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试论明末清初瓷画与绘画的交融关系

试论明末清初瓷画与绘画的交融关系

  中国瓷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三国吴时,就出现了釉下褐色彩绘图案。至唐之长沙窑,宋之磁州窑、吉州窑,瓷画艺术有了长足进展。元明清诸朝,或承袭之,或发扬光大之。明末清初之际,官窑不振,民窑勃兴。这一时期的民窑瓷画,植根于民间文化,生动有致,活泼多姿,形神皆备,韵味隽永。

  “生机盎然,别有洞天”的明末清初瓷画,其简炼、质朴、生动、豪放的艺术风格,和当时中国绘画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存在着有机交融的关系。它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瓷画之受传统画的影响

  明末清初的瓷画在构图、笔法、设意取境诸方面,受传统绘画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其画坛上风行一时的文人画之影响,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追求意蕴之美,强调画面的意境,致力于人类内心活动与情感的捕捉,它不是刻意对事物具体形象进行模仿,而是注重内在精神生活、感情和情绪的铸造。借助笔墨为手段,不仅“好看”,而且“有趣”。

  这种追求意境的瓷画之作,突出表现在青花山水人物图及婴戏图上。它强调笔墨情趣,强调画面的意境,常采用夸张变形、概括简练的手法表现对象。此期青花瓷画追求一种似与不似的意境之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和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与同时代的艺术理论崇尚相合拍的。自元代艺术以来,追求以神韵意趣为最高境界,一反唐宋那种“以形写神”的惨淡经营,转而借助笔墨来抒发自己对客观世界所产生的种种内心感受。元人汤垕在《画鉴》中云:“画者当以意为之。”钱选曾言“瓜果任我笔纵横”。倪瓒亦云:“聊似写胸中逸气耳”。明清之际的徐渭、八大等人,则更是发展到极致。这种对意蕴之美的肆意追求,正是对当时艺术理论的响应与唱和。

  2、构图上,采用中国绘画似的构图方式,一反前期尤其是官窑瓷画中繁密、琐碎的题材,一反其图案工艺形式强、绘画形式弱的遗风,而是以意布局,打破事物的正常比例,从万千事物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精华,以表现物象的典型动态或结构。善“藏”善“露”,注意疏密,搭配得当,其画面多采用小构图、小品画的形式,注重运用布局、空间的处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倾向。

  譬如万历大器上人物题材的绘画较之于前朝的嘉靖器,人物比例明显缩小,而以渲染和突出周围的背景来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也不再占据画面的主要部位,往往掩映于楼阁栏杆、门扉窗檐和云日草树之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反映了传统山水画对瓷画的影响。

  明天启、崇祯时多以构图疏朗取胜,其疏林远峰、晓风残月、垂江独钓、芦江野鸭、单独成画的鱼、蟹、虾以及瓜果菜蔬,就鲜明地体现这一特点。

  康熙时的青花瓷画山水,采用绘画中的“三远法”,景物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在构图、设意取境上,借鉴“四王”画法,又似较“四王”山水略胜一筹。“四王”山水刻意追求安闲自在、冲淡平和的情趣,过于注重笔墨,平淡而寡味,总显不出充足的生活气息。五彩受当时文人画影响,构图绘画形式较强,讲究虚实均衡,按照画意主题需要,或者铺天盖地,密不透风,或者空旷开朗,疏可跑马。

  3、在笔法用墨上,少受拘束,画法大胆泼辣。多逸笔草草,线条洒脱酣畅,尤善于以少胜多,高度概括,以简取胜,以最少的笔墨来表现生动的物象,耐人寻味。它具有生动活泼的笔墨,简洁的艺术语言,这显然是吸收了文人画笔法用墨的风格,譬如外销瓷中山石的画法,则明显是受了绘画的影响。

  青花瓷画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勾勒用笔,龙飞凤舞,信笔挥洒,往往寥寥数笔构成佳作。如画山水小景,仅两棵柳树,一个山坡,一条小溪,二三水禽,着笔不多,却把幽静秀丽的大自然的美,描写得意趣无穷。而婴戏图之用笔,则更多地采用夸张变形、简笔抽象的画法,更具特色。

  在设色用料上,瓷画亦借鉴了绘画的设色用墨,或细笔轻抹,秀丽明快;或浓墨漫染,设色淋漓,可谓浓淡有致。如康熙青花在分水技巧上,吸收了中国山水画皴法的用笔,使纹饰不但莹澈清爽,而且形成丰富的层次,达到明净、清朗、料分五色的艺术效果。它吸收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创造出“色分五种”的 ... 。无论地皮、山坡、山峰、山石、树木、房舍、人物,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青花料水的最浓、二浓、浓水、淡水、影淡的效果,产生出丰富的多层次的色度效果,比水墨山水画似乎还要更胜一筹。

  4、在传统的中国文人画上,以书法题诗于画面,不仅画因诗益妙,而且诗因画增色,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瓷画亦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外销瓷上尤为多见。

  顺治瓷器上,画面上常配有诗文,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画红叶,题诗”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顺治十年青花山水图瓶,意境清幽、深邃,隶书:“洞口春晴花正开,看花人去几时回,殷勤寄与武陵客,莫引世上相逐来。”

  康熙青花八景槌瓶,上分隔有渔村夕照、远浦归帆、平沙落雁、山川晴岚、烟寺晚钟、洞庭秋月、潇湘夜雨、江天暮雪八景,每一景色配一诗词,分景隔开,逸笔草草,尤如文人的写意山水。康熙莲纹小杯题诗为“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绘渔家乐纹饰的青花瓶配“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等等,比比皆是。

  5、此期的瓷画,有不少直接从《唐诗画谱》中学习和借鉴。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自它产生以来,代代相传,历来为人民喜爱,反映了美好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唐诗中有许多易入画的诗,有的描绘河山的壮丽和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有的反映人们之间的友谊和作者的思乡之情;有的表现征战和边塞生活;有的表达诗人们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有的叙写世间人事的变化和朝代的兴衰。由唐诗美妙的意境而入画,往往是历代画家们所喜爱的题材,同样地,亦往往多为瓷画艺人所喜爱而借鉴。

  诗画中,瓷画中,有描绘送别的情景,唐诗人王勃有诗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描写滕王高阁的,王勃在《滕王阁》中云“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描绘了滕王高阁的华美,抒发了时不我待应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情。有寒江独钓图,柳宗元在《江雪》中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一幅既幽寂又寥廓的艺术世界。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极桥霜”,描绘了一幅荒山早行图。这些送别、登阁、垂钓、独行以及问路、牧归之景。在传统绘画中,木刻版画中习见,我们在此期的瓷画中亦可寻见的。

  6、模仿各家笔法。

  明代青花瓷上的花鸟、山水画,有些就受到当时画家沈周、林良、吴伟、徐渭等人的影响。这些画家主要是以简练流畅的笔法、粗放的笔墨作山水、花鸟,表现生动的形象。明代中期,花鸟画以陈淳为代表,师法沈周、文征明,继承和发展了元代水墨写意的传统,别创一格,为明清写意花鸟画开启了一条新路。至徐渭,水墨写意画更是蓬勃发展。这些花鸟、山水画,多是此期瓷窑画师涉猎的对象。

  徐渭以水墨大写意作花卉,奔放淋漓,追求个性的解放。在他那随意挥写的花草上,都可见笔墨的微妙变化,具有秀逸情趣。其作品有《墨葡萄图》构图奇特,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笔酣墨饱,意趣横生。南京博物院藏的《杂花图》卷,作水墨四季花果十三种,有滋润的牡丹、厚实的石榴、皎洁的白莲、高耸的梧桐、孤傲的菊花、丰硕的秋瓜、饱满的豆荚、瘦隽的紫薇、历乱的葡萄、淋漓的芭蕉、挺俏的梅花、清淡的水仙、萧疏的竹。其中,历乱的葡萄、淋漓的芭蕉、挺俏的梅花、清淡的水仙以及爬行的螃蟹,我们均可在此期的瓷画中寻见。

  同时也受到安徽歙县人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汪家珍、郑日文、程邃等“新安画派”的影响。以新安地区为主的安徽画家,在明末清初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称誉一时。他们继承明代文人画,宗法元四家尤其倪瓒,走着与“四王”完全不同的路子。以画抒怀明志,作品格调清雅。同时,他们饱览自然胜景,尤其受黄山真景的熏陶,笔下山水,形式奇巧而又不失自然生动,有别于一味摹古的画家,能真实地传达山川之美与新奇之姿,富有生活气息。如弘仁擅长山水兼画梅花,画梅花清秀可爱,画松千姿百态,不落陈规,少荒寂之境,而多清新之意。

  康熙青花和五彩上的瓷画,大多模仿各家笔法。人物画模仿陈老莲,山水模仿王翬,花鸟模仿华秋岳。王翬用古人笔法,写眼前胜景,古趣盎然,生动有致。顺治、康熙之际的山水画较多地受王翬影响,但又较王翬更充满生活气息。陈老莲画人物,不斤斤计较于外部形体的细微刻画,而是通过不同的神态、细节描写,尤其是以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变形,虽貌似怪诞,却显得格外真切、动人,从而概括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更富装饰意趣与民间风味,给人以活泼,平易近人之感。明代以来,表现戏曲故事、刀马人的木刻版画,画风受陈老莲的影响,线条老辣,人物雅拙生动。其题材和画风直接影响了晚明清初的陶瓷艺术。

  二、瓷画之受木刻版画艺术的影响

  明末清初,徽州地区新安画派兴起。同时,构图典雅绚丽多彩的徽派木刻在小说戏曲书籍中的插图、墨苑笺谱和年画等园地中大放异彩。此期瓷画受木刻版画之影响,特别是吸收了安徽徽州、新安画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时,徽州之版画业在画家丁云鹏、吴羽、汪鲸、陈洪绶和精湛的刻工通力合作下,掀起了版画艺术的 ... 。与徽州邻近的景德镇瓷窑的画工们,对于版画中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的戏曲人物故事画,是爱不释手、趋之若鹜的。同时,亦因产品的竞争激励,画工们不得不在瓷器上创作更多更好的画面,以延揽取悦于民众。故尔,善于模仿和借鉴的瓷窑画师们,遂大肆向风行的版画学习。

  1、瓷画之受版画的影响,从大的方面讲,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大量人物画的涌现。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知道,中国木刻画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不论是最初的宗教画,稍后的实用书籍的绘画,文学书籍的插图,还是图谱,“它主要的是表现人间,表现社会生活。它有力地扶持着中国画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在号称‘正统派’的中国绘画里是摇摇欲坠的,‘为细已甚’的。木刻画家忠实地、而且创造性地传达出历代人民生活与社会面貌”。瓷画中,人物画的增多,尤其是表现下层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的瓷画的增多,无疑是吸收了版画的这一优秀传统。

  2、此期瓷画,文人写意绘画题材明显增多,特别是吸收了明代徽州版画中那种富有现实主义和风格的人物画,明天启、崇祯继承之,迨至康熙时则勃然大盛。

  康熙青花、五彩从木刻版画中吸取营养,把民间喜闻乐见的演义小说、戏曲故事、刀马人物引入瓷器画面,如三国演义、水浒、西厢记等等,而且对所表现的形象作概括、夸张的加工,用刚劲、细致的笔法勾线,再以多种深浅的料色予以分水渲染,爽朗明快。

  在构图上,在表现人物主题的同时,布置了适当的背景烘托主题。这些相衬的背景,有宫殿、斋堂、书房、庭院、山石、长亭、篱笆、院墙、画屏、床榻、锦帐、法器、杂宝、舟车等等。

  3、在构图、用笔用线上,瓷画亦受版画相当大的影响。

  在用笔用线上,线条工整严谨,纯熟准确,注重写实,一丝不苟。譬如康熙五彩中,把物象描绘得精细自然,其线条笔法以清秀取胜。例如人的面部、手部、衣褶均描绘得精微细致,犹如发丝,而树木山石则又粗细相应,曲折多变,颇有一波三折之意。在边饰图案上,工整复杂而略显繁缛。

    三、瓷画对传统绘画艺术之影响

    明末清初民窑瓷画,对明清以来中国画的影响,更是官窑无法比拟的。被封建士大夫原本认为“粗恶不堪入目”的民间美术,包括瓷画,到明末清初便开始受到文人、画家的赞赏。到清中期以后相当多的文人画家开始接受民间美术的形式风格,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其中尤以扬州画派最为突出。

  1、民间瓷画对中国写意画风的开启、发展以至于成熟,都有一定影响。

   我们从唐代长沙窑的瓷器上,可以看到大量写意花鸟画,至宋磁州窑铁锈花更是势头猛、影响大的一股独大的艺术势力。尤其在明清之际,青花大写意画法很盛行,构图疏朗,用笔简括,与水墨写意同具洒脱率直之气。明代文人画史上掀起大写意画风的陈道复、徐渭以及其后的八大等人,其水墨淋漓的大写意花鸟、山水画谁能否定它没有受到此期瓷画或多或少的影响,有着当时民窑青花瓷画或浓或淡的烙印?保守地说,八大无疑是受了这种影响的。

   2、民间瓷画的简笔抽象画风,亦烙印在传统绘画艺术的篇幅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之。瓷画中的舞蹈图、蹴鞠图、大量的婴戏图,以及一部分山水人物图,都可称得上得简笔抽象画法。“抽象画法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省工省料多出产品。瓷绘艺人中的一部分修养深厚者着力于艺术的追求,而更多的人则可能是依样画葫芦。瓷绘中的抽象画面主要是靠线条获得动人的艺术效果。瓷绘艺人不懂理论,但‘好看’、‘有趣’却是他们心目中的艺术标准,点线之间也是蕴含着情感的”。就是这些靠线条获得动人艺术效果的“好看”、“有趣”的抽象画面,它的别具特色,自然会引起画家的注意的,给他们以有益的启发。

    3、受民窑青花瓷画影响最明显的要算清初八大山人了。

   八大擅长水墨淋漓的花鸟画、山水画,继承陈淳、徐渭的大写意画法,造型夸张,越出常规,生动活泼。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一花一叶,一鸟一石,结构奇特,生意盎然。画怪石、花竹、芭蕉、古松以及芦雁汀凫、潜鱼飞翼,均极生动。又塑造了众多狂怪的形象,如鱼、鸭、鹰、鸟等。

   八大、石涛等人在正统派“四王”笼罩下,受到了不仅属于画风上的排挤,而且也带有政治上的压力,所以只能流寓在江西、安徽、南京、扬州等当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八大所喜爱的鱼、鸣、鹰、小鸟、蟹,甚至猫、鼠等都是民窑青花瓷画中最多见、最平常的形象。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八大从手中的碗碟中受到启示而创作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呢?朱旭初先生在《八大山人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中认为:八大喜欢画的鳜鱼,在八大之前的画家笔下是很难找到的,但在民窑青花瓷画中却相当不少。就连八大的鱼鸟禽兽造型中眼珠朝天或奇姿怪态等最具个人风格的画法,也能从明代民窑青花瓷画中找到直接的蓝本。只不过八大在此基础上,予以更高层次的艺术加工,使之具有一种深沉的悲怆沉郁的思想内涵,表现一种对明王朝覆灭之隐痛以及悲怆慷慨之情。

   譬如野鸭图、鹰图、游鱼图,以及蟹虾图、菜蔬图以至山水图,二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显可见瓷画的影响。

   又如石涛,画花卉,别有生趣,村野庭园以及案头所见,往往随手勾勒。画花草蔬果,既写实又写意,于爽利中有含蓄。画山水,萧疏的树色、溟濛的山影、简陋的亭阁、闲逸的高士、一叶扁舟、半滩松声,平淡静穆的境界,淋漓洒脱的风采,与此期瓷画的风格,又何其相似。

   清中叶的华喦与扬州画派,艺术上继承了陈淳、徐渭到八大山人、石涛的山墨写意画传统,笔墨更为恣肆,不拘成法,风格独创,抒写胸中愤懑。譬如李觯,善画花鸟,用破笔泼墨,纵横驰骋,不拘绳法,多得天趣。所画鱼跃图、风荷图,自然可上溯到石涛、八大、徐渭,又何尝不可以上溯到此期的青花瓷画呢?

   不可否认,此期瓷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关系。譬如瓷画之受传统绘画的影响,在构图、用笔、设意取境诸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感。特别是外销瓷中,山石的画法,则是明显受了绘画的影响。瓷画之受木刻版画的影响,则表现在大量戏曲人物故事瓷画的脱颖而出,尤以康熙时期为最。反之,瓷画亦影响了传统绘画,独具风格的八大山人、扬州画派,无疑是借鉴和吸收了此期瓷画并予以更高层次的艺术加工而成,二者都有显例可证。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试论明末清初瓷画与绘画的交融关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2.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3.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4.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5.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6.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7.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8.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9.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10.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随机推荐

  1. 清 凌氏、母叶氏

    清凌氏、母叶氏凌氏。她的母亲叶氏,持长斋达四十年,礼古潭和尚为师,每天礼拜《华严经》,如此循环不停共拜了三部。母亲叶氏年八十一岁时,梦见罗汉现金色身,然后往生。凌氏年四十多岁也持长斋,同样礼古潭和尚为师。凌氏日夜六时行大悲忏法,并且礼拜《华严经》共计二部。凌氏时常在五更起来进入佛堂,其夫张廷表则煮热汤、准备水果给她食用。

  2. 梦见满山的花开得很漂亮

    周公解梦梦见满山的花开得很漂亮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满山的花开得很漂亮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榎本武扬是谁?明治 ... 重臣榎本武扬生平简介

    本武扬是其父与续弦之间的次子,他至少在三个方面深受其父影响。萨摩藩向本武扬提出...,本武扬主张自萨摩藩邸烧讨事件以来,萨摩藩处于战争状态,封锁港口是没有问题的。>庆应4年4月11日,新...军依据江户开城的投降条件之一,提出移交幕府舰队的要求,遭到本武扬的拒绝。8月4日,胜海舟劝告本武扬谨慎从事,切勿轻举妄动。8月15日,德川家达移至骏府城完成移封,本武扬遂于

  4. 梦见犛牛_周公解梦梦到犛牛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犛牛好不好

    做梦梦见犛牛好不好?梦见犛牛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犛牛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兔子跑进屋_周公解梦梦到兔子跑进屋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兔子跑进屋好不好学生梦见犛牛,预示考试成功。病人梦见犛牛,预示可能要去疗养。梦见打犛牛,预示最近可能有许多事让你忧心忡忡。

  5. 紫癜性肾炎病人蛋白丢失过多,饮水量还需要多多控制

    紫癜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现了肾脏损害,也是疾病的其一并发症,在急性阶段为了降低复发率,需要注意外界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而紫癜性肾炎患者如果长期血尿、蛋白尿持续存在,可伴随肾功能减退的情况,治疗控制不当,必然的结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对于饮食科学的建议——对于紫癜性肾炎的患者来说,需要保持饮食科学,合理的食疗调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紫癜性肾炎的病程进展,而且对于疾病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6. 带有伥的成语

    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7. 上班族的不良习惯损害健康

    都市上班的白领一族,由于工作的缘故很多时候不能选择,但殊不知一些细节将会使你牺牲了健康。同时,还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容易使人患上失眠症。嗜饮咖啡降低受孕嗜饮咖啡的人首先受孕率会降低,还易患心脏病。保温杯泡茶流失维生素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茶堿、茶香油和多种维生素。如果用保温杯长时间把茶叶浸泡在高温的水中,就会使茶叶中的维生素全遭破坏,茶香油大量挥发,鞣酸、茶堿大量渗出。

  8. 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感人的情话

    生活有望穿秋水的期待,也会有的意想不到的欣喜。幸福的选择在于,你对自己的满意程度是多少,而不是别人对你的满意程度是多少。

  9. 厨房台面用什么材料好 三种材料优点大比较

    厨房台面用什么材料好无论是每日的饮食还是有客到来招待客人的美食,都是产自于厨房这个重要的地方,厨房是美食的制造地也是各种厨具、杂物、油烟的集结地。很多人对厨房台面用什么材料好不是特别清楚,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好的材料做厨房台面吧。厨房台面用什么石材好,正是因为它环保的优点远远强于天然石,人们非常喜欢用人造石替代天然石来做厨房的台面。

  10. 庄子与惠施的故事

    那一天,庄子(庄周)领着学生为人送葬,路上经过故友惠施的墓地。远远看到被衰草围绕的坟冢,想起和墓中人的桩桩往事,庄周大为感慨,不禁长叹一声。跟着他的学生忍不住问道:“听说惠施和老师您是论敌,您怎么会为了他的死这样伤感呢?”>“唉,我和惠子的关系,你哪里明白?”庄周回过头,向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