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出自]:元好问《颖亭留别》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出自]:元好问《颖亭留别》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注释]:
颍亭:在今河南登封县颍水边。
故人:老朋友。分携:分手,离别。
临流:临水。驻:停下。
相借:相凭藉。谓浑朦统一。
太素:形成天地万物的素质。元化:万物本源的变化。
九山:指河南西部的轘辕、颍谷、告成、大箕等九山。峥嵘:形容山势高耸险峻。
陵跨:超越,凌驾。此指被雪覆盖。
壶觞:此代指酒。
尘土:指奔走道路。悲咤:悲伤感叹。
平林:平展的树林。[译文]:
老朋友又一次分别,临水停泊着归途的马车。天地一片清朗,景物浑然一体。北风呼啸,下了三天大雪,万物遵循其自然规律。众山葱郁,高耸入云,冰雪覆盖山峰。寒冷的河水波浪荡漾,白色的飞鸟悠然落下。思归的人儿归心似箭,自然景物却如此从容。对酒当高歌,长途跋涉足以令人悲伤感叹。回望亭中送别的友人,看到平展的树林疏淡如画。[说明]:
在这儿元好问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猝。“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化作寒波、白马,融入那画面中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我的个性。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语》中借用此句作为一个无我的例子。即没有百分之百的忘我之境。因为忘我之境只能接近,而且时间短暂,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佛也罢,道也罢,没有谁能真正做到四大皆空、六根清净。每天在心里追求着“空”,念想着“空”,这本身就是不空的。所以,诗人都是站在“有我”的世界里追求着“无我”的境界,脚下真实的世界只能是暂时忘记,而不能真正脱离。[赏析]:
这是首离别诗,诗人就眼前景物一一道来,而将离别的情思随句生发,构思窅(【拼音】:[yǎo]) 妙,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有很明显的学习陶渊明诗的痕迹。“寒波”二句,纯用白描手法,格高景清,闲淡有味,似不经意,却把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与对人世的感悟包括一尽,与前数句的雄健悲凉形成明显对比,表现宽广超然的的胸怀,流贯冲然淡远的襟度,读后使人觉得诗人与景俱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