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诵《无量寿经》的殊胜感应

很难得,今天有这个殊胜的因缘,向大家报告我读诵《无量寿经》的心得。恩师常告诉我们,佛教是“师道”。佛与我们之间,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印光大师也常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们知道,学佛想获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定要作个恭恭敬敬的好学生、好弟子,也就是“依教奉行”。 我们断烦恼的 ... 是什么?首先要将这部《无量寿经》熟读三千遍,而且是不间断、不夹杂。等经文熟透了,再去求解。最后是实行。读经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清净心、根本智。因为唯有用读经的 ... ,才能快速的将妄想、习气很快的洗干净。 我的一生也因此经而改变命运。今日以我的修学是不足以来负起续佛慧命之职,但以一个学佛者所得之真实利益,“当孝于佛,常念师恩”。思及此,以我个人改变命运的事实来供养一切众生,真是愿力不可思议。梅老居士于序文中写道:欲弘净宗,必须先弘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理不明要弘净土即难矣,故大经适时出现。诚如彭二林居士所言,能遇到此经,实是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一个事实,的确值得我们大家深深的思考。 为什么说这部《无量寿经》是第一经、第一殊胜?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根器已经很弱,好比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你用一般药物,已经不能治疗他的病。而且就算是有真正的好药,药效太慢,也同样来不及救他的命。一定要用又快又好的特效药,才能救这个病人。在本经第四十五品以及《法灭尽经》中,佛陀都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当一切经典都灭尽时,只有这一部《无量寿经》独留百年。可见得这本大经,如果不是我们末法众生唯一的“特效药”,世尊与十方三世诸佛又何必威神加持,独留此经百年? 这部经的殊胜,就在于它的感应非常快速。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半年就有效验。什么效验?就是心很清净,妄想执着淡了很多,待人处事变得很有智慧,处处顺心,处处如意。诚如经上所言“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手中常出无尽之宝”,这就是读经的好处。读诵这部《无量寿经》。每天都必须有定课,由少而多,并且合计总遍数,一天都不能停,老老实实做三个月。在此,我可以先肯定的告诉各位,结果一定是法喜充满、欲罢不能。 刚开始读诵,前五百遍是最困难的。这是因为自己业障很重,必须有很大的耐力,去冲破难关。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因为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读经时,心里不起任何妄念,就是“诸恶莫作”。经典是佛陀从真如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言,是“善中之善”,读经正是“众善奉行”。读诵时专心,这是修“定”。念经时,自始至终念得清楚分明,没有念错、念漏、或颠倒,这就是修“慧”。它的秘诀在于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不管再苦,每天的定课都不能间断。真肯老实,依教奉行,超过了一千遍以后,境界就非常殊胜。真正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依报、正报都会随着转变,事事顺心,身心健康、快乐。只要你真肯用功,用一年的时间,就会觉得自己心地清净很多,妄想很明显的少了很多,而且更有智慧。 像我本来是一位家庭主妇,刚开始读诵时,家庭事情还是很多,因为这是我的依报,没有福报。第一年,我一天定三部不间断。一年下来就读一千多部,心定了身体也开始转好,感冒少。以前一身都是病,最近渐渐觉得身体并无不适,家庭工作也比以前轻松,经济情况也好转很多,事业也很顺利。当时我并无所求,只是老实依教奉行,自己并不觉得这是感应。第二年,一天能读五部。我一方面也读熟了,读起来也快,很快就读了三千部。那时感觉更殊胜,身体轻,睡眠少,连感冒也没有。福报愈来愈大,心想事成,时间愈来愈多,妄念愈来愈少。第三年,睡眠更少,早上三点就起来。以前是睡到十点,精神还提不起来。一坐下来连续读五部,欲罢不能,心地清凉,天天轻松愉快。有一天读到下午一点就读了十一部,心清净、法喜充满。第二天开始就一天读十二部,真是无比快乐、自在。 一直到四千五百部时,动一次大手术,不可思议的顺利,真是重罪轻报。因为从小 ... 业重,身体不好,贪口腹。以前是连打瞌睡也作恶梦。现在梦少了,精神好。天睡很少,吃得少,天天读经、念佛、拜佛、听经,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自在。正报、依报皆有大转变。心定了,只要不间断读过了三千遍,要您停止读诵,您一定不肯。在《大集经》里佛陀开示,佛法留在世间共有三个阶段,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三个时期众生的根器是愈来愈钝,业障愈来愈重。所以,世尊要对治这三个时期众生不同的病,也要用不同的 ... ,才能“对症下药”。 在正法时期,民风非常淳朴,人心厚道,只要大家认真持戒,就能成就。像法时期,人心已经渐渐受污染,妄想也比较多,必须用“定"的 ... ,众生才能成就,所以像法时期禅风很盛。翻开我们中国历史,唐朝正处于像法时期,所以唐朝的禅风很盛。但是到了现在,也就是“末法时期”,我们大家可以仔细反省,现在我们不能如法“持戒”,因此无法使我们得到心地真正的清净。就连“习定”也不容易得定,我们也没办法真正对治烦恼。为什么呢?我们自己想想,虽然盘腿坐在那里,那是形式。因为我们可以自己检讨,我们脑子里还是妄念纷飞,分别执着很坚固。习定,的确我们也做不到。持戒、习定都得不到功夫。没有戒、定,就不能开智慧,我们最后只有从“净门”下手。“净门”要怎么修?今天师父教我们读三千遍的《无量寿经》。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就是先帮我们启发“根本智”。 什么是根本智?就是清净心。修清净心,将我们的知见习气毛病都舍弃,断净了,根本智才能现前。这时候,就是佛陀常常在经上讲的“般若无知,起作用则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就是真实智慧。开智慧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有智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待人处事无一不恰当圆融,这才得真正的解脱自在。 现在我们才知道读三千遍的无量寿经,有多么重要。一门深入,将心长期安住在一部经上,才能得定;心定则生智慧。 现在人学佛,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觉得只读一部经,什么也不懂,这样怎么能成就?其实五年学戒先只读一部经,是培养“根本智”。学佛一定要依照四弘誓愿的次第。先要发愿,发了大愿,必定要从“断烦恼”下手,而后才能修学无量法门。培养根本智就是断烦恼。有了根本智,“后得智’就能很快得到。有了一部经的基础,再去博览群经,那真是事半功倍,左右逢源。这是古人常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也是华严境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读到后来,我们才明白广博与专精是一不是二。专精乃是修学之妙径,快速、稳当,容易有成果。 我们能在末法已经一千年的今天,遇到这部《无量寿经》,实在不能再错过。一定要在我们此生,努力地将经训彻底的做到,不要再空过这一生。而且时间很短,只有三年。我们能在三年中,老实的念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会真正体会到读经的利益。因为这部经真正是末法众生最好的一帖药,在一切经灭尽后,这部经还能“独留百年”。我们读到后来,真正会有很深刻的体会与境界,离苦得乐,百病不生。 今天,我恳切的希望,将此殊胜利益,与诸位大德分享。到目前为止,我知道读诵此经从未间断,已有一万多遍的人很多。确实尝到三种真实利益,就是真实之际、真实之慧及真实利益。而三种真实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含摄其中。以前佛号不能持久,而今佛号念念生欢喜心,相续不断。为报佛恩、报师恩,更当“勤修无懈倦,努力勤精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诵《无量寿经》的殊胜感应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5.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6.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7.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8.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以名言志周易起名法_姓名测试

    在...名字中,这种汉开边,功名万里的雄浑阔大的气派,扑面而来。宋人柳开,少年时仰慕唐韩愈、柳宗元的文章,于是名肩愈,后又自为能开圣道之门,改名为“开”。拆姓周易起名法_姓名测试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出席党的一大后,因更加向往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改名尽美,并为此作诗:“贫富阶级上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淮水泥沙统人海,乔有麓下著沧桑”。

  2. 数奇命蹇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

    指命运不好,事多乖违成语出处: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数奇命蹇,遂无望于高门,日往月来,竞消声于下邑。”

  3. 北周、隋朝、唐朝一家亲,四张图看清三朝皇帝们的关系

    北周、隋朝、唐朝一家亲西魏时期,宇文泰、独孤信、李虎等八人受封为柱国大将军,成为当世显贵。后来,随着北周、隋朝、唐朝相继建立,独孤信的三个女儿皆被封为了皇后。北周时期,杨坚又把大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周宣帝宇文赟。于是,在众家族政治联姻的大背景下,北周、隋、唐三朝皇室产生了复杂的亲戚关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北周皇帝世系周孝闵帝宇文觉:557年在位,被权臣宇文护拥立和废黜。

  4. 今天是世界儿童日,愿世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世界儿童日时间:每年的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是一个由联合国发起的纪念日,其目的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旨在就儿童问题促进国际共识,提高全世界儿童的权利意识,改善儿童福祉。节日起源1954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836号决议,建议所有国家设立世界儿童日,并在每年选择合适时间、以各国自己的方式庆祝儿童日。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以每年11月20日为"世界儿童日"并举办活动,来纪念上述两份文件的通过。

  5. 袁老太太念佛心静预知未来

    袁老太太姜常静女士是汉口市人,皈依清德法师,曾于圆照寺受在家五戒,持长斋念佛。民国三十三年,她每天清晨四点钟,起床念佛,不论寒暑从不间断,白天念佛音声也从不离口。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她染病在床,忽然哭道:“汉口发生大灾难了!”

  6. 亲,我们需要界限感

    >>中国是一个重亲情和联结,但缺乏界限感的社会。当一个孩子自己跌倒,本应该自己爬起来,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却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起,其实,善良的中国父母已经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爱中开始一步步缺失。>>不仅如此,孩子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与同事互动。>所以,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让界限感清晰起来,才能结束这种因关系引发的痛苦。

  7.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不想是个草包,竟把皇帝坑的无路可退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却很怂,名副其实的草包将军,把建文帝坑到无路可走。由于朱元璋的在世的亲人不多,他对李景隆非常器重,先后让他负责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工作。然而,原本胜券在握的建文帝,却因为错用了李景隆,最终不但失去了帝位,且下落不明,消失的无影无踪。

  8. 诡异的朱厚照之死:到底是意外,还是文官集团的反扑

    一、武宗生平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且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并进行了沿海「”市舶司”改革,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增加外贸收入,打开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扩大了...税源。二、武宗的幼年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两岁被立为皇太子。可以说朱厚照是除了他太太爷宣宗,是在明朝中唯二收到了完整的皇家教育的人。

  9. 唐朝初年人口为何比隋朝锐减80%,唐朝是怎样恢复人口并崛起的

    隋唐交接班:隋朝末年的动乱,使国家经济建设和人口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全国人口只有180万户,照比隋炀帝大业五年的890.7546万户,消失了700多万户,锐减将近80%。可惜,当时国家的经济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10. 他是大唐陌刀高手,号称第一猛将,可惜遭受意外而亡

    李归仁事先留下的精兵,在东部埋伏,想要从侧背袭击唐军的后方。李嗣业每战身先士卒,立下的战功,位于众将第一位。伤势逐渐痊愈的李嗣业突然听到发令的钟鼓声,李嗣业情绪激动,在床榻上大喊...敌,竟然致使伤口破裂,流血过多身亡。

返回
顶部