代人成长起来,对于粮食的需求就会进一步增大,每个人平均可支配的粮食总量,也会相应减少,于是就会出现「 ”吃不饱”的情况发生。 这时,要想回到以前人人都能吃饱的状态,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荒地,种植产量更大的作物,从多方面尽可能的提高粮食产量,以应对由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需求,同时消除可能会出现的粮食短缺隐患。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近2000年来黄河中游重大,特大干旱》研究报告显示,在近2000年来,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因干旱粮食短缺的负面现象。 比如1627年,即明朝天启七年,豫,冀、鲁、晋,陕,内蒙,皖,苏等多达十余个省份发生大旱,其中以陕,甘、晋、豫最为严重,从1638年到1641年整整三年的时间里,终年无雨,颗粒无收。 这种类似的现象,同样出现在崇祯六年。 《明史·五行志三》:(崇祯)六年,陕西、山西大饥。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 相同的历史不止出现在明朝,翻开史书不乏震颤人心的记载,如《后汉书》中所言: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关中,秋七月, 三辅大旱,是岁,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 此处所说的「 ”一斛(hú)五十万”,按照著名古代经济史学家林甘泉教授所写《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一书中的研究结论来计算: 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 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既然我们能通过林甘泉教授的研究,得知1斗禾重2.7斤,那么根据10斗等于1斛来换算,可知: 1斛禾约等于27斤重。 (注:此处「 ”禾”应为谷类作物的总称) 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再来看上文中引用的史料记载: 是岁,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 一斛谷,居然卖到五十万钱(汉·五铢钱)的天文价格! 这相当于什么呢? 如果把五铢钱的购买力进行换算,约等于人民币0.4元,27斤重的米,居然能够卖到50万钱,单纯换算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20万! 由此可见,在发生粮食短缺的灾情时,不仅要挨饿,甚至会造成经济崩溃,物价疯涨到骇人听闻的地步,我想不论穷或富,在面对这种粮食极度缺乏的困境时,都会感到深深的绝望。 再加上种种秩序遭到破坏,人们在生存面前,往往会经过短暂的挣扎,从而最终选择不惜一切代价的活下去。 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潜藏其中的历史规律,近2000年的时间内,几乎每隔三百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重大干旱灾情,而在1328年以后,甚至达到每隔8年——20年就会发生类似天灾。 我很难想象在那种艰难的生活中,人们是如何生存下去的。 所以大家能够理解我国之强大富庶的来之不易么? 为何要大力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基建,大力发展经济,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在欧美等国还在嚷嚷「 ”中国 ... ”的时候,我国要先让老百姓都吃饱,再回头搞教育,搞科研,搞火箭上天,卫星上天。 因为当年实在太苦了。 在这一点上来说,今天授予袁隆平教授最高荣誉,发明出杂交水稻的袁老当之无愧获得这份殊荣。 从五千年前开始,从我们中国的古代先民们种植各类谷物,种植小麦开始,整整五千年,我们不仅见证了优质农作物带来的人 ... 发式增长,同样也是因为粮食问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沉重的历史。 而正是有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在亲身经历过历史悲剧与惨痛教训之后,才会甘愿奉献自己的一生,悉心钻研粮食增产,让每一个中国人,让每一个后代子孙,都能在温饱的环境中度过快乐的童年,从此快乐的成长,生活,学习,工作,娶妻生子,而不用去考虑有朝一日可能会出现的吃不饱,不会饿着肚子说一句我是中国人。 我相信偌大的中国,泱泱华夏,不止一个袁隆平,还有数不胜数的科研工作者,也在为了能让全中国人从此没有各种后顾之忧,而废寝忘食的在努力。 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并致以最为真挚的崇高敬意。 因为就一点,他们,让我们吃饱了。 这一个简简单单的理由,足矣。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秘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 参考文献: 《明史·五行志三》:(崇祯)六年,陕西、山西大饥。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 《后汉书》: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关中,秋七月, 三辅大旱,是岁,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 古代经济史学家林甘泉教授·《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 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透过古代粮食短缺,看一看袁隆平教授的贡献,究竟有多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蝗虫肆虐印度:扒一扒中国历史上的蝗灾防治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经济效益。掌握病虫害的征兆和发生特点,尽早发现并采取...进行治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尤为重要。

  2. 从吃肉来推测古代中国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这三项是决定古代农民能不能吃上肉和吃多少肉的关键因素。此外,畜牧业作为肉类的主要来源,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和耕地,在...的大部分地区都早早的被放弃了。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的农民,想吃上肉,肯定是相当困难的。

  3. AI+农业:智能农业系统让中国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同时,农业也是人与自然不断斗争进步的产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谁能率先采用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克服自然条件,谁就能在政权竞争中取得先一步的优势,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几乎都是在围绕着农业在演化变迁。

  4. 民国种了多少 ... ?只有两个省禁止种植

    ...,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含有20多种生物碱,可分为菲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如...和可待因,后者如罂粟碱。...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有香甜气味。

  5. 汉朝碾压匈奴的背后,是一场领先欧洲千年的「 ”科技革命”在支撑

    总之这一时期,大汉的军旗高高飘扬在苍凉大漠,正是这一时期的强势表现,为日后匈奴的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打下了基础。

  6. 古代中国为何总是北患重于南患?

    南轻北重▼▲校/二氧化碳画/一条人文主义狗图/地缘谷古代中国往往北患重于南患,匈奴远比越南等国有侵略性。在古代,罗马帝国因为气候和地缘形成的莱茵河-多瑙河一线,除了河流之外,无险可守,但中国得天独厚,拥有众多山脉可以作为北方和西方的屏障。东北平原▼因此无论是蒙古高原还是青藏高原,对于关陇地区都有居高临下之势,入侵有很大的优势。

  7. 人类简史:农业革命,一场不为人知的骗局

    《人类简史》主要介绍了人类从古到今的演化过程。从采集到农业认知革命发生后,人类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生活方式仍然停留在采集狩猎阶段,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这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称为农业革命。

  8. 袁隆平解决了数十亿世界人民温饱问题,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对于袁隆平,我们所有人都是保持敬畏之心的,要不是他,还有好多人都不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他是很多人的恩父,他的成就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所以说其实袁隆平的发明没有得到诺贝尔奖是因为这项发明和诺贝尔奖没有什么关系,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能被赋予诺贝尔奖项的,就像数学家也不可以。

  9.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降水和气温对意大利农业的影响

    意大利农作物分布气候冲击对于农业产出有怎样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干旱和高温等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力有负面影响。本文所采用的因变量来自1900~2014年意大利7个省的两种粮食的年度数据,以单位面积的产出重量作为衡量农业生产力的指标。横轴为时间,从上到下分别代表米兰、罗马、巴勒莫。图二意大利不同地区的温度。而且农业生产遭到负面冲击之后,回复的速度相当之慢。高降雨量和低温对农业生产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0. 透过古代粮食短缺,看一看袁隆平教授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推动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简简单单两个字:吃饱。而能够使人吃饱,首先需要的就是粮食,众所周知,优秀的粮食作物,可以大力促进人口的增长,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的体质强弱。如小麦这类划时代的农作物,以人人皆宜的口感与稳定优秀的产量,成为农民种植的首选,当小麦在古代中国开始大面积种植后,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秩序双双稳定的环境中,人口曾几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随机推荐

  1. 顾城是什么诗派 顾城的经典诗句

    顾城古城是我国著名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童话诗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是什么诗派>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顾城的经典诗句>1.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2. 为什么到最后是一个丫鬟为包拯延续子嗣?他没有其他妾室吗

    历史新知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包拯一生有三个女人,最后却是一个丫鬟为他延续子嗣,是何原因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所以包拯辞去官职回家去赡养父母,一直到父母去世,包拯守孝期满才再次赴京任职。包拯假意叛秦香莲发配边疆,成功的引出幕后的凶手。在私人生活方面,包拯的一生娶了三位妻子。>>包拯的第三个女人是孙氏,是包拯的妾室。最后包拯生下了一个孩子。为包家延续了香火。

  3. 狄仁杰是如何得到武则天的器重的?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大唐繁荣昌盛的生活,不光是武则天的政策严明,更少不了朝堂的众人,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角,也是最出名的一个:狄仁杰。经记载,在那一年狄仁杰的案件里,有一万余人的涉案人数。>再一次意外的案件中,狄仁杰的人生再次得到改变。>>总体来说,狄仁杰说服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使政权转为李唐有了无限的可能,而且培养了大量光复李唐的人才,事实证明他也做到了。

  4. 买犊卖刀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ǎidúmàidāo【解释】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买犊卖刀”

  5. 清热去火的食物 白果的功效和作用

    下面我来说一下清热去火的食物“白果”。白果的功效和作用白果它为味甘,微苦、涩,性温,有小毒。白果的营养价值白果的果仁含有多种营养元素,除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之外,还含有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镁等微量元素,以及银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其毒性成分为白果酚。白果的选购干燥的种子呈倒卵形或椭圆形,略扁,长径1.5~2.5厘米,短径1~1.8厘米。

  6. 龙心凤肝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óngxīnfènggān【解释】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龙心凤肝”

  7. 致闺蜜结婚的唯美句子

    10、他若折断你的翅膀,我必亲手毁了他的天堂,有我在没人敢伤害你。

  8. 中华吉祥画与传说:麻姑

    麻姑是中国传说中有名的女寿仙“麻姑献寿”是民俗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王方平有个妹妹叫麻姑,是个漂亮姑娘,年龄十八九,穿着绣花衣服,光耀夺目。>四川著名的“鬼城”丰都城平都山上有个麻姑洞,传说麻姑曾来平都山访问仙人王方平就住在这个岩洞里,还留诗一首。>民间又传说王母娘娘三月三过生日时,举办蟠桃盛会,麻姑特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献给王母,这就是所谓“麻姑献寿”。

  9. 元宵节祝福短信:愿你健健康康团团圆圆!

    蛇年元宵圆又圆,祝你心想事成好梦圆,幸福美满家团圆,工作顺利事业圆,甜蜜温馨感情圆,招财进宝运气圆,快乐相伴日子圆,健康平安生活圆!借着元宵佳节,我真情祝愿,愿你的未来更美好。祝您元宵节快乐!盛开的是朵朵鲜花,结出的是累累的硕果,发送的是句句温情的问候,带给你的是满满的真心祝福:元宵佳节,愿你健健康康团团圆圆!

  10. 异名同实是什么意思?

    【拼音】yìmíngtóngshí【解释】名称不同,实质一样。【出处】《庄子·知北游》:“异名同实,其指一也。”【例子】【相关】百度“异名同实”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