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01没错,你没有看错,在下就是一手造就「”康乾盛世”的第一功臣,虽然康雍乾祖孙三代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累白了头发,熬花了眼。但是我觉得我的贡献还是比他们大一点点的,因为——我是一只番薯,你也可以叫我地瓜,接下来我就来讲讲我是怎么成功地缔造盛世的吧!首先,我的祖籍是在美洲中部墨西哥一带。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大陆,带走了我和我的小伙伴。我们坐着船来到了吕宋,但是由于我们在当时是一种经济作物

01 没错,你没有看错,在下就是一手造就「 ”康乾盛世”的第一功臣,虽然康雍乾祖孙三代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累白了头发,熬花了眼。但是我觉得我的贡献还是比他们大一点点的,因为——我是一只番薯,你也可以叫我地瓜,接下来我就来讲讲我是怎么成功地缔造盛世的吧! 首先,我的祖籍是在美洲中部墨西哥一带。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大陆,带走了我和我的小伙伴。我们坐着船来到了吕宋,但是由于我们在当时是一种经济作物,那帮西班牙人严格把控,禁止出境。不过那个时候,做海上生意多年的福建商人,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便千方百计地把一批番薯引入中国。 陈振龙,一个在吕宋经商的福建长乐人,就是他将番薯引进到中国。他在吕宋发现「 ”历年贸易吕宋,久驻东夷,目睹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食”,就把我们藏进扁担,带回中国,并且还在长乐试种成功。当然了,这种关于番薯到来的说法只是众多说法之中可信度最高的,还有别人说我们是从安南,是从琉球来的。但是我们来的时间却基本可以锁定在明朝的万历年间。 02 虽然我们早早地就到了中国,并在福建、广东地区生根发芽,但是我们真正火遍全国却是在清朝的时候。 清朝,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清初,平定明末大乱之后,社会生产水平逐渐得以恢复,至康熙前期平定「 ”三藩之乱”后,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后来更出现了「 ”康乾盛世”的繁荣时期。生活水平一提高,这人口增长水平也蹭蹭蹭地上涨:康熙年间,国内人口猛增,乾隆六年,全国在册人口总数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 1 亿大关,乾隆二十七年、五十五年又相继突破 2 亿和 3 亿。到咸丰元年,人口达 4 亿 3 千 1百多万,这是清朝人口的最高点。多少个人就有多少张嘴,几亿张嘴要解决吃饭问题,这谈何容易?这个时候,番薯就成了大家首选的粮食。 03 因为我们对土壤要求较低,种植技术也不复杂,对气候和雨水要求也不高,关键是产量还高。这么一个「 ”物美价廉”的特征怎么不让当时的人们心动呢!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乾隆十二年 (1747年 ) 安徽巡抚潘思榘要求全省种植红薯,得到部分落实。安徽凤台县知县郑基「 ”尝循行阡陌,见沙地硗确多不治,教民种薯蓣,佐菽麦,俾无旷土。”乾隆间山东范县知县吴焕彩在当地「 ”教之种番薯,民困乃纾”。 山东的一位名叫陆燿的按察使,甚至还总结当时种植番薯的经验,写成《甘薯录》,刊刻发给各府州县,宣传种植甘薯的好处和 ... 。这本《甘薯录》还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 04 我们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人多地少的问题,避免了饥荒,解决了战争中的军粮问题,甚至还成为了开发山区的重要产品,例如湖北襄阳一带,「 ”崇山峻岭,尺寸开辟,其不宜黍稷者,艺薯芋杂以为食”。 当然,这不仅仅是我们番薯的功劳,和我们一样都是美洲居民的玉米,功劳也是不小。 关于玉米传入中国,一般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先经欧洲传到菲律宾,后由葡萄牙人或在菲律宾等地经商的中国人经海路传入中国。 第二种:从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西亚引种到我国的西北地区。 第三种:先从欧洲传到印度、缅甸等地,再由印缅引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 05 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里多次讲到用玉米面精制成的食品:第三十一回「 ”一盘子烧鹅肉,一碟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儿”。这个时候的玉米种植并不广泛,玉米也仅仅是作为少数人才可以享受到的食物而已。 直到乾隆年间玉米才逐渐摆脱「 ”种者亦罕”的地位。《辰州府志》载「 ”居民相率垦山为垄,争种之以代米……山家岁倚之,以供半年粮……数十年来种之者日益多。”直到 ... 战争前期,玉米已经在全国普遍种植。 像番薯、玉米、马铃薯这类的外来作物引进中国后,不仅改变了延续千年的饮食结构,在农业生产和作物结构中占有了重要地位,还游刃有余地解决了清朝人 ... 炸造成的粮食问题,所以,我说我们有那么大的功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澈冬澈 ... :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文由「鱼羊史记」独家 ... ,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标签:康乾盛世清朝中国古代史玉米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