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文摘报》(2018年01月13日08版)...《清平乐·六盘山》手迹...《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诗人哲学家和哲学家诗人,也是诗人革命家和革命家诗人,还是「”正事写史,余事写诗”的诗人史学家和史学家诗人。...诗词体现了他的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困苦和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13日 08 版) ... 《清平乐·六盘山》手迹 ...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是诗人哲学家和哲学家诗人,也是诗人革命家和革命家诗人,还是「 ”正事写史,余事写诗”的诗人史学家和史学家诗人。
... 诗词体现了他的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困苦和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程,是好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早期的发蒙、立志 ... 8岁时春节在外婆家看舞狮子,作了一首儿诗:「 ”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这是迄今见到的 ... 作的第一首诗。4年后,12岁的 ... 作的两首诗,已初步显露了他的志气。
其中一首是《五古·咏井》:「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这首诗,初步表达了少年 ... 在志气方面不做井底之小鱼的取向。
17岁的 ... 离开韶山冲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在那里, ... 的心志也跃到一个新的层面。这有 ... 改写他人的诗为证:「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表达了 ... 要到外面的大世界经风雨见世面的心志。到省城长沙读书的 ... ,遇到了德高识广的恩师——杨昌济,眼界大开。他知道了当时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看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封建主义对中国造成的落后,开始形成救国心志。他在1915年写的两首诗抒发了这种心志。
一首是《五古·挽易昌陶》,其中写道:「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一首是《四言诗·闻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后作》:「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这是标志 ... 走上革命道路第一步的一首诗。而立之年后的思索、探路 ... 《沁园春·长沙》之前的诗词,更多联系的是父母、妻子、老师、同学,之后的诗词,更多联系的是革命、建设、战友、朋友和斗争对象。
从《沁园春·长沙》发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10年 ... 一直在努力地寻求解决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向何处去,「 ”谁主沉浮”这个大问题。1927年春, ... 在《菩萨蛮·黄鹤楼》中表达了「 ”龟蛇锁大江”的郁闷。在写这首词之前, ... 已提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等重要思想。写这首词之后, ... 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将队伍带到井冈山。
秋收起义第一次举起了镰刀斧头的旗帜,将起义军称作工农革命军。当时 ... 写的《西江月·秋收起义》,记录了「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的历史,还写明了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1928年秋, ... 写的《西江月·井冈山》记录了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的经历。1929年秋至1931年夏,在建立赣东、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岁月中, ... 在马背上哼出了多首诗词。
这些词记录了「 ”分田分地真忙”的场景、「 ”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哲思;也记录了当时中央「 ”左”倾盲动主义要求红军打长沙等大城市的历史;更记录了「 ”前头捉了张辉瓒”「 ”横扫千军如卷席”等反「 ”围剿”战斗的胜利。1931年1月,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取得 ... 领导权,「 ”左”倾教条主义全面扩展。他们使党在白区的力量损失惨重,在上海呆不下去了就撤到江西革命根据地,排挤 ... ,给根据地带来极大的祸害。1931年11月「 ”赣南会议”严厉批判 ...。
1932年10月,又将 ... 调离红军领导岗位。1933年夏 ... 作《菩萨蛮·大柏地》,发出了「 ”谁持彩练当空舞”的疑问。1934年夏, ... 形势危在旦夕,而 ... 作《清平乐·会昌》体现的是被迫闲居的生活。这个时期的 ... 受到「 ”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和打压,心情是压抑的。
他的思想还在孕育之中,还没有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不惑之年后的重大转折 1935年1月至1937年7月是抗战准备阶段,这是党和民族的重大转折阶段,也是 ... 一生的重大转折阶段。遵义会议是个起点。遵义会议选举 ... 为 ... 中央 ... ... ,使他开始进入中国 ... 最高领导层和决策层,并逐渐成为 ... 的主心骨、红军的主要指挥员。
这个阶段,是 ... 诗词最出彩的阶段。继创作《忆秦娥·娄山关》之后,1935年10月, ... 接连写了四首诗词名作:《七律· ... 》《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这是 ... 诗词创作最多的一个月,反映了红军 ... 北上抗日到达陕北后 ... 喜悦的心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紧接着,1936年2月为开辟抗日通道而进行的东征途中, ... 又写出其诗词创作的巅峰之作——《沁园春·雪》。
这首以反对封建主义为主题的名作,包含为实现中华民族 ... 而奋斗的思想。一年后, ... 撰写的《祭黄帝陵》,集中表达了抗日救亡的决心,其中写道:「 ”东等不才,剑履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这个阶段,是 ... 思想开始成长并迸发出巨大能量从而对全党产生巨大吸引力的阶段。
红军 ... 北上抗日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 ... 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讲演,批判把民族资产阶级当作敌人的「 ”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石破天惊地解决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这就是《祭黄帝陵》诗中颂扬的「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照此「 ”良方”去做,出现了「 ”千千万万”和「 ”浩浩荡荡”的新局面。1936年12月, ... 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批判「 ”左”倾 ... 路线,系统地说明了党应该实行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的 ... 路线,使红军走上正确的 ... 道路。
解决了政治路线和 ... 路线问题之后, ... 又着手解决思想路线问题。1937年七八月, ... 先后完成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论文的写作,并分别在延安的抗日 ... 政治大学作过讲演。《实践论》《矛盾论》是 ... 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也是 ... 哲学思想的巅峰之作。抗战、学习、生产 抗日战争阶段,是 ... 的诗词创作较少的一个阶段。
但这个阶段的 ... 诗词,不只是有《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还有《为抗大开展生产运动题词》:「 ”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还有《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 还有《为〈八路军军政杂志〉题词》:「 ”一面战斗,一面学习,百折不回,再接再厉。” 这三首四言诗,在 ... 的诗词中,其艺术水平虽谈不上是上乘之作,但强调战斗、学习、生产和妇女解放,却有极重要的思想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战斗,在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面前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妇女解放、男女并驾,这是「 ”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的要求之一。
由倡导学习到开展整风学习,使正确的政治路线、 ... 路线、思想路线得以贯彻执行,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和防范得到落实。生产运动解决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问题。整风学习运动和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日战争乃至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个阶段, ... 诗词创作较少,却是其他最丰富、最重要的著作相继问世的阶段。
《论持久战》,结合抗日战争的具体实际,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 ... 思想,是 ... ... 著作的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是 ... 思想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 ... 政治著作的代表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是当时整风学 ... 指导性文件,是 ... 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代表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 ... 文化思想的代表作。
《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反映了中国 ... 人的品德和追求,是 ... 价值观的代表作。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放战争阶段,也是 ... 的诗作比较少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 ... 诗词的代表作是吟出了「 ”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七律·人民 ... 占领南京》。其次有《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笔者认为还有两首诗应收到这个阶段的 ... 诗词中。一首是「 ”军队向前进”的五言诗:「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首诗凝练地表达了 ... 对军队、生产、纪律与革命胜利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另一首是「 ”公私兼顾”的四言诗:「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管理好国家、建设好国家的思想,对指导革命向建设的转变、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个阶段, ... 的诗作虽然不多,但却是其 ... 战略思想在实践中大放光彩的阶段。就奋斗的结果来讲,这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北京日报》2018.1.8 曹应旺)。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