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不管在现有古装剧还是古代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或作妖或慈祥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但就是没怎么见到过太上皇的身影。大家应该清楚,中国历史上的皇位都是世袭制,父亲把皇位传给儿子,儿子即位后,退位的父亲就成了太上皇。

原创不易,请点个关注^▽^ 作者:知更晓,未授权不得转载! 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不管在现有古装剧还是古代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或作妖或慈祥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但就是没怎么见到过太上皇的身影。 大家应该清楚,中国历史上的皇位都是世袭制,父亲把皇位传给儿子,儿子即位后,退位的父亲就成了太上皇。这是皇权政治中「 ”特有的产物”。辞书中的解释是: 皇帝的父亲,也叫太上皇帝,简称上皇。 不过,纵观中国有载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林林总总出了四百多为帝王,而正牌的太上皇只有二十六个。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难见到太上皇,因为实在太稀有了! 那其他近四百位皇帝的父亲(太上皇)都到哪里去了呢?难道恰好都去世了吗?非也!只是他们都是等到驾崩的时候,才将皇位传下去。因此也就不存在太上皇了。 刘备临终托孤 那么问题来了,现代人都巴不得早点退休享受生活,为什么古代皇帝偏偏要等自己快死了才退位呢?早点把事情交给儿子去做,自己乐得清闲自在不好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为什么不会主动让位? 1.皇权取之不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耗费十年才统一六国,自称皇帝。自此,中国历史上为争夺储君帝位的斗争,就从未停过。 这条路有多凶险?借用毛主席的诗句来表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以康熙朝晚期的党派斗争为例,其中最为疯狂的就数「 ”九子夺嫡”了!当时,朝 ... 有24位皇子,而参与皇位斗争的就有9位。历经太子两立两废,皇子囚禁、解禁,逼宫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过程,四阿哥胤禛最终从九子夺嫡中胜出,继位成为雍正帝。 康熙九子夺嫡 那么夺嫡失败的皇子都去哪了呢?除了对雍正帮助很大的十三皇子,其他皇子全部死的死、囚禁的囚禁。总之没有什么好下场! 看到没有?哪怕是自家兄弟在皇宫院墙内的皇位争夺,也足以耗费毕生心血,搞不好还丢掉性命。更不用谈像始皇帝一样靠双手打来的天下有多凶险,也不用说从底层做起揭竿起义篡夺皇位有多艰辛。 历经千辛万苦才坐上去,贸贸然说要下来,自然就非常之难。就好比自己拼死生出来又一手养大的孩子,突然要把他送出去,总是一万个不情愿的。 2.当皇帝太好玩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拼死也要争夺皇位呢?原因很简单,当皇帝实在是太爽了! 皇位代表着无尽的权力,一旦当上皇帝,人人最看重的尊严,享受,权力,金钱,美女...都有了。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是为皇帝服务的。 古人选择一片地理位置极佳的领土,花了大量金银财宝,用最精美的砖瓦,盖了一座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子组成的大宫殿,叫紫禁城,干什么呢?给皇帝住。 然后,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最顶尖的数千名美女,送入这个紫禁城中,给皇帝享用。想一下,假如可以拥有现今娱乐圈你所有喜欢的男/女明星...试问,这样的权利谁愿意放弃??? 除了美女,还有享之不尽的美食。凡是天下最好的美味,都要由皇帝垄断。每顿饭,要九十九道菜,摆满九张桌子。「 ”衣帽间”更是好几间大殿,里面陈列着几万件质量上好的服饰,每天早中晚的服饰都不重样。 全国还有上百处「 ”工厂”、几十万个工人,专门为皇帝生产生活用品。景德镇就是专为皇帝烧造瓷器建立的。更别提手握重兵,天下有才之士接归囊中!而且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所以说,作为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享受着其他人享受不到的权利和快乐。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愿意轻而易举放弃这些东西。 3.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同雍正登基时,十三皇子尽心辅佐一般。每一个皇帝在年轻的时候,都是有一个团队辅衷心佐的。要知道,从少年伴读,到青年太子之争,再到继承皇位,每一步都是要通过周密计划和各种阴谋并存的。皇位之争,其实也是皇子背后团队的战斗,一不小心就会满盘皆输。 登基之后,这批人中,也会有一部分人被皇帝培养成朝中肱骨,辅助他协理天下大事。所谓日久生情,长久的并肩「 ”作战”,这些老臣子对皇帝除了君臣之礼,更会对这个人生出衷心不二之情。 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问题,即使皇帝退居二线,只要他还活着,朝中重臣还是会听从「 ”太上皇”的指令。比如乾隆皇帝,他主动提出退位,不过在当太上皇的三年里,依旧掌管着朝中大权。 这时候,新帝要么像嘉庆一样,就做个闲散的傀儡皇帝,不过这就不符合太上皇退居二线享清福的初心了。要么就干掉太上皇和老臣子,培养新势力。这就更严重了,不能享清福就算了,搞不好连命都保不住。 权衡之下,这些皇帝也要一直将权利握在手中,直到自己生命真正的退位。 4.皇家亲情淡薄,放弃权位等于放弃生命 除了乾隆,早点退位的皇帝也不是没有,但大多下场惨淡。比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又比如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二人成为太上皇的下场可谓悲惨非常。 李渊并不是主动退位,626年,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 ... 。很明显,他不想退休,是被儿子 ... 逼宫交权退位的。 李渊做太上皇以后,先是生活在太极宫,后迁至大安宫。在做太上皇近十年里,李渊除了参加 ... 举行的一些宴会外,几乎不曾离开过。与其说是不曾,不如说是不能,这十年可以说是一种囚禁般的生活,开国之君,最终沦为自己儿子的「 ”阶下囚”,最终孤苦病逝。 赵武灵王虽是主动退位,但他没有一个如嘉庆帝一般听话的儿子。由于自己的举起不定,导致自己两个儿子自相残 ... ,最后自己也被自己的儿子围困沙丘宫,活活饿死。 所以,历史上很少有皇帝自愿放权,因为放权就等于放命。 什么情况会主动让位? 当然,并不是所有情况下皇帝都舍不得退位的。有两种情况,即便皇帝再不舍,他们也会主动弃权让位。 1.朝局艰难,皇冠变为「 ”愁帽”,甚者宝座摇摇欲坠,朝不保夕,于是主动摘愁帽、离危座。 在唐朝的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特别的皇帝,面对变幻多端的政治格局,他先后三次当皇帝,又三次主动退位。在不利的情势之下,能够做到韬光养晦;在至高的地位上能够退位让贤,拿得起放得下,不争不抢,因此能够得以保全自己。这个人就是李旦。 李旦的三次让位,可以说都是形势所逼。 第一次,让位给母亲武则天。 父亲李治还在世时,母亲武则天就负责掌管朝政。李治死后,李旦被武则天扶上皇位,但实则还是武则天在掌管大权。而武则天没有取代自己的原因,只是她的势力还不够强大,这一点,李旦看得很清楚。于是,他决定以「 ”退一步”来保全性命。 第二次,让位给哥哥李显。 公元698年,李显被接回洛阳,按理他该好好当皇帝了吧?可你看他是怎么做的: 「 ”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 其实他称病只是借口,主要是自己无力与有实力的哥哥抗衡,又不愿参与到皇权斗争,所以自动退位。后来李显多次试探李旦的心意,想要给他封号,都被李旦拒绝,原因也只有一个,李显有儿子。李旦一旦表露出一点想拿回政权的意愿,立马就会 ... 掉。如此种种,只有为四个字:明哲保身。 第三次,让位给儿子李隆基。 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将李旦附上皇位。有两个有能之士辅佐,自己总算能安稳称帝。不过问题又来了,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太强了,二人又在朝中互掐。自己根本驾驭不了,而且政务上又老是出错,不是当皇帝的料。思虑良久,他干脆再次退位,把皇位又拱手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 2.受到武力胁迫,不得不称太上皇。 谈起受武力胁迫而退位的皇帝,就不得不再次提起唐高祖李渊。没办法,这个例子实在太典型。 细数历代开国皇帝,如刘邦、朱元璋等之流,都被后世称为乱世英雄,是开创伟业者,是才华卓绝之辈。可作为盛世唐朝的开国皇帝,对于李渊的寥寥记忆,却只有昏庸和无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儿子太优秀,而且野心也够强。弑兄逼父,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下,他也就不得不主动退位。否则可能连自己的性命都不保。 总结 一切历史遗留下来看起来不正常的规律,一定有其必然的因素。在变幻莫测的权利斗争中,有时候,不争,也是一种争。过去如此,放在现在亦然。 -完- 上文所有图片除水印说明,全部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你看完!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巴巴历史】头条号,支持下作者哦~
本文标签: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唐朝李旦武则天李渊唐玄宗父亲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