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朝末年,整个北方地区烽火连天,战事如潮。明朝面临开国200年来最坏的边防形势,崇祯皇帝竭尽全力,攘外和安内两头奔波,仍然顾此失彼。义军队伍中,尤其以李自成的闯军实力最大,战斗力最强。死于和李闯部队作战的,仅名震一时的名将,就有孙传庭、曹文诏、周遇吉等人。孙传庭才兼文武,谋勇兼备,是明末屈指可数的大帅之才,是关外满洲人最为头痛的对手之一。

明朝末年,整个北方地区烽火连天,战事如潮。西北、中原有李闯王扫荡突击,东北有满洲八旗铁骑攻城略地。明朝面临开国200年来最坏的边防形势,崇祯皇帝竭尽全力,攘外和安内两头奔波,仍然顾此失彼。从当时战况来看,关外满洲八旗部队战力剽悍,兵精粮足,在与明军作战中几乎保持全胜,是明朝开国以来从未遇见的劲敌。山海关距离明朝京城也不过六百里路程,因此满洲是威胁最大的心腹大患。 满洲虽强,毕竟僻处辽东一隅,人口粮食财富资源十分有限,只要明朝能调集倾国之力,集中财赋资源、 ... 资源、人才资源投入关外,即使不能消灭满洲,自保还是毫无问题的,足以把清朝势力死死限制在关外一线,休想染指中原一步。然而或许真是大明气数已尽,上天已不给崇祯这样的机会了。西北一带天灾人祸交织,贫苦农民揭竿而起,起兵造反了。 义军队伍中,尤其以李自成的闯军实力最大,战斗力最强。从1629年起兵,到1644年打进北京,15年间,李闯部队就像大闹天宫的孙猴子一样,在明朝的中原重地打了个天翻地覆。崇祯被迫把手中捉襟见肘的 ... 资源,分头使用,拆了东墙补西墙,让将领和军队在东北、西北之间千里之遥往返奔波。更为可怕的是,由于李闯部队的战力惊人,明朝许多精兵勇将,没有战死在与满洲外敌的疆场上,却死在了李闯部队的刀下,严重损耗了明朝 ... 实力。 死于和李闯部队作战的,仅名震一时的名将,就有孙传庭、曹文诏、周遇吉等人。孙传庭才兼文武,谋勇兼备,是明末屈指可数的大帅之才,是关外满洲人最为头痛的对手之一。曹文诏被《明史》成为「 ”忠勇冠时,明季良将第一”,单论武艺高强,悍勇绝伦,当时明朝武将中无人能与比肩。更兼忠心耿耿,丝毫没有明末武将的骄惰习气,是崇祯手里一张王牌。宁武关总兵周遇吉,心如铁石,坚守宁武小城, ... 死李闯20000余人,让李闯王都心生惧意。最后也死在闯军手里。 崇祯十六年,李闯王在榆林打了一仗,创造一个记录,一次性 ... 死明军8个总兵官。几乎把崇祯的武将人才储备掏空。1643年十一月十五,李自成大将李过、高一功率领4万人马,围攻重镇榆林。说起这个榆林,当时虽是边境小城,却是个非同一般的所在。榆林地近边陲,处于四战之地,民风剽悍,好勇斗狠,从军立功是当地年轻人的择业首选,是明朝 ... 人才重要输出源地,明末军中军官半出榆林,号称「 ”总兵之乡”。 仅当时被闯军围在城里的,总兵一级的就有原山海关总兵尤世威、原辽东总兵尤世禄、原延绥总兵李昌龄、原宁夏总兵侯世禄、侯拱极父子、原宣府总兵王学书、原山海关总兵王世钦、孤山总兵王永佐等8人,很多人都曾跟随袁崇焕在关外血战满洲。他们当时或定居于此,或在当地任职,或赋闲在家。面对李闯围攻,众将毫无惧意,带领城内仅有的3000士卒,不顾兵力悬殊,外援断绝,奋起反击,闯军血战数日不能破城。最后李过用 ... 炸毁东城墙,闯军才蜂拥入城,攻陷榆林。榆林守军除少数残余部队逃出外,8总兵同时被害。一时崇祯的武将人才储备为之一空。
本文标签:明朝李自成中国古代史武将中国历史历史崇祯明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