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目前,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整体水平仅相当于西方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至少还存在20年的差距。在2016年,中国便通过大规模的企业合并,整合了数家航发公司和机构,总计资产逾千亿,并又投入数百亿组建了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集中研发和突破航空发动机的难题。在中航发动机集团成立之后,俄罗斯媒体就报道称,中国人以为有钱就可以无所顾忌了,真实很不讲道理!
我国军事工业以苏联技术援助起家,擅长逆向仿制,在过去解决了多个领域的"有无"问题,更是被外国称为“山寨之王”。对于很多一般装备,逆向仿制即便"不知其所以然",也至少做到"知其然"。目前,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整体水平仅相当于西方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至少还存在20年的差距。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是“工业之花”,代表着工业的最高水准,属于典型的高精尖产品,其技术垄断情况也尤为严重,且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较大突破。因为航发所涉及的领域过于宽泛,譬如:材料学、流体力学、电子设备等,其“水桶效应”十分明显。
涡扇发动机应用有各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要做到"知其然"都难,可以说是无法简单复制的。甚至,在没有操作手册的情况下,要将涡扇发动机正确拆开都困难。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CFM-56,其使用在波音737、空客A320这些主流商业客机上,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之一,但是拆解CFM-56的难度仍然很大,几平方厘米的叶片上分布着许多小孔,这些孔隙的作用是散热的,小孔的位置设置极为讲究,是根据气路走向而定的……因此CFM-56的维护都是由专业公司来完成的。
你要仿制别人的新型发动机,所要花的时间可能比自己从零开始研发还要多,而且仿制产品的性能还很可能不及原型机。想要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只能稳扎稳打的步步前行,在该领域并没有弯道超车之说。
近年来,在中国诸多专家和科研人员的数年努力下,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终于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凭借着中国人永不服输的性格,中国人当然不会满足近况,而是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行进!
在2016年,中国便通过大规模的企业合并,整合了数家航发公司和机构,总计资产逾千亿,并又投入数百亿组建了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集中研发和突破航空发动机的难题。在中航发动机集团成立之后,俄罗斯媒体就报道称,中国人以为有钱就可以无所顾忌了,真实很不讲道理!
日前,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内将总计投入不低于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万亿)的资金用于攻克 ... 和民用航空发动机的项目研发工作。
据消息称,中国的WS-10B已开始大批量装配,WS-15和WS-18均在测试中,未来,中国所有战机势必都会装配上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强劲“中国心”,航空航天工业被世界各强国卡脖子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
但正因为难,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才更要完全自主研发,下功夫、花时间、砸银子在所不惜,就是有钱,就是要任性!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