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代的极限速度,日行八百里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是全世界最倾向于统一的集权化国家,自三千年前武王伐纣开始,中国就有了一体化的根基,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这么多文明发源地,唯独中国的文化没有中断。那么维系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统一的信息系统,所以自周朝建立之初,就设立了覆盖全国个个诸侯国的驿站系统。

由于那时候生产力极其低下,连个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你别看电视里经常有什么飞鸽传书,那玩意极其不靠谱,而且信鸽的活动范围有限,所以根本无法满足官方的需求。在古代最快最稳定的交通工具就是马,但是马说到底也是动物,再能跑也得休息,所以官方就在主要的交通线上每隔二十里就设立一个驿站,里面养着足够的马匹、驿卒,和休息的场所物资。朝廷里的消息就顺着交通线传递,每隔二十里换马,所谓马歇人不歇。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也没有精力打理驿站,所以覆盖全国的驿站是半官方半民营的,国家内部之间的消息传递由封地之间自己负责。当时齐国的经济最为发达,从齐国往周边各地都有四通八达的驿站系统。有点像今天的公路辐射线,你看看中国的公路地图,从上海射出密密麻麻的辐射线通往周边各地,那时候的齐国就相当于今天的上海。除了齐国之外,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商业贸易也极为发达,所以那时候的驿站除了传递情报、信件之外,也开始捎带一些商品货物之类的。 >到了汉朝,交通情况改善,再加上马匹的品种得到了改良,所以驿站就每隔三十里。虽然快递的效率是提高了,但却只能朝廷使用,老百姓要想使用朝廷驿站,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高昂到什么地步呢,就算家里死了人都不舍得用一次来报个信。日后这个系统一直延续了下去,直到清朝末年,电报和铁路的建设,延续了三千多年的驿站系统才被才撤掉。 >在此期间驿站系统不断完善,包括路线优化、马匹管理、物资转运等等,尤其是在唐、元、明、清时期,国家版图不断增大,漕运系统愈加发达,逐渐形成了上千个驿站,覆盖全国各州、府、县的庞大体系。根据情报的重要程度,也划分了不同的速度等级,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加急文书”。在唐代之前,传递速度有限,一般普通加急文件的速度也就日行百里,要是从北京到南京发一封信件,大概二十天才能送到。如果使用加急文书,速度翻一倍也就是十天,要是边关急报,那得要烽火台等工具配合,最高速度能达到四百里左右,从南京到北京大概需要五天。 >唐代之后,驿站发展迅速,文书的传递速度空前加快。普通文书的传递速度已经可以日行三百里,从南京到北京也就六七天。如果是最高级别的边关急报,已经可以达到五百里,从南京到北京只需要四天。按照唐朝的疆域来说,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紧急事务,住在长安的皇帝最多八天就能知道。后来速度越来越快,出现了“六百里加急”,甚至是驿站速度极限“八百里加急”,所谓八百里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大概也就是四百公里,如果使用“八百里加急”从南京送消息到北京只需要两天半的时间。 当然这个“八百里加急”是不那么容易做到的,可以说是农业社会所有资源融合的最高极限速度。简单来说就是文书在运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于地球八百里的移动速度。比如说某个地方发生叛乱,地方官知道后马上启动紧急奏报系统,奏折一写好立刻交给传信兵卒,小兵拿了信之后马上去驿站骑最好的马用最快的速度赶往下一个驿站,到了下一个驿站停留不到一分钟立刻换马再往下一个驿站,如此反复。 每个驿站都有个地方常年准备好快马、干粮和饮水,以供加急文书使用。小兵的吃喝拉撒都在马上,不眠不休直到目的地,小兵的身上还插一个加急文书的标记,沿途任何人不得阻挠、耽误。如果小兵没有按时把信送到,轻则打成残废,重则直接处死,要是路上有人耽搁,一样会受到重罚,甚至处死。当然了,达成这种速度代价非常大,很少有马能够坚持三十里的急速奔跑不休息,等快马跑到驿站多半都会累得气绝身亡。而传令的小兵也会因为过度劳累,吐血而死,如果小兵在路上累死了,那么驿站马上就会启用常备驿卒,把艰辛旅途进行下去。由于“八百里加急”的代价实在太大,简直就是用生命来运快递,所以朝廷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的。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的极限速度,日行八百里是如何实现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从前车马慢,没有车站,只有驿站”——细说古代驿站的千年风尘

    引言「”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知道木心的人不多,但知道这首《从前慢》的人却不少。是的,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车、马、邮件最快的地方大概就是驿站了。「”驿站”在很多古代背景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出现,「”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这些文字,穿越时空,唤起了今天的我们对「”驿站”这一古代基础设施的好奇和

  2. 唐代交通线:驿站制度和过所制度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在当时人看来,如此大的帝国治理难度一定很大,为了稳定帝国边界,秦始皇多在各地修路以确保秦军可以迅速抵达各地,及时控制帝国。许多年后,唐王朝建立,唐王朝是一个版图远远大于秦汉的帝国,面对着边境问题以及地方治理问题,唐王朝必须整顿好相应的交通问题,因此就产生了驿站制度和过所制度。然而这两种制度基本上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效力,对于民生没有太大帮助。

  3. 清代的驿站有什么功能,从京师到各省都有哪些网络?

    在很多古装政治剧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场面:前方战事吃紧,皇帝和大臣们焦急地等待战报。

  4. 镖局就是古代的快递?带你了解驿站和镖局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有了快递和物流,但是在古代,是没有东西的,只有驿站和镖局,收人钱财,凭借武功,专门为人保护财务或者保障人身安全的机构。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出门去赶考,此时你还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可以选择镖局护送你去京城,等这个人考上状元了,变成了处级干部,衣锦还乡的时候就可以用国家的驿站了。

  5. 古代「 ”八百里加急”为何连强盗都不敢去抢?强盗:简直是找死

    在唐朝,一尺等于0.303公尺,一里等于454.2公尺。唐朝的五百里大约就等于现代的227公里,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于八百里加急,两天吧,估计就到了。在唐朝的时候,驿站大概有一千几百个,并且有差不多两万多人从事和驿站有关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就是来往的信件能够及时快速地传递官府文件。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强盗为何都不敢抢?强盗:我可不找死!

  6. 尘封往事: ... 古道有几条

    对此,唐朝极为震惊,于是派5万兵马与吐蕃对峙。唐蕃古道开辟后,汉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唐蕃道开通后,古代中印与中尼文化交流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如今这一被称为“甥舅盟碑”的会盟碑仍矗立在...大昭寺前。由于互市多集中在唐蕃交界的河西走廊一带,唐蕃古道自然是中原物资进入蕃地的主要通道。

  7. 晚明官员的贪腐:盘剥手段之下作让人大开眼界

    晚明官员们的黑色收入,除了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的下级向上级打点,以及利用工作之便...国家款项这种普遍性贪腐外,还有一些见诸正史和笔记的向民间直接捞钱的方式,堪称从蚊子腹内刳油,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官员为了从老百姓那里攫取钱财,其手段之下作,心肠之毒辣,名目之荒谬,都让人大开眼界。一旦判为不合格,商品原物退回还是其次,重要的是,商户轻则会遭一顿暴打,重则被扔进大牢。

  8. 古代的极限速度,日行八百里是如何实现的?

    在唐代之前,传递速度有限,一般普通加急文件的速度也就日行百里,要是从北京到南京发一封信件,大概二十天才能送到。普通文书的传递速度已经可以日行三百里,从南京到北京也就六七天。后来速度越来越快,出现了“六百里加急”,甚至是驿站速度极限“八百里加急”,所谓八百里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大概也就是四百公里,如果使用“八百里加急”从南京送消息到北京只需要两天半的时间。

  9. 晚明官员的集体贪腐:盘剥手段让人大开眼界

    晚明官员们的黑色收入,除了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的下级向上级打点,以及利用工作之便...国家款项这种普遍性贪腐外,还有一些见诸正史和笔记的向民间直接捞钱的方式,堪称从蚊子腹内刳油,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官员为了从老百姓那里攫取钱财,其手段之下作,心肠之毒辣,名目之荒谬,都让人大开眼界。但到了百患丛生的晚明,许多根本没有资格享受驿站的官员甚至家属,纷纷染指。

  10. 八百里加急为什么没人打劫?如果打劫了会是什么后果?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快递业这样发达,但是却也会遇到有人需要把东西寄给远方人的情况,不管是一些物品,还是一个消息、信件等,而有需求就会有人来做,不管发展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必然会有人想办法来解决人们的这种需求。而如果要运送一些大件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最初的“快递”是为官府专门服务的,后来慢慢发展起来之后,才不仅限于官府。

随机推荐

  1. 由女人的眼睛看其运势好坏

    对于女人而言,不同的眼相预示其运势的不同。由于眼睛斜视,焦点较模糊,不安闲感就减少了。一个女子过了20岁,眼白部分还有蓝色青色,这说明体质不好,发育不良,且有神经质的倾向。

  2. 韩国人为什么总说中国领土是他们的?他们的自信从何而来?

    有人说千万不要跟韩国人谈历史,因为全世界都发源于韩国,孔子是他们的,老子是他们的,粽子是他们的,连龙舟都是他们的,那么为什么韩国人这么自信呢,是不是仅仅不要脸这么简单呢?250年后,三韩人王建在...半岛南部建立高丽国,史称王氏高丽,虽然地理位置一样,但是性质完全不一样,高句丽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但却被极端的韩国人说成是他们的政——高句丽的领土也被说成是他们的了。

  3. 王贞风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王贞风

    王贞风出身琅琊王氏,是东晋名相王道的玄孙女、南朝宋明帝刘彧的皇后。王贞风怎么死的泰豫元年四月初七日,宋明帝去世,刘昱即位,尊奉嫡母王贞风为皇太后。萧道成称帝后封宋顺帝为汝阴王,王贞风为汝阴王太妃。不久后,王贞风也逝世,时年四十四岁,追加谥号为明恭皇后,按照南朝宋皇后的礼节安葬。>如何评价王贞风>王景文:“后在家为儜弱妇人,不知今段遂能刚正如此。”

  4. 晏子简介 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晏子简介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晏子》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汉书·艺文志》称其《晏子》,列在儒家类。>《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生动呈现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答辩性。

  5. 梦见吃泥鳅

    周公解梦梦见吃泥鳅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泥鳅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金山活佛神异录:活佛感化道人

    活佛感化道人这件事,要算是活佛在佛国行道当中的一个插曲,也算是一件奇特的事,当活佛初来仰光时,在龙华寺一同挂单的当中,有一老一少两个道人(道教),江苏人,那两个道人在俗时,原本是叔侄,那个老道人本不是正当修道的,而是专门跑江湖为活计,因为他年岁大,身体衰老,需要有人随身侍候他。看来活佛救了小道人一条命,据说那个老道後来在半路上得病死了。

  7. 为何名将王翦和蒙骜逃不过三代而亡的厄运?

    说到将军世家三代必亡的魔咒,必须从秦国的王氏和蒙氏这两个将军世家说起。司马迁说过,在秦始皇"尽并天下"的战争中战功卓著者有王氏和蒙氏。这两个将军世家可以说都是最终三世而亡,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奇怪的魔咒。王氏和蒙氏的"三代而亡"王氏是秦国的土著,王翦则是这个"将军世家"的第一代。他少而好兵从小就从军打仗。公元前236年,即秦王亲政后的第三年,王翦作为一方面军的主帅率军攻赵,破其九城。公元前229

  8. 梦见鲸鱼吃人

    周公解梦梦见鲸鱼吃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鲸鱼吃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qq说说人生感悟短语-感人的情话

    喜欢一个人真的很难。低调,是一种超然洒脱、平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人生的真谛。真实的背后,欲望才是主谋。顺应自然,笑待人生。

  10. 笨狮洗头

    笨狮是真的笨吗?有一头笨狮,在一棵老松树的树身上使劲蹭它的脑袋。>“我知道洗头,可是上哪儿去洗呀?”>笨狮还在松树上蹭脑袋,蹭啊蹭,蹭够了,才想到去洗头。笨狮心里很生气,“不说就不说,谁要你说啦?”笨狮躺下说,“可是躺下以后怎么办呀?”>“唉,真是头笨狮。”大象抬起一只脚在笨狮的肚子上重重踩了一下。哇——笨狮把水都吐出来了,流进了池塘。>大象和小金鱼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你真是头笨狮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