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竹林与「 ”无竹”之辩:「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历史谜题

1960年4月,在江苏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的一位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发掘了一组大型拼镶砖印壁画。全画由648块长方形青砖拼镶而成,分为左右两块,对称分布在主室南北两壁,每块各长244厘米,高88厘米。画 ... 绘有八人,在人物身侧刻有各自的名字。南壁由外侧向内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壁为向秀、刘灵(伶)、阮咸、荣启期,人物以同根双枝形的树木隔开,共有十株。其中,除春秋时期著名隐士荣启期之外的七人正是古代所谓的「 ”竹林七贤”。因此,此画后来被命名为「 ”竹林七贤及(与)荣启期”。此砖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人物组图,也是 ... 最为精美的砖画之一,被誉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壁、北壁 一、竹林「 ”无竹”? 画中的竹林七贤席地而坐,或酣畅饮酒,或弹琴吟诗,无不尽显文人风流。这也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等史实相符。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此砖画及后续其他墓葬出土的「 ”七贤与荣启期”题材的砖画中均未见竹子,画中所画或为柳树,或为阔叶树。就连唐代画家孙位以竹林七贤为题材的《高逸图》中竟然也未见竹子。这一谜团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983 年,宋伯胤先生在发表的《竹林七贤砖画散考》中认为有无竹并不重要:「 ”竹林七贤而无竹林,我看是无关宏旨的。” 高逸图(局部) 汪珂欣博士曾对这组砖画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参考文献1)。她认为: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 ”竹”被解释为「 ”冬生草也”。而「 ”竹林”一词在古籍中最早可见于汉代。《汉书》卷五十七下有「 ”观众树之蓊薆兮,览竹林之榛榛”、「 ”举玉杯藩露,清明竹林之属”的记载。这一时期,「 ”竹林”的含义是由「 ”冬生草”所组成的树林。 「 ”竹林七贤”的说法较早可见于《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中:「 ”《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在《陶渊明集》中也提及「 ”共为竹林之游,世号竹林七贤”。由此可见,西晋表述的「 ”竹林”仅为树林的一种,并无深层涵义。 竹林七贤 据学者考证,当时七贤居住和活动的地区山阳县(今焦作市)的太行山南部,曾种植有大面积的经济竹林。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有「 ”渭川千亩竹”的记载。「 ”竹林”有可能为该地区的别称。至东晋随着士林的广泛关注与推崇,「 ”竹林者”才开始逐渐指代「 ”七贤”,如《文心雕龙》有言「 ”浚冲不尘乎竹林者,名崇而讥减也”。 二、「 ”竹林”意象之演变 早年陈寅格先生曾提出「 ”先有七贤,再有竹林”的说法,认为「 ”竹林”这一表述源于西晋末年,是佛教在天竺清修的隐居地的别称,「 ”共作竹林之游”是东晋好事者捏造出来的。但在对佛教译经的检索中,东汉到西晋时期,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地方多译为「 ”竹园”。而在南北朝时期「 ”竹林七贤”广为传播后,佛教译经中译为「 ”竹林”的比例大大增加,往后佛经翻译也基本以「 ”竹林”为主。依此即可判断,此处的竹林应与佛教无关。 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 在「 ”竹林七贤”声名广播之后,「 ”竹林”与「 ”七贤”愈发互相联系,甚至可以互相指代。《避暑录话》曾道「 ”七贤竹林,今在怀州修武县。初若欲避世远祸者,然反以此得名”。「 ”竹林七贤”这一称谓也就流传了下来。在明代仇英的《竹林七贤图》中,所绘制的即是贤人会于竹林饮酒作诗的场景。 《竹林七贤图》(明 仇英) 在此期间,「 ”竹”的意象也发生重大转变。到南北朝时,就出现了以谢朓为代表的《咏竹》诗。此后竹子渐渐脱离了早期舜妃和女子忧怨的意象,成为高傲正直的象征,代表着中国文人坚贞高洁的君子品格,成为「 ”花中四君子”之一。 兰竹图(清郑板桥·局部) 三、林下诸贤 很有意思的是,在《世说新语》中还有一处记载,提出了「 ”林下诸贤”的说法: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籍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不难发现,这里的「 ”林下诸贤”和「 ”竹林七贤”所指代的对象完全相同:阮籍、嵇康、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也就是说,当时世人也称「 ”竹林七贤”为「 ”林下诸贤”。 在东晋僧肇的《答刘遗民书》中也提到「 ”林下”这一意象: 君既遂嘉遁之志,标越俗之美,独恬事外,欢足方寸。每一言集,何尝不远喻林下之雅咏,高致悠然,清散未期,厚自保爱。 刘遗民(白莲社图卷局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僧肇将「 ”林下”与「 ”雅咏”相连,其内涵就不是仅仅是指树林之下,而其「 ”遂嘉遁之志,标越俗之美,独恬事外,欢足方寸”正与竹林七贤的气质相合,颇有《世说新语》所言之的「 ”林下风气”。在唐代释元康撰写的《肇论疏》中将之解释为「 ”喻林下雅咏高致悠然者,晋朝嵇康、阮籍、阮咸、山涛、王戎、向秀、刘灵等七人。在于山阳竹林俱隐。不事王侯,高尚其志。今谓刘公如此也。”就明确将林下的寓意等同于竹林。「 ”林下”与「 ”竹林”相重合的寓意内涵,成为文人雅士常常使用的意象之一。如鲍照《园中秋散》诗中最后四句:「 ”临歌不知调,发兴谁与欢。傥结延上清,岂孤林下弹”,足见「 ”林下”具有与「 ”竹林”相同或相近的内在气质。 文史君说 关于「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何以无竹的争论,实质是在梳理「 ”竹林七贤”与「 ”竹林”的关系。无论是将竹林作为当时地名的别名还是称其为「 ”林下诸贤”,我们都可以发现,「 ”竹林七贤”的内在特质及内涵并不因此而改变,其重点并不在「 ”竹”,而是那「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文人气质,是七贤赋予了「 ”竹”以新的灵魂,而非本末倒置矣。 参考文献: 1、汪珂欣:《何以「 ”无竹”与「 ”八贤”——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一见》,《中国美术》,2017年02期。 2、王汉:《林下与南朝竹林七贤砖画为何无竹》,《形象史学》,2017年02期。 3、鲁红平:《论「 ”竹林七贤”称号的动态生成过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作者:浩然文史·郑大嵩阳国学会)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竹林与「 ”无竹”之辩:「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历史谜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阮籍用这四字评价刘邦,成为怀才不遇之人的代名词!值得收藏

    庞涓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一名将军,他心胸狭窄,用计残害同门手足,最后落得万箭穿心而死,临死之前大喊「”「”遂成竖子之名”!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却是「”竖子成名”的典故,咱们一起往下看!魏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名叫阮籍。阮籍容貌英俊,性格狂傲,志向宏大,学识渊博。生活中,他按老庄哲学思想处世,顺其自然,不拘小节。有时他一连几个月关门看书;有时又出外游山玩水,多日不归。他不仅诗歌文章写得

  2. 华歆主持曹丕受禅仪式亲手终结了汉王朝,后世为何对他评价甚高?

    作者:许云辉(华歆)东汉末年,三个志同道合的少年,为了拓展视野和扩大知名度,联合组成游学小队,从平原高唐出发,外出闯荡。

  3.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竹林七贤离经叛道,为何还被后人推崇?

    说起竹林七贤,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世俗脱离,明明处于一个被封建制度牢牢束缚的乱世时期,却反其道而行之,过出了属于自己的潇洒自在的生活方式。然而,为何即便他们不与天下共谋,排斥远离独揽大权的朝廷,甚至不在乎生死,做出了众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也能被世人当做时代的标榜呢?

  4. 史上第一酒鬼:被妻子推进装满酒的缸里,3天后妻子才看酒缸

    刘伶就算放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十足的酒鬼了,他喜欢喝酒到什么境界呢?他老婆有一次把他关进酒缸,三天之后都看傻了。刘伶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他是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个人。刘伶这个人的性格是真放荡不羁,根据史书记载他喜欢喝酒也就算了,喝醉了之后还喜欢把衣服脱了。

  5. 以晋武帝执政之失为例,浅谈西晋急速衰亡的原因

    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65年代魏建晋,在东吴衰弱之时一举统一全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局面。晋武帝执政之初花费十多年时间让百姓休养生息,此时的晋朝已经具备了长期发展的基础,司马氏也得到士族阶层的普遍支持。从晋武帝称帝以后到东吴灭亡之前这16年间推行的一系列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充实国家的举措。

  6. 「 ”竹林七贤”告诉你,如何才能长得丑活得久

    说起「”竹林七贤”的刘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史料记载称他):「”文人酒痴”、「”一米四几汉子”、「”容貌丑陋”、「”热衷裸奔”、「”沉默寡言”、「”人情淡薄”、「”与世无争”。最让后世铭记他的特点是:爱酒如命,被称为「”醉侯”。他常常坐着鹿车,腰里揣着一壶酒,让人扛着一把锹跟着他,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挖个坑把我埋了”。看似包藏万物,无忌生死的豁达爱酒境界,其实蕴含着人生大智慧和厚重的生存哲学

  7. 魏晋风度: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名士和药、酒)

    竹林七贤(此文阅读时间约15分钟)名士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许多人往往浮现出放浪形骸的印象,但除了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以外,更多的人则是以注重人为修饰为特征,以阴柔美为风尚的。在中国文化中,对于男人的形象,一般地说以仪容魁伟为重,对于相貌本身倒不是十分注重。但在魏晋时期则是异数,对于相貌和形态的关注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多数时代被视为病态的癖好,在魏晋时期却是互相夸耀的资本。当时一个名士

  8. 竹林与「 ”无竹”之辩:「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历史谜题

    1960年4月,在江苏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的一位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发掘了一组大型拼镶砖印壁画。全画由648块长方形青砖拼镶而成,分为左右两块,对称分布在主室南北两壁,每块各长244厘米,高88厘米。画...绘有八人,在人物身侧刻有各自的名字。南壁由外侧向内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壁为向秀、刘灵(伶)、阮咸、荣启期,人物以同根双枝形的树木隔开,共有十株。

  9. 南京发现南朝墓,出土最早竹林七贤人物图,专家:共8人,没竹子

    1960年4月,在江苏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的一位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发掘了一组大型拼镶砖印壁画。全画由648块长方形青砖拼镶而成,分为左右两块,对称分布在主室南北两壁,每块各长244厘米,高88厘米。画...绘有八人,在人物身侧刻有各自的名字。南壁由外侧向内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壁为向秀、刘灵(伶)、阮咸、荣启期,人物以同根双枝形的树木隔开,共有十株。

  10. 司马昭不顾三千太学生求情,一定要 ... 掉嵇康,与一首名曲有关

    一提到嵇康,自然想到竹林七贤,哪七个呢?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这七个人都是当时的名震一时的潮男贤士,是玄学的代表人物,执牛耳首推的自然是嵇康。有人会想到《广陵散》,十大古琴曲之一。不是古琴爱好者知道《广陵散》大概源起金庸的武侠小学《笑傲江湖》。曲洋和刘振风两位临时合作之曲相信观众至今印象深刻。

随机推荐

  1. 梁必业的亲属关系如何?爷爷是少将,叔叔是中将

    若非梁兴初的爱人,任桂兰撰写《梁兴初将军的戎马生涯》,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在开国将帅中,来自江西省吉安渼陂村的梁仁芥、梁兴初、梁必业,是亲属关系,其中梁仁芥是爷爷辈,梁兴初是叔叔辈,而梁必业则是孙子辈。叔叔辈的梁兴初和孙子辈的梁必业,都是中将。>>梁必业是属于政工干部,关于梁必业,最奇妙的事是发生在1949年5月和1950年4月前,这段时期。

  2. 梦见笔架 笔筒 笔匣

    周公解梦梦见笔架 笔筒 笔匣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笔架 笔筒 笔匣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长着牛头的人

    周公解梦梦见长着牛头的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长着牛头的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飞机迫降

    周公解梦梦见飞机迫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飞机迫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大规模枪击事件重塑了加拿大关于 ... 和政治身份的争论

    事件发生在一个拥有50万人口的城市,2015年全年仅发生两起谋...案,本周末发生在一座...寺的大规模枪击事件给魁北克市和加拿大全国居民带来了巨大的震惊。但这次暴乱造成6人死亡,19人受伤,让人想起近30年前发生的另一次出于政治动机的袭击:1989年12月6日,在一个下着毛毛雨的下午,发生了蒙特利大屠...,25岁的MarcLépine穿着蓝色牛仔裤,拎着几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支迷你-14...

  6. 东逃西窜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ōngtáoxīcuàn【解释】窜:逃走、乱跑。逃到东,又窜到西。到处逃窜。【出处】《双凤乱鸣记》二十一出:“乱纷纷东逃西窜,闹哄哄兵荒马乱。”【例子】无【相关】百度“东逃西窜”

  7. 劉病已,一個被忽略的真正的漢朝雄主,你真的應該了解一下

    在公元前74年,年輕的漢昭帝突然駕崩,當時的他只有20周歲。而且漢昭帝由於體弱多病,生前也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所以大漢的皇位便出現了真空。掌握實權的霍光選擇的第一個繼承者是昌邑王劉賀。劉賀是一個非常不靠譜的皇帝,他當了27天皇帝卻干了1127件荒唐事。27天之後,霍光在皇太後上官氏的支持下廢黜了劉賀。霍光廢黜劉賀之後,又選擇了更加沒有勢力的劉病已。劉病已登基之時,只有17歲,一個非常典型的少年天子。

  8. 梦见“蚯蚓”是什么意思

    梦见长长地展开身体的蚯蚓,在不动产上获得利益。梦见蚯蚓藏草里,预示梦者家中有事故发生,可能会因为此事而忧心重重,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男人梦见蚯蚓,预示梦者事业并不顺利,可能会遭遇很多阻碍,能不能成功最后还是要看自己的能力。女人梦见蚯蚓,预示梦者在感情上并不顺畅,要注意不要轻信一些陌生人,否则很容易会人财两空。

  9. 司马迁曾四次提到一个秦朝统一的预言,太神了

    秦朝的统一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关键的历史节点之一,中外历史学家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分歧。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却很少有专门的论述,那就是人心所向。在汉朝中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曾经有四次明确清楚地提到一个著名的预言,据说这个预言预示了秦朝的统一。这个预言是周朝的太史儋提出的,却被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记载下来,司马迁著史时的心态颇为耐人寻味。

  10. 谁 是 残 障

    谁是残障有一年八月的暗夜,那晚要回家时正下着雨,我开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时狂风骤雨击打我的车子,突然手上的方向盘猛然一震,车子失控突然偏向右边,同时我听到可怕的爆炸声,我奋力把车停在雨滑的路肩,想到整个情况便愕然不知所措。在...中,用湿冷的手指去摸索螺栓和工具,而他的盲眼所带来的...恐怕至死才能终止,他们在风雨中为我更换轮胎,而我却坐在暖和舒适的车中,谁是残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