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抽烟、喝酒、熬夜、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心脏最怕什么?抽烟、喝酒、熬夜、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是以往普遍认为的心脏病「 ”幕后主凶”。 5月21日,《欧洲心脏杂志》刊文总结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心脏威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流行病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学礼表示,这项研究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忽视了威胁心脏健康的「 ”隐形天敌”,平时也要多关注,注意「 ”避让”。 心脏的4个隐形之敌 (1)慢性疼痛 短时期内可以缓解的痛感称为「 ”急性疼痛”,比如牙痛、外伤、手术、分娩等,与之相对的是慢性疼痛,表现为疼痛持续超过4周。 偏头痛、腰背痛、关节痛、痛风等,都会导致慢性疼痛,为了缓解不适,一般都会选择一些止痛药,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甚至阿片类药物。 美国心脏病协会专家小组曾提醒,长期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慢性疼痛会增加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 而2010年12月发布在《内科学文献》上的研究发现,阿片类药物对患者的心脏病风险要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 尤其是吸烟者和肥胖者,服用止痛药对心脏的伤害更大。 避开 ... : 如果出现慢性疼痛,要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的用药建议,最好不要滥用非处方类的止痛药。 (2)气温过高或过低 心脏会受高温和低温的影响,低温的影响更大。 高温会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液中携带的氧气量会有所减少,心脏负荷加重,产生心脑血管供血不足; 加上人体大量排汗,血液浓缩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产生血栓、栓塞、动脉硬化斑块,最终可能引起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和高脂血症患者对高温更加敏感。 低温对身体的影响主要是引起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加大心脏负担,此时,心肌容易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心梗。 此外,寒冷状态下,血小板聚集和血液黏度的增加,也容易导致血管中血栓和斑块的形成,这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 避开 ... : 平时应多注意气温对身体的影响,要知冷知热,尤其在有低温或高温预警的天气里,避免长时间待在户外。 (3)空气污染 欧洲的研究数据显示,空气污染每年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欧洲79万人死亡,其中48%~80%是心血管死亡。 国外也曾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越严重,颈动脉内膜加厚的程度就越显著,后者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原因。 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无论开车、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 其中骑车者的危险最大,因为这些人吸入的尾气最多,他们同时还要耗费一定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供血不足。 与此同时,空气污染还会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避开 ... : 心血管高危人群最好避开交通高峰出行,在空气质量不好的天气出门,最好戴口罩;家里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能降低室内空气污染水平。 (4)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 欧洲这项纳入21个国家超过11.6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每天总睡眠时间大于8小时和小于6小时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均有所增高。 研究发现,与每晚7小时睡眠相比,每晚9小时睡眠者的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管壁上有更多的钙化斑块; 如果睡眠不足(小于6小时)的时间持续5天,人的心脏功能就会减弱,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对于那些血压会在夜间升高的老人,睡眠不足的危险更大。 我国南方医科大学曾在2018年回顾分析了国内相关文献,结果也显示,睡眠障碍、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均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避开 ... : 最佳睡眠时间为6~8小时,如果长期存在睡眠障碍,应去医院接受专业诊治,有针对的用药,如果是心理和精神问题失眠,平时要注意调整情绪。 夏伤心,养心去火是秘诀! 中医认为「 ”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旺盛,因此要注意养心,使自己神清气和,以防心火内生。 #夏季养生正当时# #中医来了# 下面为大家推荐两个养心穴位:膻中穴和内关穴。 (1)膻中穴:疏通气血、扶助心气 取穴: 膻中是任脉上的穴位,又位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附近,是心包经的募穴、气会之所。它在胸骨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 ... ... : 膻中的 ... ... 有2种,一是用手指指端按揉,二是用两手拇指自膻中向外分推,都是操作50~100次。 一般上午 ... 较好,因为上午是阳气升发的时候,对养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内关穴:缓解心悸、胸闷、胸痛,养心通血脉 取穴: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它在腕横纹上2寸(两拇指宽),腕部两条筋的正中间。 ... ... : ... 手法主要是按法,就是向下摁住不动,坚持30~60秒,力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膻中和内关可以搭配 ... ,而且要先按膻中,再按内关。 因为膻中属任脉,离心脏最近,先激发这里的心气,然后再 ... 内关,效果会更好。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睡眠心血管病抗炎药慢性疼痛健康养生内关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