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盗墓者如何扫空光绪帝后两具棺椁的?本文作者倪方六清朝皇家陵园有三处:一处在东北沈阳,称「”清北陵”或「”清祖陵”;一处在河北遵化,称「”清东陵”;一处在河北易县,称「”清西陵”。三处陵园均遭盗墓者光顾,其中清西陵被盗的第一座帝陵,是下葬最晚的光绪皇帝的崇陵,也是目前清西陵内惟一一座地宫对游客开放的帝陵。沈阳陵区·昭陵清东陵·慈安慈禧陵清西陵·大石牌坊对于被盗情况,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已
盗墓者如何扫空光绪帝后两具棺椁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清朝皇家陵园有三处:一处在东北沈阳,称「 ”清北陵”或「 ”清祖陵”;一处在河北遵化,称「 ”清东陵”;一处在河北易县,称「 ”清西陵”。三处陵园均遭盗墓者光顾,其中清西陵被盗的第一座帝陵,是下葬最晚的光绪皇帝的崇陵,也是目前清西陵内惟一 一座地宫对游客开放的帝陵。沈阳陵区·昭陵 清东陵·慈安慈禧陵 清西陵·大石牌坊 对于被盗情况,我在「 ”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已发表过几篇相关文章,(见《光绪帝下葬25年后陵被盗,盗墓者太精,仅多挖几铲便破了反盗设计》和《盗墓者拉住脚,将光绪尸身从棺中拖出,但考古时发现他趴在棺床上》等文章)。当时,盗墓者重点盗的目标是光绪帝后两具棺椁。
1980年清理时,考古人员仔细察看了光绪的棺材,希望能发现点什么,但棺内被盗得很干净,只有棺内壁还存收殓时的装饰物,四周围五色织金梵字陀罗尼缎5层和各色金龙彩缎8层,共计13层。据考古报告,从里往外分别是—— 光绪皇帝棺椁,发白处原是盗洞,见下面对比图 光绪皇帝棺椁上盗洞,1980年清理时拍摄 第一层,红底兰条。第二层,兰色,上有用金丝线织的梵文,织有「 ”杭州织造臣广英”。第三层,黄色,上有用金线织的梵文,还织有「 ”杭州织造臣舒麟”。
第四层,黄色,水云龙纹图案,上织有「 ”杭州织造臣容X(「 ”适”字的「 ”舌”换成「 ”亭”) ”。第五层,黄色,上有用金线织的梵文。第六层,兰色,上有用金线织的梵文。第七层,大红色,红底兰条,织有「 ”杭州织造臣盛桂”。
第八层,黄色,有用金丝线织的梵文。第九层,黄色,上织有「 ”杭州织造臣广英”。第十层,红色,红底兰条。第十一层,黄色,云底弯字花纹,似「 ”S”形纹。
第十二层,紫红色,红黄四层在一起。第十三层,大红色。说明牌 地宫石门 椁内棺外有一层黄龙缎套,围在四周,已腐朽。围帐的梵文有的保留较完整。
据专家鉴定和识读,围帐上所书写的文字是藏文咒语,并认出「 ”南无叭噶瓦帝……”等语,意思是阪依如来。隆裕皇后的棺椁要比光绪皇帝的稍窄小一些,棺椁盖已被盗墓者揭掉,口敞开着,棺内情况看得清清楚楚。棺内外四周均用大红漆底,书写金色梵文。据清宫档案记载,隆裕皇后的棺椁收殓前曾进行过精心的装饰:「 ”梓宫漆饰完竣,应令达喇嘛缮写西番金字四天王咒。
”不但棺盖内四周和顶部有梵文,棺身四周也都书写着梵文,现在网友参观时还可以看到。隆裕皇后棺椁,红底,书写金色梵文 隆裕皇后棺椁,上扫金梵文。清理修复后拍摄 棺外盖顶上还雕有九尊合手瞑目、盘坐莲花上的佛像。下有一只金凤凰,挺立山岩,展翅欲飞,身边云朵团团,脚下高山海涛,山上山花烂漫。
考古报告评价称,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生动,刀法玲珑,细如发丝,从设计到雕刻,技艺都很高超,是一幅杰出的雕刻艺术珍品。与光绪皇帝的棺椁一样,隆裕皇后棺椁被盗墓者破坏更严重,棺和椁盖被盗墓者整个从上面揭开,椁板翻在了光绪皇帝的停顶上。椁的东梆全部拆开,露出了内棺,椁板架在东侧稳棺石上。隆裕棺盖上佛像,1980年清理时拍摄 崇陵,马槽沟角度拍摄 在椁尾部的堵头板上,有用斧锤凿的痕迹,但未凿透。
可见,1938年的盗墓者,也欲像盗光绪皇帝棺椁一样,将隆裕皇后的棺材凿出大洞,将她尸体拖出来。但后来盗墓者放弃这样做,而是直接拆掉椁东梆,撬开棺盖,这样,操作的空间更大,寻宝时更方便。但是,盗墓者这么做破坏更狠,带来了灾难更大。因为棺椁盖已敞开,地宫内又长年滴水,空气潮湿,隆裕皇后的服饰、尸骨已全部腐烂,保存远差于光绪。
考古人员在清理时,看到隆裕皇后棺内两边有明显的滴水坑,里面的随葬品、衣物已全都成了烂泥状,她的尸体也因此完全腐烂了,表面上只能看到局部的骨骼露在外面。隆裕皇后棺盖被揭,棺头明显有被凿痕迹,见红圈处 崇陵明楼前石五供 隆裕皇后的头发没腐烂,但非常杂乱,发辫也散了,只剩一根红头绳绑着。当年收殓时戴的凤冠、固定发型的金钗银鐕,都被盗墓走揪走了。隆裕皇后的棺椁装饰也同样讲究。
清朝支付宝,皇后的梓宫内衬梵字陀罗尼缎5层,各色妆龙彩缎4层,共9层。考古人员看到,盗墓者没有放过棺壁围帐,将锦缎看走了,从里往外只剩3层—— 第一层,红紫色,上面用金丝线织的梵文。第二层,红色略发紫,上面用金丝线织的梵文。第三层,黑紫,上面用金丝线织的梵文。
每一层都用一条整的缎布,围在棺内的四壁上,用戴帽的铁钉钉在棺板上。到考古清理时,铁钉均已生锈。1980年清理时发现的光绪皇帝一段发辫 地宫内双棺 虽然隆裕皇后棺内是烂泥,但考古人员还是很仔细地清理了一通,表面看无任何遗留物,但考古人员从隆裕的原尸身烂袍子底下(右肋位置),发现了已腐烂的小荷包一枚,内装有各种珠类随葬品275件,尚可模糊看出是一串朝珠,但串连丝线已腐朽,多数已不知其连接关系。在隆裕皇后的手骨位置,发现玉石1块,扁圆形,二面各雕水浪花和循环花。
玉石块中间渐有黄点,边上较光圆,黄点较多,长6. 5公分,宽4. 7公分,这说明,她当年的手里握的是一块玉石。棺内清理出的其它随便品,考古报告记录如下—— 钻石戒指1枚个,中间钻石,周边镀金凰晶莹光亮。降裕皇后棺内清理出的朝珠 清宫朝珠 翡翠球30个,绿色,直径1公分,中间有孔,呈圆形。大珍珠4颗,四个大小不一,呈椭圆形,上面有孔。
小珍珠112颗,呈圆形,每个中间都有孔,银白色。大玛瑙球9个,其中5个是较大的,形状似大紫圆葡萄,直径6公分,呈圆形。玛瑙坠2个,中间有孔,没有图案,扁形,下边外卷,中间有孔。红坠花3个,桔黄色,高1.2公分,宽8毫米,中间有孔,下面是蕉瓣形。
小玛瑙片113个,桔黄色的圆片,中间有孔。被1938年盗墓者撬开的第一道石门,东侧门敞开,1980年清理时拍摄 固定棺椁的龙山石 除了盗空帝后两具棺椁外,摆放在地宫内的随葬品,盗墓者自然更不会放过。据记载,光绪帝后下葬地宫时,放置有宝册,置于木箱上,「 ”宝案在西”,「 ”册案在东”。这宝与册均让盗墓者盗走了,已无从知晓宝册内容。
棺床下每个石须弥座上,放置一个木箱。箱子内外二层,外箱大小在40 X 40公分,里箱在30 X 30公分。还有一长方形的木箱,系厚3毫米的木板做成,外面涂一层金粉,上面有浮出的兽形花纹图案,内放何物不详。地宫东侧石矶原放木箱,文物被盗一空,1980年清理时拍摄 石棺床 箱子的合叶、扣吊都是铜的。
木箱因被盗者破坏较甚,内物一空,只在破碎的木板中发现了象牙启子1个和铜钥匙1把,象牙启子上有黑墨字迹。那么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遗骸,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可以说非常慎重。考古人员将帝后二人的遗骨,分别放在阴凉处,在晾干后,分装入特别准备的塑料袋内,然后摆放进专门 ... 的木箱里。之后,如收殓一样,将木箱分别放进各自的棺椁内。
也就是说,现在游人在崇陵地宫内看到的两具棺椁内,并不是空的,他们尚存的遗骨仍葬在其中。1980年清理时拍摄的地宫 但是,在封装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遗骨时,考古人员暗中留了一手,截留了他们少量的头发、骨骼,放进清西陵的文物库房中。专家知道后,称赞这一做法有远见,为2008年确认光绪死因和体质提供了方便,有了化验标的物。不然,可能还要再次打开棺椁。
2019年11月8日拍摄的地宫。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