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女子为死去的儿子找解药 挨家挨户敲门

编者按:乔达弥,她的事迹记载在《法句经》中,是佛教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在佛陀时代有一个 ... ,名叫乔达弥。她的第一个儿子在一岁左右就病逝了,乔达弥伤心欲绝。她抱着孩子的小尸体在街上奔走,碰到人就问是否有药可以让她的孩子复活。有些人不理会她,有的人嘲笑她,更有的人把她当做疯子。最后,她碰到了一位智者告诉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够为她施行奇迹。乔达弥千辛万苦找到佛陀。她把儿子的尸体放在佛陀的面前,说出了整个过程,求佛陀救救她的孩子。佛陀以无限的慈悲心倾听着,然后轻声的说:"只有一个 ... 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乔达弥好高兴啊,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对第一户人家说“佛陀要我从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我们家已经有很多人过世了。”那个人如此回答。她于是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家已经有无数的人过世了。”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向全城的人家去要芥菜子,最后,她终于悲伤的了解到佛陀的要求是无法办到的。她只好把儿子的尸体抱到坟场,做最后的道别,然后回到佛陀那里。“你带回芥菜子吗?”佛陀问道,“不!”她说:“我开始了解您给我的教法,悲伤让我盲目,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受到死亡的折磨。”佛陀问:“你为什么又回来呢?”她回答说:“请您开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不死的?”于是佛陀为她开示:“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省: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你儿子的死亡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轮回世界是无法忍受的苦海。脱离生死轮回的 ... 只有一个,那就是解脱之道。”乔达弥顶礼佛足,终其一生追随佛陀。据说,她在临终前开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女子为死去的儿子找解药 挨家挨户敲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4.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5. 金蝉子为啥被贬下界?你看他以前在灵山干了啥

    虽然说唐僧转世之前的金蝉子确实是风光,身为佛祖的二弟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巴结,但是不巧,金蝉子因为犯了一个错就被佛祖贬下来了,那么金蝉子为啥就被如来佛祖贬入下界了呢?金蝉子在灵山干了什么呢?

  6. 照片中:火化的佛像和佛像

    精神发现这尊菩萨雕像是260多尊雕像中的一个,被发现埋在火化后的遗骸附近,铭文上写着高达摩佛或者仅仅是佛陀)。火化的遗体火化的人类遗体被发现在这个陶瓷盒子里。偷偷偷看一张陶瓷盒的x光照片显示的是罐子和后来被火化的人类遗骸。一个国王这尊雕像展示了一个被称为“天王”的神。这尊菩萨像高34厘米,一位探索者这尊菩萨像被发现时头部和身体分开,必须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中国文物》杂志上。

  7. [网上展馆] 木雕神明造像选粹

    民国黄杨木瘦骨罗汉高22厘米清黄杨雕罗汉高18cm清晚期东方朔像高12厘米,座子高3.5厘米。传统木雕神明造像自东汉开始可分三类:一、道教造像。武财神名赵公明,传说是钟馗同乡,陕西终南人氏,后遇张天师而得到。被信徒奉为财神,来自《封神榜》神魔小说。因此,后人将契此塑造成大肚弥勒佛,名扬四海。本期展馆我们特选了数个木雕神明造像,愿与木雕爱好者共赏!

  8. 释迦牟尼故事(5)

    释迦牟尼的佛法,从此向更广泛的地域传播。释迦牟尼曾答应摩竭陀国王频婆娑罗,自己成道,必先去度他。在当时的古印度,除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外,还有六个较为有影响的宗教派别,在佛经中将这六个教派称为“六师外道”或“沙门六师”。释迦牟尼到后宫去看望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侯罗。释迦牟尼这次回故乡虽然只住了7天,但由于他宣讲佛法,感召了许多王族的子弟。

  9. 释迦牟尼故事(2)

    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10. 释迦牟尼故事(1)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随机推荐

  1. 晋武帝去世前,将皇位传给一个 ... ,1700年后才发现晋武帝的高明

    要说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首屈一指的,就是晋惠帝了。晋惠帝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是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

  2. 梦到爬上大树(参天的松树),梦见爬上大树(参天的松树),爬上大树(参天的松树)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爬上大树,梦见爬上大树,爬上大树相关的周公解梦这个梦暗示你将好运连连,名声远扬。今后,你将事事顺心,获得应有的回报。根据松树大小,运势也有所差异。

  3. 适合朋友圈的搞笑段子-感人的情话

    希望这条顶到9999,让全国人民看到50、60、70、80、90后的呼声。

  4. 怎样给办公室带来好风水_风水知识

    怎样给办公室带来好风水办公室饰品的摆放要结合近年的流行趋势,还要联系风水布局的要点,根据各人不同的情况来搭配。另外,还可以放上招财辟邪的貔貅等,这些吉祥物品的摆放,完全可以增加整个办公室的场信息,从而使得财源滚滚、事业高升。对于一些童心未丨民的办公室女士来说,也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放些小型盆栽。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枯叶应及时剪除掉,以免影响整个场信息。

  5. 呕心沥血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呕心沥血的主人公是李贺。呕心沥血的意思是: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主人公李贺的简介: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呕心沥血的典故: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

  6. 和珅得到两件稀世珍宝,知道全天下只这两件后,立刻摔毁一件

    ˂img src=https://www.lishirenzhi.com/zb_users/upload/2018/07/20180701170024153043562465720.jpg img_width=

  7. 印祖故事:协助请藏再入都,琉璃厂里获奇书(22)

    印光大师出关后则仍住法雨寺藏经楼。这次借着藏经起程前的几天空闲时间,大师又到琉璃厂去看看。明代为营建宫殿,扩大了琉璃厂的规模,为工部五大厂之一。清代初期,琉璃厂迁移至京西琉璃渠,此处仍沿用琉璃厂之名。其著作《五宗原》,认为“威音王佛之圆相早具五家宗旨”。有谈及法藏缺点者,必有大祸。

  8. 梦见漂亮房子

    周公解梦梦见漂亮房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漂亮房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于情于理“分手情书范本”

    我和你的正式交往是从圣诞节的时候开始,本来我们是计划很好的过一个很好的圣诞之夜的,但是在一个多月前我又下了狠的决定和你分手了。你也不用和我一起过生日,然后过圣诞了!对不起,这个是可以说的。但是事情不是这个样子的,我回家改变了一切。每年回家我的暑假几乎都是疯子一样的玩,而已并不会休息。这是我初了有一年圣诞回家天就出来和朋友玩,次,天就出来和朋友玩。我觉得我还用快的...和你分手。

  10. 鞠躬尽瘁成语故事_成语“鞠躬尽瘁”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鞠躬尽瘁成语故事_成语“鞠躬尽瘁”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用法】  形容小心谨慎,竭尽全力去效劳,一直到死为止。  【释义】  鞠躬:谦恭谨慎。尽瘁:竭尽辛苦。成语是指不顾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