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伊斯坦布尔并不是土耳其首都,那是哪里?地球知识局

提到土耳其,第一时间出现在脑海中的招牌城市总是伊斯坦布尔,更有甚者将伊斯坦布尔理所当然地认作土耳其首都,而忽略了其真正的首都安卡拉。 欧亚大陆的枢纽,无人不知的至尊之城 >确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君士坦丁堡(1930年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一直是土耳其人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首都,其地位绝非安卡拉可比。但今天的土耳其的确也已经抛弃了千年古都,迁到海峡对岸的内陆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 >欧亚大都会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其位于东欧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南为马尔马拉海,北为黑海,是东欧西亚汇之处的重镇。海陆通衢的优越交通条件给了君士坦丁堡极高的战略价值,早在土耳其人入侵之前就是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地中海世界与黑海世界的枢纽 >欧洲与亚洲的枢纽 >千年帝都-君士坦丁堡 >这座城市以“拜占庭”之名于公元前660年左右由希腊人建立,作为地中海与黑海贸易的中转站。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第二罗马),俗称“君士坦丁堡”。 >此后1000多年里,君士坦丁堡一直是罗马帝国的首都(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拜占庭仍自称罗马帝国,虽然这个罗马帝国是希腊人主导的),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且最为繁华的城市,其人口在10世纪时就达到了惊人的80万。(差不多同时代的东京汴梁鼎盛时则为140万,当然这数字有点水分) >领袖亲自讲解自家的帝国重镇 >但在被东征的十字军背后捅刀之后,拜占庭帝国经济衰退,国势江河日下,领土范围也渐渐收缩至都城君士坦丁堡周围。卧榻之侧的蛮族王国奥斯曼则悄悄崛起。 >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在分裂与重组之后江河日下 >罗姆苏丹国则陷入内乱之中 >罗姆苏丹之下的奥斯曼则在夹缝中悄然崛起 >(约1299年局势) >然而奥斯曼的崛起也颇为艰难曲折 >在150年之后,奥斯曼终于对拜占庭形成压倒优势 >(约1452年局势) >1453年5月29日,在经过近2个月的围城之后,奥斯曼帝国素丹 ... 二世率军攻占了君士坦丁堡。 >时年22岁的 ... 二世率军进城 >被奥斯曼帝国攻占之时的君士坦丁堡早已荣光不再,城内一片衰败,诸多房屋废弃,人口仅5万。但 ... 二世还是迁都于此,并号召无论是 ... 、基督徒(非希腊裔),还是犹太人甚至欧洲人,都应该来君士坦丁堡定居,以填充人口。 >比如历史悠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幸免于难 >虽然被长期改作 ... 寺 >但仍能看出明显的罗马建筑风格 > ... 二世之所以花大力气复兴君士坦丁堡,也是看重其经济、战略与政治价值:经济上,君士坦丁堡的海陆通衢优势能为帝国带来丰厚的贸易收入;战略上,君士坦丁堡是东欧的门户,位于西亚的帝国主体很容易向此处运送人员物资,进而剑指欧洲;政治上,君士坦丁堡是罗马皇帝的京城,奥斯曼素丹定都于此无疑增加了霸权的合法性。 >奥斯曼看似巨大却很松散 >伊斯坦布尔是这个松散帝国内不多的中心 >但是帝国更广阔的未来有两个方向 >独占巴尔干挺进中欧、黑海+东地中海帝国 >无论哪个选择,都要拿下巴尔干 >而且素丹还没有把新都正式改名为土耳其人与 ... 人俗称的“伊斯坦布尔”,而是沿用其希腊语旧称“君士坦丁堡”(只是换了拼写Qasṭandīnīyaẗ)。其实就连 ... 常说的“伊斯坦布尔”,也来源于中古希腊语,意为“进城去”。由此可见君士坦丁堡的确是当地唯一的大城市。 >在环马尔马拉海地区 >伊斯坦布尔确实是惟一的超大城市 >一方面因为伊斯坦布尔的枢纽位置并非无可取代 >一方面现在土耳其国家的规模无法支撑 >一个更富庶的环马尔马拉城市群 > ... 二世的“千年大计”成功了。至1800年,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已恢复至50万,重新跻身世界大都会之列。一座座 ... 寺也随着城市复苏拔地而起,君士坦丁堡不可避免地由基督教重镇转化为了 ... 教的“欧洲桥头堡”。 > ... 教哈里发与两圣地监护人也由驻在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素丹兼任。 > 素丹守国门 >然而风水轮流转,1683年维也纳之围战败后,昔日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国势日颓,战无不败,逐渐丧失了位于东南欧的大片领土。 >工业化的欧洲列强 >开始急切得瓜分奥斯曼帝国所剩不多的遗产 >在1912年至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再次玩脱之后,奥斯曼帝国丢掉了从阿尔巴尼亚到色雷斯的大片土地,和当年的东罗马一样,欧洲领土只在君士坦丁堡周围一带,被推上了对抗巴尔干诸国的前线。 >在巴尔干玩脱的奥斯曼 >只能把自己的首都直接顶在 ... 桶面前了 >一年过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又站边失误,陪着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一起在1918年战败解体,战胜国分片占领了帝国首都。同时希腊军队占领伊兹密尔,亚美尼亚军队与英军占领了卡尔斯。 >邻居们都在等奥斯曼帝国 >犯错误、站错队 >协约国用于肢解奥斯曼的《色佛尔条约》比起肢解德国的《凡尔赛条约》有过之而无不及。奥斯曼帝国不仅丢掉了北也门、汉志、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伊拉克与叙利亚等 ... 人占多数的区域,就连小亚细亚本土也遭到协约国瓜分,大部分被协约国占领的土地都易了主。 >协约国军队开入君士坦丁堡 >西部特拉布松至凡城一带归亚美尼亚;色雷斯大部与伊兹密尔周边归希腊所有;包括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内的达达尼尔海峡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峡地区”非军事化,奥斯曼帝国不得驻军,但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且负责区内的航运事务。没被割让的领土,大都成了列强的势力范围。 >对残存的奥斯曼大卸八块 >这可太狠了,奥斯曼帝国连“祖宗之地”安纳托利亚都保不全了,领土面积从战前的近160万平方千米,骤减至45万平方千米。《色佛尔条约》还在商讨之时,内容泄露,奥斯曼帝国舆论哗然,民怨沸腾。 >虽然以退役陆军元帅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为首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对此极为反对,坚决反对签订此“亡国灭种”的“卖国”条约,但奥斯曼素丹 ... 六世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还是强令《色佛尔条约》通过。 >这下素丹捅了大篓子,民众一下彻底倒向了民族主义者阵营,在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等人的领导下,组建了土耳其国民运动,决心以军事与政治斗争废止《色佛尔条约》。帝国 ... 对此气急败坏,对穆斯塔法·凯末尔发出逮捕令,并以缺席判处其 ... 。 >土耳其国父的背后是涛涛的民意 > 另立门户 >有了统一的反抗力量,土耳其国民运动还需要个活动中心。 >君士坦丁堡?协约国已经将其军事占领了,不仅奥斯曼素丹任其摆布,连试图挣扎一下的奥斯曼议会都被协约国解散了,不可久留。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与安卡拉 >大城市仍然是集中在沿海的 >革命者于是选择了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的安卡拉为基地。 >安卡拉位于土耳其中部,有群山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安卡拉身上也没有“历史包袱”,土耳其国民运动可以彻底与以君士坦丁堡为大本营的奥斯曼帝国“划清界限”,从泛 ... 理想转而专注于土耳其民族自身。 >此外,安卡拉位于长期被边缘化的土耳其内陆,若迁都至此,可 ... 土耳其内陆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缩小其与君士坦丁堡等沿海地区间的差距,有利于获取当地民众支持。 >在贫困的内陆搞首都也是不容易 >(安卡拉一角) >1920年4月23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正式成立,凯末尔担任 ... 兼议长。同年8月10日,奥斯曼帝国 ... 正式批准了《色佛尔条约》,凯末尔闻讯随即要求大国民议会组建国民军,以对抗奥斯曼素丹的军队及其背后的协约国军队。 >面对燎原的星星之火,英军却认为国民军仅是散兵游勇,不需要动用正规军就能击溃。而且一战刚结束,英国自己也没恢复好,于是找来了土耳其人的世仇——希腊与亚美尼亚来对付土耳其国民军。 >希腊与亚美尼亚 >一个与奥斯曼的地缘矛盾难以调和 >一个则有着灭族的仇恨 >希腊虽是获胜的协约国,但其国力比奥斯曼帝国弱多了,除了协约国有限的支持外,几乎一无所有。至于亚美尼亚,在帝俄崩溃后才重获独立,不仅同样没有工业化基础,而且亚美尼亚人在一战期间惨遭奥斯曼帝国屠 ... ,150万人殒命,元气大伤。 >亚美尼亚平民在奥斯曼帝国士兵的指引下 >进入哈尔普特(今土耳其艾拉泽)附近的监狱 >摄于1915年 >这下轮到土耳其国民军看不上对手了。不过只怕万一,凯末尔找上了新生的苏俄,表示愿意将纳希切万(亚美尼亚人多数地区)与巴统(格鲁吉亚人多数地区)割让给苏俄,以此换取苏俄的援助。 >沙俄在一战时期曾将奥斯曼人打得节节败退 >但在俄国陷入内战后 >奥斯曼又反 ... 回来夺回了“西亚美尼亚” >苏俄欣然同意,还大笔一挥把卡尔斯地区“归还”给土耳其(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与希腊人混居地区,1878年奥斯曼帝国将该地割让给帝俄)。作为交换土耳其需要负责牵扯协约国的精力,并在以后默许苏俄进入南高加索三国。 >双方一拍即合,苏俄很快在1920年至1922年间向国民军提供了近4万支 ... 、54门火炮、6300万发 ... 与近15万枚炮弹。除去军火援助,苏俄还送给国民军200多公斤的黄金以及价值1070万土耳其里拉的现金,后者相当于土耳其当年财政预算的十二分之一。 >有了列宁同志如此慷慨的援助,底子本就不错的土耳其国民军双线作战都毫无压力(大部分成员经受过一战战火洗礼),在东线用了三个月不到就彻底击败了亚美尼亚;在西线陆续收复了被希腊控制的伊兹密尔地区,把希腊彻底赶出了国家。 >凯末尔也只能先把希腊人赶下海 >制海权是一时拿不回来了 >这种海疆上的窘境一直延续到现在 >协约国这才姗姗来迟,但一切已经晚了,大家只能坐下来谈判。 >谈判期间,以安卡拉为中心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再次对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素丹开炮,于1922年11月1日宣布废止奥斯曼素丹,末代素丹 ... 六世在土耳其国民军开进君士坦丁堡前乘坐英军战舰出逃,奥斯曼帝国寿终正寝(哈里发制度则在1924年被土耳其废止)。 >末代素丹 ... 六世从多尔玛巴赫切宫后门离开 >经过一年的谈判,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成功以其军事胜利换来了政治胜利,迫使协约国于1923年7月24日签订新的《洛桑条约》,以取代《色佛尔条约》。土耳其不仅由此保住了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分领土,还收回了海峡地区的 ... ,获得了独立自主。 >不愧为三大标志之一... >同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正式成立,大国民议会的所在地安卡拉自然而然地成了新生共和国的首都。奥斯曼旧都君士坦丁堡则在1930年被正式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以与其过去决裂。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END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伊斯坦布尔并不是土耳其首都,那是哪里?地球知识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分钟历史之 奥斯曼帝国曙光初现 小酋长奇遇 蝴蝶效应 撬动历史

    「”国中哈士奇”何以有胆怒怼五常?中东作为近现代大国必争之地,一直都是争端、战乱的代名词。而在近几年,不甘平庸,争做...旗帜的土耳其及埃尔多尔更是频频「”微操”,拳打美国,脚踢俄罗斯,甚至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指指点点,颇有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味。然而埃尔多安心比天高,却往往因为实力不济落得个命比纸薄的地步,因其屡屡出格的言行,在国内网络上获封「”国中哈士奇”的美名。而土耳其不论国土、人口、经济、

  2. 费奥多西亚:前黑海明珠与历史悠久的卡法海港

    加之背靠东欧大草原,迪奥多西亚的殖民者可以获大批畜牧业产品,并远销爱琴海两岸与地中海西部。迪奥多西亚也是古希腊与斯基泰文明的交汇点相比之下,沿海希腊人的船只就更适合承载大宗商品。迪奥多西亚无疑就是斯基泰粮食产业的输出口岸。迪奥多西亚就与周围的所有希腊城市一起,经历了一段罗马军团的监视占领期。撤退之前,他们将死者尸体用投石机丢入城内,并引发了异常惨烈的后果。在战争中的双方妥协后,卡法的繁荣有增无减。

  3. 1446年君士坦丁北伐,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次远征

    1446年12月10日,奥斯曼苏丹穆拉特二世的军队,攻破了拜占庭军队死守的6英里长城。这不仅意味着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沦陷,也象征着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次复兴希望,彻底破灭。破落的帝国光复运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1204年,西欧联军在威尼斯舰队帮助下,占领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称为拜占庭最后一位圣主的米哈伊八世,率军重创了拉丁帝国的部队。

  4. 晚清如果和「 ”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打一仗,谁的胜算大?

    诗享书局原创文章众所周知清朝末年的中国是被许多国家欺负的,虽然清朝仍占着那么一大块领土,但好像似乎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来打一下清朝。这种大国弱小的局面,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但无独有偶的是,当时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和清朝有着同样的处境。这个国家就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建立于13世纪,最鼎盛时期国土横跨亚欧拉,面积接近12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帝国。

  5. 奥斯曼一世:奥斯曼帝国的创建者生平事迹

    明代前期,帖木儿帝国突然崛起,由于版图主要集中在今天的中西南亚一带,阻碍了中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交往。直到16世纪帖木儿帝国灭亡之后,奥斯曼帝国才开始了正式的向明朝遣使朝贡。也正是奥斯曼一世的出现,才把部落发展成一个小国,才能有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人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后,进入了罗姆苏丹国,一个塞尔柱王朝旁支在小亚细亚建立的封建国家。

  6. 罗马尼亚自称罗马?匈牙利表示不服,并为了土地向其发动了进攻

    根据东罗马古文献的记载称这些部落刚刚抵达欧洲时以某种部落联盟的形式运作,他们分为108个部落,部落的酋长和贤者们推荐贤德又善战的人作为部落共同的管理者,这个人被称为大公。这些部落曾经受雇于东罗马帝国,他们的使命是为东罗马的雇主们征讨那些叛逆的莫西亚人和那些脑后反骨的达契亚人,他们分别是今天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7. 拜占庭帝国的风烛残年,巴列奥略王朝为何无法阻止国家的覆灭?

    尽管巴列奥略家族的迈克尔八世在1261年率军光复了君士坦丁堡,但此后的拜占庭帝国再也难以重现往日的光辉,彻底堕落为一个偏安一隅的二等小国,最终于1453年在奥斯曼军队的火炮轰击下轰然倒塌。破败的君士坦丁堡巴列奥略家族是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族,尽管统治者们十分想让拜占庭再次伟大起来,然而这一理想可能从迈克尔八世起就是一种奢望。

  8. 钱我拿,国家我也要,揭秘史上最「 ”贵”加泰罗尼亚「 ”窃国”佣兵团

    近期,国际新闻上的新热点,无疑是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又双叒叕闹起来了。对于西班牙来说,加泰罗尼亚就像一个BUG似的的存在。因为在欧洲中世纪,加泰罗尼亚佣兵团可谓如雷贯耳。为什么加泰罗尼亚佣兵团这么牛呢?

  9. 土耳其 ... 亚美尼亚国徽侵权,赫鲁晓夫的回应让土耳其人瞬间尴尬

    而土耳其人的到来成为了亚美尼亚人的一段血泪史,大批亚美尼亚人在抵抗土耳其人的战争中死亡,许多人被迫离开自己的故土,在世界各地漂泊。当时的土耳其人认为亚腊拉山在土耳其境内,并不属于亚美尼亚,后来土耳其外交部还致信给赫鲁晓夫,土耳其外交部认为亚美尼亚人将亚腊拉山的图案印在国徽上是...裸的侵权行为。

  10. 误读的帝国: ... 战争背后的中英认识偏差

    1839年开始的...战争,是一场值得后人仔细思索的战争。有趣的是,双方的在战前的有限接触过程中,相互间都存在一定的情报和认识偏差。达曼-第乌到德里的距离...战争前后的英国人,急切的希望和中国皇帝建立直接联系。清朝中期对外的最重要情报机构居然是广州的十三行一场准备充分的战争清朝方面对...战争的备战是非常用心的基于上文所说的认识偏差,清朝与英国双方,都对...战争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

随机推荐

  1. 郑和后裔在非洲生活六百年,心愿是想回广东当保安

    据记载,郑和船队先后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东非的麻林(肯尼亚)。肯尼亚由大小不同的5个岛屿组成,其中帕泰岛面积最大,约75平方公里,岛上的5个村庄都自称是郑和的后裔。据说,600多年前,一艘郑和船队的船只,因迷失方向驶入帕泰岛附近触礁,慌乱之中,船上的数百人纷纷抛出载运的小船逃命,并从大船上快速搬下瓷器和丝绸等贵重物品。他们当中,有三人是郑和的义子,还有四百人是郑和的部下,他们划向帕泰岛

  2. 中国古代美女服饰的变迁

    中国古代美女服饰的变迁商周礼制十五而笄;西汉深衣制,上襦下裙,街市罗衣飘飘;南北朝衣身紧贴,对襟直领衣袖细窄,引入胡服风范;唐中前期小头鞋履窄衣裳,披帛半臂兴盛;晚唐时世宽妆束,衣裙宽松;宋尚素雅;明霞帔比甲兴盛;清汉族传统服饰终结,满族特色的旗袍影响至今。

  3. 钟山隐士

    钟辐年少英俊,是南京名闻遐迩的才子。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僧,老僧仔细端详钟辐的相貌,说:“你能长寿,只是取得功名后就家破人亡,须牢记!”当时钟辐刚娶樊若水之女为妻,新婚燕尔之际,皇帝下诏开科取士。>钟辐梦醒后,体会此诗含有怨恨之意,又盘桓数月才携青箱整装起程。到了采石渡时,女仆青箱暴病身故,钟辐为此悲痛万分。钟辐屈指一算,其妻亡故之夜,正是他在县楼梦见妻子示诗之时。

  4. 未央宫的地下暗道是怎样的?这些暗道是谁建造的?

    在西安的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在未央宫遗址下面发现了数条暗道,暗道的四通八达让人瞠目结舌。那么这未央宫地底下暗道是什么样子的呢?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在未央宫遗址的地下,发现了数条暗道,暗道周围由青砖铺砌,虽被焦土掩埋却都保存完好。综合来看,未央宫下的暗道绝非偶然为之,而是西汉初年紧张政治形势下的产物,它的存在不仅说明了刘邦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也同样透漏出这位统治者过人的心机与谋略。

  5. 晚上做梦梦见流口水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是窃听自己潜意识和意识相互交流的机会,它为人们打开了通往自我整合的大门钥匙。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解析有关梦见流口水的梦境代表什么寓意吧。梦见自己流口水表示一切事都不称心如意,运势正在走下坡。梦见嘴里流口水表示在金钱方面将好运当头,也许可以意外的分到红包;或有额外的收入。梦见开枪打死人或者动物–周公解梦

  6. 梦见纸币撕坏

    周公解梦梦见纸币撕坏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纸币撕坏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警告

    一位年轻妇女在路上见到一个男孩正在抽烟,就停下来用警告的语气问那个孩子:“你爸爸知道你抽烟吗?”男孩机敏地马上回答说:“你无故在半路上和陌生男人讲话,你丈夫知道吗?”

  8. 美国内战战场的摄影安魂曲

    沃尔特·惠特曼在《麦田复活奇观》一诗中描述了一种对人类苦难漠不关心的景象,即“天真而不屑”的夏粮从世代埋葬的同一片土地上长出来。他在1856年出版了这首抒情诗,不久前,南北战争把桃园和麦田变成了人间痛苦的景象。的相关内容是南北战争:视觉历史购买破碎的土地摄影系列,作者是艾略特·杜迪克,似乎挑战了惠特曼对一个漠不关心的地球的看法:在这些战场全景中,150个夏天的新生命似乎无法取代死亡。季节变化只是这

  9. 这5种食物,即使营养丰富,也不适合一岁内的宝宝吃

    因为此时吃这些食物,非但不能提供营养,反而会危害其身体健康。前列腺素属于天然发炎性物质,容易引起过敏和发炎反应。尽量选择母乳或者配方奶,里面的营养成分比例合适,正好适合于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

  10. 冤有头、债有主!真正气死周瑜的到底是谁?

    冤有头、债有主!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多有逻辑上的错误,而且会令读者对于这一段历史及其相关人物产生误解。此前,刘表已经病逝,由刘琮接任,迫于曹操的实力,刘琮举州投降。讨论中没有提到刘备的因素,这说明孙权与诸葛亮的谈判是秘密进行的。可以说,在周瑜的分析中,已经隐含了击败曹操的关键所在。当晚周瑜再次密会孙权,直接点明了其中利害,他认为曹军其实是乌合之众,只要挫败其兵锋,很有可能会立即溃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